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本真语文”语文课为什么要“走向本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何谓“本真语文”?
“本真语文”根据学科特点,发挥教材的作用抓住教学最本质的内容,遵循语言认知和发展规律进行教与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师生的生命体验,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学习收获。
教师是真实的。教师的个性要能体现在教学之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有真认识和真体悟的。有的教师其实自己都没有读懂课文就来和学生大讲其文美,照搬教学用书,总在“贴标签”“唱高调”,这样的教师太虚伪。
教学是务实的。尊重学情、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这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点,而离开这个基点,所定的目标、所采取的方式方法等就是不适合或不科学的。一个班级,学生的基础、个体能力是有差异的,单位时间的学习成效也不会是相同的。因此,我们的教学,如果不能让通过学习来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那这样的教学就不是务实的教学。
课堂是朴实的。课堂是学堂,不是师生表演作秀的舞台。过于注重“声光电”,过于追求教师自我展示的“精彩”,在这样“热闹”的课堂里,学生是得不到应有的冷静思考与潜心学习的。“朴实”是课堂最基本的特征。
学习是落实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成为共识。让学习真实地落地,让学习真有收获。只有落实了,课堂才真正发生,课堂学习才真正发生。
二、语文课为什么要“走向本真”?
课程改革以来,老师教学的理念变了,内容的领域宽了,知识的结构综合了,学习的形式丰富了……这些变化,弥足珍贵。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好多的课堂教学其教学内容“胖”了、教学环节 “碎”了、能力训练“浮”了、教学的形式“花”了、导致教学效果也“虚化”了。
1、似曾相识,缺失“标”度
现在不少的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课,不管什么年级,不管什么体裁的课文,不管学生事先是否熟读了课文,几乎所有的课的设计和实施都似曾相识,好像一张脸克隆出来的,又仿佛同一个师傅指导出来的。
2、沙上建塔,缺失“厚”度
语文课堂少不了对文本的品读感悟,思考玩味。语文课的“心动”比“行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见难点就演示,语言文字成了直观动画,学生的想象也就被局限于课件的形象,这样的语文课堂是华而不实的。这样的“探究”看起来有“深度”和“广度”,但实际上是远离文本,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将语文课上成了“资料课”、“环保课”、“综合课”、“录像课”。课堂上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质疑的机会,更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只有学生的思维相撞击而才可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文字时的执着和精到,让我们看到了语文诗性的光芒,感受到语文教学因文字而催生的魅力。
3、流于形式,缺失“效”度
自主、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有的课上,随便着老师一声令下:“自己选择学习伙伴组成小组学习”,教室中“噼里啪啦”一阵桌椅板凳的喧哗之后,便出现了个别小组“人丁兴旺生意荣”与个别学生“门前冷落车马稀”共存的现象。前者由于空间所限,十几位学生里三层外三层“聚义”一处:外围的学生踮脚伸脖,压肩叠背,竖耳难听清;处于核心的几具学生则头抵一处,气喘吁吁,开口难成言,乍看让人以为不是课堂,而是美式橄榄球场。而后者则是个别平时就个性内向孤僻的学生,此时更是孤雁单飞,无奈做起了“壁花”。教师却视而不见,对此听之任之。
4、乱花迷眼,缺失“适”度
信息技术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现代化的活力,实践证明如果运用得当,无异于如虎添翼,这是事实。然而当我们致力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往往过分看重课件的优势,将课文作不必要的动画图解并补充上许多与课文有点联系的材料,作事无巨细的尽数罗列。这种滥用课件,会导致语文课堂超量、超限、超时的“信息轰炸”,以“读图”代替了“读文”,以“课件”代替了“文本”,丢失了语文教学的“原生态”。这种“过犹不及”非常不利于语文课堂教学和改革。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把与目标不益或虽有益或效果不明显的东西去掉,即是把“根”抓住,还语文教学以“本真”。
三、语文课如何走向“本真”?
