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游戏活动论文
科学把握游戏中的互动关系是实施游戏式学习的有力保证

科学把握游戏中的互动关系是实施游戏式学习的有力保证

更新时间:2016-03-14 18:04:01

《科学把握游戏中的互动关系是实施游戏式学习的有力保证》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游戏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幼儿园《规程》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现代心理学的认识学派、社会活动心理学派都从各个侧面研究了游戏对幼儿情意、认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幼儿教育的实践也证实了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此科学的看待孩子的游戏,全方位整体的来研究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价值,研究游戏的教育艺术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密切关系,对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是十分有意义的。
    然而当游戏被引入幼儿园,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就有了两类。一类是幼儿自主的、完全由幼儿自动发起的、以游戏本身为目的自主游戏。一类是教师组织的,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目的的手段游戏或教学游戏。
    表面看来,这两类游戏都包含了幼儿的活动与学习,似乎并没有太多的不同。然而以游戏的性质为出发点,不难看出,第一类游戏首先考虑的是让孩子获得一个喜欢的、自由的、游戏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基点上开展学习,它强调让孩子通过自主游戏,获得丰富的经验,因此可称之为游戏式学习;而另一类则强调将众多的学习目标以游戏的形式展示并实现,游戏在整个过程中只是一种手段或方法,游戏的结果直接展现了学习目的,因此可称之为学习式游戏。究竟哪一类游戏更好呢?我们说,游戏的好坏并不在于其外在的形式,而在于游戏给孩子带来的内在发展,在于孩子是主动习得还是被动接受。
遵循《纲要》的指导思想,幼儿只有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才能使幼儿在兴趣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自由表露天性,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促进人格健全发展。这也是游戏的教育意义所在。广大幼教工作者对此已达成了共识,因此都非常重视对幼儿创造性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观念到实践之间的过度又做得怎么样呢?下面是一所幼儿园小班的游戏活动:
    某老师在第一个语言活动“小蛇多多”的基础上,组织了这次表演游戏,刚才我们听了故事《小蛇多多》,现在你们想不想来表演这个故事。教师为每个孩子贴上小蛇胸饰,自己则扮演小蛇妈妈。带领孩子双手并在胸前边做小蛇的动作,边在场地上走动。教师边带领边讲述故事,当讲到小蛇吃东西时就要求孩子们回答水果的名称,并做吃东西的动作。此时配班教师在场地一端撒下各种水果卡片,当故事讲述一遍后,教师让孩子们学着小蛇的动作自由的去找东西吃。孩子们一听“哗”都奔到场地的另一端,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水果卡片,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的提醒……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一游戏中,教师把教育目标单纯的定位在模仿语言和动作上,孩子的表演游戏形同虚设,教师强调孩子的“表现”与“故事”的统一性,而忽视了孩子本身的兴趣点及对游戏的渴望。教师在整个活动中控制多,导演多,追求以热闹的游戏结果达到教学目标,却忽视游戏过程本身,忽视了游戏的主人——幼儿的内在需求。若将这一游戏活动归类,则属于学习式游戏。
    我们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一次好的活动,往往是老师轻松而孩子却兴趣盎然,在环环相扣的游戏氛围中,目标在孩子的良好表现中轻松落实。然而“小蛇多多”这一活动虽然准备了十分丰富的材料,而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孩子们跟着教师的思绪看看、讲讲,最多的活动范围也不过是在最后一个环节拿了一次水果卡片。孩子们不能象小蛇一样真正的在地上爬,却要硬邦邦的学小蛇走路的样子,试想如果你是孩子,你会喜欢只能说说、看看却不能尽兴玩的游戏吗?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冯晓霞指出,目前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教学与游戏之间的界限在淡化,“游戏是快乐的学习,学习是求知的游戏”。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儿童的主体性,改变三种不科学的态度:1、教师还是比较重认知,重技能,轻儿童的体验,轻情感态度。2、重眼前可见的教学成果,而游戏中儿童习得的态度、体验、学习能力、方法不是立竿见影的。3、教师对幼儿知识的理解。教师往往认为只有能用语言表述出来的才是知识,忽视了儿童非语言形态的认知与理解。
    因此,怎样“把教育目标渗透在游戏中,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做到将目标从有形转化为无形,做到“心中有目标”。成了当代教师必须思考清楚并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尊重孩子的学习意愿,给孩子们游戏的自主权,注重游戏过程,使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游戏。

