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为小班幼儿播下一颗感恩的心》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素质教育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曾看到这样一个报道:耗资300万元,11年资助178名贫困孩子而家财散尽身患癌症的“爱心大使”、著名歌手丛飞,在他生命垂危时,那些曾受他资助读完大学并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没一个来看望他,那些正在接受他资助的学生及其家长,竟抱怨“你不是说供到我们大学毕业吗?现在不出钱了,不是坑人?”那么多受到丛飞帮助的人,竟无一人在他生命的最后一程送去精神上的关怀。难道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的人说一声“谢谢”是这么地难以启齿吗?“丛飞现象”是一个特例吗?
在当前的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中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在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中,也经常可以看到自私、狭隘、霸道、不容人、不讲道理,缺乏或者没有爱心,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的现象存在。下雨天,年老的奶奶蹲在地上给孩子换鞋子,而孩子却心安理得,竟没有一声“谢谢”;孩子大小便在身上了,老师毫无怨言地帮孩子换上干净的衣服,孩子却认为理所当然,没有任何表示;孩子的生日到了,妈妈为孩子准备了蛋糕,老师和小朋友准备了生日礼物,当生日快乐的歌声响起时,孩子高兴地接受着这一切,而没有想到要感谢妈妈的养育,老师的教育和同伴的友情……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古人有许多描述感恩的语句:“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至为真切地表达了对给予自己帮助的他人的感恩之情,是对知恩图报这种美德的最好阐释,而这种美德为何会渐渐地从人们的身上缺失了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1、家庭生活环境: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父母宠,外公外婆爱,爷爷奶奶亲,“所有人只为他一人而动”,久而久之,很多孩子都认为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爸爸妈妈所做的事情当然也是他们应该做的。使得孩子只要求别人关心、爱护、让着自己,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感激他人。2、学校教育环境:由于受社会环境和家长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重智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德”的培养,我们老师已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但这是误解,也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也是道德教育中的残缺。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当今的社会感恩意识的缺失,虽然局限于少数人和个别现象,然而其影响却不容低估,其危害必然导致个体品质的自私自利、导致人情的冷漠、导致社会道德的滑坡。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不懂得感恩的人是情感缺失,心理不健康的人。所以,在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何谓“感恩”?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幼儿园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呢?我们认为,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关爱和分享,知道关心身边的人,关心父母、老师和同伴;关心周围的世界,爱护玩具,爱护花草树木和小动物。能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分享自己的快乐。其次,要让孩子学习掌握生活中的礼仪,如在与人交往中,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初步学会作客的礼节;能尊重父母、长辈,会根据具体情况与他们打招呼,接受别人的帮助会表示“感谢”等。最后,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初步形成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形成主动关心他人的习惯,初步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体验老师和父母的辛劳,珍惜别人的劳动。为此我将“小班的关爱和分享”、作为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切入口。
为了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我们采取家园合作的教育形式。
何谓家园合作教育?即家庭和幼儿园为着同一目的,共同作用的一种教育行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幼儿园、家庭和社会需要相互合作方能奏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观点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本园小班幼儿。
三、研究过程和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任务:
1.收集资料,制定实施方案。
2.对家长对感恩教育的认知度和需求做一前期调查。
3.对教师自身的的形象、行为举止制订相应的标准。
(2)实施阶段:时间:2005年9月——2006年6月
任务:
1.根据目标及实施方案,开展系列活动。
2.收集开展感恩教育的内容,方法,并进行选择和提炼。
3.进行个案记录和分析。(3)总结阶段:时间:2006年9月——2006年11月
任务:
1.汇总、整理、分析各类资料。
2.攥写论文。
(二)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进行的过程中,及时反思、调整教师自身的指导策略,优化与改良环境,并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时设计具体的指导方案。
★个案研究法:对幼儿感恩教育的发展情况,目标达成进行跟踪记录和分析。
四、研究内容和举措:
1.研究对小班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培养目标。
研究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的培养目标的恰当性、适宜性、可行性。
2.选择和运用适宜开展幼儿感恩教育的内容和教材。
★小班的关爱,分享教育,可以从专门的“感恩”活动和“一日生活”中“感恩”活动两个方面来进行我们的“感恩”教育。结合“甜甜蜜蜜”、“我爱幼儿园”和“小小的我”等主题,生活活动教材中的“关爱身边人”等活动中,通过活动“爸爸妈妈好”、“妈妈的节日”、“朋友的生日”、“想让你高兴”等,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员,亲近父母和长辈,同时结合节日活动,(三八节、重阳节等)培养幼儿对亲人、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对需要帮助的人的情感,并鼓励幼儿主动关心他人。以各种方式喜欢自己的朋友,体验与老师、同伴一起活动、分享快乐。
3.研究家园合作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的途径和策略。
★情感体验法: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通过“三八妇女节”、“教师节”、“重阳节”等活动,让孩子体验到关心他人而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榜样树立法:通过“孔融让梨”、“黄香替母暖被”等故事,为幼儿提供仿效的榜样。★角色扮演法:采用情景表演讨论纠错的方法,根据社会认知冲突理论,设计了问题和问题情景,利用一日活动中的偶发事件或社会上有关特点,让幼儿讨论“哪个对”、“哪个错”、“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家园互动法:
