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14-07-22 08:50:28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小摄影师》教学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五年级上册有篇课文,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是小作者巴迪写了一首诗,母亲读完觉得“精彩极了”,父亲的态度却截然相反,认为这首诗“糟糕透了”,而作者就是在这两个极端的断言中努力前行着。

当我和孩子们一起学完《小摄影师》一文,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时,突然就有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的念头。纵观整节课的习得,孩子们的表现真的“精彩极了”,再细看每个孩子,有近一半孩子的表现“糟糕透了”。

《小摄影师》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体现了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在学习中,我先和孩子们一起梳理课文的脉络:照相之前(第1~5自然段)→照相的过程(第6~11自然段)→照相之后(第12~15自然段),并把文章分成三大部分,同时板书出课文的两位主人公:小男孩和高尔基。在自读自悟、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围绕“小男孩”和“高尔基”的语言和行动展开,而孩子们也总能从文本的字里行间体会两人的心情变化,感悟两人的优秀品质。

一开始,孩子们就被这个彬彬有礼的小男孩的语言和行为所吸引,小汤从“鞠了个躬、请”读出了他的有礼貌。小仪补充道,从“您”同样可以看出他的有礼貌。关注语言、关注表达是语文课堂的关键。有了同伴的引领,接下来的交流精彩纷呈,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高见。

一、聚焦“小纸团”

“小纸团”在第一堂课上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从小男孩扔小纸团给高尔基,可以看出他很会想办法,课文中有个泡泡也提醒我们‘这个少先队员真会想办法!’说明他真的很会想办法,很聪明。”有的说:“小男孩的聪明还表现在他能用简洁的话说明自己这样做的理由。”有的说:“从小男孩想出扔纸团这个办法,可以看出他真的没有其他的办法了,这样的做法很大胆。”期间,我们也质疑了小男孩这一做法到底可不可取,得出这一做法虽然不礼貌,但出于“任务”(给高尔基照相,要贴在墙报上)的驱使,这也是唯一可行的办法,而小男孩当时并没有一丝一毫对高尔基不敬的样子,因为当高尔基跟他打招呼的时候,他马上“鞠了个躬”。

那么,从这个“小纸团”来看高尔基呢?孩子们认为,高尔基是平易近人的,因为他是个名人,却没有拒绝小男孩的请求。高尔基也是充满爱心的,因为他没有因为小男孩的举动而批评他。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有礼貌、聪明、大胆、平易近人、爱孩子。

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少先队员称高尔基为“同志”觉得奇怪,于是,对于这个称谓加了一个小小的插曲,孩子们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二、关注“很久很久”

第7自然段中写道:“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这里的“很久很久”也让孩子们久久驻足凝望,通过对“很久很久”的解读,使小男孩和高尔基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

孩子们从“很久很久”感悟出小男孩的做事认真,晓琪还从中想像出小男孩可能拿着照相机对着高尔基研究,到底哪个角度拍出来最好看,可见他平时就很会照相,于是得出他照相的技术也很好。

同样是“很久很久”,对于高尔基的优秀品质感悟更深,孩子们体会到高尔基的耐心,对小男孩的工作积极配合,没有丝毫的厌烦感,因为等男孩准备停当后,高尔基还侧过脸来对着他微笑。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高尔基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对于孩子的工作也非常支持和配合。

听着孩子们精彩的发言,看着孩子们一点点深入文本,我真的很高兴。特别是在课文的后面讲到小男孩因为忘带胶卷而哭着离开时,我让孩子们上下文联系体会男孩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他们还是能结合“很久很久”体会到男孩此时因浪费了高尔基宝贵的时间而惭愧、失望、难过……

从对课文的体会和感悟中,孩子们的表现真的很精彩,也真的佩服孩子阅读的水平,由表及里,对人物的品质逐步推进,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但是,静下心来一想,整堂课中有的孩子脸上的表情从未改变过,他们在思考吗?有的孩子一脸茫然,他们听懂了吗?有的孩子干脆低着头做小动作,他们会有收获吗?