一、开放式的游戏环境是开展游戏式学习的前提
    幼儿园开放性游戏环境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开放性的物理环境,即游戏的空间、时间及玩具材料对幼儿来说是开放的和共享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取放玩具材料,游戏的场地是按幼儿的需要和愿望布置、随时可以变化的,游戏时间段的选取与长短是由幼儿自由支配的。二是开放性的心理环境,即游戏中的人际关系是开放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只有在这样的轻松的环境下,游戏才能真正融入孩子的生活,并不断的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也只有在这样开放式的氛围中,孩子才会自然而真实的反映自我,积极的内因(如:求知的欲望、探索的兴趣)才会随着游戏的开展而激进,“游戏”与“学习”之间形成了相辅相成而有互补互进的关系。例如上面的游戏活动“小蛇多多”, 面对天性爱玩的孩子只有放手为他们创造游戏的条件和环境,孩子们才会在自主选择中自然而然的流露积极的情绪。若能充分考虑到开放式游戏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而提供宽敞的场地让孩子自由的学小蛇爬,并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障碍,如:让孩子模仿小蛇的动作从草堆上、小桌旁爬过去,可以想象孩子们扭动着稚嫩的身躯爬到舞台上选取自己喜欢的“水果”会是多么的开心,孩子在自由的体验中真切的理解了故事的含义,一次单一的语言活动不就变成了生动、活泼的综合活动了吗?

二、科学把握游戏中的互动关系是实施游戏式学习的有力保证
儿童游戏既是儿童认知经验、个性情绪、社会交往等发展的途径手段,游戏也是儿童发展的真实写照。我们必须认识到游戏是教师观察和了解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的最佳窗口。因此,教师能否在观察幼儿的基础上,科学、动态的把握游戏中的多项互动,使游戏成为孩子学习乐园,就成了区分孩子的游戏是定位在“游戏式学习”还是“学习式游戏”的关键所在。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与周围的人、事、物产生着互动的关系,孩子在动态的环境中动态的学习着,教师也只有以动态的观念,动态的调节游戏中的互动关系,即在教师心中随着孩子的表现产生系列的目标,却不把目标强加给游戏中的孩子身上。教师不是让教育目标直接成为对幼儿活动的显性要求,而是将游戏的目的蕴涵在教师的心目中、隐藏在游戏材料内的,通过多种途径将教育要求转化为幼儿的需要,并通过幼儿为满足需要而积极投入的主动活动来加以实现,学会科学的把握孩子游戏中的几个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游戏兴趣,只有孩子有了游戏的兴趣,学习的兴趣也就有了无穷的生命。
    (一)科学的把握幼儿与“环境”间展开的互动关系:
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环境→观察幼儿游戏→调控补充环境材料→再观察幼儿游戏→再调控环境材料……
    (二) 巧妙的运用幼儿与“同伴”间展开的互动关系:
    幼儿自由组合游戏→教师观察并传播经验→再观察幼儿→再传播经验……
    (三) 灵活的调节幼儿与“教师”间直接的“师生互动”关系:
    教师引导幼儿进入游戏→观察幼儿游戏→引导、激励幼儿或调整目标→再观察幼儿→再引导、激励幼儿或调整目标……
    从以上的三个“互动”模式中我们看出教师在游戏中实施“互动”存在着两个“必须”:一是教师心中必须有目标,并将教育目标隐含;二是教师必须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从幼儿的需要出发,不断观察幼儿的发展变化,并以此调整教育行为。从这里我们可以确定“教师”是连接幼儿与目标的桥梁,而并不是游戏活动的指挥者,游戏的真正主人是孩子。
在游戏式学习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同时又得兼顾每一个不同基础、不同能力的幼儿,允许幼儿个体经验及各自不同的发展速度,并以幼儿的行为为前提,为每一个幼儿寻找适合其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科学地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教育只有尊重每一个幼儿,认可每一个幼儿,在其实际水平上促进发展才能取得教育的成功。

