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石头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石头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更新时间:2018-09-08 11:54:12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石头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2、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雨痕”“波痕”“矿物”“化石”等词语。3、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目标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板书:石头书
1、复习生字。分行指名读。教师适当评价。
川川  磊磊   叔叔
地壳  贝壳   好奇  好处  藏着 西藏
脚印   足迹    雨痕   波痕
矿物   矿石    化石   煤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根据板书用1、2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川川、磊磊和勘探队员对话,学到了很多知识)
3、打开课文快速找找,哪句话说出他们学到了很多知识?
出示句子:石头书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4、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川川和磊磊一起读一读这本石头书,看看这石头书里到底有多少学问?
二、讲读课文
(-)学习1—5小节
   1、瞧,勘探队员在看什么呀?(出示图片)川川、磊磊觉得很好奇,谁来当一当川川问一问?(指名读: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叔叔笑着说:“我在读书呢。”
哦!他在读书。可眼前只有光秃秃的石头,哪里有书呢?这可真奇怪呀!(读好这两个问句)
  出示:书?哪里有书哇?     
赶紧读读勘探员叔叔是怎么回答的吧!  出示:石头就是书。你们……
师:哦,我明白了,原来叔叔是说石头像书。
2、看图,这石头什么样?------一层一层,读这个词,把这个词语放进句子里,你能读好吗?  出示整句  指名读
3、比较句子   初步了解反问句句式
   叔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指名回答后出示:  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老师想来读一读这句话,听一听,你更喜欢哪一句?
老师读后指名回答。(第一句的语气更强烈)
是的,像这种“不就是……吗?”的句式称为反问句(在书上写好),其实,第二课中我们也见过。 “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谁也来说一句反问句。(指名说。)反问句能加强说话的语气,这里叔叔想加强肯定的语气,肯定石头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 齐读
(二)学习6—11小节
过渡:那么石头还有什么地方像书呢?接下来川川、磊磊又问了什么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分小组学习一下文章的6-11小节。
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1)分角色读一读6-11自然段。
(2)圈一圈,读一读石头书上的字和画,想想化石能告诉我们什么?(每人说出1句或2句。)
         例如:(波痕)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海洋)。
      (    )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              )。
      (    )告诉我们这里可能有(              )。
               (    )告诉我们(                        )。2、分组学习,教师巡视。3、交流、展示合作成果,教师给出适当的评价。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小组合作的成果。(1)小组朗读6-11小节,评价。(用掌声感谢他们的朗读)(2)石头还有什么地方像书的?(有字有画)想看看石头书上的字和画吗?(出示图片
(3)、化石。师:我知道同学们课前也搜集了很多关于化石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呢?(课前搜集资料,以图片为主)
【什么是化石?
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物等埋藏在地下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化石分为哪几类?
a、遗体化石(包括动物的骨骼、牙齿、贝壳,植物的茎、干、花、叶、种子等。)
b、遗迹化石(动物的脚印、蛋、原始人制造的工具等。)
化石的形成
生物死后沉落到海底,泥沙不断地堆积在他们的尸体上。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肉体腐烂后,只剩下甲壳和骨骼,生物遗体也就变成了化石,后来经过地壳抬升,风化剥蚀,化石逐渐露出地表。
 (5)、采访一下小勘探员们,这些化石能告诉我们什么?
    指名回答第三题。
(6)、你们推测的很有道理。我们来看看勘探员叔叔根据这些化石推断出了什么?分三组朗读第11节。
(7)、你们怎么理解这个演变过程的。(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生1:我把这个过程画成了3幅画。(边说边演示。)
生2:我补充一点,我从“很久很久以前”“后来”“很多很多年”等词语中知道了这是个很漫长的过程。
(8)、在化石形成的漫长过程中,地球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神奇而又漫长的变迁过程。(播放视频)
(9)、谁能给这段视频配演说词。
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今天川川、磊磊看到的这座山了。
师:这是个多么漫长而又神奇的过程啊,难怪书上要说------(齐读)
出示句子:石头书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4、师生合作读6-11节
老师也和同学们想跟着川川、磊磊一起读一读这本神奇的书。
(老师问,学生答)
(三)、学习12-14小节
过渡:接着看,还有什么地方也说明石头像书的?
 1、指名回答读:石头是用处可大了。
2、有哪些用处。引读:这本书会告诉我们……
3、省略号中的内容能接着说吗?(哪里有天然气?哪里有石油?)
4、能告诉我们那么多,石头书的用处可真大呀。
5、难怪川川和磊磊高兴地说:“石头书的学问还真不少呢。”齐读。
三、总结深化,激发探究欲望
1、今天,我们跟随川川和磊磊读到了一本神奇的书,知道了外形上石头书一层一层,很像一侧厚厚的书,这本书上还有字有画,里面蕴涵着很多学问,还知道了,石头书有很大的用处。
老师有个问题,川川和磊磊为什么能学到这么多的学问呢?书上的哪个词语告诉了我们。(刨根问底)
2、理解“刨根问底”。
师:你是怎么理解“刨根问底”的。
生1:我查了字典上的解释: 比喻追究底细。
生2:我觉得就是要问个究竟。
生3:就是我们常说的“打破沙锅问到底”。
3、那谁来,刨一刨,问一问呢?
生散问。师:像这样问了很多问题,是刨根问底吗?(不是)来看看老师是怎么问的?请问:我们吃的馒头是用什么做的吗?(用面粉)。那面粉又是哪里来的呢?(是用小麦加工而成的。)那小麦又是哪里来的呢?(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呀)
看,像老师这样围绕一个问题问下去,这才叫“刨根问底”。
4、川川和磊磊怎么会“刨”到这么多的学问的?(善于观察、充满好奇、不懂就问)
  勘探队员怎么会知道那么多知识的?(知识丰富、观察仔细、研究投入)
3、教师小结:这样看来,不仅石头是一本书,川川、磊磊和勘探队员也是一本书啊!你们同意吗?
4、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竟然有这么多学问,看来生活中许多看似普通的东西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也能学到许多知识,因为大自然就是一本书。
回顾目标
四、【课堂检测】
思考:你还知道自然界中有什么可以被称为书的?能说说为什么吗?
(      )是一本书,因为(                                )。
(老人是一本书,因为他们有丰富的阅历;
云是一本书,因为它能告诉我们天气的变化;
年轮是一本书,因为它能告诉我们方向……)
     大自然就是一本神奇的书。愿同学们在这本书中能“刨”到更多的知识。
 
