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五册《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五册《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15-06-23 11:14:03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五册《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太仓市金仓湖小学   顾丽芬   【教学目标】1.学会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对比的表达方式。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了解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的严重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做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品读关键词句,感受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的严重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前置性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聚焦问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孙中山破陋习》。当堂书写本课生字“孙”(师板演,生书空,强调左边最后一笔为提)。
2.出示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
3.删除第一课时已经解决的问题。
4.这堂课我们要重点探究的问题:孙中山当上临时大总统后,为何首先破除的是缠足陋习?
【本环节意在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凸显本课学习任务,起到保护学生提问积极性和目标导航的双重目的】
二、以生为本,探究问题
(一)品词析句,体会姐弟情深。
1.要解决孙中山破除缠足陋习这样一个比较大问题,我们可以将它分解成几个小问题。首先,我们得从他的姐姐说起。
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自读、圈画关键词句:孙中山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姐姐?从中你读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姐姐?
(3)组织交流。
(4)引导齐读:刚才,我们通过圈画、品读关键词,认识了一个勤劳能干、活泼开朗的姐姐。正因如此,孙中山非常喜欢她。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欢之情读好这一段!
3.总结学法:品读关键词是学习语文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学习方法。(板书:品读关键词)。
(二)走进内心,感受缠足之“陋”
1.过渡:好景不长,不久之后姐姐遭遇了什么事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2-7小节,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段意。交流:母亲强行给姐姐缠足,姐姐从此失去了快乐。
2. 师:都是缠足惹的祸呀!那什么是缠足?对于缠足,母亲和孙中山态度怎样?老师请你们小组合作,运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3.出示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在课前自主学的基础上合作学。任务1:什么是缠足?通过文字,你觉得缠足是一件怎样的事情?认真阅读课文2~7自然段,捕捉有关缠足的信息并用“﹏”画出,说说你的体会。
任务2:面对缠足,孙中山和母亲态度和心情各是怎样的?用“○”圈出关键词,读读议议。
任务3:分角色朗读这一段,读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4.小组展示学习。
任务1:
●“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我从“长长的、一道又一道”体会到缠足是很用力的,把脚裹得严严实实,无法动弹,让人很难受很痛苦。)
(我从“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体会到姐姐当时的痛苦。)
教师:(多媒体展示资料)。这就是一只正常生长的脚,这是一只缠足后的脚。封建社会的妇女,女孩到了四、五岁左右就要被缠足。为了使自己的脚长成“三寸金莲”, 得用一根4到5米长的布条, 将4根脚趾硬生生地折于脚底,用布条捆绑在一起,定型后才拆掉。请把姐姐的这份痛苦读出来。
●生:我从“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这句话知道了缠足就是受罪,而且缠了脚就不能下田干活了。
●生:我从“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看出缠足让姐姐遭受了很大的痛苦。
教师介入:现在孙中山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他看到的是可能是——生:姐姐整天以泪洗面;孙中山再也听不到姐姐的歌声。他听到的可能是——生:姐姐的叹气声、姐姐的哭声。小脚一双,眼泪一缸。缠足夺走了姐姐的欢乐,姐姐的痛不仅痛在脚上,更是痛在心里(分男女生对比着读第一、第七小节)。
总结:文章运用对比写出了缠足前、缠足后的姐姐判若两人,可见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之深。(板书:对比写法)
