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有感于《生活通过写作》

有感于《生活通过写作》

更新时间:2014-07-22 09:09:04

《有感于《生活通过写作》》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近日有幸参加了“全国生活作文现场教学研讨会”,并有幸聆听了朱建人先生的《生活通过写作》的报告,自觉感慨颇多。

时常在自己学生的作文中看到诸如“帮妈妈杀鱼”,“帮邻居看小孩”,“为教室擦玻璃”,“在春天放风筝”等情节。这些文章是合乎“规范”的,但是你往往会发现其中似乎缺少了一丝灵动,缺少了一股真情。而朱建人先生所提倡的“生活通过写作”,让写作成为学生当下生活的真实需要,正是寻到了上述问题的症结所在。

曾经一直在追求学生作文语言的精美。于是,学生累,老师也累。如今一直想要塑造有文学气质的学生的我才渐渐感到:与其要学生写难写之文,不如让他们“写能写之文”,“写愿写之文”,“写爱写之文”。一篇文章可以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精妙的构思,但如果“一字一句总关情”,“真实地写,写真实的生活”,那不就是一篇情真意切的好文章了吗?如浙教版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习作训练——《童年趣事》中,全班竟有六个学生“喝墨水”,五个学生“当小理发师”,另外就是“为洋娃娃打针”,“吹肥皂泡泡”等。虽说写得很具体,但当看到一位学生写“钓龙虾”时,就觉得上述文章有造作之嫌。最让我惊讶的是这篇充满了童趣的文章居然出自一位被认为是“基础很差”的男孩之手。是的,真实才是文章的灵魂,生活通过写作啊!

曾经一直想让学生练好记叙文,因为这是考试的重点。于是在作文教学中总是强调“六要素”、“四法宝”(神态、动作、语言、心理),于是学生的作文变得千篇一律,扭捏造作。“生活作文”的观点认为,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让学生写能写之文。一般而论,女生善于抒情,男生精于思辨,所以女生的作文总是情感细腻,描写生动;男生的作文总是过程概括,评析精道。再看看我们的考试试题,要不是写人,就是写事。由此必然对作文的评价差异很大。一次布置了题为《春天,我想到的》的随笔,交上了一看,学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写记叙文的,有写童话的,有写散文的,甚至有写小诗的,都在“抒真情,写真意”,写他们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时,要“开放教学时空,实现作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但是我们必须走出这样的误区,为了写作而去生活,这样就显得“无理和无趣”。还记得那次学校组织去“上海东方绿舟”春游。在前一天,有几位学生急匆匆地跑进办公室问:“老师,这次春游回来要不要写作文啊?”他们脸上写着担忧。当一听到“不用写”时他们又是如此兴奋和高兴,不住地说着“太好了,太好了,可以好好玩了!”我不禁想到自己在念书时,老师何常不是“让我们好好观察,回来交篇作文”呢?一晃十年,如今这些孩子们难道也要像我们儿时一样吗?那岂不是一种悲哀?
相关阅读
推荐
  • 保持语文本色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甲老师说: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我要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声音逼真地再现课文内容。乙老师说:现在不是提倡以生为主体吗?我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室当作一个T形台,每个学生都可以秀出自己的风采。丙老师说:语文课就应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这才是语文的本色。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中,什么是好的语文课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它似乎古老,但却是常议常新。每一位有责任心的老师都会给出自己心中的好课标准。我

  • 语文学科体现学生自主性、教师指导性提高课堂效率的几点思考

    一条主线。对于课堂线索的看法。 我个人喜欢简约的课。课堂线索是很多因素的综合,首先是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其次是教学重点的筛选,再者是教学环节的设计。 比如,语文课堂,听说读写,有很多练习的项目,但在具体某一节课,所针对的重点可能只是一个项目。以三年级下册《日月潭的传说》,这是一篇中国传说。向这个类型的体裁,练习复述故事,是比较合适的方式。那么,课堂的线索就很简单,扣英雄一词,理解人物。再用不少于15分钟时间来练习用四字词串联的故事复述。 上简单的课,就是把最需要教的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深入地教。 分秒必争