五、板书
 
雨痕
有“字”         波痕
石头书                          矿物
 
树叶
有“画”           小鱼           化石
 贝壳
 
[教学反思]
《17  石头书 》导学单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前任务】
一、 根据课题质疑
                                                           
二、 资料收集
介绍:   
三、 【课中探究】
1.读好“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换一种说法呢)
                                                          
2.小组合作学习
组内交流:
(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哪些石头书上的字?
(2)化石说明了什么?
(3)看懂石头书有什么作用?
3.小组交流。
4.理解词语意思
1.“我在读书呢。”叔叔笑着说。在本篇课文中“读书”的意思是                  。
2.小明在教室里认认真真地读书。这句话中“读书”的意思是                    。
 
【课外拓展】
  李四光爷爷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他可喜欢石头啦。为了给国家找矿藏,他整天忙着研究石头,常常忘了干别的事情。
  一个星期天,李四光爷爷带着女儿玲玲来到郊外游玩。春天的郊外美极了,柳条儿在微风中飘舞,麦苗在阳光下微笑,小鸟在唧唧喳喳唱歌,还有那满山坡的鲜花,像给山冈铺上一块彩色的地毯。他们采了一会儿花,就玩起“捉迷藏”的游戏来。他们一个藏,一个找,玩得真高兴。又轮到玲玲藏了,她藏在一棵大树后面,等爸爸来找。可是,她等了好长时间,仍然不见爸爸来,她只好从大树后面出来找爸爸。
  玲玲找呀找,忽然,看到小溪边有个人。她走近一看,原来是爸爸。爸爸正蹲在那里,拿着放大镜,在全神贯注地观察石头呢!溪水溅湿了裤管,他都没有发觉。玲玲望着爸爸专心致志的样子,真不忍心去打扰他。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全神贯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心致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画出文中的拟人句。你能写一个相同的句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找出文中的一对近义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后记]
 
