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文本解读意何在,只向儿童心处行

文本解读意何在,只向儿童心处行

更新时间:2021-12-13 10:54:20

《文本解读意何在,只向儿童心处行》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2月7日到11日,在金水区教育发展中心和福建师范大学基础课程中心的组织下,我们来到了彭城故都徐州,这里也曾是于永正老师工作的地方,开启金水小语人求学问道之旅。

徐州天气虽然寒意阵阵,但是老师们精彩的课堂却让我们感到了暖意融融。这次我们聆听了五年级口语交际课《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六年级上册古文课《伯牙绝弦》,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三年级上册小古文《司马光》。

听了这么多课,我发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把儿童立于了课堂的中心,用儿童的语言,儿童的思维,儿童的设计,用儿童的语文来教语文,让听课的老师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我记得最深的一节是闻静老师执教的《纸船和风筝》,这是一篇有趣的故事,在闻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学的有趣,学的扎实,学的用心。有这样几个片段让人拍手称道。课堂伊始,老师用简单的的几笔,画出了小山和溪流,让学生将松鼠和小熊粘贴在相应的位置,一下子就拉近了课堂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参与其中,也展现了老师扎实的基本功。

在学生指名朗读纸船“漂哇漂,漂哇漂”时,一位女生第一遍将“哇”读成了“啊”,老师没有急于纠正,而是让她再读一遍,但女生还是将“哇”读成了“啊”,老师意识到孩子可能不会读,并没有当场指出,而是请一个小老师,小声的趴在女生的耳边教她读,女生第三遍终于读对了。这样的课堂,老师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没有简单粗暴的干涉,而是耐心的等待,运用巧妙地方法,不仅保护了儿童的自尊心,也鼓励了她的学习积极性。正如徐州市语文教研员高青老师所言,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是需要轻松愉悦的氛围,我们学习的是母语,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我想正是基于“儿童的语文”这样的理念,正是将儿童立于课堂的中间,在解读文本时,在设计教学环节,才能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真正深入儿童的内心。

我还记得求是小学王森老师的举的支玉恒老师的一句话,“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不尽,这就是好问题。”儿童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老师要做的就是讲儿童无限的思维打开,放大。虽然王老师是一位数学老师,在他的将语文和数学整合的报告《核心问题设计与深度学习》中,我们不仅能看出王老师深厚的数学功底,还能感受到他语文独到的见解,颇为深刻,令我赞叹不已。回想自己,语文的问题还没有弄清楚,数学从未涉足,所以自己的眼界打不开,我的课堂的边界也极为有限。所以全方面了解儿童,多方面涉猎知识,不要眼中只有语文,因为我们的儿童学得不仅仅只有语文,还有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全面的了解儿童,才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钻研教材,真正深入到儿童的内心。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儿童的课堂。

钻研教材意何在,只向儿童心处行。前路漫漫,作为金水小语种子教师的我,砥砺前行,真正将所学用在自己的课堂中,让儿童的语文深入我心。
相关阅读
推荐
  • 乡下人家给我的触动

    今天,我们班级轮到学习《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我很没有把握,教案不是很满意,尤其听过两位老师的合作上的完整课,因为是研讨课,听后没有很多的收获,反而觉得课文有点难以琢磨,或者是钻在她们的思维中不能自拔了。 这篇课文文笔十分清新,语句十分简洁,通俗易懂,学生自己学习就会,该怎样上才有点意思,课堂上让学生有话说呢?沉闷的课堂可不是成功有效的课堂。 走进教室,往黑板上书写课题后,我问孩子们:有多少同学是乡下出生的?唰一下子举了很多的手,还真不少,你瞧她们,一说起乡下,个个脸上露笑意,看来是感情深厚啊!我接着问:你

  • 四年级语文《沙漠中的绿洲》教后反思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与保护的课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课文四至七自然段,既有耳闻,也有目睹,间接叙述与直接描写相结合,是理解的重点。此外,课文配有插图,展示出迪拜的美丽风光与沙漠绿洲的整体面貌,便于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配合进行写话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与我有着相似的表现,就是对于书中所说的半信半疑。培育一棵树的费

  • 一年级语文苏教版《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学反思

    《小松鼠找花生果》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诉小学生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全文以小松鼠找花生果为线索:从花生开花,到小松鼠像摘花生果过冬,到小松鼠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到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到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 为了让孩子们清楚全文的脉络,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孩子们分小节试着说说每小节的意思,然后概括进行板书,再读一读,明白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中,在说话训练和朗读指导上下了点功夫: 说话训练。第一自然段中有ABB形式的词语----绿油油、黄灿灿,让孩子们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

