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更新时间:2019-07-27 16:03:54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作者:展勤丽 ]  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为目标的。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来自于日常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活动的指导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帮助学生在具体的预习活动中,有顺序、有策略、有层次地开展学习。本文从习惯养成、达标反馈、方法指导、启发点拨、优化预学等方面,分析如何以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为抓手,拓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引领帮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形成终身受用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预习  第一课时   深广度
课程与课堂改革正悄然优化教学与学生、与时代之间的紧密联系,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其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如何有效指导学生的自主预习,在依托学情的基础上,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从而产生新的课堂教学的建构,是一个较为值得深思的问题。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来源于学习实践。张庆老师提出,语文教学要“倡简、务本、求实、有度”;朱作仁教授提出课堂教学要三实:真实、朴实、扎实。不难发现,其共同点都指向一个“实”字。学习是真实发生的,体验是真切存在的,提升是不动声色而又真实可见的。因此,以检测自学成果,有效助推学力形成的第一课时教学担负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习惯,预学指导

“习惯是行为之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不能只是单纯的说教。习惯渗透如滴水之力,需要长久的、累积的、始终如一的坚持来凝聚。

兴趣的激发可以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一篇要深入学习的课文,用巧妙的方式“勾”起学生对它的好奇,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学习《我多想去看看》一课,教师在教学之前的谈话引领学习就是教孩子预习,扣住文题,带着一种预习期待走进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预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部分学生的预习无序、低效,是源于预习方法的缺失。什么是有效预习,若是笼统地强调字音、字词、读一读,在实际操作上还是容易拖泥带水。如掌握字音,有本课中重点生字的读音、有多音字现象、有变读和轻音等,再如读课文,学生的学情是不一的,有的学生在朗读三台阶中,轻而易举就能达到正确、流利两级目标,有的学生则需要努力一番才能把文章读通顺。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制定预习目标,有针对性地指导预习,如圈一圈、画一画、标出有疑问的地方、查阅工具书、搜集资料等,提前进入对文本的自主学习。

任务的驱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设计的具体的、系统的、可行的预学单,学生便能有针对性地带着任务自学课文。这种任务唤醒了学习主体的内在主动性,让个体展开自我的、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从字词句到段落篇章,从课内知识到资料搜集,从习得方法到提升能力,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套自觉的、系统的预习模式。

二、课堂反馈,方法指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种主体作用表现在不同学生学习的思路和策略是不同的,比如,每个孩子对生字的学习方法是不一样的,对词语的理解方法是不一样的,对课文的理解层次和归纳概括是不一样的,这种自主识记生字、自主概括内容,自主安排自学的时间,都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课堂上,通过不同板块的设置,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如识记生字我能行、词语理解有方法、课文朗读我最棒、提炼概括思路清、规范书写勇超越等常见的检查方式,依据所学内容的不同特点,进行检查和展示的取舍,渗透学法的指导。常见的在生字方面,借助小组讨论的方式,选择有特点的难以识记的典型生字,分析字形或构字的特点,用提醒、建议或分享的方式加深对某个生字或某类生字的积累。在词语理解方面,集思广益,教给学生多种词语理解的方面,可以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温故知新、拆字组合等多种方式。在朗读指导上,指导读好句子的停顿、句间的过渡、语气的不同,也是教师在预习方法上的指导的体现。

其次,学生对课文文本的阅读,是伴随着思考、品味、感悟和内化进行的,是一种自主的、个性化的“吸收”,是不可替代的独特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托学情,面向全体,检测并深化预习的效果,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在第一课时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有大块的时间用于学生预习成果的检测与展示。在具体的课堂检测中,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自主掌握情况,又通过有效调动小组间的合作互助,积极交流,实现思维方式和成果的碰撞与延伸,体现个人对教材独特的解读和设计。

三、点拨提升,优化指导

研究发现,儿童学习能力缺失的根源在于自我阅读的能力的匮乏。这种能力的培养来自家庭的课外阅读和在校的语文学习。作为语文老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上,而预习力的引导是不得不关注的板块。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个苹果,学生的预习便是对这个“苹果”欣赏、描述的能力,也许在初读中,在描述过程中,每个人选取的视角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表述自己观点的方式也会各有特色。个体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参与程度以及思维产生的结果通过外显的形式被感知,被具体化。教师在课堂实施中,捕捉学生的思维亮点,生长节点及困惑疑难点,“顺学而教”,巧妙引领,逐步提高咀嚼消化“苹果”的能,从而达到预学指导上的有效优化。

一般说来,第一课时教学的时间安排也是有预设和安排的,前半段时间为预习成果的反馈和评价,是从字词到段落的逐层深入。在了解和把握学情后,进行对整篇文章提炼概括的训练,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本课时的训练点,如《沙漠中的绿洲》一文,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逐段提炼每一节的内容,引导发现课文是按照看——-问——听——想的顺序组织内容,写出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从而体会“访问记”的文体特点,为第二课时品读重点语段,感受访问记的语言特色做铺垫。而在《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以“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是什么样子的”,作为主问题,提炼相关语段,感受爱因斯坦的不拘小节的特点,及课文通过传神的外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手法,为第二课时“爱因斯坦到底伟大不伟大”的辩论作准备。还有的课文在第一课时中选择某些重点段落,重点剖析,为第二课时的当堂练写提供时间保证等。

有设计感的第一课时,一定是在初读基础上的有意义的指导,节奏快、目的明、训练典型、点评巧妙,这些带有任务型的初读指导,便是有针对性地优化,是适应课改要求的必然课型。

四、形成思路,整合指导

第一课时教学前预学单的设计和使用,是为第一课时教学的展开服务的。包括课文中的生字词,难读的长句,有鲜明特点的段落,学生不理解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写字指导等,使学生对文本的触摸有章可循,成为预学过程中的一条线索,成为维系整节课教学的纽带。

