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怎样滚得远》苏教版四年级年级上册案例分析

《怎样滚得远》苏教版四年级年级上册案例分析

更新时间:2019-01-16 14:39:51

《《怎样滚得远》苏教版四年级年级上册案例分析》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使学生能根据研究的问题,用实验的方法收集数据、计算平均数,,能根据所得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问题结论;初步了解用实验和数据分析问题、获得相应的结论的过程。

2,.使学生经历围绕问题收集、分析数据,获得结论的实践研究过程,体会用实验研究问题的方法,进一步体验利用操作、实验可以获得数学结论的活动经验,并发展数据分析的观念。

3.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体

验验实验研究的价值和乐趣;,培养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研究问题的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测量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演示用的小木板和圆柱形物体,学生分好小组(每组10-15人),

学生每小组准备1 块木板、1个合适的圆柱物体、卷尺、大三角尺、较厚书籍若干本。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确定方法

1. 情境思考。

出示小兔子运南瓜的图

问题:假若你是小兔子,怎样才能把南瓜运回家呢?想想办法吧。

生答:把南瓜滚回家。

2. 提出问题

问题: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能利用“滚”的办法呢?看到过这些情景吗 ?为什么这样做?

生答1:伐木工人滚木头,从山上滚下来更快一些。

生答2:把油桶从车上滚下来,更省力气。

提问:观察书上图,木头、铁通如何滚下来的呢?

生答:有一个斜坡,木头、铁桶从斜坡上滚下来的。

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物体在斜坡上会快向下滚动。人们经常利用这个原理来很搬运货物,这样既省力又方便。 大家想过没有,斜坡上的物体滚得近还是远,与山坡有没有关系?(地面光滑程度、斜坡角度)

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物体才能滚的远一些呢?大家先猜测一下,并说说你的理由(板书猜测的角度)

问题:大家猜测出了很多角度,到底哪种角度可以使物体滚得更远呢?

生自由回答,引发讨论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怎样滚得远?(板书怎样滚得远)

问题:如何研究呢?你有什么好方法呢?

生答:做实验

引导:可以用不同角度的斜坡做实验,就是在不同角度的斜坡上滚一滚,量一量,比较物体在不同角度的斜坡上哪个滚得更远一些,这就是实验研究的方法。
二、小组实验,探究结论,1.    指导操作明确注意事项,引导:怎样搭建斜坡呢?角度怎么定?要实验几次呢?根据课本上图示步骤说一说。

交流讨论:实验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明确实验要点:1要把斜坡搭牢、搭正不能搭歪。

              2圆柱形物体要放正,自由往下落,不能用手推。

              3测量时,要使卷尺和斜坡的底边垂直。

2.    动手实验

指导学生在场地上搭建斜坡,明确要求

(1)    以小组为单位搭建斜坡,明确分工(搭建、测量、操作、数据记录)

(2)    先搭建出与地面30o角的斜坡,反复做3次实验,并记录每次的数据。

(3)    将每次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4)    按照以上程序分别做与地面成45o 、60o的斜坡实验,并记录数据

实验完毕,各小组汇总数据

三、分析数据,讨论交流

问题1:观察第一个实验的结果,我们做了三次,发现每次数据都不一样,那么把哪个数据作为在30度斜坡上滚动的长度比较合适?

生答:可以用这三次的结果计算出平均数

追问: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呢?

生答:为了让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问题2:请各小组总结三次实验数据,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交流讨论发现了什么?

讨论后汇报交流

生1:随着角度的增加,物体滚的越来越远,到一定角度时滚的最远,角度再增加,发现滚的反而近了。

生2:发现夹角成45度时滚的最远。 

问题3:能不能说斜面与地面成45度角时滚得最远?为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杨设计下一个实验呢?请各小组讨论并动手实验

小组汇报各组实验结果

小组1汇报:实验角度在30o—45o间,三次实验数据

小组2汇报:实验角度在45o—60o间,三次实验数据

小组3汇报:实验角度在60o以上,三次实验数据

分析讨论这三组数据,能否断定斜面与地面成()度时物体滚的最远呢?

