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日常教学中,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对幼儿进行随机的音乐教学,体现奥尔夫教育的即兴性原则。 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最突出、最重要的一项原则是即兴性原则。它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儿童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即兴活动重视儿童在做的过程中的主动学习,以及想象力、独创性的发挥。因此,做不是关键问题,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不是结果。即兴创作的目的不是要求没有音乐经验的幼儿当时创作出什么音乐作品来,关键是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引发幼儿兴趣,而在日常生活中,这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永恒主题。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的灵魂。1998年2月14日江泽min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这一论述不但阐述了创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巨大作用,而指明了人才培养的方向: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幼儿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他们大胆、浪漫、无拘无束地表现童心、童趣。他们教少受各种成规戒律的束缚,可以随意联想、拟人、神化,随意张冠李戴也不觉得怪异。 音乐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是在幼儿参与
奥尔福各年龄目标 班级 歌曲 旋律训练 节奏训练 乐器学习 音感训练 音乐训练 小班 儿歌、 歌唱游戏、 简单说白、 童谣 固定拍的感受力的培养、 快慢的认识、 复拍子的感受力的培养。 小手鼓、小钹 响棒、 单音片乐器 1、练习清楚、正确节奏的演唱。2、歌唱的正确发音。3、辨认鼓、三响铁、小钹的音色。4、强/弱。5、教师弹一首曲子,幼儿学会辨认。 有关动物,童话故事或民谣的短曲。 中班 儿歌、 歌唱游戏、 特别场合用曲、 说白童谣 Sao-mi-la 1、配合歌曲的拍打节奏或做好玩的律动。2、2/4、4/
一、贝多芬与前辈 “交响乐之父”海顿曾是贝多芬的恩师,但这对师生之间由于见解不同,常常发生不和。海顿十分欣赏贝多芬的才华,但无法容忍贝多芬那种大胆的创新精神和桀傲不驯的性格。因此,两人的分手是迟早的事情。 德国大文豪哥德与贝多芬之间有着深厚的“忘年交”(哥德比贝多芬年长二十多岁)。有一次,两人在波西米亚幸会,便一同出去散步。他们在路上远远看到了奥地利皇后率领着一群皇室成员与他们相向而行,哥德立刻恭恭敬敬地站到了路边,而贝多芬却毫不在意,继续向前走去。结果奥地利的皇后和皇太子认出贝多芬后,反倒率先向贝多芬打
一、朴素的自然流露 在本世纪,有人做过这样一项实验:把数十位古今音乐名家的作品的录音,放给美洲的印第安土著们欣赏。结果发现,在最受欢迎的乐曲中,大多为莫扎特的作品。由此可见,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反映出人类对美的最原始、最朴素的追求。无怪乎后来的很多乐评家称莫扎特的音乐为不含任何杂质的“纯音乐”,实在是很有意境,恰当得很。 二、“伟大,莫扎特
一、初恋 德国著名音乐家韦伯有四个漂亮的女儿,莫扎特曾爱上了阿洛伊西亚(Aloysia)这个有着美妙的女高音嗓子的十五岁的女孩子。父亲怕他的儿子在他找到一个好职位以前结婚而惊恐不安。他写信催促这年轻人到巴黎去试试他的运气。象一个顺从的儿子那样,沃尔夫岗与阿洛伊西告别,失望而忧伤地到巴黎去了。几年之后,失意的莫扎特伤心地转回家乡。他在路上访问韦伯,发现那漂亮而感情易变的阿洛伊西亚已经变了心,对他已相当冷淡。 二、婚姻 莫扎特到维也纳这个大城市去找他的幸运。他的老朋友们——威柏一家,都在那里。阿洛伊西亚已经成
一、忠君爱国的心声 1791至1795年间,海顿两次去英国伦敦,他受英国国歌《神佑我王》的启发,很想写一首奥地利国歌,表示他对王室的忠心。1796年奥地利对法作战,更促成了他写作国歌。海顿的朋友斯维吞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当时的奥地利首相沙劳,沙劳命诗人豪什卡写了“上帝保佑法兰茨皇帝”的歌词。 海顿在1797年的1月把它谱成了四部合唱的歌曲,其旋律是以一首克罗地亚民歌为基础的。 1797年2月12日是奥地利国王法兰茨的生日,这首国歌在维也纳国家剧院和各地的大剧院同时演唱。海顿在这一年晚些时候所作的《C大调弦乐四
