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

更新时间:2014-07-21 07:35:24

《行动研究》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行动研究”的概念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国内,近年来频频见诸教育学术刊物,成为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热炒的名词。

“行动研究”起源于美国,由心理学家勒温首创。当时他与犹太人和黑人进行合作研究,这些实践者均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到研究之中,积极地对自己的境遇进行反思,力图改变现状。1944年前后,勒温将这种结合了实践者智慧和能力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就方法而言,行动研究的核心是自我反思的螺旋式行进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几个步骤。勒温则认为行动研究的过程包括“计划—发现事实—实施”三个阶段。

50年代,勒温的行动研究模式得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前院长科雷等人的倡导,行动研究开始在美国流行起来。科雷认为,只有教师、学生、学校行政人员、家长以及支持者不断反省学校的各项措施,学校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所以教育人员必须采取积极态度,提出改进工作的新措施,并通过行动加以试验,系统地搜集证据,以决定新措施的价值。

“行动研究”被运用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因而也有许多定义。而凯米斯从教育的角度对行动研究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定义:“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台湾学者成虹飞则表达得更为明了。他认为行动研究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了解”(作为研究的目的),一个是“改变”(作为行动的目的),只要是为了追求了解与改变而作的持续探究努力,再将这种努力的经验加以分析提炼,赋予深刻的意义,便能称作行动研究。

有人从研究的实用性的角度,将“行动研究”和“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并列称为三种研究类型,认为理论研究重在求知,应用研究重在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而行动研究则倡导前两种研究中的被研究者(教师)参与研究,“解放那些传统意义上被研究的‘他人’,让他们接受训练,自己对自己进行研究。”在行动研究中,被研究者不再是研究的客体或对象,而成了研究的主体,通过“研究”和“行动”这一双重活动,参与者将自己的发现直接用于实践,进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改造社会现实的能力。因此,它的要义不仅仅在于一些人理解的克服过去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痼疾,而是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类型甚至理念。

具体地说,教育的“行动研究”就是指学校的校长、教师等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担任研究工作,制定计划、系统地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付诸实施、检验和反省成果,并以研究成果为依据,进行教育改革,提升学校及个人的教育质量。

综合起来看,“行动研究”有这样两个鲜明的特点:

(1)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现实问题为首要目标

行动研究最大的特性,就是针对实际工作中产生的问题,以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手段,通过实践和研究来验证这些问题解决的效果。行动研究所关切的是实际情境中的特定问题,同时其研究的样本也有特定的对象,可以是一个班级,也可以是一个人,而不必考虑样本选取的“科学性”、代表性,因而它的外在效度不一定要高,不追求理论发展,也不强调普遍适用,一切只为了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判断行动研究是否有价值,将完全以其对现状能改进多少为依据。

(2)主要研究人员就是实践者,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相结合。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运作者,对于相关的问题、困难以及成效最为清楚。在学校所进行的行动研究中,教师可以扮演研究者的角色,不是将问题简单地交给外来的专家,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以寻求解决之道。总之,行动研究要求实际工作者进行积极的反思、参与研究,要求研究者参与实际工作,并要求两者相互协作,共同研究。这样,研究者可以从“局外人”转变为“参与者”,从只负责“发现知识”到负起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还可使实际工作者改进其行动和工作。而且,在以往的研究活动中,专家本身只从事研究,并不直接应用成果,实践工作者应用成果却不参与研究,使得“研究”与“应用”脱节。行动研究正好弥补了这个缺点,将研究者与运用成果的实践者结合在一起。

参照行动研究的相关阐述,学校在实施行动研究过程中可采取这些步骤:

1.选择问题

即对学校在教育、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对问题作出归纳、分类,形成一定时期内要通过研究解决的问题。教师从众多的问题中概括出具有普遍性和研究价值的问题,通过讨论和交流,初步形成各年级或各门学科以及各人的主要问题,形成一个时期学校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群。

2.理论探讨

即从教育理论中有针对性地选取最合适的内容,为解决筛选出的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操作规范,从而保证行动研究的正确性。如有专业人员参与,则专家要根据教师选出的问题,寻找与问题相关的理论,有针对性地向教师介绍,让教师了解与问题相关的教育理论,通过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从中选出适合自己需要的教育理论。

3.实施和反思

即教师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的顺序,创造性地运用自己已经选择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理论,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改善教育教学工作,并对实践的结果作出总结和反思。行动研究的目标是在实施和反思这一阶段实现的,它是行动研究的关键阶段。这一环节需要教师撰写开展行动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的论文,为继续开展行动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班数学活动《图形宝宝》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在我备课时就曾经迷茫过,我认为现在的孩子对于图形基本都能认识,但对于操作计数的能力还是很薄弱,因此,我决定把这个分类计数作为活动的难点去突破,因此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也加重了这部分的比率。 在我组织完活动后,我总体的感觉还是有收获的。因为对一些问题我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来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课前的预想效果。下面我自己对本节课的教与学进行了反思: 一、活动刚开始是图形宝宝来做客,孩子们的目光就全被我吸引了。接下来的活动就容易开展了。孩子们知道图形宝宝穿了不一样颜色的衣服,在观察