《石头书》这篇文章时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我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放飞学生的思维:当你看到“石头书”这三个字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的问题接踵而至,他们的问题都源于生活,很有见地又不乏童趣,与这篇课文情趣相吻。这时,教师马上让学生说说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用上哪个词,学生马上能够就上“刨根问底”。在情景中引入“刨根问底”一词并自然地加以解释,既为下文的学习作一铺垫,更激起了学生刨根问底的浓厚兴趣,使教学获得了良好的开端。然后再通过朗读深入感悟课文,了解“岩石”这本大书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让学生拓展视野,自觉的探索大自然,初步开发的探究精神。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整个过程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试卷

    一、读拼音,写词语。 u ěr yī shɑnɡ p li hū xī qǐ chnɡ () () () () () p lo ɡōnɡ j fēnɡ l kū lonɡ shěn sh () () () () () sh jin ko biān jiǎo d tnɡ i yōu shānɡ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乖() 幕() 振() 导() 乘() 慕() 震() 异() 秒() 绳() 竞() 伏() 抄() 蝇() 竟() 状()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新老师汇报课《太阳是大家的》评课

    在新老师汇报课上,陈老师上的是《太阳是大家的》这一课,到展示课时她已经上了五次,因为条件限制,前几次无法使用课件。到中心本部又试教了两次。每一次试教陈老师都很认真,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课堂,让陈老师深深感受到课堂的灵活性,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针对一次次出现的新问题,陈老师能积极地探究调控方法。正是在这样一次次地磨课中,课堂教学显得愈加清晰流畅起来。 陈老师以猜谜语的形式揭示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这堂课陈老师始终以读贯穿整堂课,在读课题时《太阳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说课稿

    《七颗钻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又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而这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一、说教学设计: 我们设计这节课的出发点是以情感为主线,因为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却比较深,应引导学生去了解旱灾的严重,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在课前谈话时,我利用学生对童话的喜爱,通过丰富多采的画面唤起学生的记忆,感受童话的美好和神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通过理解词语干涸、干枯

  • 体验促理解,朗读促感悟

    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 施彩萍 【案例】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教学片断《绝句》(杜甫) 教学过程如下:⑴ 自主读,思考: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⑵ 全班交流: ①在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②抓住含字:你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吗?可以用哪些字来换? (有、里、内、前) 在小组内朗读比较谈体会,然后全班交流。 动作感悟:用你左右手拇指、食指搭个框,通过它观察画面。 (引导体会:这儿用了含字还好像把窗框写活了,写出画面的动态之美,更有了动感,诗中静动结合,充满生机。) 这个含字用得真妙,千秋雪时间虽久远,

  •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科普通话,告诉学生要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要看其有没有用处。本文有两个教学重点,一是讲述故事,二是续编故事。在教学这篇童话故事时,我努力凭借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充实文本内容,深化课文的主题。课后练习4明确地告诉我们,在学生领会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了骆驼的特点后,品悟到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后,理应让学生续写。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合理而有趣的情景,紧密围绕小骆驼的驼峰、睫毛、脚掌的特点与作用来展开合理而具体的想象。 在我读了自己的下水练笔后,学生若有所悟。我先点拨学

  • 突出语用,聚焦仿写——《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活动】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1、齐读课题,2、检查预习汇报预习单上提取的文章主要信息,读好阿尔及利亚【活动】二、直面悲惨,了解处境 1、说起地震,大家都知道,我国的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使多少人家破人亡,地震给人带来的摧残是惨重的。你们知道阿尔及利亚发生的里氏6.2级地震有多大的威力吗?它相当于16枚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威力。 2、出示一组地震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3、出示句子: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 (1)自由读 (2)此时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描述

  • 第8课1课时《笔的世界》教学设计

    课型:设计.应用一课时教学内容:通过了解现代的笔、古老的笔、笔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示各种各样的笔,说说笔的用途、类型和特点,让学生掌握笔的设计要素,将笔的基本造型和创意相结合,创作设计出一支有新意多用途的笔来。 教学目标: 1. 解笔的设计理念,设计的笔要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2.观察和分析笔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学习简单的设计图画法,能够设计一款既美观又实用的笔。 3.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 教学重点: 观察分析笔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形象与功能之

  • 部编三下语文《古诗三首》(绝句)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1.课文的三首古诗,分别是唐杜甫的《绝句》、宋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和宋曾几的《三衢道中》,写的都是春季的景色。《绝句》前两行诗句,浓墨渲染,泼洒出阳光下明丽绚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