1781年,意大利作曲家和钢琴家克雷门蒂来到法国、德国和奥地利旅行演奏,在巴黎开了几次音乐会,经过施特拉斯堡、慕尼黑来到维也纳。由于神圣罗马皇帝约瑟夫第二的怂恿,他和莫扎特举行了钢琴比赛。克雷门蒂首先演奏,他弹了一首短小的前奏曲、自己作曲的降B大调奏鸣曲和一首托卡塔,其中包含许多快速的右手三度和其它双音进行,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很难演奏的。轮到莫扎特表演时,他也先弹了一首前奏曲,并演奏了几个变奏;然后两人先后视谱演奏意大利作曲家帕伊西埃洛(1684—1755)的几首奏鸣曲,莫扎特弹了其中的一些快板,克雷门蒂弹
勃拉姆斯同巴赫、贝多芬一样,都写绝对音乐而不写标题音乐。主题与变奏曲这种古老曲式是勃拉姆斯喜爱运用的曲式之一。也许只有一个成为音乐家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勃拉姆斯最伟大的作品——那四部大交响曲和室内乐。但百多年来,似乎任何人都会喜欢那首温柔的摇篮曲,和那些轻松活泼的德国圆舞曲,以及那些激动人心的匈牙利舞曲。 浪漫派音乐大师舒曼一直极为欣赏这位成为德国古典派大师之最后一人的勃拉姆斯,这似乎有些奇怪。但如果仔细研究过众多后人对勃拉姆斯的不同评价后,也就不会觉得奇怪了。后人不仅对勃拉姆斯的艺术褒贬不一,而且对
1864年,勃拉姆斯在汉堡遇见了一个维也纳的青年女歌手,名叫贝尔塔。奥地利姑娘特有的温柔妩媚和天真烂漫,比起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北方姑娘来,自有一种神秘的媚力。贝尔塔让他一见钟情了。从她身上,勃拉姆斯感到他注定要终老于此的奥地利土地是那么可爱。他写信给他的朋友约阿西姆(1831—1907)说:维也纳毕竟是音乐家的圣城,通过贝尔塔,使他感到这个音乐之都对他有着双重的吸引力。他曾跪倒在格累台纳夫人面前,求她发出邀请,让他和这个姑娘会面。他和贝尔塔的爱是两厢情愿的,但在谈婚论嫁的时候终于遭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碍。
勃拉姆斯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对舒曼的夫人克拉拉发生了远远超过了友谊的感情。1855年,当他开始写作《c 小调钢琴四重奏》(作品60号)时,舒曼已经进了恩德尼希疯人院。在照顾克拉拉的日子里,勃拉姆斯和她的关系更为密切了。但这也越来越使他感到这种爱情是不正当的,因为他对舒曼象对父兄一样尊敬。 1853年舒曼在《音乐新报》发表《新的道路》一文,热情推崇勃拉姆斯,尽力提携这个德国音乐界的后起之秀。因此,勃拉姆斯对舒曼的知遇之恩非常感激。从道义上说,他对克拉拉的爱是不可容许的,何况克拉拉比勃拉姆斯大了十四岁,而且这种
即兴伴奏是指不用伴奏谱的情况下,为歌曲所弹的伴奏。在幼儿教学中,音乐课是必不可少的,而音乐课又多半以唱歌为主,很多教师钢琴基础较薄弱,弹奏儿童歌曲的主旋律能行,可左手的伴奏听起来比较单薄,针对这一点,下面将着重讲讲几种常用到的伴奏形式。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综合课。首先当然应具备一定的钢琴基础,按照教科书的说法,至少应具备相当于拜厄后期或车尔尼599中期的水平。当然,实际学习中应使钢琴技术与即兴伴奏技术同步发展。而且,系统的学习和声也是进行即兴伴奏必不可少的。除了上两门与即兴伴奏直接有关外,最重要的还是要进
专家与您谈考级 ——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陈比纲教授系列专访之一 我们在中央音乐学院的琴房中见到了陈教授,无需过多的寒暄,采访在娓娓而谈之中敞开心扉。话题就从钢琴业余考级开始: 现在随着“钢琴热”的持续升温,家长们陪着孩子走上学琴之路,这无疑推动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同时,孩子都想通过考级来给予自己的学琴水平有个客观的评定,然而每次考级总有一部分学生没有通过,级别愈高未通过的比例愈大,技巧问题是未通过的普遍原因之一。陈教授说:“钢琴教学中的音阶、琶音、半音阶、属七和减七和弦琶音、双八度及双三度等技术型的练习,在钢
《实用奥尔夫音乐教育法》18张VCD生动地再现了奥尔夫课堂中的教学气氛,不仅可以使大家直接收益于每堂课的学习成果,并提供了按章可循的教学经验,这一点,是从其他书籍、杂志、报刊上所不能完全反映的。所以,这套VCD对于广大没有参加过“奥尔夫师资培训班”的幼儿园音乐教师、音乐教学法研究者来说,无疑是最有权威性、最能满足他们的教学要求的。 1、声音训练 人类的声音是音乐表达中最重要的途径。儿童应从小投入到声音的游戏中,这既是对音乐最早的认识和开发,也是今后学习唱歌的基
由《地毯上的游戏》想到的 一直都对奥尔夫的音乐活动很感兴趣,本学期通过外出听课、学习听到了一节奥尔夫味道很浓的课《地毯上的游戏》,所以班门弄斧尝试着上了一节翻版课。 《地毯上的游戏》这个活动用到了两个音乐作品,其中的进场音乐是我们的熟悉的《问候舞》音乐,这段音乐被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演绎有时它是朋友之间的问候和亲切握手,有时它又会和报纸玩起游戏和报纸一起快乐地舞动并在上面留下长长、短短的线条,在《地毯上的游戏》这个活动中它又变成了一辆快乐的小火车,高兴地鸣着响亮地汽笛在铁轨上奔驰!变化的是不同的形象和游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