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寻找人文与语言的契合——听沈卫东老师评《盘古开天地》

寻找人文与语言的契合——听沈卫东老师评《盘古开天地》

更新时间:2014-08-07 16:44:11

《寻找人文与语言的契合——听沈卫东老师评《盘古开天地》》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沈卫东老师是海宁宏达的一位语文老师,他在主评费老师执教的《盘古开天地》时,用了五个字——“大”、“小”、“境”、“实”、“融”,非常精辟地指出了费老师的成功之处。
一、“大”
语文的学习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在对文本的学习中渗透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里过得充实又厚实。沈老师说,最近三年级根据语文学习的需要,根据学校开展的“读书月”活动,正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讲三字经、背诵古诗、讲神话故事等等,强化了对课本的拓展。而费老师在教学《盘古开天地》时,对原文的渗透正是一种文本的拓展,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有诸多裨益。而且在课的开始前,费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了“走进传统文化——神话篇”正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学习的范围上可谓之“大”。
二、“小”
在对文本的学习中,费老师没有把文本置于很高的地位,而是“矮化了文本”,让文本亲近学生,缩小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能运用自如。如课中费老师三次让学生复述文本内容,第一次是简单复述盘古是如何开天辟地的,学生能轻松地把盘古开天地的原因说得一清二楚,从这可以看出学生对文本的使用已经得心应手了。第二次的复述用“顶天立地”说说盘古如何使天地成型的,学生在感受了“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盘古累得倒了下去。”对盘古的认识也就更多了,复述时也能进入盘古的思想境界了。第三次费老师让学生复述盘古身体的变化,从而感受了盘古的牺牲精神,以及天地万物的美好。这样的安排让学生零距离地与文本接触,同呼吸共命运,揭示了语文学习的“小”。
三、“境”
沈老师说,这个“境”是情境之“境”,语境之“境”。“境由心生,意由心生,情由心生,语由心生。”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要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就要帮助学生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设计一种体验的场景等。比如费老师在让学生理解盘古的“累”时,她是这样设计的:一是生活场景的体验,即让学生结合自己说说“你有累的时候吗?”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把“累”字具体化(学生说到了:“上完体育课,气喘吁吁的。”“跑步跑得满脸通红。”“打完篮球浑身是汗。”……);二是进入文本中的语境,“那盘古怎么会累成这样呢?”让学生用自己的体会去拓展延伸,从而感受到盘古的累不同一般;三是表演情景的设置,以及场景中的多项互动使学生对累了解地更为深入而扎根于心。费老师让学生感悟“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这时的盘古会想些什么呢?”“盘古很累了,怎么办呢?”老师问。学生们的回答也很精彩,有个学生说:“我要为后代撑起。”这时老师又问“盘古”:“你是怎么想的?”从这些师生的互动中,塑造了一个不为自己着想,一心想着要分开天地的盘古。然后老师的引导再次让学生感受到了那份“累”:
一百年过去了,盘古——生: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一千年过去了,盘古——生: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一万年过去了,盘古——生: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不知过去了多少年,盘古——生: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读完后老师再问盘古的感受时,扮演“盘古”的学生已经累得说不上话来了。这样的层层深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佳境”,这“情境之境,语境之境”的魅力也就尽显无疑。
四、“实”
沈老师说“重人文,轻语言”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浮夸之风。是的,语文的学习脱离不了语言文字,如何让学生学得扎实,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的引领。费老师很好的处理了教材,在文章的“……”处进行了拓展,并出示古文的原文加以扩展,让学生明白这个地方本来还有哪两句话(可惜当时在课中没来得及把这两句话记下来),然后用上“他的 变成了 。”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把懵懂的古文变成了自己的语言,就如一个学生说道:“他的经脉变成了宽阔的道路。”这样的语文课堂就显得比较实在,学生学得也扎实。
五、“融”
语文的学习还在于“融会贯通”,费老师的整节课都围绕着三句话进行教学的:①“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②“盘古累得倒了下去。”③“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看过实录的老师一定感受到了,第①句话是第一课时得出的,用在开头,到最后总结课文时又出示了,但前后两次的出示所蕴涵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我这么认为。而②③两句话在感悟时就是循环往复地出现,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另外三个成语的出现使课堂更加精彩纷呈——“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改天换地”,这就是盘古用他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用“创造”总结了全文。这样的融会贯通使课堂就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给人以浑然一体之感。
我想语文也就是在这样的融合中绽放出迷人的火花,绚丽夺目!