(一)、留住语文的“根”——落实语文本体
语文的本体是——听、说、读、写、书(书写、写字)的能力,是语文基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真的语文的教学就是落实听,说,读,写的训练。
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字)”“十字真经”,紧扣“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八字要诀”。“不要硬给语文课加重任务”,“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 “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要强调对话主要是师生和文本的对话,要深入钻研教材,疑问主要从文本中来,答案主要到文本中去,要不离文本,紧抠词语,有时要咬文嚼字”。
1,立足课堂本真 本真的语文课,应当是低耗高效地“用语文的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那么,语文课也应该这样。语文教师应当利用有限的课堂四十分钟,在引导学生领悟文本的“语言文字所表之情、所达之意”的同时,启发学生了解文本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文本为了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选用了怎样的文体、怎样的表达方式,又是怎样遣词造句的。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细细揣摩文字,这才是语文课的本真,这才是“原汁原味的语文”。
2.立足文本本真 “徘徊之后,痛定思痛,还是觉得语文课就应当是本色的语文课。”(周一贯先生语)即,“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本色教学在于文本阅读。语文课就应该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听说读写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琅琅的书声,看不到对精彩文字的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句段的分析见解。这样的语文不是真实的语文,也不是我们想要的语文。 语文课堂少不了对文本的品读感悟,思考玩味。语文课的“心动”比“行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见难点就演示,语言文字成了直观动画,学生的想象也就被局限于课件的形象,这样的语文课堂是华而不实的。这样的“探究”看起来有“深度”和“广度”,但实际上是远离文本,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将语文课上成了“资料课”、“环保课”、“综合课”、“录像课”。课堂上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质疑的机会,更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只有学生的思维相撞击而才可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3.立足师生本真。 花有几样红。每个班的语文老师学识水平不同,人身经历不同,语文素养也不尽相同。另外,同样年龄,地域不同的学生,见识也不尽不同,知识能力也可能不同。自然,我们在语文教学预设和语文课堂的推进时,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也不能相同。比如课堂朗读:或教师深情吟诵;或学生悄然默念;或教师引领,学生承接读;或学生分角色,师生分角色读……均视教师与学生当时的状态,只要是适合老师自己的,也适合你的学生的,就是最好的方式。语文老师要用语文的眼睛去看问题,要用语文的耳朵去听声音,要用语文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二)、留住语文的“真”——扎实课堂教学
1.目标简明,了然于心
旗帜决定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教学目标是否科学、恰当、简明,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简明的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简明的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学紧扣中心,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比走马观花式的教学更有效得多。
教学目标是否科学、恰当、简明,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简明的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简明的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学紧扣中心,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比走马观花式的教学更有效得多。
一堂课,如果其课程容量大,教学目标既要全面又必须要落实,那么教学势必只能蜻蜓点水那样学生的收获能有几何?教师确定教学目标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以学生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思考学生能学到什么,再结合教材实际来确定课堂目标。教学目标定位就是要做到一课一得,简单明了,力争使每一条目标都实在、具体、明确,从而利教、利学、利评。
课程标准是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前提;教材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首要选择;学生经验是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
部编教材主编给我们的建议是:
(1)参照教师用书。教师用书会有知识点、训练点的提示。
(2)看单元导语。每个单元都会提出教学的要点。
(3)研究思考题和各个栏目的要求。思考题往往体现对知识点或语文能力训练的要求
我们老师要知道每个年级的语文学习大致达到什么要求去逐步实现,每个单元甚至每一课的知识点、能力点砸哪里,等等。就比如朗读,各个学段要求是不同的。
2.内容精选,力求简约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追求教学内容的简约。“简约”不是简单,机械地减少教学内容,减少教学的知识容量,而是要求教师认真的钻研、解读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握,在深入解读教材上下工夫,在浅出教学内容上做文章。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但是教学内容又是丰富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随时考虑学科特点,灵活地把握教材,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妨再简约些,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精准的选取。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把每个知识点都当重点教,看起来是对学生最负责任的做法,其实这种不分知识轻重之别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往往造成学生“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选择知识”远胜于“传授知识”,或者说是“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
3.手段简易,实效便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最简洁明了、轻松便捷的教学的手段达到教学目的,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形式上花哨。应该用最少的时间、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使学生最快地掌握所学的内容,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现代的教学理念来看,课堂教学手段要围绕完成教学目标而创设,手段越简洁越好,可操作性越强越好。不必追求过多的赶先进、超现代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刺激。富丽堂皇的形式、热闹非凡的气氛并不适合我们平时课堂教学,那只能作为一种表演性的手段,传递一种现代的信息。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课堂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教师在选择教学手段时,不妨简单实用一些,更多地应该考虑如何为教学内容服务,如何为学生服务。当然,简单不是草率,而是根据教学内容所能达到的理想效果,采用最适用的教学手段。教师要学会取舍,该着墨时须泼墨挥毫;该简洁时须惜墨如金,用最简练的手段和路径完成教学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淡妆浓抹总相宜”,渐入简约和谐的教学境界。如,提问时力求简单有效,板书简洁明了,巧妙运用多媒体等等。
4.语言简洁,一语中的
“话不在多,到位就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点拨要干净利索,讲解语言不沉长;要抓住重点,简洁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简短的时间传递最多的信息。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
语言精练是对教师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如果都是在课堂上使用精练、明快、流畅的教学语言,能把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化到最低限度,删除繁复累的话语,会使课堂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样明净,教师所费口舌不多,学生却能心领神会、豁然贯通,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也大大地节省了教学时间。
5.少讲多悟,少教多学
“少讲”说起来轻松,可做起来很难。“少讲”两字看似简单,却可以带来教学的变革。“少讲”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因为教师,教师千万不要陶醉于“千言万语”之中,而是要“少讲”了,才能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此“四两拨千斤”,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领悟和探究。不要自得其乐地大讲特讲,把学生搞得身心疲惫,茫无头绪。
一些东西一味地讲只会占用时间,且让学生在“坐享其听”中变得迟钝,最终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和兴趣。而少讲多悟的教学艺术则能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感悟、自学、探究、讨论和展示。
6.练习精练,轻松高效
课堂练习只是手段,让学生在课后得到巩固才是最终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精细设计每一次课堂作业,做到少而精,让学生在乐中得到学习,得到巩固,增强练习有效性。
练习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精挑细选的练习题,加上教师对练习题的精批细改,不仅能提升习题的含“金”量,而且能启发思维,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因此,教师要走出“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就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误区,讲究课堂练习策略,精心设计课堂习题。要注意变换练习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实现“一题多变”,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坚守语文的本真,用自己的智慧演绎语文课堂的精彩!使语文课堂成为魅力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在阅读中品味语文、享受语文,与语言共舞、与语文共欢。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美丽的心灵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