  • 数学教育中的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

    在科学领域的学习中,有些教学内容是幼儿难以通过自主操作独立感知和发现,需要教师在集体活动中演示讲解或引导幼儿观察、讨论。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是幼儿园常用的两种教学组织形式,它们各有特点和功能。如何让两种形式相统一呢?三月的幼教核心期刊《数学教育中的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对于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的优势进行了解释详细。 幼儿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的特点,在数学学习中仅仅依靠教师的直观掩饰或语言传授是难以让幼儿达到完全理解的目的的,我们要借助小组活动形式,在痛一时间内设计肉感个小组活动,根据不同的幼儿发展水平,为它们提

  • 快乐数学,发展幼儿数概念

    一家长最近跟我反映说孩子(小班)数学太笨了,加减法特别困难,邻家的孩子学了珠心算,都会算一百以内的加减法了。这位家长已经不止一次跟我讨论数学问题了,他的观点是我们幼儿园学数学的速度太慢,任我怎么跟他讲幼儿园的数学以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打基础为主,这位家长都听不进去。其实幼儿学数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幼儿期的数学,大目标就是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快乐的学数学,为了激发孩子们学数学的热情,我每次上数学课时,我都会和孩子们喊出我们的口号:学数学,我快乐!我快乐,学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和爸爸妈妈

  • 互动——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最好方法

    激发孩子创造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互动,这一点也是国外教育的显著特点。互动包括家长和孩子互动,老师和孩子互动,孩子与孩子互动。在互动中,引导孩子观察世界,提高注意力、利用形象的感念加深孩子的记忆力、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孩子思维力,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好的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对于科学知识的传授,可采用做实验等形式,采用一个知识主题为主导,延伸下去,全面的介绍这个主题的相关知识,避免以点带面,以偏概全。在实验游戏过程中,让孩子亲子动手体验,探究式的学习,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成为未来的小科学家、小发明家。

  • 小班数学活动:找朋友

    这是一节复习课,与上一周的科学课《找朋友》,都是认识图形和颜色,一样的内容怎样让幼儿感觉有趣和新鲜?我在课前一直在思考,在小一班我找到了一些很漂亮的积木,这些积木是幼儿一直接触的。于是我利用积木与幼儿上了这一课,幼儿在活动中都能说出自己积木的颜色和形状。但是时间一久幼儿就对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失去了兴趣,幼儿反而对我抛出的问题,你觉得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都能结合实际说出很多,杨光耀说:我们的脸盆、餐点盘是圆的!娜娜说:我们的桌子、抽屉是长方形的,还有大钢琴也是长方形的!小朋友们

  • 数学教育的新方向

    这次我非常荣幸的听了南师大张俊教授的《幼儿数学教育改革》和浙江省特级教师朱静怡老师的《儿童读物的教学策略》两个报告。 其实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幼儿数学教育和主题教育之间的矛盾。在我们开展主题教育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有时一个主题下来,可能根本连一个数学活动也没有。其实我们以前分科教学有很多闪光点,例幼儿数学和美术活动的系统性强,幼儿能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发展。当然主题活动的好处更多,但是我想实践告诉我们:我们也需要有这种系统性的教育。我们平时一直在讨论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把系统的

  • 论文:浅谈幼儿园趣味数学的渗透性教育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它又具有现实性,来源于现实生活。新《纲要》在数学教育的目标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数学的渗透教育,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运动和生活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活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 数学教具“有趣的鱼儿”

    一、教学目标: 1、按不同的颜色进行排序。(红黄绿) 2、认识数字110,并学会数数和按照数字提示进行排列。 3、通过钓鱼的形式,根据数字提示进行相对应,并感受钓鱼的个中乐趣。 4、可同时两至三人按照数字提示进行钓鱼比赛,进行对比。 二、教学准备: 各种颜色小鱼卡片20份左右、钓鱼竿若干、操作盘若干 三、教学过程: 1、音乐《小鱼游》导入主题。 2、出示教具,引起幼儿兴趣,逐步讲解操作的方法【①根据不同的颜色进行排序。②按数字进行排列(低水平:按数字进行排列;中水平:从大至小或从小至大并按数字进行排列;高

  • 5周岁时儿童的数学能力

    1.会切分圆形为相等的6~12份 2.认识1元,5角,1角硬币,学会凑够硬币付钱 3.认识量尺,会用量尺画正方形及长方形 4.认识量液体的刻度,会量出所要求数量的液体 5.学会看钟表,能正确读出时间 6.会用一定的长度作半径画圆形 7.会计算人数:按人数及不同年龄优惠计算付车票及门票的钱数(简单整数的票) 8.懂得公斤,市斤,两的含义 9.会买小食物,懂得付钱 10.会玩数字接龙或图形接龙等轮流的游戏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