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提问质疑引向深阅读

提问质疑引向深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09 13:48:18

《提问质疑引向深阅读》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因此,我认为读是将浅阅读引向深阅读的首要前提。但是就目前学生阅读课文的情况来看,鲜少有同学真正地去完成预习作业中熟读课文这一作业。因此,在课堂上有限的阅读时间里,就无法做到深阅读。

提问质疑引向深阅读

    为了帮助学生能充分地读课文,不将熟读课文这一口头作业不当作业。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提一个问题。在布置《凡卡》这一预习作业时,我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后提一个问题。“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作业的反馈中我发现这些问题大都是学生的疑问之处。有的同学阅读仔细,关注到了文本的细节处:课文中凡卡的名字一开始是“凡卡·茹科夫”,但是写信的署名上是“伊凡·茹科夫”,这是为什么?凡卡信封上的格式是不正确,他的信爷爷收得到吗?有的同学则对关注凡卡的结局:爷爷会来接凡卡吗?凡卡为什么要到莫斯科去当学徒?

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也是教学时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让学生再读课文,去试着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后的同学再提一个问题。我们班小沈的问题让我印象深刻,也引起了我的思考。“课文为什么两次提到狗泥鳅?”在我和办公室老师的讨论下,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是为了说明这是一条讨人喜欢的狗,二是为了说明凡卡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突出他现实生活的悲惨。当然在教学课文结束时,我抛出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去文中寻找蛛丝马迹。我发现学生能进行深入地思考。

我想提问质疑是帮助学生由浅阅读引向深阅读的途径之一。

课后资料引向深阅读

资料袋是“解读宝典”,在学生阅读文本尤其是品读重难点句子时,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课文中通过“趣谈《水浒》”“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这四件事来说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因此,鲁迅先生才受这么多人爱戴和敬仰。但是通过“趣谈《水浒》”中要不仅看到伯父关心我的学习,还关心青年一代。对学生来说,理解伯父关心青年一代有难度。

因此,教学这一片段时,恰好课文阅读中伯父关心青年一代的资料。我适时补充进去。学生既理解了伯父关心我的学习,关心青年一代的学习,也理解了伯父受学生爱戴的原因。

由此,我认为适当地运用课后资料袋能将学生的浅阅读引向深阅读。
相关阅读
推荐
  • 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读后感

    在读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一书前,我就听说这本书内容比较深奥,理论知识很多,很难读懂。因此,我对这本书产生了畏读心理。但是当我读的时候,发现这本书写得真的很棒,有很多吸引我的地方。 翻开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这一段话: 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然而在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如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

  • 读赢在校园有感

    《赢在校园》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坚守在这一平凡的岗位上,但我们的目标矢志不渝,那就是赢在校园,做一个平凡而卓越的教师!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要做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我们要上好每一堂英语课,课堂40分钟是教学的主战场,如果抓不

  • 我看《沉思录》后感

    想说的第一句话:入社真好,梁先生送书来了;于是,案头有了《沉思录》;随时翻翻,偶有所得;牵强为句,缀连成文;以书名为线,串联了三篇;聊以自嘲,敷衍塞责。 开首之篇:沉 马可奥勒留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一个战乱不断、灾难频繁的年代,以其坚定的精神和超人的智慧,夙兴夜寐地工作,在沉思中感悟人生。深邃的思想、优美的文笔、简洁的表述,历练成动荡砥砺沉思、苦难造就伟大的杰作一本智慧之书,一本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何怀宏教授,以他洞察的眼光、睿智的思维、深邃的理性,悟其真谛,得其精髓,权威译作,把《沉思

  • 《凤眼菩提》读后感

    林清玄,一个喜欢谈禅,喜欢说佛经故事的台湾文人。 他的菩提系列散文有十本,分别是《紫色菩提》、《凤眼菩提》、《星月菩提》、《如意菩提》、《拈花菩提》、《清凉菩提》、《宝瓶菩提》、《红尘菩提》、《随喜菩提》、《有情菩提》。这些书,清幽大气,是以一个佛教徒的眼光看待世界,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文章委婉轻柔,充满悲悯情怀。他没有简单地讲经说道,而是用一些看似浅显实则深奥的经文,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情和现象说开去,让道理渗透到日常最简单最普通的生活和感受中。 我最喜欢《凤眼菩提》书中一文《重瓣水仙》里的这样

  • 让学生承认自我,做出自我---《我的理想课堂》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这是我们教师的共同信念。对于学生,我们只有坚信他想改变,想成为好人,想有出息,这样诲人不倦才有动力和基础,我们的工作才不至于失去希望和信心。 现在的教育不可否认地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我们不只一次地听说,并自己也经常感慨,现在的学生真难教,没法教。我们更会无意识地给学生加上一个个标签,而有一些往往是差生,落后生,后进生。尽管我们也曾满腔热情地对这些特殊的孩子倾注关爱,信任,但事实却是,我们被一次次的失望而击溃,我们可能也因此而选择放弃。 不变的学

  • 谈课堂纪律——《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陈大伟教授在《建设理想课堂》第三章的第三节中讲的是纪律管理的问题与分析,课堂是否有效,纪律也是一个很关键的要素。 赫尔巴特说过:如果不坚决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可见,加强课堂纪律管理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陈教授认为,好的课堂纪律应该是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彼此尊重,有序运行!这十六字概括了好的课堂纪律的要诀,虽是简单的十六字,但真正要做到缺没有那么简单。很多老师的课堂上不是纪律管得很严,没有了活力;就是课堂上活跃异常,混乱得不能控制了。两者不能兼顾。 怎样才能做到严而不

  • 看《最美的眼神》有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说托尔斯泰的目光如一把剑,说母亲的眼神里透出的是慈爱,可见一个人眼神里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看完这篇文章,我想到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眼神里是什么内容,我想最多的是严肃吧。我喜欢把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在配上我严肃的表情,怪不得有学生对我说:老师,你应该多笑笑,你笑起来比较好看。其实我是爱笑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学生面前总是板着脸,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吗?是让学生见我怕吗?其实我不喜欢学生怕我,为什么要怕我呢,我也喜欢和学生聊天,但是,那严肃的眼神好象成了我的保护色。 这几天,我总是试着换一种眼

  • 读《建设理想课堂》有感

    陈大伟教授在他的著作《建设理想课堂》中说,课内不能太勤快。就是在课内就一定要让孩子动起来,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任务,而不是一定要自己动手。也就是说,不一定动手做了,写了,就一定是勤快,有时候动脑思考、动嘴发言也是一种好现象。 不由得就想起自己以前课堂上的一个片段: 学习《乡下孩子》这篇课文时,有一个环节是体会乡下孩子的生活有趣和多姿多彩。要求学生模仿书上的一个句子进行仿写。我采取了一个渐进的指导方法,感觉效果很好。 首先出示书上例句: 撑圆了小猪的肚皮。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指导孩子读好这句话后,

  • 脚踏实地,终有超越——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有感

    在阅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这本书时,总是非常喜欢尹老师在每一章节开头的那一段引文。在夏之篇中尹老师提到,日复一日的工作看似雷同,却对每一个人的专业发展起着积累经验、积蓄内力的作用。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付出多而收获少就放弃努力,专业的提高是量变积累后达到的质变与飞跃。她用一位美国运动员的例子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过程,所以,只要踏实地走过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我们在专业成长方面终究会有超越的那一天。翻开夏之篇,尹老师带领我们见证了她的专业提升之旅。 首先,她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她从一次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