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

更新时间:2019-02-23 16:18:07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武恒言,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一句俗语,“六月天,娃娃脸”,你知道什么意思吗?2、指生说说。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六月天的古诗,齐读诗题。4、从题目中你能得到那些信息?连起来说一说。

5、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古诗,

二、读好诗

1、出示学习单:

读好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尝试读出古诗的韵味;
结合工具书和已学知识,组内交流理解:先说说红色字词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2、生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3、展示

①指生读诗

②A“忽”意思理解

忽然、一下子

这个字有没有蕴含作者的情感?结合这两句古诗说一说。

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没错,作者惊喜、诧异,那他惊喜什么?

他惊喜云散了、雨停了,他惊喜西湖美景显现了!就让我们带着惊喜之情读一读这首古诗!

B第二个挑战

出示:大雨即将到来,只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雨倾泻而下,只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忽然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________________,

只见望湖楼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雨真是________________!

指生填一填

师小结:这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苏轼的诗果真真实再现六月天!

三、赏好画

1、过渡:古人有云,诗中有画,现在你能赏好这幅画了吗?

2、出示学习单:

诗中描绘的“云、雨、风、水”各有什么特点,品读关键字词,展开想象,作简要回答。

结合全诗,思考回答苏轼主要通过什么修辞方法来表现这些景物的特点的?

3、生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4、展示

①指一组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说清理由。

其他学生可进行补充

由此可见,我们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那苏轼是运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呢?

②28个字,三处比喻,苏东坡不愧为人人称赞的比喻大家!就连清代诗评家施补华也这样评价他,出示:

“人所不能喻者,东坡能喻;人所不能形容者,东坡能形容。”

读一读,什么意思?那果真如此吗?我们一起到苏东坡的诗词中寻找答案!③出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zhēng)。《新城道中》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除飞絮。《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百步洪二首•其一》

…………

读一读,你能找到其中的比喻吗?

指生说一说

所以说,你现在同意施补华的评价了吗?我也同意,就连大作家钱钟书先生也这样评价,

出示:他(苏轼)在风格上的大特色是比喻的丰富、新鲜和贴切。

我们一起把这词句读一读!

④在这印象之上,你能赏好这幅画了吗?

出示:黑云不再是黑压压的云,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

白雨不再是白花花的雨,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不再是天,水________________;

看天就是水,看水_____________。

醉眼朦胧中,这真是一幅_____________的画啊!

指生填一填

⑤再回到诗题,这醉仅仅是喝醉了吗?还是陶醉!

醉于酒,醉于山水之美,醉于诗,苏轼情不自禁的写下了这首佳作,我们一起读!

四、识好人

1、现在,苏轼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指生说说

3、仅是如此吗?出示:

一起:22岁参加科举,一举成名,官至太守。

一落: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二起:宋神宗驾崩,年仅l0岁的哲宗继位。短短17个月时间,苏东坡从戴罪之身的从八品升到正三品。

二落:因与太后和司马光政见不合,苏东坡觉得不开心,一再主动请辞外放。

三起:1091年3月回朝,官至尚书。

三落:哲宗亲政,苏东坡被一贬再贬,先是惠州,再是儋州。

如果是你,经历了这些,你内心会有何感受?

4、我们一起看看苏东坡对自己的评价。出示: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生自由读读,谈感受。

5、是啊,苏轼的伟大不仅仅在于精美的诗词,更在于他这种豪放乐观的心态,就让我们带着这种豪放之气再读古诗!
相关阅读
推荐
  • 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之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非常经典的课文。这篇课文所在的第七单元的主题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段一百多年的屈辱史。但是,对于现如今的学生来说,那段历史因为离他们太远,所以让他们感到了很陌生。也就意味着,教师光靠让学生读文本的内容,他们是很难引起情感上的共鸣的。 所以,在课前,我特地制作了课件。在引导学生理解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然后,我再请他们看有关课文的图片。等看完图片后,我又进行了范读。接着,我又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课文。从他们看到圆明园中中外名胜风景的

  • 《将相和》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加点词语。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3.分析第一个故事。 教学重点: 1、解决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分清第一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感知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文中一些特定的词语的意思和战国的历史。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

  • 2012年上半年小学科学教研会议《时间在流逝》教学反思

    这一课教材中主要编排了三块内容:现在几点了、一分钟有多长、过去多少时间了。而其中体验一分钟有多长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而合理估计 10 分钟、 1 小时是教学的难点。 这是一节没有实验的科学探究课,为了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我抓住了两点来做文章。其一、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其二、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从游戏入手,从现象中引入问题,让学生估计时间,探究时间的长短,到最后懂得珍惜时间,使科学教学的三维目标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了发展,

  • 五年级语文十册第5课《在炮兵阵地上》教学设计

    (一)课型定位:重点课(二)本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定位。本课是一篇革命回忆录。选自丁隆炎同志根据彭总的警卫员景希珍回忆整理的《警卫参谋的回忆在彭总身边》这本书。课文记叙了彭德怀同志在担任国防部长期间,经常深入到海防前线,边防前线检查战备和训练情况。在深入东海前哨一个炮兵阵地检查战备工作时,他发现弹药库修在阵地前沿,就严厉批评了有关干部,果断布置重修。在吃晚饭时,彭总与受批评的干部谈心,做了自我批评,又语重心长地教育了干部。作者通过两个场景的描写,通过对彭总语言、神态、动作的再现,把彭总的思想感情变化清晰

  • 不要窄化了练习的目的——以《天火之谜》的课后练习为例

    练习的目的是什么?是完成练习而已吗?我试图从《天火之谜》这一课加以阐述我的理解。《天火之谜》的有一个能力目标,那就是课后的练习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这样的练习,意义何在?我想,教师教学时,首先要厘清楚概括的种类。从内容来看,概括有两类,一类是全文的概括,一类是段落的概括;从概括方法来看,常用的有三种:一种是直接运用文本的语句进行概括,而第二种是运用文中的关键词组织语言概括,第三种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对这些有基本的整体了解,然后再完成练习。 其次,学习概括,其目的何在

  • 于永正老师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案例分析

    于永正老师一直强调: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实践性课程。它重视语言课中的语言文字和运用,并强调实践性和综合性。这也是于老师对语文的本质在语文课堂中得以实现的一种坚守。也正因此,于老师的课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接下来,就结合于老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从生成性的细节着手,体会于老师课堂的教学风格。 一、 注重语言规范,学会表达说话细节的训练 于老师的这节课中,有一个细节,即老师提问:祖父的园子里,你学看了什么?学生将一个我(其实是代表作者)写到黑板时,学生没有加标点。而于老师随即提醒学生:写

  • 观《鞋匠的儿子》,议语用的形式

    2016年12月16日,小学语文培育站的成员集中经贸小学报告厅活动。杨亮老师和陈麟燕老师同课异构,执教苏教案六年级上册《鞋匠的儿子》一文。杨亮老师的课,由两个林肯的故事引入,一下子激起了学生了解林肯的兴趣。课堂中,杨老师用一个照理说( )应该( ),而林肯( )。的句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片段,练说表示出乎意料的句子,让课文内容融会贯通。 最后,杨老师归纳出林肯演讲成功的三个秘诀:沉着顺接、巧妙扭转和借题发挥,并且创设平时生活中被人诘难的情景,进行写话练习,效果显著。陈麟燕老师的课堂,由词语导入,开门见山

  • 2017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水》课后反思

    水,最本真的自然元素。但在这个社会,它的作用已经不满足于口渴供给,不满足于沐

  •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赞叹之情。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五年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