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让学生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案例分析

让学生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案例分析

更新时间:2015-06-27 21:42:33

《让学生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案例分析》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片段:师出示一正方形纸,问:正方形有几个内角,每个内角各是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为什么?生1: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因为每个内角都是90°,有4个内角,就是4个90°,也就是360°。
师:现在,我们把这个正方形纸沿着对角线剪开后会怎样呢?
(师演示,并指导生拿出正方形纸折一折、剪一剪)
生3:通过刚才的观察与操作,我发现这样沿对角线剪开后,得到了2个三角形,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师:现在谁已经知道其中的1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
生:通过刚才的观察与操作,我发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为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沿对角线剪开后,等于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也就是把360°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180°,所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我发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为沿正方形对角线剪开后,等于把正方形原来的直角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是45°,两个45°加上90°就得到180,所以我知道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我们已经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我们肯定能猜测到: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应该……
生:大于180度
师: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应该……
生:小于180度
师:可以用什么办法验证吗?
生:先量一量钝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中的三个内角和各是多少度,再加起来算一算就知道了。
师:开始验证。(学生动手度量,计算)
师:你们验证的情况怎么样?
生:刚才的猜测是对的,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180度,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小于180度。
生:刚才的猜测都错了,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度。
师:看来量角器验证还不能叫人心服口服。那么,我们能不能象刚才推导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那样,通过计算来证明。
生:可以把钝角三角形沿着高对折,得到两个完全一样 的直角三角形。因为每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所以钝角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2-90×2=180度。
师:钝角三角形内角和不会求怎么办?我们就可以把它分割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和等于180度是我们已经证实过的,所以现在我们就知道了第二个结论:钝角三角形内角和……
生:(齐)等于180度
师:现在我们用同样方法可以证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
师:现在我们又得到第三个结论,一齐回答
生: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师:原来不管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还是锐角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都等于180度。谁能把这三句话概括成一句话。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度。
师:除了刚才计算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可以验证这个结论吗?(小组讨论)
生:我们把三角形的三个角∠ 1 、∠ 2 、∠ 3 剪下来,然后拼在一起,就拼成一个平角了。因为平角等于 180 度,所以发现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 度。(在展示台展示) 

生:我们是先将一个角折过来,使它顶点落在底边上,再把另外两个角也折过来,这样三个角正好折拼成一个平角,所以我们知道这个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案例分析:
数学具有抽象性和经验性的两重特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数学教育中既要讲演绎,又要讲归纳;既要求学生小心求证,又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创造——这就是数学及数学教育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讲数学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知识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放弃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机会。这实在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本堂课设计着重暴露了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三个方面:重点—如何形成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难点——怎样想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疑点——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还是锐角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都等于180度。为了更好地暴露这三方面的数学思维过程,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在学习这个新知之前,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了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这个知识点。所以在复习回忆了正方形的特征和内角和等于360度这个旧知后,让学生动手把正方形纸沿着对角线折一折、剪一剪,看看变成了什么图形?从正方形剪一剪变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操作中得到启示,从而推导得出 “—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个结论。这一结论是直接从学生已有旧知推导而得,所以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为后面进一步推出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既提供了条件,却又形成了思维定势。所以学生一开始都猜测钝角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度和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小于180度结论。学生的猜测不管是对是错,这都是好事,因为可以真实详尽地暴露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全过程。虽然开始学生的两个猜测都是错误,但又是合情的,这是对于知识本身的一种错觉,但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可谓是一贴灵丹妙药。猜想和尝试是数学思维的生命线,学会猜想是学会思维的先导。有了猜想,就必须通过验证加以证实。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抽象能力有限,所以一般采取操作、画图,计算等相对直观的手段。这里先让学生动手测量,再凭借计算作出推理,从而使猜测中的疑点清晰起来,得出了完整的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度。最后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验证这个结论,培养学生的发散和创新思维。
纵观整个流程的每个阶段中,都是为了本课的重点,难点,疑点而暴露,集中指向教学内容而暴露。由此可见,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找准暴露的着力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关阅读
推荐
  • 解构儿童已有的思维状态(四上《寻找搭配的规律》)

    解构核心概念,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还有一项基本,则是对学生思维的分析,需要解构的不只是教材的知识体系,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教师必须对学生已有思维进行解构,排出思维阶梯。以四上《寻找搭配的规律》为例。 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解决三种点心和两种糖粥,一种点心搭配一种糖粥,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的问题。学生呈现如下思维状态: 属于第一层无序思维状态的学生数量极少,该生首先没有弄清楚是点心和糖粥两种不同的物品之间才存在搭配,其次也不能有序的列举。 大部分学生在第二层思维状态,能列出所有搭配方式,从访谈中发现,其中大部分

  •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七、八单元测试卷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七、八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我是计算小能手。(30分) 1.直接写出结果。(6分) 524= 32+68= 165= 906= 1320= 8414= 786= 430-170= 3618= 5030= 319= 32020=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18分) 65+58+35 4925 28+(167+72) 4(725) 256-143-37 251542 3.列式计算。(6分) (1)24的8倍再加上8,和是多少? (2)6个15的和,再除以5,商是多少? 二

  • 2018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例1和练一练,第30页1~4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 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

  • 2018苏教版四年下学期《认识整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例1和练一练,练习一1~3题。教学目标:1.教学中充分利用算盘,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概念,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并能够联系计数单位独立地写一写、读一读,从而初步理解整万数的意义和写法、读法。 2.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整万的数,认识万级以上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2.掌握千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难点: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的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

  • 《怎样滚得远》苏教版四年级年级上册案例分析

    1使学生能根据研究的问题,用实验的方法收集数据、计算平均数,,能根据所得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问题结论;初步了解用实验和数据分析问题、获得相应的结论的过程。 2,.使学生经历围绕问题收集、分析数据,获得结论的实践研究过程,体会用实验研究问题的方法,进一步体验利用操作、实验可以获得数学结论的活动经验,并发展数据分析的观念。 3.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体 验

  •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小数的写法(第2课时)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师:出示PPT图片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图片,说一说你看到的内容。 理解的同学可以根据文字提示读出小数。 生: 师:从之前我们学习的认读小数情况,老师相信你们能轻轻松松的读出这些小数。 那么,你们尝试能写出这些小数吗? 请你们试着写出这些小数发群里和老师分享。 生: 师小结:老师看到大家都很积极的分享自己的答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的答案和你的一样吗? 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 2、巩固学习:小数写法

  •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大感受》听课内容

    27日下午第二节,由广州市花都区育才小学江彩银老师授课,授课内容是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大感受》,听课内容如下: 生本数学课《感受三角形》 四下 2012/4/27 说明:位置乱了没关系,前后照四五个同学组成小组就行了。 一、主持人:掌声有请授课者闪亮登场 内容:举例说明我了解的三角形是 我的例子 二、主持人(一同学)组织交流:同学们,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三角形? *教室里下黑板的支撑架,能固定 *世纪大桥旁边的柱子呈三角形,起到支撑作

  •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五、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六、教学步骤: (一)

  •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对于小数的意义(一)第二课时,准备的不够充分,今天让学生画了一下面积模型,发现他们不会画,画的也很慢,首先画平均分成10份,有的孩子是横着画的,有的是竖着画的,我让他们看看课本上是竖着画,虽然都对,但是统一起来会让别人容易看明白,这样跟孩子们达成一致。画100份的时候,涂56份,有的孩子是横着涂5行,但是课本上是竖着涂5列,还是让学生达成一致,先涂5列,第6列再从下往上涂6个,学生打阴影的时候是画斜线,有的孩子还是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