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巧设“冲突”  心灵扣问——《诺曼底号遇难记》听课有感

巧设“冲突” 心灵扣问——《诺曼底号遇难记》听课有感

更新时间:2014-07-22 08:52:44

《巧设“冲突” 心灵扣问——《诺曼底号遇难记》听课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个晴朗的星期六,我有幸在天妃小学听到了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虞大明老师的《诺曼底号遇难记》80分钟的课,听他和孩子们演奏了一首悲壮感人的英雄交响曲,至今让人回味无穷!

虞老师执教的是《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主要讲述了在诺曼底号遇险的时候,船长哈尔威镇定自若、舍己为人,充分发挥了绅士风度,解救60人于危难之中,自己却如一尊黑色雕像与诺曼底号徐徐沉入水底……这是一个悲壮的故事,这是一位可敬的船长!

虞老师在课堂中展现的值得我学习与品味的东西很多很多,而我感受最深的有两点:

一、巧设“冲突”,牵住孩子的心灵去阅读

虞大明老师在《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中,设置了三个有效的认知冲突。

1、“安全”与“遇难”的冲突

师:这仅仅只有七岁的邮轮,十分年轻。而年轻,对邮轮来说,意味着什么?

师:可是,正是这艘安全的邮轮,在1870年3月17日夜晚,遇到一场灾难(揭示课题),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

学生立即从文本中找到了描述这场灾难的语句,通过不断的朗读、体验,运用媒体的帮助,走进了那惊心动魄的夜晚……

2、“船毁人亡”与“顺利脱险”的冲突

师:人们哭号、奔跑,如此混乱的场面,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师:但,诺曼底号遇难的结局却是──所有的乘客都安然脱险。是谁改变了这一切?

怀着对船长的无比崇敬,走入了教师所引领的有关文本。

3、“61”与“60”的冲突

师:请你加一加第三自然段中的这些数字,船上一共有多少人?

师:可船长在指挥时却说,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他惟独忘记的一个人,是谁?请你工工整整地把第6自然段填补完整,带着感动,再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记住了船上的所有人,惟独把自己给忘了。这小小的两个数字的冲突的背后,是哈尔威船长那伟大的舍己为人的人格魅力。教师引领发现这样的冲突,让学生自己找到这冲突背后的答案,远比教师的直接阐述,要有效、感动得多。

这几个冲突的设置,推动着学生走近文本,走进文本,每个孩子都不由自主地,与船上的每一个乘客,经历了海难的历练,心灵被伟大的哈尔威船长深深地震撼着。

二、创设情景,心灵扣问

师:由于哈尔威船长的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由于哈尔威船长的舍己为人,乱得不可开交得场面变得井然有序,船员和乘客都顺利脱险。于是,这场灾难中最悲壮的一幕出现了。(课件呈现,师配乐深情朗读):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师:这是悲壮的与船同沉,这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与船同沉。让我们凝视每一个字,让我们将每一个字都深深地刻在心中。(全体默视一分钟)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问船长?

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作者雨果吗?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静静地凝视,静静地体会。

于是,有了孩子们心灵的叩问!这是通往情感共鸣的叩问!向船长发问,旨在引领孩子走进船长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文层面的引领;向作者发问,旨在引领孩子了解遣词造句的奥妙所在,这是纯语文层面的引领。我叹服虞老师此时的设计,都说,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我想,虞老师的此处设计,就是为了实践语文的这一本色吧!
相关阅读
推荐
  • 据课文特点,教写作方法——《师恩难忘》教后反思

    我们常常感叹作文难教,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其实,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我们的阅读教学。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也说: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这些都说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以多读作为手段和途径的。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广泛阅读外,还应该在利用教材这一范例找到由读到写的切入点。 今年刚接手一个五年级班,教的第一篇课文便是《师恩难忘》。这

  • 苏教国标版第九册第3课《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苏教国标版第九册第3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著名诗人贾岛的作品。这首诗写得自然质朴,通俗明快,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篇。此诗描述了寻访者拜访隐者不遇,却与童子互问答。全诗仅四句,20个字,笔墨虽不多,但曲折有致,各具神韵。 一、以读促悟,注重整体感悟。 本诗字词教学不是难点,关键是要结合作者贾岛的为人、个性,学习本诗、理解本诗。学习作者为什么要到深山寻找隐者,他找隐者干什么?其实结合当时作者所处的环境,作者的性格,作为苦吟诗人,他有着怎样的追求?这些需要学生抓住本诗背景、作者当时的心境,

  • 小学语文课教案:圆明园的控诉(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1、知道火烧圆明园表现了外国侵略者的残暴和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知道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3、知道近代一些爱国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奋斗的史实,激发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4、学习用对比材料思考问题的方法。 (二)本课时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查找交流信息的方法,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2、运用对比材料思考问题的方法,感受外国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的残暴,以及火烧圆明园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3、知道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导致圆明园毁灭的

  • 观《鞋匠的儿子》,议语用的形式

    2016年12月16日,小学语文培育站的成员集中经贸小学报告厅活动。杨亮老师和陈麟燕老师同课异构,执教苏教案六年级上册《鞋匠的儿子》一文。杨亮老师的课,由两个林肯的故事引入,一下子激起了学生了解林肯的兴趣。课堂中,杨老师用一个照理说( )应该( ),而林肯( )。的句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片段,练说表示出乎意料的句子,让课文内容融会贯通。 最后,杨老师归纳出林肯演讲成功的三个秘诀:沉着顺接、巧妙扭转和借题发挥,并且创设平时生活中被人诘难的情景,进行写话练习,效果显著。陈麟燕老师的课堂,由词语导入,开门见山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

    本课讲述的是98年长江沿岸遭遇洪水侵袭,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和几百万人民群众抗洪抢险的事。表现了人民子弟兵英勇无畏的精神。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的好教材。课文在写法上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既写了子弟兵全体,也抓住了黄晓文这个典型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而展示了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着想的英雄气概。 保卫大堤与勇救灾民是本文两大动人的场景,其中第2自然段是场面描写,第4自然段是典型事例描写。在教学这两部分时,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了较强的学

  • 评展示课《二泉映月》,谈我的好课观

    太仓市璜泾镇王秀小学 何丹红,《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二泉映月》既是一首名曲,又是一道风景。常熟市实验小学洪榴副校长与太仓市新区四小仲怡新老师的《二泉映月》同课异构展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都能从泉声、琴声、心声三个方面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获取知识,注重有机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语文,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好的课堂是自主、绿色的生态课堂 常熟市实验小学金

  •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

    武恒言,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一句俗语,六月天,娃娃脸,你知道什么意思吗?2、指生说说。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六月天的古诗,齐读诗题。4、从题目中你能得到那些信息?连起来说一说。 5、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古诗, 二、读好诗 1、出示学习单: 读好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尝试读出古诗的韵味; 结合工具书和已学知识,组内交流理解:先说说红色字词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2、生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是一篇民间故事,讲叙了善良的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变成了一块石头,人们因此世世代代纪念他的故事。课文语言平实浅白、通俗易懂。课文围绕

  • 人教部编版公开课优秀教案《太阳》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4-8自然段),讲太阳与动植物生长、能源形成、自然气候变化、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方面的关系。可以概括成: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关联,正因为太阳体积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