三、正确看待“游戏”,发挥游戏生成课程的功能是游戏式学习的深化
    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主任刘焱指出,改革开放20年以来,我们在幼儿园游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幼儿园游戏的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为游戏而游戏,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上追求高档精美,教师包办一切,没有把准备游戏环境的过程看作是幼儿游戏的过程,学习的过程。  
    游戏虽然是幼儿的自由活动,但是在幼儿园它从来就不是作为自发自为的活动存在的,而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在游戏活动中发生着大量的学习活动,因此应当被纳入教学指导的范围。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幼儿园教学应当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并以游戏为基本途径。教师组织与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幼“玩”,而且还在于引发、支持与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游戏不仅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的重要途径,而且,游戏也具有生成课程的重要功能,根据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与需要,教师可以结构新的课程,使课程自然生成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因此,我们应该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看待幼儿园游戏。
相关阅读
推荐
  • 浅谈小学体育课中游戏教学的运用

    小屯小学:宋志琴 幼儿的特点是爱动,热衷于参加各项活动,尤其是游戏。同时幼儿的好胜心较强,谁都不愿因自己的行为失误或行动迟缓,而破坏全队的成绩或名次,更不愿因自己违反规则而令全队受处罚或取消资格。所以在幼儿体育 教学 中应组织更多的富有生活性、情趣性的游戏,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的同时,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要注意游戏的选择,好的游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没有组织好的话,整个课堂就会变得乱作一团。 一、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依着书本的知识点,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对于幼儿,他们的好动的特点

  • 空间结构对孩子游戏的影响

    新年刚过,又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班里来了许多新朋友,为他们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娃娃家,娃娃家里有窗帘,有床,有桌子,有晾衣架和一些餐具,孩子们看到了可高兴啦,都要到娃娃家里去玩。 再看教室是一个教室为大型开放空间,有三块大区域:(1)开架式自选材料区(玩具吧);(2)装扮游戏区(娃娃家);(3)结构游戏区(搭高楼),各区域之间没有较明显的分隔。所以在娃娃家的旁边就是一个活动性较高的结构游戏区,没有明显的区隔很容易相互干扰。 现象一:佳佳在娃娃家里摆弄着餐具,并准备给娃娃喂饭,平平在结构区里搭了把枪,然后突然跑

  • 中班组区域活动:关于幼儿游戏的探讨

    认真阅读了中班组所收集的关于幼儿游戏的一些材料,发现了原先自己对幼儿区域游戏的一些误解,并进一步了解了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及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方法,现做一梳理。 一、对区域活动本质认识的调整(区域游戏是什么?) 1. 原有认知: 区域游戏是相对于角色游戏而言的,创设于各个不同空间的一种游戏形式。 2. 现在收获: (1)对名称的认识:许多文章中多提到了区域活动而非区域游戏,从区域活动的本质特征一文中也提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区域活动区角活动活动区教学,不作区分,统称区域活动 (2)对区域活动的

  • 了解孩子的需要,让他们积极地投入游戏中

    活动区里,小朋友们都在自由地玩积塑玩具,有几个男孩子用积塑玩具一直在拼插:刀、枪和剑,还在一起比比划划,有的还用武器在影响其他的小朋友:老师!XXX小朋友用枪在打我;XX和XX用剑在打架听马上就有小朋友来告诉了! 其实积塑玩具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单一的,拼了插,插了又拼或插好了后就无所事事了,自然就会出现打闹的现象。看到小朋友又开始了危险游戏,这样很容易出意外,我除了不断地提醒以外,还抽出时间引导他们拼插新的造型,另外我还让他们和同伴一起合作。可是没过几天,孩子们又重操就业了,不让他们玩吧,似乎剥夺了孩子游戏