我们只能得出大概在45o左右物体滚得更远

四、回顾反思

问题:各小组讨论一下,我们今天用什么办法解决的问题?怎样解决的?结论如何呢?

交流汇报:通过实验活动我们解决了了物体在哪种斜坡上滚的更远的问题,我们得出了大概结论在45度左右物体滚得更远。

总结:今天我们用了实验的方法解决了我们课前的猜想,实验过程中大家认真仔细求证,亲自动手来实践自己地猜想,并且掌握了利用平均数来增强实验数据精准度地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注意要用数学地眼光去观察就能发现数学所蕴藏地数学现象,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释其中原理、方法。
相关阅读
推荐
  • 2013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一、轻松填一填。 1、小明今年9岁,m年后小明( )岁。 2、 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为a,与a相邻的自然数分别是( )、( ) 3、光每秒传播299792千米,约是( )万千米(保留一位小数);把648500000元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 4、 2.5千克=( )克 0.75平方米=( )平方分米 6千米30米=( )千米 8.04吨=( )吨( )千克 5、把25缩小为原来的( ) 是0.025,把7.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 )。 6、一个数是有2个十、9个百分之一和5个十分之一组成的,这个数

  • 2013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题(五年级数学试卷)

    一、我来填空,我能行! 1.把 -6、-2、2、0、+3.6、- 12 、-3.5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 2.把一根长3米的彩带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 )米,每段占全长的( )。 3.分母是8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那么它的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5. 有6张数字卡片,上面分别写有2、3、4、5、6、7,任意抽出一张是质数的可能性是( )。 6. 0.375=3( ) =( )4 7. 78 的分数单位是( ),它

  • 苏教版四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

    一、对号入座。(21分)1、327除以26,在试商时可以把26看作 ,这时商可能会偏 ;899除以34,在试商时可以把34看作 ,这时商可能会偏 。2、一个数除以95的商是4,并且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这时这个数是 。 3、最大的三位数除以最大的两位数,商是 ,余数是 。 4、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要先看被除数的前 位,前两位不够再看 ,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特别要注意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 。 5、90的5倍是 ,90是 的5倍。 6、 34=21 ,余数最大是 ,这时被除数是 。 7、360

  • 让学生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片段:师出示一正方形纸,问:正方形有几个内角,每个内角各是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为什么?生1: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因为每个内角都是90,有4个内角,就是4个90,也就是360。 师:现在,我们把这个正方形纸沿着对角线剪开后会怎样呢? (师演示,并指导生拿出正方形纸折一折、剪一剪) 生3:通过刚才的观察与操作,我发现这样沿对角线剪开后,得到了2个三角形,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师:现在谁已经知道其中的1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 生:通过刚才的观察与操作,我发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

  • 2018苏教版四年下学期《认识整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例1和练一练,练习一1~3题。教学目标:1.教学中充分利用算盘,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概念,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并能够联系计数单位独立地写一写、读一读,从而初步理解整万数的意义和写法、读法。 2.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整万的数,认识万级以上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2.掌握千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难点: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的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

  •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找规律》初次使用普小教材感悟

    吴荣翠,《找规律》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教学通过三组间隔排列找出规律,并进行验证,从而得出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两端物体的个数比中间物体的个数多1。本课教学内容适用于普通小学四年级学生及特殊教育学校中轻度智障学生。普通小学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探究能够自己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中轻度智障学生非常有好奇心,很喜欢发现新事物。

  •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小数的写法(第2课时)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师:出示PPT图片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图片,说一说你看到的内容。 理解的同学可以根据文字提示读出小数。 生: 师:从之前我们学习的认读小数情况,老师相信你们能轻轻松松的读出这些小数。 那么,你们尝试能写出这些小数吗? 请你们试着写出这些小数发群里和老师分享。 生: 师小结:老师看到大家都很积极的分享自己的答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的答案和你的一样吗? 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 2、巩固学习:小数写法

  •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五、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六、教学步骤: (一)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