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
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科学活动的生活化

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科学活动的生活化

更新时间:2014-07-21 06:43:58

《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科学活动的生活化》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玩,经常使用的东西,水的三态变化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小朋友也经常会提问:老师,冰是哪儿来的?什么时候会下雪?水开了为什么有那么多雾气等等。今天上午我就开展了《小水滴哪儿去了》这样一个科学活动,旨在让幼儿能够基本感受水的三态变化,并且继续培养大班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着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孩子的生活,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我把环节分为三个步骤:第一环节就是冰从哪里来,第二环节把冰变成水,第三环节水变成水蒸汽。首先,第一步我直接把冰给亮了出来,问孩子这是什么?然后一股脑地说了是昨天的水放到冰箱里形成的;第二步,我给了每组幼儿两杯冰,让孩子之间相互讨论探索可以用哪些方法把冰融化变成水,孩子们积极性非常高,用了好多好多的办法尝试让冰渐渐融化,最后请孩子们把他们的方法进行了一一介绍,有些幼儿就说:“用嘴吹,因为吹出来的是热气。”有些幼儿说:“放在太阳底下照一照。”有些幼儿说:“把冰敲一敲,变成一小块一小块放手里就融化的要快。”有些幼儿说:“浇点热的开水。”孩子们都知道了遇热冰会融化变成水;最后,第三步我用了开水壶把水加热煮沸,用一面镜子平放在水壶上面,孩子们都惊讶地发现水能变成“烟”水蒸汽,升腾起来的水蒸汽又能变成水。
本堂课的学习,孩子们兴趣高,探究的过程每个人都完成的很好。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的知识经验都得到了提升,让孩子也充分感受到了科学活动的生活化,体验到了探究的无穷乐趣。
最后我会在科学区继续投放这些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去观察、发现,让这一活动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科学活动的生活化,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己的生活意义甚大!
相关阅读
推荐
  •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的问题与困惑

    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这是《纲要》明确的指出的。随着自己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对于科学教学的重在探索,引导幼儿自主建构越来越重视,在教学中也是努力地在尝试着,但是总感觉自己在组织科学探索活动中还是存在着困惑与问题。5月10日,聆听了新区幼教中心袁迎春主任的《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指导要求》,袁主任文例并举地从明确科学活动的核心知识范畴、有效开展高质量的科学教学活动、教师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的作用三个方面清晰地阐述了如何有效组织实施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深受启发的同时

  • 整合利用其他科教资源,增强幼儿的科学素质

    杨海云 《摘要》: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全面实现小康的高度,阐述了除充分利用幼儿园本身教育资源外,整合利用社区、家庭科教资源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注重阐述了开发、利用社区、家庭科教资源的途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早就说过:想造就一个科学民族,必须培植造就科学的 幼 儿,由此才有科学的中国。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世纪,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全面达到小康的宏伟目标,我们亟需早期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而环境对幼儿的科学学习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趣、可操作的蕴含科学道理的各种资源、材料

  • 利用幼儿好奇心 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

    幼儿好奇心强,对自然界的一些小昆虫、小动物特别感兴趣,我们就利用了幼儿这一兴趣点,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意识到昆虫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 平时,我们看见孩子玩蚂蚁、捉小虫,总是一律阻止。孩子们为了避开老师的视线,常常把捉到的小虫带到某个角落里偷偷地玩。活动室里偶尔飞来一只蝴蝶,孩子们看到后特别兴奋,一双双好奇的眼睛看着它在教室里飞来飞去,那股高兴劲简直没法形容!为了稳定幼儿情绪能够继续听课,我总是把飞来客赶出教室,但我发现孩子们对我的举动是那么不赞成,他们感到惋惜,而且久久也不能

  • 科学实践中的问答艺术——《科学实践中对幼儿自主学习行为的调控

    优化科学活动的教学过程,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一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但是做起来,却常常感觉无从着手,放得多了,就会有让孩子放任自流的感觉,孩子们乱玩一气,自己的知识技能与经验都得不到提升;放得少了,又有放手了却不放心,将控制权仍掌握在手里的情况产生,结果孩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是没有得到发挥。 通过本次对《科学实践中,对幼儿自主学习行为的调控的策略研究》的阅读,我得到了以下几个收获: 一、明确了自主学习的定义。自主学习,是指在一定环境中,学习者有独立地,自由地按自己的意愿,有选择地、主动地进行学习的过程。幼儿

  • 力求实现科学活动的三个对接

    兴山县教育培研中心 杨菊孝 幼儿科学领域教学不仅能激发幼儿科学兴趣,还能提升幼儿科学素养,发展幼儿认识能力。幼儿老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素材、善于引导幼儿解决问题、善于对幼儿的观点和探究进行提升总结。并力求将自己的发现与智慧和科学教育活动产生对接,生成生动有趣又充满科学性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感知科学、探究科学的活动中,对世界产生兴趣和好奇,努力实现教师的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职能。 一、将生活现象与科学内容进行对接。生活中人和事物的细微变化,都可能激发孩子探究科学的欲望。因此,老师能及时发现生活中的一些有

  • 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班级自然角的创设——科学探索活动指导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幼儿收集来的无生物等用品场地,是幼儿开展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场所。自然角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区之一,也是最能激发幼儿观察、探究,促进创新能力发展,丰富幼儿知识的重要渠道。自然角的精心创设,既可美化环境,也可使幼儿从小养成关爱环境-关爱动植物的情感,还利于幼儿观察、分析,从中发现大自然的奥妙,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如何更好地创建自然角,让班级里的自然角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 一、幼儿、教师、家长共同配合创建。 幼儿是主体,自然角的创建应

  • 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目标构成读后感

    本书的作者刘占兰老师将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概括为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会用这些有益于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大价值。根据这一价值取向,作者提出将情感态度这一目标放在三个目标构成的首要位置,也就是说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有初步的科学精神和态度是我们进行科学教育最关键的目标。从这一变化,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知识来说,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更为重要。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明确这一点,并且要理清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这一目标。 1.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探究热情。幼儿天生具有与科学家一样强烈的好奇心,孩子们总是

  • 科学活动自于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有一次,我带领幼儿在户外散步,突然一位女孩子好象看到了什么,害怕地叫着逃开了。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条蚯蚓。而男孩子看到蚯蚓后可兴奋了,都想伸手去碰一碰。而大多数的女孩子都说:呀!好恶心的蚯蚓,看了使人害怕。说着,就走开了。我觉得此刻是认识蚯蚓的最好时机。因为蚯蚓不是随时能找到的,平时观察蚯蚓只能选择图片,而今天蚯蚓活生生的在小朋友的面前,幼儿会更有兴趣地来观察。于是我让幼儿围着蚯蚓站成一圈,通过一些问题来引导幼儿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我问幼儿:小朋友们!蚯蚓的身体长得是怎么样的?幼儿回答:它的身体细细的、

  • 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科学活动的生活化

    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玩,经常使用的东西,水的三态变化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小朋友也经常会提问:老师,冰是哪儿来的?什么时候会下雪?水开了为什么有那么多雾气等等。今天上午我就开展了《小水滴哪儿去了》这样一个科学活动,旨在让幼儿能够基本感受水的三态变化,并且继续培养大班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着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孩子的生活,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我把环节分为三个步骤:第一环节就是冰从哪里来,第二环节把冰变成水,第三环节水变成水蒸汽。首先,第一步我直接把冰给亮了出来,问孩子这是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