  • 幼儿午间活动之我见

    幼儿园的午间活动是我们大家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这时第一班的老师带了一上午已经疲惫不堪。而第二班的老师急忙赶来接班,刚到班级还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因此,这时是管理最放松的时候,所以安全也最难保障。我们也采取过一些措施例如:请幼儿折纸、看书、画画等,但时间稍一长,幼儿就有些坐不住,有的干脆打闹、追跑、撕纸或撕图书。 如何组织好饭后幼儿的活动,保证幼儿安全呢?我认为开放区角活动是一个不错的做法。发挥区角的作用,幼儿可自愿参加、要求幼儿必须遵守游戏的规则(如爱护玩具、和同伴团结协作、自己解决问题,活动完整理好玩

  • 《听孩子的话》让孩子成为游戏真正的主人

    在《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的第77页,是上海市宋庆龄幼儿园的徐冰老师的一篇文章,题目非常简单,为《听孩子的话》。而恰恰是这篇文章,让我感同身受,由此我想到了上个学期的某次角色游戏,正是我听了孩子的话,由此引申出了精彩的游戏内容。 上学期的某周二下午,角色游戏即将开始。我已在医院、理发店、休闲吧、银行、照相馆的游戏区域内摆放好游戏用桌,做好了游戏准备。我让孩子们坐成马蹄形,开始介绍游戏内容:今天的角色游戏有医院、理发店、休闲吧、银行、照相馆,你想玩什么游戏?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正当安安介绍自己想参与的游戏

  • 幼儿园游戏教学活动经验交流

    中牟县百花路幼儿园 陈利敏 2011年5月 碰撞智慧 激情交流 共同成长幼儿园游戏教学活动经验交流 春风拂过,万物复苏!正是春暖花开时,在这美好、充满希望的日子里,我们中牟县百花路幼儿园中班组教师的研讨激情,就像是早春的嫩芽在园领导的阳光雨露下破土而出。研讨中,老师们畅所欲言,产生了思想火花的碰撞,真正体现了《纲要》中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的精神。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儿童时代的忠实伙伴,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从一定意义上讲,幼儿需要游戏,如同植物需要阳光,阳光

  • 幼儿园角色游戏观摩后几点思考

    今天开展了角色游戏的观摩活动,小中大各公开了一个班级作为观摩点,呈现出了各自的研究重点和指导特色。 小班组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得凌厉尽致,活动开始的讲解中运用,突出了重点,在游戏结束的讲评中运用,使情境再现,有效地引导幼儿关注游戏中的问题,结合问题讨论,切实解决。中班组关注幼儿当前的游戏水平,将现有问题作为研讨主题,让研讨真正的服务于日常教学,并呈现了研讨的成果,运用形象的流程图,有效解决了幼儿游戏流程不清,角色意识不强的问题。大班组,充分结合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在引导中重视留空,给幼儿多一点想象和创作的

  • 让幼儿的游戏幼儿做主(大班自主性游戏)

    大班幼儿的自主性很强,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大班后期的幼儿特别喜欢有规则的游戏,像体育游戏、棋类游戏等。老师有时候制定的一些规则,幼儿基本能遵守规则,但如果不在成人视线范围内,就容易出现不守规则的现象。因为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规则对幼儿来说还是外在的。但是如果让他们自己参与游戏的制定,效果确不一样了。 本学期,班级里开设了一些新的自主性游戏,对于游戏规则的制定,我们充分考虑了幼儿的想法。打破了过去单纯由教师制订规则权利的状况,让幼儿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