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数学研讨课对“乘法分配律”的感受

数学研讨课对“乘法分配律”的感受

更新时间:2016-03-27 11:02:40

《数学研讨课对“乘法分配律”的感受》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这个学期的第一个数学研讨课就是《乘法分配律》,我想这节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以及学会运用乘法分配律,使得计算简便。

在展开本节课内容之前,我先谈谈我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我的理解是停留在字母公式上的,(a+b)×c=a×c+b×c ,因为我知道乘法分配律的字母公式是这样的,所以我会跟学生这样解释,有a和b两个人,他们围坐在桌子边,这个c呢就是桌子上的苹果,要分给a,也要分给c,谁没分到,他会乐意吗?乘法分配律就相当于在分苹果,这个苹果(c)既要分给a,也要分给b,中间的符号跟着括号里的符号。

我在五六年级停留了快整整五年了,我尝试着像上面的方式解释给我们的学生们听,总觉得他们会把乘法分配律跟乘法结合律相混淆。慢慢的,我似乎找到了我认为的学生肯定能懂的方式,例如式子35×37+65×37,你看哦,这个式子里面你知道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子的吗?先算乘法,再算加法。那你知道这个算式中乘法算式的意义吗?35×37表示有35个37,65×37表示有65个37,所以进而得到一共有(35+65)个37,也就有35×37+65×37=(35+65)×37这样一个等式的出现。在很多情况下,这样的解释非常有用,比如看到这样的题86×101-86,86×99+86,有乘法的意义做铺垫,学生的下一步变式就轻而易举得写出来了,我也尝试过直接套用乘法分配律的字母公式,但是对学困生来说,就不会套用。
经过这次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内容的讨论,除了字母公式的表现,原来这个定律在其他地方也会出现。比如:
1.
 
 

2. 35×37+65×37○(35+65)×37

  (25+2.5)×4○25×4+2.5×4

   125×808○125×800+125×8

3.竖式:2 5

      ×2 8

      2 0 0

      5 0 0

      7 0 0

甚至,我们平时在口算3.5×12时,先算3个12,再算0.5个12,也会运用到乘法分配律,只不过当时没有强调我们用的就是乘法分配律而已。

    为了学生更能理解“两个数与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与不简算时得的结果相同”,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是一味再好不过的药了,学生需要感知、接受、消化、再接受、重新认识!
相关阅读
推荐
  •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1.在__________里填上适当的数 1672+1673+1675=167_______ 28225-2225-6225=________225 398+639-394=______________ 2.有5个小朋友,他们的身高分别是156,158,160,162,164,问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3.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98+265+202 273-73-27 250134 3200425 4.小林身高124厘米,是表妹身高的2倍,而舅舅身高是表妹的3倍。舅舅身高是多少? 1.口算

  • 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例谈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落实

    城三小 丁蕴珠 教学目标如何制定?有些老师认为只需根据(参考教案)或《教师教学用书》抄写一遍,这样的教学目标往往就形同虚设。其实,制定教学目标,需要教师领会课标要求,理解和把握教材,同时,还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要分析学情,从学生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才能对教学活动进行全程有效导航。下面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例谈谈制定与落实教学目标时如何做到心中有人。 一、品读学生的起点 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我们不能强硬地从外部对学生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

  • 教学随笔 说说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单位换算

    开学三个星期,第一单元小数知识马上就学完了,这两天做了一次关于小数的单位换算练习,情况很不乐观,第一次还有几个同学能做全对,完全一窍不通的有将近三分之一,到了第二次就只剩下两个同学全对了,一窍不通的孩子确是减少了,让我深受挫败的同时,也多少有些许安慰。使得我这几天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讲的时候觉得似乎很清晰,学生也能听得懂,一做题就不对了? 细细一想,这个单位换算确实是不简单,整数单位换算的进率必须烂熟于

  • 四下《小数的大小比较》课后反思

    我担任的是四年级数学,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中《小数的大小比较》一节,因为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有了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在这节课里只是把整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拓展到小数。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容易接受,我便这样设计了各个教学环节,首先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然后在小组内由小组长负责,按着A B C D E F的顺序逐一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然

  • 四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度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计量单位。 2、通过探索、交流、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3、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无关。 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正确读出量角器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角的哪些知识呢?请在练习本上随意画出一个角,写出

  •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小数的读法教学设计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陪伴我们最密切的小伙伴就是铅笔、橡皮、练习本等学习用品。每到开学初,爸爸妈妈就会带我们走进文具商店,选购自己需要的学习用品。 今天,老师带你们逛一逛文具商店。请看屏幕。(出示PPT:文具商店) 师:文具商店里种类真多,我们看一看,老师购买了一些文具用品。(出示PPT商品价格) 橡皮是0.9元,铅笔是1.7元,剪刀。。。。。。 同学们,商品价格中出现的数字0.9、1.7、16.6、2.1。。。这样

  • 四年级认识大数作业设计

    今天刚上完课,我就想总结一下。今天上课一起对昨天的作业四个数,同桌对改,要求一个字都不能错。孩子们都很负责,但是还是有很多孩子出错了。我选择了两个孩子说自己错误的原因,有的说抄错数字,有的说是少写了一个万字。看来还是会有很多错误出现,看来还是有的孩子学的不扎实,我又带着孩子们复习了一遍。因为这个大数的认识很重要,到六年级也是很重要的一块,本单元也是看着简单,实际上学生没有学透彻,我对自己说千万不能掉

  •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教学反思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很想上出点名堂来。于是,忙中偷闲认真地阅读了教学参考书。可是,《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在是没什么好教的。依我对学生的了解,对例题6020,学生不仅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和笔算,还能把计算的方法说得头头是道。怎样才能将简单的内容上出水平,上出深度和新意来,是我一直在思考和琢磨的问题。今天课堂上的一个无意渗透, 让我萌发了一种新的想法:简单的知识可以将它教得有厚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