课间,我随意叫了几个上课极少举手或不举手的孩子询问了一下学习内容,大多数都是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听了,我不来。”有几个是一副受惊的样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还有的直接承认自己在开小差,没有认真听,并表示接下来要认真听。只有少数几个能说出大概,想来是在认真听。

面对这样的语文课堂,作为教师,我似乎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且还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感悟了全文,感受了人物的优秀品质。但这样的感悟和习得并不能面向全体,感兴趣的孩子积极参与,全然一副“你不叫我,我绝不罢手”的架势,而兴趣不浓或不感兴趣的孩子呢,有的已经一再地游离于我们的课堂之外,那么,精彩的课堂对他们来说却是——“糟糕透了”!
相关阅读
推荐
  • 三年级期中阶段性分析(期中检测)

    面对期中检测,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家长,每个人都充满着期待,也心生一种恐惧,生怕考砸。当阅卷完毕,我没有如释重负之感,有的只是一种危机感,这样的成绩怎样面对信任我的家长?为了在下阶段更好地、有目的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教育,特对期中检测进行仔细、全面地分析。 一、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这道题共有10个词语,得分率是 0.986 。从整体上看,学生们答题时都很认真,而且书写也很细心,正确率比较高,有40人全对,只有9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错误,有的没有认真拼读音节,而是凭大概来写词语,如敬

  • 体验促理解,朗读促感悟

    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 施彩萍 【案例】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教学片断《绝句》(杜甫) 教学过程如下:⑴ 自主读,思考: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⑵ 全班交流: ①在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②抓住含字:你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吗?可以用哪些字来换? (有、里、内、前) 在小组内朗读比较谈体会,然后全班交流。 动作感悟:用你左右手拇指、食指搭个框,通过它观察画面。 (引导体会:这儿用了含字还好像把窗框写活了,写出画面的动态之美,更有了动感,诗中静动结合,充满生机。) 这个含字用得真妙,千秋雪时间虽久远,

  • 读思交融 意法兼得——《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后反思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篇以文包诗特殊形式出现的文章。在课文中不仅呈现了王维的旷世之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而且通过一个故事的形式来形象地解释王维的这首诗,故事融入了作者年少离乡,适逢重阳,遥想亲人的深深情思。文章以脍炙人口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透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课文情感真挚,有相依相伴的故乡情,有望眼欲穿的离别情,读起来饶有趣味。教学时,我抓住了文包诗的体裁特点,有如下教学特色: 一、诗文对照 读中得法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的一个特色内容,从二年级的教材开始,每册教材中都有文包诗这一体裁的课文。

  • 三年级教学比武——《水》教案

    【设计意图】对于水,三年级的学生并不陌生,他们知道动植物的生长都需要水,人渴了一定要喝水,也知道许多饮料里有水,现在身边江河里的水很脏,水除了喝,还可以洗菜、做饭、洗澡,还可以去游泳,有的水很咸,有的水很淡,有的水很蓝(海水),有的水很黄(河水)这些前概念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不正确的,在学生的脑海里也是杂乱无章的。针对学生的前认知,从此课开始,教师就要组织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层层推进,不断丰满学生对水、对液体特点的相关科学概念,建构起完善的知识体系。作为单元的起始课,很关键的一点是激发兴趣,唤起学生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掌声》听课记录

    一:回忆上节课内容,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掌声》这一课,那么请同学来说说英子开始时怎么样,后来又怎么样,她的心情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从刚开始的? 生:胆小 师:恩!胆小,那你能说说她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吗?或者说是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生:她没有自信 师:英子刚开始时没有自信,说的很好!想想我们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这种感觉?她自己感到心情很失落,觉得不如别人,因为她的脚瘸了,走上讲台会很难看。这样我们能不能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师:那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她后又怎么样了呢? 生:后来他胆子渐渐地大

  • 在生字词语教学中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也把问题带到了课外,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兴趣和内在动力。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扎实拓展,巧妙延伸。 一、在生字教学中拓展、延伸 《小稻秧脱险记》生字教学片段: 师:(出示投影片)这一课的生字一共有15个。 杂 拥 拼 棵 剂 喷 器 欺 负

  • 贴近生活,零推论《大扫除》教学反思

    《大扫除》这课是一篇自编课文,描述的是大扫除时,同学们都在做什么事情。本课的重点就是谁用什么做什么这一句式的学习和运用。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贴近生活,零推论, 智障学生的想象力较差,因此在设计的时候,我采用零推论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出示学生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看着图片来学习句式,以及句式的运用。 如本课的内容大扫除,是学生每天早上都在做的事情,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于内容擦桌子、扫地等劳动都非常的熟悉,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需要学生去想象,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在拓展的时候,我出示的

  •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石头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2、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雨痕波痕矿物化石等词语。3、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

  • 习作一第一课时(指导课)第三课时(讲评课)

    【写作目的要求】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只神笔》,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习作所能包含的丰富的生活内容。2.初步领会习作的基本要求,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3.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写清楚生活中或想象中的事。 【写作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指导课)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读懂例文《摘草莓》、《假如我有一支神笔》,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习作所能包含的丰富的生活内容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