  • 作文教学:教学生会选材

    经常会看到一些作文教学的,和学生一起做个活动或游戏或实验,然后让学生将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写下来。这样的作文由于基于现实,再说刚刚经历过,学生写时容易得手,中年级时,搞几次这样的活动是可以的,能让学生举一反三,从根本上领会写作文时需要的感官配合,但到高年级还是这样做的话,就已经有些降低学生的要求了。高年级要学会写身边的事,写生活中的事,如果还是先搞个活动,然后再进行写作的话,那写作的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习作的根本问题包括两大块:一是阅读积累,一个是生活经验积累。阅读积累,是阅读教学中的事,平时教学

  • 评王老师的《北京》

    我们这次的教研主题是关于词语教学,整堂课教师比较注重对词语的了解和掌握,评课时很多老师针对词语方面的教学谈得也非常细致,在这里我想针对教师评价和朗读方面说一点自己的想法: 一、 教师评价语言及时准确,起到了激励指引作用。 当老师让学生到导游来介绍北京,学生读完了课文,教师是这样说的:你的语言清楚,声音响亮。这样的评价不仅激励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也对后面的小导游提出要求,起到了指引作用。再如:当学生读完立交桥的句子,教师评价:你的朗读用上了表情和眼神。当学生读完描写草坪的句子,教师评价:你的朗读把老师带到

  • 扩张时空,彰显学科魅力,徜徉在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

    《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读完郭教授的这本书,心动的是扩张时空。适逢新春佳节,读完了《庄子》心得的电子书又洗耳恭听了几期于丹的讲座,顿觉书中自古就有一个需要读者自己开启的逍遥无垠的天地。而作为母语教育工作者,扩张小语课堂的时空,让学生倘徉文学的瀚海星空,领略学科的魅力,无疑是离不开生本的天纵之教这一妙招的。 案例一、王崧舟《望月》第二课时 关键词:写作本位、文本组块 王老师在追求千江流水千江月的个性解读的第一课时之后,不遗余力推行着读写结合。先是点拨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的写作视角,接着润物无声地将望月只是月

  • 课外资料的有效链接——简谈毛海燕、韩勇中老师语文课带来的思考

    新课程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出现了不少的阅读链接内容,不经意地分布在课后、拓展平台等中,悄无声息地向我们传递着内外结合的大阅读观。它刷新了教学中惟教材论的狭隘观念,刷新了阅读教学中以课教课的封闭行为,也刷新了学生孤立单一、缺乏联系与整合的阅读方式。如何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料,实现其与文本阅读的有效链接,使阅读教学从过度预设、封闭和垄断转向生成、开放和整合的一种飞跃,使课堂开放而有活力,是我们语文老师所共同思考并实践着的话题。在这次的与天妃小学教学联谊的五年级组的课堂里,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是毛老师还是韩老师都在教

  • 指导学生作文的三结合

    原在教学中,一谈到作文,就有不少学生叫苦不迭,愁眉苦脸,不愿上作文课,巴望教师改为其它课,写起作文来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更无感情抒发了。就算强迫写出来的文章不是空洞无物的三言两语,就是千篇一律的人手亦手,或是无中心的流水帐。 如何让学生越过作文关,提高写作能力呢?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作文课和语文课紧密结合起来,进行较为系统地作文训练,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可行的有效办法。语文课重点讲什么,就让学生在作文课练习写什么,这样学生写作时,好像画画有了标本儿,修房子有了图样,写作起来就不会无话可说了。如语文

  • 教学现状分析与成长规划 (语文教师)

    一、 学生问卷调查反馈与反思 (一)调查对象:本人任教两班级64名同学 本人任教两个班级语文教学工作,并兼任一班级班主任工作。其中一个班级(2班)本地学生5名,外来务工子女24名;另一班级为希望班级(7班),语文起点均远低于及格水平的35名外来务工子女。因班级学情不同,教学风格总体相似,但方式方法上亦有差异。【参见下表】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我们已经一起走过了115个日子,共步112堂语文课。记得我们初次相识时,我对大家说:人生没有完美,但不能遗失了那颗追寻完美的心。正因其如此,老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