任务2:
●我从“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这句话中知道年幼的孙中山对母亲给姐姐缠足又是生气又是心疼。
教师追问:他生什么气,又心疼谁呢?(他生妈妈给姐姐缠足的气,她心疼姐姐)他的这份情感都蕴含在了他的质问之中(点红两个问号),谁来读?●我从“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这句话读出孙中山的 “坚决反对”的态度。教师:老师也有同感,虽然孙中山当时只有5、6岁,但他有主见,认为不对的就不去做,这叫不盲从。姐姐强行缠足,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比较: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去掉两个词,这句话也是通顺的。加了这两个词更能说明什么呢?(打击之大)
奇怪!同是亲人,弟弟是那么的心疼姐姐,而妈妈却还要坚持给姐姐缠足,难道妈妈就不心疼吗?请继续交流。
●妈妈叹了口气说:“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从“叹了口气”可以看出母亲的无奈)
●“你年纪小,还不懂得这些事。”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比较: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去掉“含着眼泪”好吗?(不好,因为“含着眼泪”能表现出母亲即心疼女儿,又是无可奈何、不得已而为之的矛盾心理)
教师:妈妈的这份无奈之情全包含在了这一声叹息之中。谁来读好妈妈的这句话。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产生?
学生:既然知道缠足不好,也心疼女儿,为何还要坚持?
教师:对于这个问题,谁能回答一下?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祖宗传下来、会被人家笑话的”来理解。
总结:“祖宗传下来的”“不缠小脚会被人笑话的”多么可笑的理由呀,但在这个封建陋习面前,妈妈屈服了……姐姐百般的不愿意,最后也屈服了。对于缠足,孙中山和妈妈态度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只有5、6岁的孙中山,真的是了不起!
任务3:分角色朗读。
5.出示课文插图,写话补白。
屋内,妈妈______________,姐姐___________________。屋外,孙中山听到________,暗暗下定决心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小结:从大家的交流中可以获悉立志破除缠足陋习的想法在孙中山幼小的心灵中扎下了根。
【这一环节,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分解的方法探究 “孙中山破除缠足陋习”的答案。一方面教师淡出讲台,让位于学生,在自主学、合作学的基础上进行展示互动,体会缠足之“陋”,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另一方面,教师适时参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补充材料,增强学生对陋习的认识;及时斧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三)总结全文,感受废除陋习之“痛快”1.同学们,他的心愿实现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2.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这里的“废除”就是课题中哪个字的意思?(描红“破”)从这个“破”中,你看出了一个怎样的孙中山?(勇敢、有胆气、敢于反抗……)
教师:一个“破”字体现了孙中山的一份爱。他爱姐姐,所以他破陋习;一个“破”字更是一份大爱,它解放了千万妇女的双脚,解除了一代又一代妇女的痛苦。如果没有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你们的奶奶、妈妈包括老师我在内也许早已饱受缠足的痛苦。
3. 回扣问题,指名说说孙中山为什么要废除缠足陋习?
三、升华情感,拓展问题
1.此时此刻,面对孙中山爷爷的铜像,你有什么话说?(交流)
2.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个解放了我们双脚的伟人――孙中山。让我们记住这个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孙中山。
3.想不想知道更多关于孙中山爷爷的故事呢?想不想进一步了解这个人呢?推荐阅读《民族之父孙中山》、《伟大的孙中山》。
【总结全文,回扣问题,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晰地把握问题的答案。但一个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一堂课的结束,如何让学生从一个问题的探究生发出更有广度、更有深度的问题,这是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应该考虑的问题,最后的阅读推荐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又是践行大语文阅读观的务实之举。】
四、作业
1.修改刚才的写话。
2.课外阅读《民族之父孙中山》、《伟大的孙中山》。
【板书设计】
                  孙中山  反对           品读关键词
孙中山破陋习      妈妈    无奈           对比写法
   (缠足)   
大爱        敢于斗争……
2015年6月在苏州市教育学会2014年度优秀教案评选中获二等奖
相关阅读
推荐
  • 2013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课练习题(沪教版)

