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找规律》初次使用普小教材感悟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找规律》初次使用普小教材感悟

更新时间:2019-01-12 16:11:34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找规律》初次使用普小教材感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吴荣翠,《找规律》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教学通过三组间隔排列找出规律,并进行验证,从而得出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两端物体的个数比中间物体的个数多1。本课教学内容适用于普通小学四年级学生及特殊教育学校中轻度智障学生。普通小学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探究能够自己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中轻度智障学生非常有好奇心,很喜欢发现新事物。所以,笔者在数学课堂中尝试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选取普小教材授课。

本课内容是找出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首先要让智障学生认识间隔排列,知道两端物体(两端相同)、中间物体的概念。从三组间隔排列中发现两端物体的个数比中间物体的个数多1并进行验证,最后总结出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所以,在课前游戏感知部分,通过猜气球的游戏,出示一组蓝色和红色排列的气球,让学生初步感知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在新知探索过程中,笔者先讲述“兔子和蘑菇”的排列规律,出示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兔子有几只?蘑菇有几个?明白谁是两端物体(两端相同)? 谁是中间物体?两端物体的个数比中间物体的个数多几?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观察、对比初步认识间隔排列规律。
再引导学生探索“夹子和手帕”的排列规律,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放手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来找出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找一找两端物体是什么?相同吗?中间物体是什么?并且自己数一数:夹子有几个?手帕有几块?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自己动手数数、计数,找出规律。最后让学生分组合作找出“木桩和篱笆”的排列规律。学生分成三组进行讨论:找出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看一看,想一想木桩是什么物体?篱笆是什么物体?数一数:木桩有多少根?篱笆有多少块?在学生们共同的努力下,找出“木桩和篱笆”的排列规律。老师总结:从图表中发现:兔子的个数比蘑菇的个数多1;夹子的个数比手帕的个数多1;木桩的个数比篱笆的个数多1。在新授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们都动手操作验证规律,老师课前准备好自制教具小棒和圆发给学生,学生按要求一根小棒一个圆这样排列出来,通过摆一摆和数一数来验证规律。最后在练习部分多以实物展现,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通过感官验证得出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教授,让笔者感知虽然普校教材对于智障孩子来说难度很大,但笔者坚信只要选取适合智障孩子的内容,并且从孩子的已有知识和现有程度出发,设计适合孩子们学习的教学活动,合理充分的利用实物、图片、投影等适合的教具,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孩子们会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
相关阅读
推荐
  •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单元练习题库

    【基础题】1、如果四年级一班18号运动员的编号是4118,那么五年级二班8号运动员的编号是( )。2、王军的身份证号是370722200103150251,他的生日是( )年( )月( )日。3、某小区1号楼3单元3层2号房的编码是13302,那么该小区中的5号楼4单元1号房的编码号是( ),21503表示的是该小区的( )。 【提高题】 5、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个不同的学籍号。实验小学王莹同学的学籍号是200203212,这个号依次体现了她的入学时间(2012年),班级(3班),学号(21号)和性别(女)

  • 四年级上册的《找规律》听课有感

    上周听了四年级上册的《找规律》一课,下面就浅谈自己的一点想法。从结构化的角度来看,这堂课模块很清晰,分为初步认识规律、探索规律、验证规律、寻找规律、应用规律这几个环节。但细分析内容,是否结构分的太细?或结构化太强了些?结构分的过细,有些部分,我认为可以压缩或省略。如第一环节与第二环节的第一部分,完全可以从一个情境出发,在多种素材感知下,让学生体会一一间隔的概念,接着直接进入探索规律,这样是否更紧凑、连贯、更有助学生学习?结构化太强。数学是强调结构化教学,但结构化教学的前提是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的重点是让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学期第10单元测试卷(一)

    1.一个数的最高位在十万位,它是 位数;如果最高位在千万位, 它是 位数。 2.一个数是由7个万、8个千、5个十组成的,这个数是 。 3. 五万八千零四十前面的并且相邻的一个数是 , 后面的并且相邻的一个数是 。 4. 由3个亿, 5个百万, 2个千和8个十组成的数写作: ,读作: 。 5. 300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 6. 八亿零七十万零八百写作: ,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7. 比较大

  • 让学生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片段:师出示一正方形纸,问:正方形有几个内角,每个内角各是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为什么?生1: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因为每个内角都是90,有4个内角,就是4个90,也就是360。 师:现在,我们把这个正方形纸沿着对角线剪开后会怎样呢? (师演示,并指导生拿出正方形纸折一折、剪一剪) 生3:通过刚才的观察与操作,我发现这样沿对角线剪开后,得到了2个三角形,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师:现在谁已经知道其中的1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 生:通过刚才的观察与操作,我发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

  • 让数学课堂彰显数学思想的力量——“数形结合”教学案例及分析

    铜山实验小学 周卫,摘要:数形结合既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一种数学思想。小学阶段是学生建构数形结合思想的最佳时期,在学生由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中,数形结合正是顺利完成这个过渡的最好媒介。数学学习中,经常会有抽象的数学概念,而借助图形使之形象化、直观化,把抽象的数学语言转换成直观的图形,以便于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推理,从而建立模型,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和意义,这实际是数形结合中以形助数。在数学

  • 四下《小数的大小比较》课后反思

    我担任的是四年级数学,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中《小数的大小比较》一节,因为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有了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在这节课里只是把整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拓展到小数。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容易接受,我便这样设计了各个教学环节,首先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然后在小组内由小组长负责,按着A B C D E F的顺序逐一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然

  •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

    保城中心校 李晓华,学习内容:人教板四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79页例4 学习目标: 1、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2、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进行简算。 学习重点难点:运用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正确进行小数简算。 二、学情分析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四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79页第五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知道了小数加减的运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本节

  •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小数的读法教学设计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陪伴我们最密切的小伙伴就是铅笔、橡皮、练习本等学习用品。每到开学初,爸爸妈妈就会带我们走进文具商店,选购自己需要的学习用品。 今天,老师带你们逛一逛文具商店。请看屏幕。(出示PPT:文具商店) 师:文具商店里种类真多,我们看一看,老师购买了一些文具用品。(出示PPT商品价格) 橡皮是0.9元,铅笔是1.7元,剪刀。。。。。。 同学们,商品价格中出现的数字0.9、1.7、16.6、2.1。。。这样

  • 四年级认识大数作业设计

    今天刚上完课,我就想总结一下。今天上课一起对昨天的作业四个数,同桌对改,要求一个字都不能错。孩子们都很负责,但是还是有很多孩子出错了。我选择了两个孩子说自己错误的原因,有的说抄错数字,有的说是少写了一个万字。看来还是会有很多错误出现,看来还是有的孩子学的不扎实,我又带着孩子们复习了一遍。因为这个大数的认识很重要,到六年级也是很重要的一块,本单元也是看着简单,实际上学生没有学透彻,我对自己说千万不能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