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燕子》的第二课听课记录》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第二节听的是三1班黄小媚老师的课。黄老师很年轻,过去是我的学生,还能记得她小时候那可爱的脸蛋,有时还喜欢撒撒娇。
黄老师上的是第一课《燕子》的第二课时。
匆匆记录如下:
燕子 市二小三1班 黄小媚 2012/2/10
一、复习回顾:学了课文,你觉得燕子是怎样的动物?*活泼 机灵
&写了燕子的什么特点?
*外形特点:活泼机灵
*…… &说的对吗?*不对 那是什么特点呢?
*飞行特点:轻快灵巧
&燕子休息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停在电线上像五线谱
二、揭示任务:学习生字
1、 打开课本,自由朗读生字
2、 打开教材全解第5页,抽读稻字
观察结构,左右
教师书空指导“臼”,学生书空练习
教师范写“臼”
学生书空练习,同时读笔画
给稻字组词:*稻草 稻田 稻谷
给稻字组出的词语造句。*我用稻田来造句 &句子是对的,但是语言上不好。*稻田里长满了稻子。
3、 练写“偶”
观察结构:左右
书空并读出笔画
组词:木偶 偶像 无独有偶
“用偶来造句”:*大家都在看木偶戏。*在上学路上,我偶尔看见……人家。
4、 练写“漾”,观察结构 组词 造句 学生有困难 &可以用课本上的句子 *秋风一吹,湖面上就漾起了波纹。&这句子很好 还有吗? 学生还是没举手
伸出手书空漾字
5、 练写“燕” &最容易写错哪里?*上面草字头
*学生提出:漾字还没组词呢!&教师补写“荡漾 漾出”
书空“燕”,并朗读笔画;中间先中间后两边
组词:海燕 燕子 劳燕分飞 燕雀 大雁&大雁是这个燕吗?不是 看看大雁的雁
说一句话:小燕子在树上唧唧喳喳地叫着。
组织教学:小嘴巴,不说话。
6、 看看“聚”,观察结构 书空写写下边部分…… 下边有没有勾,没有!
组词
造句:*我今天邀请了很多朋友来家里聚会。*人们聚集在广场上放风筝。
7、 学写“增” 观察结构 组词 学生组了不少词语,每一个说的声音较小,教师都是“增添”嗯!好!还有吗? 显得耗费时间 造句
8、 学写“掠” 结构 组词 造句 连续这么多字,一样的步骤,一样的问答方式,一直都在重复,没有朗读,没有书写,学生不免厌倦。是否可以将这些字归类整理,抓共同与不同,分批分类、灵活运用丰富多样化的方式学习。
9、 继续学写“沾” 这是学文后学习生字词,文本资源是最有效的,但是学习过程几乎极少联系都课文,比如组词造句等,脱离文本,避轻就重,舍易求难,走了弯路。
学写“尖”“圈”“倦” 比如同时左右结构的字,有些左宽右窄,有些左右相等,,有些左窄右宽等,可以放在一起指导。
学写“符”组词 下课铃响了。 下课了,学了这么多生字(剩两个)学生没写过一个生字。
听课思考:
1、 黄老师的长相就很有亲和力,也很可爱,很容易让人产生有趣的想法。而且,换老师语音准确、音质清亮,衣着讲究,动作逗人,典型的“孩子迷”形象。我想,她的孩子一定很喜欢她。
2、 教学内容的设定,学习14个生字,认识结构、会书空、会组词、会造句。一是目标单一,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更容易导致学习者的疲倦;二是识字而没有写字,不算真正掌握汉字,书空并不能完全代替书写。
3、 教学方法法策略上,14个生字的学习,重复一种模式“认结构—书空—看范写—组词—造句”,一是过多的机械重复必然导致厌倦的情绪,二是简单的重复暴露出教学智慧不足,没有充分研究并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重点难点用力不足,同类型的没有整合而逐一平均分配力量,既无效损耗时间,又不利于高效的学习记忆。
学习生字词与课文内容的关系。生字词出自于文本中的语句,抛开原文语句去学习生字词无异于纸上谈兵,空泛抽象,尤其是安排在学文之后的生字词学习,如果能将生字词的学习与原文语句紧密结合起来学习,不但生字词显得形象生动,而且原文内容、优美语句、巧妙写法都得到了温习巩固甚至提高理解,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