学习单的使用不仅辅助教学还应该适时地提升教学的深广度,比如高年级一篇写人的文章,由课文中习得的围绕人物品质选材的写作方法,迁移到一篇阅读材料,让学生找一找,材料中围绕中心品质选取了哪些事例,就是一种学法的迁移。

当然,不是所有的预习都依托学习单来呈现,当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形成了自主学习在前、合作交流在后、教师指导在中的学习模式后,即便没有预学单的引领,也能有意关注预习过程中的知识点,达到对文本的有效关注。当他们预习时思路清晰,任务清楚,不再被动地等待信息的输入,而是以发现者的身份去阅读、去思考时,这种学习力和思维力的培养便自然而然地随之而来。

总之,第一课时的教学对于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学生预习的质量也影响第一课时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教师若能致力于学生预习思维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的语文素养便会慢慢提高。
相关阅读
推荐
  • “保护=爱护”吗?该如何使用呢

    今天在检测中,有这样一道选词填空:爱护 保护 (1)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 )它们。(2)我们要( )身边的一草一木。学生的答案有两种:一种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我们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另一种则反之,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我们要(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与学科组的老师争论了一番,没有结果,因为大家都有理由,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是对的,但如何向学生们解释呢? 翻阅《词语手册》中发现:尽力照顾,使不受伤害叫保护;爱惜并保护叫爱护。个人认为对于动物应该是保护比较合适,使其不

  • 第八册语文园地六习作(人教社新课标版)

    【航向标】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辽阔的草原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写的时候,把要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还要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写完后认真读一读,改一改。 【指指点点】 1.注意这次习作的环境与范围。 2.注意用好积累的优美词句。 3.展开适当的联想,抒发真实的感情。 【指点江山】 乡村生活是妙趣横生的,乡村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是令人陶醉的。

  • 点亮孩子思维的火花——《风筝》反思

    《风筝》这一课围绕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展开,在教学放风筝这一部分内容时,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当时放风筝的是你,放得正开心时,突然风筝线断了,风筝慢慢地飞走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做?问题一提出,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会很难过,我要去找风筝;有的说:我会大声喊:幸福鸟,你在哪里? 正当同学们都在表达自己的伤心,难过时,有个学生说:我不会去找的,我很开心,因为我可以让妈妈给我买一个新的。听到这样的声音,我当时楞了一下,但他说得有没有道理呢?我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学生。同

  • 小议农村语文教学劣势

    劣势一:语文学习场所缺失。 城市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博物馆、大型图书馆、新华书店、青少年活动中心、书画院等文化场所都集中于此,给城里学生提供了学语文的硬件设施,方便了城市学生看书、买书、查阅资料来扩大知识面。且近年来,各文化场馆还加大了软件建设力度,不定期地请专家来举办文学、艺术、学习等各类讲座,举办各种读书活动,丰富了城里孩子的语文生活。无形中,也拉开了城乡语文差距。相比之下,农村学生的学习环境就惨不忍睹了。除了熟视无睹的田野外,就是供打工青年消遣的言情武侠书店,学校的藏书捉襟见肘,远远无法满足学

  • 融情入境 突破难点——二年级上册《欢庆》

    《欢庆》这首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都围绕着爱祖国这个专题进行编写。整首诗展现了隆重、热闹的国庆场面,大部分诗句采用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一副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 本课的重点在于表现国庆的欢乐热闹气氛,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喜庆、欢乐的气氛,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我从两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教学 由于低年级小朋友对国庆的来历、意义并不了

  • 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写作

    学生愁写作,教师愁修改,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共识。学生愁写作,愁的是写什么,怎样写。教师愁修改,愁的是如何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 每次的作文修改,教师都要煞费苦心一番。眉批、总批写的头头是道;优点、缺点说的恰如其分。既怕伤了学生的自尊,又怕没有起到指导的作用。而面对教师的一番苦心,换来的是学生的不闻不问,他们捧着作文本,往往关心的是什么等第(多少分),而并不是静下心来阅读老师的点评,思考自己的习作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冷漠导致了教师的修改流于了形势,成了为应付学校领导的检查而做的事情。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教师一

  • 智障儿童语文作业设计

    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是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重要途径。同时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因此,适当布置一些作业是有必要的。 我的教学对象是一些轻度、中度的智障学生,因智力损伤的限制,在以往的学习中往往处在被动的状态,完成作业时缺乏独立性,对于稍微难一点的作业他们就不完成。另一方面,智力损伤的限制使得他们

  • 小学二年级下册教师小结:朗读决定一堂课的成败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着上略读课文,说是尝试,确切的说是仅此一课,别无选择。上就上吧!打开书本,反反复复读文本,不下十遍,一片茫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这是小学二年级下册最后一篇课文《阿德的梦》,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阿德所梦见的一些未来世界中发生的趣事,里面包含着很多的科普知识,就是这些科普知识,让我茫然无措。介绍的多了,我怕上的像品社课,没有语文味;不讲,这篇课文就缺少了最大的乐趣,孩子会觉得没劲在讲与不讲之间,我思前想后,最后决定要讲,就是尽量少牵涉到。 也许是我把关注点过多地放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上(因为让

  • 让课堂中的学生学习有效起来——听“同堂异构”课的感想

    随着灌南县新教育实验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学生课堂的有效性,已成为新教育实验的重点方向。所有的一切都应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那么在《学生常规管理规范》的切实落实下,教师占用学生课余时间是越来越少,以往的盯、盘、揉的教学方式已被新教育改革的步伐碾平。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努力和发展方向。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这效益从哪来?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的一切都是有效的,从学习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媒体的使用等等。课堂中不能出现无价值的、跟课堂学习无关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