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课《画图综合运用》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课《画图综合运用》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14-07-22 09:24:29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课《画图综合运用》教学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画图的综合运用》是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课的一节综合运用课,也是这个单元中的重点内容,是对画图软件的巩固运用,是画图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延伸,通过绘图工具的灵活应用及综合加工,培养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和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作为太仓市第二届百节好课,我在城四小为太仓市小学的同行进行了展示,主要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

根据教学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出发,我对教材所涉及的信息进行挖掘,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开发,设计了《我为学校设计明信片》的主题活动,将各种目标融入到具体任务中,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画图工具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信息技术素养的目的。本节课开始,我创设情境:当我们学校的同学知道老师要来,他们特地制作了一份东西,让我带给你们看,想看吗?这是我们学生为学校制作的明信片,如果也让我们设计一张明信片。你们愿意吗?(学生回答),那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家设计明信片。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一方面,通过问题解决学习信息技术的本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甚至可以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产、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活动中去。我们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对教材进行调整和设计,开发出适合学生、贴近生活实际的课程资源,更适合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的发展。

二、根据课堂生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本节课开始,在教学中我预设了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明信片的各部分组成所需要的画图工具和命令,原意是梳理学生画图所学的知识,然而学生只回答出部分所需画图工具的作用,这与我预设是有出入的,但是,我顺势告诉学生:明信片怎样在画图中制作,老师给你们请来一位小帮手,他可以帮助你们,接着自然引出导学单并指导学生使用导学单自主学习。

当学生进行充分和自主的学习,接着教师就请学生上台演示自己设计的明信片,学生的作品有成功和失败。本节课在师生互评学生作品时,当我发现学生一些典型的错误,我有意识的向学生呈现这些:布局的不合理、图片的放大缩小、图片的复制和移动等,这些都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重难点,通过对错误的认识,引领学生走向成功。这就验证了一句了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正是这节课我没有机械地照搬“预设”,而要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需要的实际,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真实、精彩地动态生成,使学生得到适性也富有个性、创造性地发展,并使原有预设得到检验和完善。这也是我认为这节课亮点之一。

三、以生为本,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本课我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摈弃了传统讲练结合的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大胆设计了导学单,把明信片制作的过程及资源通过导学单和文件夹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之间互相协作并鼓励学生创新。本节课主要通过两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基本知识学习

①教师提出任务,给出明信片范例;

②学生讨论,分析“任务”,发现新问题;

③学生通过学案,自主探究学习;

④学生完成任务(学生之间互相协作,教师提供支援)

第二阶段:电子作品设计创作

①学生构思设计自己的电子作品;

②创作作品;(学案提供相关资源,教师随时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③学生完成电子作品,互评电子作品。

④再现修改后的电子作品

通过教师开发的学案,学生可以可根据自己知识掌握情况,选择相应内容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评价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体现了针对全体同学的开放性和对不同学生的层次性,最终达了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

在课后的研讨活动中,同行给予我很多正面的评价,同时也给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一是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如导学单内容安排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更多的选择,在创作作品阶段可以展示更多不同风格的明信片,拓展学生的思路,以期待学生创作出有更个性的作品。二是要更关注学生的学情,如在明信片的设置上首先应让学生对画图软件画布进行大小的设置,为下面学习制作明信片做好铺垫。三是提高小组合作的效能,虽然小组合作氛围不错,但要在效能上做文章,特别是要采取更好的激励方法。

总之,通过这次百节好课的评比展示活动,让我对教材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对新课程的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教学方式的转变,业务水平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这些归根结底都是指向于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我想这也是太仓市教育局组织“百节好课”评比的初衷和目的。
相关阅读
推荐
  • 在材料选择中力求实效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学会一些技能,掌握科学知识,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而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的有效选择,对实验和探究的成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次选上什么课时,我开始挑选的是《如何把火熄灭》这一课,根据教材,我设计了一个自制的灭火器。用烧瓶作容器(灭火器的主体部分),瓶塞上装上橡皮管(灭火器上的管子),用夹子(灭火器上的开关)夹住橡皮管;瓶中放上白醋,在青霉素小瓶里放上小苏打,并用线吊起,用瓶塞固定。使用时,先打开开关,然后倒转瓶子,用喷出的气体灭蜡

  • 品生课随笔:集体是一本书

    这节课是品生课,一走进教室就听见有人在哭。看见老师来了,马上有人告诉:老师,是金某打的。听到报告声,好好的情绪一下子跑得无影无踪,大脑像充满气的气球,轰隆隆的作响。金某,又是金某,恨不得马上拉他出来,好好教训他一顿,但,还是马上克制住了自己。有一个念头冒出来,准备好的品生课暂放不上了,何不就用这个活教材来上一课呢。 嘉兴市思品教研员曾在一次教研活动交流是说:品生教材只是一个参考,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品生课上能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那这节课就是成功的。品生课就是解决班级中出现问题。 金某小朋友,特别