[注]在听的过程中记下了大标题和小标题,而文中也有自己的一些感受和体会,呵呵~~~~~~~~~~~~~
相关阅读
推荐
  • 《每逢佳节倍思亲》三年级上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王维孤独、思念之情。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小组合作体会王维在重阳节长安大街上热闹场面下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2、诗文对照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抓住人物的内心体会王维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诗人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借文学诗,理解古诗的意思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朗读课题,你读懂了什么? 佳节:美好的节日,文中指重阳节 (课文中心词)思亲: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大作家的小老师》语文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著名作家萧伯纳和苏联小姑娘娜塔莎的故事。本文有两个特点:第一,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记叙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成功地塑造了大作家萧伯纳谦逊的形象。第二,故事以写人物的对话为主,简短的对话传神地表现出萧伯纳的平等谦虚和小姑娘的不卑不亢。同时,作者还抓住了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文章活泼生动。文章的特色,也是本文教学时的重点和难点。针对重点和难点,我在设计教案时主要将教案分为四个板块:一是复习导入,二是感悟对话,体会人物性格,三是感悟道理,自我解疑,四是情感升华。 在复习导入版块,我主

  • 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三上第二课《金色的草地》,导入课题后,提出疑问: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定可以找到答案。生: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草地是金色的。 师:你很有水平,其中一个词就可以说明问题,那就是盛开。 师:盛开跟开花可不太一样?谁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学生似乎很茫然,都举不起手来) 生:蒲公英没有开的时候是绿色的,盛开的时候是金色的。 (终于有学生举手,但没能理解盛开) 师:花儿盛开,你有什么发现? 生:盛开就是花开得很茂盛。 师:是呀,花儿完全开放,而且开得很茂盛,就叫盛开,只有蒲公英的花盛开的时候,草地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有篇课文,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是小作者巴迪写了一首诗,母亲读完觉得精彩极了,父亲的态度却截然相反,认为这首诗糟糕透了,而作者就是在这两个极端的断言中努力前行着。 当我和孩子们一起学完《小摄影师》一文,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时,突然就有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的念头。纵观整节课的习得,孩子们的表现真的精彩极了,再细看每个孩子,有近一半孩子的表现糟糕透了。 《小摄影师》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体现了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在学习中,我先和孩子们

  • 三年级同音字组词竞赛题

    zōng zh jin chā gēn ( )迹 甚( ) ( )造 ( )秧 树( ) 祖( ) ( )慧 ( )康 夜( ) ( )随 sh bān m kung zhung 现( ) 一( ) ( )坊 ( )石 ( )丽 ( )品 ( )级 沙( 情( ) ( ) 元 dǐ zhǐ xn min di ( )抗 停( ) 喜( ) ( )羊 爱 ( ) ( )下 白( ) ( )速 ( )花 ( )领 jīng shū jiǎng f j ( )莹 ( )送 ( )状 ( )女 ( )大 ( )彩

  • 市级公开课《窗边的小豆豆》教学反思——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观摩活动

    今天借市教培中心搭建的舞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观摩活动,教学水平一般的我执教了课题为《窗边的小豆豆》的阅读交流课。这堂课的总体效果可以用下列句子概括:读的动情,议的热烈,演的生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体现,比较好地体现生本理念。回顾关于这节课的备课,磨课、上课整个过程,我收益匪浅。 对于这节课的优点,我就不多说了,我想重点谈谈自己的不足之处。 一、我设计的小组学习问题,在小组学习中我的引导都有待改进。 对于精读《大冒险》小组学习的四个问题,我原来的设想是让学生在小组里各自回答一个问题,以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 作家群模式的带片教学——第二单元反思

    有些课文的内容不是引起我注意的地方,而是作家。如《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林海音。我曾经教过她的文章《窃读记》,我清楚地记得文中的一句话: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因此,林海音这个名字我记忆犹新。今天又读到她的文章,不仅感到似曾相识,更有进一步了解她的欲望,想了解她的成长经历、了解她的写作风格。 本文是她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课堂教学下来,学生对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不容易体会,毕竟这篇课文是节选的,所以,课外推荐这本书,体会林海音整个童年经历的事情,才能更好地体会作

  •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石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部分生字词。3.初步了解提示语,朗读中体会问答的对话形式。4.鼓励学生刨根问底,让学生乐于探究。【重点】写十个

  • 部编三下语文《古诗三首》(绝句)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1.课文的三首古诗,分别是唐杜甫的《绝句》、宋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和宋曾几的《三衢道中》,写的都是春季的景色。《绝句》前两行诗句,浓墨渲染,泼洒出阳光下明丽绚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