  •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暑假作业

    暑假开始了,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订一份科学、合理的暑假计划张贴在房间: 必做: 1 、 读书: 多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如《奇异的仿生学》、《史记》、《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泥土里,成长着大片大片彩色的故事》 、《生命的药方》、童话集《稻草人》、《世界上下五千年》、杏林子《生命之歌》、海明威《老人与海》、《希腊神话》、《一千零一夜》、《绿野仙踪》、《时代广场的蟋蟀》、《青鸟》《中国神话传说》、阅读其他小英雄的故事等。鼓励孩子至少阅读3本名人

  • 利用道具突破难点——《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主题反思

    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课文比较长,有些句子读起来还挺拗口,文中还涉及了有关的地理知识,而这些地理知识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因此,他们的学习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我在课前精心准备了两样道具一个地球仪,七块拼图。(地球仪是向科学老师借来的,而拼图是儿子小时候的玩具,没舍得扔掉保留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两个道具,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 在教学的导入部分,我首先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能不

  • 在铺垫中解决难点——三年级《秋天的雨》教学

    《秋天的雨》是一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的文章。题目虽是《秋天的雨》,其实写的是秋天。作者只不过是以秋天的雨为线索巧妙地将秋天众多的景物串联起来。文章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幅美丽与丰收的画面。 在这节课中,潘老师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找找作者对秋天的雨是社么感受,把感受的句子划下来,在交流后,板书也有意识的以总分的结构展示,为下节课的概括训练做了很好的铺垫。要知道概括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难点。从三年级起,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练习概括就是在训练抽象思维。三年级抽象思维刚起步,特别需要形象

  • 把生活中的快乐带入课堂

    相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课余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时常会看到,孩子们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会乐此不疲,哪怕是玩上几个小时,他们还是兴趣盎然。但是在课堂教学的四十分钟时间里,却总有几位同学不那么专心。不能给他们带来像课余生活那么多的快乐,所以他们会不感兴趣了。如果让学生说说快乐的事情,他们大多会说到课余的生活、游戏。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也能充满真实和快乐?我认为可以收集课余生活中的片段,把他们带入语文学习过程,把这些收集的资料和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相融合,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也能体会到游戏的快乐。新课

  • 品读的魅力,研讨的价值

    课堂教学是一门学无止境的艺术,今天,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师又聚在一起,进行了本学期我校以《小学课堂教学生态式互动场教学策略之研究》为载体的新教育实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年轻的骨干教师郑老师执教了《桂花雨》一课,一堂课听下来,心中产生了一些灵动,想把课堂中印象最深的片段与大家一起品味欣赏。 师:杭州的桂花也有浓浓的香味,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让我们再一起看看家乡的桂花有多香。(引导学生朗读描写桂花香的句子。这些句子已引导学生品读过。) 生读。 师:母亲说的是真的吗?请再读读第七自然

  • 快乐在语文课堂

    这几天上语文课上得很开心,很多孩子在课堂上能够比较投入的进入课堂,使我上完了课还感觉意犹未尽,乐呵呵的。 今天我们学习了《搭石》这课,重点体会了一行人走搭石的美。和我的预料一样,孩子讲到了从协调有序中感受到很美。于是我们对这个词语重点进行了感悟。我请孩子分别读前面的人怎么做,后面的人怎么做。可是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没有领会到我的意思,并没有和我顺利的完成接读任务,我带点夸张的说道:哎呀,前面的没走,后面的可一个个站立不稳摔下去了。同学们听了都乐得笑了起来,而那个接读的同学也丝毫没有感觉到难堪。当同学能够跟

  • 建构朗读意象,逐层深入

    精致语文追求语文味、审美味,生本味。在阅读语文文字同时,要学生能体验形象,感受文字意蕴美,培养学生语感能力。在《望月》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建构朗读意象,引领学生深入文字包含的意境中,走近月夜的美好,受到情感的熏陶。 【案例】 《望月》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一读第二小节。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这幅画面,看看有哪些景物?(生自读第2小节后交流各自想象到的景物。) 生:我好象看到江里都是水在流动,月光照在水面上,亮闪闪的。 生:我看到有许多的树,在江的两岸,还有许多的芦苇随风摆动。 生:我看到天上有一轮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