  • 小学低年级班主任感受德育的神圣与美好

    记得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就让我颇为感叹其概括之经典,无数次的经历中更加印证了这句话。确实是这样的,我们每个人在我想做什么?这个过程中首先经历的是想,然后是做。人的思想无疑是在人的发展中摆在第一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一个人行为的正确与否取决与思想的正反因素。于是,作为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我们老师,德育,在我们眼里更加的神圣,教书育人四个字显得如此崇高而伟大! 正如王局长所说:态度决定一切,一切从做人出发。这句朴实的话语更是我们每个为人师者衡量自己工作、思想的准则。德育的最终目的,必

  • 轻松快乐上信息技术课

    田瑞松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不像传统学科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引,有配套的教学指导书加强学生记忆,也没有相应的教学评价制度,有时候,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上的很辛苦,讲了好多,就怕少讲了什么。但是对于学生来讲,会操作的同学早就听的不耐烦了,不会操作的还是一头雾水。使得教师上课上的十分累,学生听课听的也十分苦。如何让教师教的轻松,让学生学的快乐呢。 一、让学生多动手尝试,学以致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让学生尝试,营造积极探索,具有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动手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动手尝

  • 三年级第五周周记:科学课动物生命周期的单元

    这一周三年级的科学课由于天气的原因,进入到了动物生命周期的单元。这一周的气温正好,之前买的蚕卵一不留心已经都孵化出小蚕了。说实话刚看到黑乎乎一粒粒还可以动的小蚕都有点起鸡皮疙瘩,而且马上就要给它们建造好房子,给它们清洁的食物,还要打扫它们的屋子,这些事情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是很生疏的。课堂上,学生第一课的任务就是观察蚕卵和蚁蚕并知道如何照顾它们。原先我以为有学生会害怕这些密密麻麻的小东西,但事实上并没有,他们知道今天要认识蚕宝宝的时候都非常期待。在听他们说了一些关于蚕卵和蚕宝宝的认知后,我给学生明确了观察的任

  • 品家乡特产,悟风土人情——品社公开课《家乡特产知多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家乡特产知多少》是浙江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中的第三个话题。本话题的关键词是特产。由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小,社会活动参与面不广,所以对家乡特产不甚了解。为此,我将安排课前调查表帮助他们搜集家乡的特产,从而奠定课堂基调。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家乡特产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间的关系,特从学生周边熟悉的特产开始介绍,激起本地孩子与新居民子女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了解各地特产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的关系。 2.通过家乡特产的介绍与品尝,激起学生爱

  • 适合孩子的课一般是他们占据主动权的

    这一周三年级科学有两节课分别是《指南针》和《做一个指南针》,两节课是紧密联系的,只有认识并且会用指南针后,学生才有自己做一个指南针的能力。《指南针》一课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指南针的历史,第二部分是指南针确定方向。通过视频资料和指南针图片帮助学生去认识和了解指南针的相关知识,在这环节之后,我让学生自己先玩指南针,看看他们在使用过程中会有什么疑问和困难。显然,第一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是不够的,其实提前让学生去准备收集资料,上课时汇报,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自学和整理的过程会更主动。而在学生使用指南针的过程中,让他

  •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本周是科普宣传周,作为学校唯一的科学教师,对学生进行科普讲座是我的职责。本学期的环境主题教育活动中,我向学生介绍了世界十大环境问题等内容,学生很感兴趣,放学在校门口,还有小朋友和我聊环境问题。这次科普讲座,选什么内容,我开始思考。关于地震的的录像资料,已经准备好了,再和学生讲什么科普知识呢?我开始找资料,看到了一本电子图书《中国孩子最想知道的十万个为什么》,图文并茂,我也被吸引了,其中还有非常考验的一些选择题。于是我准备改变传统的讲座形式,采用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并且把其中的选择题改为有奖竞答活

  • 我的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评价

    和孩子们一起走过了五年级上册的科学学习之路,令欣慰的是,每节课下课铃响后,总有几个孩子留恋于教室,总有几个孩子带来了略显稚嫩的小制作,我看到了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而我烦恼的是,每节课后,科学同步探究(科学记录本)上交的数量总是明显打折,科学记录其实是科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记录下自己观察、猜想、分析、实验和得出的结论。而很多孩子却没有这样的习惯。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结果还是不理想,下个学期,培养学生记录的习惯仍然任重道远。期末该如何给孩子、给自己一个评价呢?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