    班级 姓名 得分 课前预习:1、把课文读正确。2、把词语补充完整:风( )日( ) 山( )水( ) 情( )谊( ) 窗( )几( ) 课后练习:一、 选字填空。雏 唯 难 已 己 ( )鸟 自( )( )一 ( )经( )过 二、选择合适的量词填空: 座 场 片 朵 封 棵 张 艘 一( )信 一( )纸 一( )花 一( )春雨 一( )船 一( )云 一( )树 一( )森林 三、照样子,写词语: 例: 风(平)浪(静) 枝( )叶( ) 面( )耳( ) 山( )水( ) 身( )力( ) 目(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教学完《庐山的云雾》一课,有很多感悟,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在学习本课时,利用云雾的特点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先展示课文中描写云雾的动人画面,接着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有的同学说云雾像一匹奔腾的野马,有的又说云雾像一泻千里的瀑布,还有

  • 小学语文第六册《太阳》教后感

    今天中段语文教研组抽到我上课,尽管我们已经多次磨课,但上课过程中有了许多新的发现。1.过渡句并不好找。课文写了太阳的特点和它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两部分内容,文中有一个句子把这两部分内容巧妙地连接起来了,请学生找出这句话。一直以为,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找出这个过渡句是不会有问题的,但是我在巡视的时候却发现并不是老师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找到,偶尔有个别发现了。 原因有二: 一是三年级的学生对过渡句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尽管上学期《赵州桥》一课中出现过,平时的课堂中也会提及。 二是课堂上的时

  • 在活动中快乐地写作(三年级)

    刚经过了一翻紧张的复习,回想起来,最后一天的作文复习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三年级是作文起步教学的开端,怎样引导学生写好每一篇作文,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在复习时,我引导学生回忆这学期学过的作文有哪几种类型,无非是记事、写人和想象三类作文。在学生回答后,我便打算分类进行复习。第一类作文:记事,我问小朋友,我写过哪几篇这类的作文,你记忆最深的是哪件事,哪次活动。这时,小朋友竟然异口同声地回答:捉蚂蚱!看着他们一脸的快乐,我迷惑了,那可是上学期写的一篇作文。我们这个学期组织那么多的活动:放风筝、拔河比赛、六一文

  • 关注学习起点,重视写法指导——《富饶的西沙群岛》听后感

    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文章总分总的结构明显,分述部分的构段形式也是各不相同,虽是一篇传统的老课文,但课文语言优美,是积累好词佳句的典型范例之一。 跟随龚老师一起打磨本节课,三次试教,一次展示,龚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越来越好,课也上得越来越流畅。 一、重视课前预习,关注学习起点 在教研室徐老师的学案导教这一课题的引领下,龚老师在课前让学生做了充分地预习,并通过预习卡予以呈现,先从读课文、生字入手,

  • 人教版《七颗钻石》语文教案设计

    一、单元分析 (一)本单元在相应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各册各单元 课时安排 单元目标 二册五单元 1、 浪花 2、 小树的梦 3、 漂亮的居民小区 4、 小松鼠看错了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明白课文说明的道理或表达的情感。 三册五单元 1、 大自然的语言 2、 落叶 3、 可爱的小象 4、 小企鹅和妈妈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明白课文说明的道理或表达的情感。 四册七元 13、被赶出门的小麻雀 14、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 15、小花狗学游泳 16、骆驼和羊 课文内容非常有意思,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有兴趣。课文

  • 三年级教学比武——《水》教案

    【设计意图】对于水,三年级的学生并不陌生,他们知道动植物的生长都需要水,人渴了一定要喝水,也知道许多饮料里有水,现在身边江河里的水很脏,水除了喝,还可以洗菜、做饭、洗澡,还可以去游泳,有的水很咸,有的水很淡,有的水很蓝(海水),有的水很黄(河水)这些前概念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不正确的,在学生的脑海里也是杂乱无章的。针对学生的前认知,从此课开始,教师就要组织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层层推进,不断丰满学生对水、对液体特点的相关科学概念,建构起完善的知识体系。作为单元的起始课,很关键的一点是激发兴趣,唤起学生

  •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小稻秧脱险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气势汹汹不由分说等词语的意思。2.精读课文,了解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3.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

  •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石头书》教学设计

    【目标设定】[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课文情趣盎然,寓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