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角色游戏:移情的力量》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大班)角色游戏中,大家都喜欢去“雪宝家园(娃娃家)”做客,之前游戏时大家都是空手而去等待主人的热情款待,“吃完”就走,也不会主动帮忙收拾,但是每次游戏时又都会有孩子会主动用“自己的钱”买下好吃的点心送到我面前请我品尝。“为什么宝贝们去娃娃家做客时不能带一些伴手礼,却能给我送来许许多多的小礼物呢?”我一度陷入了思考,如果讲评时我强调了“伴手礼”的问题,宝贝们一定会很重视这个问题,但这并不是孩子们自发性的行为,而是我这个旁观者介入了孩子们的思维。
如何才能让孩子们自己意识到做客时要有礼貌的问题又不能直接告知呢?我从游戏的旁观者转换成游戏的参与者再来看待这个问题,这次游戏时,我成了娃娃家的妈妈,在招待客人时热情礼貌,果然不久,那几个常给我送“礼物”的孩子便把他们的心意送来了娃娃家。“有了礼物要一起分享,正好为我们家加菜。”我一边拍手一边忙着左顾右盼“我的小锅子去哪了?没有它我可热不了菜啊!”孩子们为我找到了小锅子,并且告诉我因为我没有好好整理归类所以常常找不到东西,做客结束后,然然和思怡两位小客人还帮助我将娃娃家收拾得整整齐齐。
幼儿游戏中,教师的身份要先定位准确。游戏中,是参与者还是旁观者,若是参与者,千万别把自己定位成老师,因为游戏中的老师就是小朋友;若是旁观者,则可密切注意自己的观察要点,学习如何将这一切记录好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我的方法通常是第二次游戏时以参与者的形式以身说法,让孩子自己认识到问题所在,讲评时也不强调指导的重点,以避免“以声说教”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