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听后感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听后感

更新时间:2015-02-02 18:34:42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听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首先介绍一下这节课,这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计算的意义,常见数量关系、运算律、周长和面积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字母表示数,更能概括的理解、表达和应用这些知识,并为以后教学有关方程的知识做必要的准备。
几位老师,都注意从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出发,从最简单的开始,循序渐进、逐步递进,注重让学生自主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每位老师的思路不同,教学设计,侧重点也不同。三位老师都抓住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围绕重难点展开教学。但因为想法不一样,在教学细节、重难点的侧重处理上处理态度和方式也不一样。对于三位老师的课的研讨过程中,我倒有一些个人的想法。
首先,我觉得课堂上“不顺”,并非一件坏事,有时候反而能起到真面作用,它可以让教师直接了解到学生心中疑惑所在、问题所在,太“顺”了反而会遮掩住某些问题资源。
其次,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不能说某某这节课上的怎样,就因为教学的重难点都突破了,一节课一下子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这固然最好,但可能直接的影响就是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把握不够全面、透彻。所以我觉得一堂课上的好坏与否,是要看这节课在执教者的对整个单元甚至一个学期的一个整体思考、整体安排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而设定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而且,理念的不同,教师的风格,课堂上教师对待传授知识本身的方法、态度也是不同的,王老师所说的那位老师,我想他的理念可能是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学生思维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角度、高度,所以他在设计教学这一课时,没有按照教材本来安排的量和顺序来讲,没有讲用字母表示两个数相乘时的一些规则,只讲了例1。但就例1,分析的很透彻,包含了一种数学思想、一种数学文化。那么,这就说明了其它老师上的课肤浅了?决不是,只是理念的不同罢了。反过来想,如果每一节课都按照那位老师的上法去教,想想在现有的教育制度下,在仍是以“分”为天下的制度下,可行吗?不要说六年教了12本,教6本足矣,考试的形式也要改革的……
作为个人,我比较喜欢注重学生思维,不仅仅是我,每位老师应该都是这样想的,因为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我们又必须考虑现实,因为人是一个“社会人”那。那么,怎样去彰显这种思维,体现这种教学理念,我想这是靠平时的一点一滴的积累,一个又一个细节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慢慢获得的。对于教学,我想我们都会凭着自己的努力,找到一个平衡点,一个好的状态,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思维也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正是我们一直努力寻求的。
相关阅读
推荐
  • 2013年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学生: 总分:一、填空:1、从个位起往左数,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百万位,第8位是( )位。2、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它是( )位数。3、万位的左边一位是( )位,右边一位是( )位。4.10个万是( )万,10个百万是( )。 5、与千万位左边相邻的是( )位,右边是( )位。 6、从右边起,每( )个数位是一级,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 7、千万和亿之间的进率是十,千和( )之间的进率是十。 8、读数时要先把这个数分成( )级,( )级,( )级再读。 9、读数时先读( )级

  • 2014年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过关练习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计算。(31分)1、口算。(10分) 3520= 2230= 9020= 2430= 50+90= 75-18= 5016= 8005= 32+820= 645645= 2、列竖式计算。(12分) 32516= 23307= 38062= 8568= 3、用简便方法计算。(9分) 32250 817125 45445 二、填空。(31分) 1、在括号里填上升或亳升。(3分) 一个金鱼缸有水20( ) 一杯茶约200( ) 一瓶果粒橙是1250( ) 一辆汽车的油箱能盛5

  •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过关测试卷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练习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填空。(20分)1、两位数乘三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2、430020,可以先算( )乘( )得( ),再在( )的后面添( )个0。 3、45060积的末尾有( )个0。 4、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相乘的积是( )。 5、45 ,要使这个算式积的末尾有两个0, 最小可以填( )。 6、一个乘数乘100,另一个乘数不变,积就乘( )。 7、364的4倍是( )。175是5的( )倍。 8、一个两位数乘一个三位数,

  • 四下第八单元第一课时《图形的对称》反思

    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数学的学科特点是任何一个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产生,都离不开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特别是低、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往往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实施思考

    方程思想,就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设元实现从未知转化为已知,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等量关系,构造方程或方程组,然后求解方程完成未知向已知的转化,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就是方程思想。方程也是将众多实际问题数学化的一个重要模型。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代数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方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方程,更重要的是要学生认识方程,并具备用方程思想解题的意识。下面结合教学浅谈《认识方程》的实施思考。 一、 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刚开始的设计是在教学例二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根据天平图写

  • 解构儿童已有的思维状态(四上《寻找搭配的规律》)

    解构核心概念,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还有一项基本,则是对学生思维的分析,需要解构的不只是教材的知识体系,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教师必须对学生已有思维进行解构,排出思维阶梯。以四上《寻找搭配的规律》为例。 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解决三种点心和两种糖粥,一种点心搭配一种糖粥,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的问题。学生呈现如下思维状态: 属于第一层无序思维状态的学生数量极少,该生首先没有弄清楚是点心和糖粥两种不同的物品之间才存在搭配,其次也不能有序的列举。 大部分学生在第二层思维状态,能列出所有搭配方式,从访谈中发现,其中大部分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2012.11)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填空(20分) 1.要使5□256的商是一位数,□可以填( )。 2.□26=16□这个式子中,余数最大是( ),此时被除数为( )。 3.( )时和( )时分针和时针所成的角是直角。 4.在 里填上﹥、﹤或=。 308+2 30(8+2) 96024 96083 93-273 (93-27)3 150-(95-5) 150-(95+5) 5.丁丁在计算300-□3时先算了减法,结果得出660。那么这道题的正确结果应该是( )。 6.四(1)班有40人,平均排成两路纵队参加广播

  • 四下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画线段图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例1、练一练,第52页练习八第1-4题。教材简析: 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某种具体方法是这个过程的主线。这就是说,形成画图策略,应该了解画图、学会画图、体验画图、自觉运用画图。教材例题教学画图策略,就是体现这样的教学主线,遵循学生形成画图策略的一般规律。例1通过画图解决问题,初步了解和学习画图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运用画线段图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画线段图的

  • 让学生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片段:师出示一正方形纸,问:正方形有几个内角,每个内角各是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为什么?生1: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因为每个内角都是90,有4个内角,就是4个90,也就是360。 师:现在,我们把这个正方形纸沿着对角线剪开后会怎样呢? (师演示,并指导生拿出正方形纸折一折、剪一剪) 生3:通过刚才的观察与操作,我发现这样沿对角线剪开后,得到了2个三角形,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师:现在谁已经知道其中的1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 生:通过刚才的观察与操作,我发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