1).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爱长辈的行动影响孩子。
2).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荣誉感。根据孩子年龄,经常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做一些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做事能力,如:开展慰问孤寡老人等公益性活动,要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等等。在感受到为他人服务是一件快乐的事的同时,体验父母的辛劳,更加珍惜家庭的幸福生活。
3).通过亲子活动、家园同乐活动等,帮助家长了解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
五、研究结果与讨论
同样我们也可以从专门的“感恩”活动和“一日生活”中“感恩”活动两个方面来进行我们的“感恩”教育。
一.专门的“感恩”教育活动
1.利用节庆活动开展集体“感恩”活动
每年的“三八节”,“教师节”,“父亲节”,“教师节”……都是我们教师开展感恩教育不可错过的良机。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单纯的口头教育是很难接受的,我们可以在这些众所周知的节日里开展专门的集体的感恩活动,让幼儿在一个大的氛围中感受学会“感恩”。如“父亲节”时幼儿园邀请爸爸妈妈与小朋友一起共庆三八节,感谢爸爸妈妈辛辛苦苦把我们哺育长大,感谢爸爸妈妈教育我们成人!活动中,请小朋友表演节目;为爸爸妈妈做饭包饺子;为爸爸妈妈制作礼物……在一次次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内心被融化。2.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主题式“感恩”活动
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及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去体验、感受,渗透感恩教育以及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去体验、感受,渗透感恩教育。如我们在课外进行了“甜甜蜜蜜”等主题活动,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回忆、讲解、访问与绘画“妈妈的一天”等活动,了解大人一天都做了些什么,使孩子感受到家人为我们成长付出的艰辛和那份深深的爱。从而唤起孩子们对他人的关注,激发他们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一日生活中融入“感恩”教育活动
感恩教育的本质目标就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别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我们要教育幼儿学会懂得感恩,那么我们就应该从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情教育起,也就是说幼儿生活中的事情就是幼儿感恩教育的内容。要引导幼儿学会对父母对家庭感恩;对其他亲人感恩;对教师、同伴和朋友感恩;对大自然感恩等。
1.在日常生活中开展
在晨间谈话中,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安排一些“我为妈妈做什么?”“妈妈为我做什么?”等话题,让全班小朋友都来分享为亲人服务劳动的快乐。谈话目的是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孩子的不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爱,促使孩子不断由“被爱”向“施爱”转化。逢父亲节、母亲节、劳动节等节日我们还会相应开展一些活动,让幼儿做一件让家人开心的事情,比如,给爸爸妈妈递一双鞋、送一杯热茶或我给爸爸妈妈唱一首歌等等。在吃午饭或点心时,我们可以组织幼儿说说事物的由来,让他们知道食物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应该感谢他们,避免浪费的现象。
2.在教学中开展
通过“孔融让梨”、“黄香替母暖被”等故事,老师加以讲解或让孩子们进行讨论,让孩子们明白感恩的道理。也可以教孩子亲自动手做一些感恩卡片,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让孩子们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3.在游戏中开展
游戏是孩子的伙伴,孩子的一日生活都离不开游戏。教师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来当妈妈”游戏中,要求孩子们抱着一个小娃娃去走路,吃饭等等,孩子们真切的体验到当妈妈的不易,于是在下午来接时,很多孩子都不让妈妈抱,而主动自己走着回家了。在游戏中体验并学会“感恩”是个让孩子直接体验接受的良好途径。
三.成人的榜样潜移默化进行“感恩”教育
成人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孩子们看到成人的举止,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所以要抓住此教育点。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对生活充满爱与希望,感受关心他人的快乐在活动中体验感恩的满足与幸福。孩子们的“爱心”不用刻意培养、教育;“感恩”的培养也是如此,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融合与生活之中,不着痕迹的;在家中可以很轻松的创设感恩的氛围,在有意无意中,家人的一言一行中,孩子们会看在眼里,慢慢的记在心里,印在脑袋之中。逐渐的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使孩子们知道今后自己也应该这么做。相信很多人都被电视上一句“妈妈,我帮你洗脚”的广告词深深地感动,可以说家庭是孩子们第一个学校,而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的各种习惯与行为首先来源于家人,所以自己在得到帮助时,真诚的说声“谢谢”不时的拥抱自己的父母与家人,感谢他们的付出,虽然看似不经意的事,但都充满您对家人的“爱”,而在与家人相处的过程中幼儿慢慢的感受、接触这些关心的话语、爱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们会在这样的氛围下,不自觉的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如:“奶奶每天送我来幼儿园,谢谢奶奶!”“妈妈上班特很累,等她回来,我要给妈妈倒杯水”等等,从而孩子们感恩的意识慢慢培养起来,一个个充满爱心的宝贝就成长起来了。
如果你的孩子只知道索取,而不懂得给予,更不懂得牺牲,这样的孩子在爱的取得与付出之间就失去了平衡;如果一个孩子能懂得爱父母,能报答父母、老师……将来,他也定会将这种爱逐渐扩展开来,学会爱周围一切人和事……爱整个世界。让孩子成为一个能把自身之物给予他人,并从中体验快乐,学会感恩的人。
六、附录——完成此论文的条件分析:
本幼儿园的德育工作中感恩教育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同时查阅了近期的《上海教育科研》、《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研究》等杂志,并上网收集了有关的信息。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幼儿园的小班这个年龄段,以“小班的关爱和分享”作为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切入口的研究还不多见,因此我们认为该论文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七、主要参考文献:
1.(意大利)亚米契斯·爱的教育[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打造孩子一生幸福的幼儿教育——家园同步课程探索 少儿出版社 王晓燕著
4.幼儿社会性发展指导 少儿出版社 潘洁著
5.学前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黄人颂主编
6.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科学普及出版社 史慧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