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全家福》课后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家是一个宁静的港湾,浓浓的亲情会使幼儿感到安全,得到温暖。孩子渴望妈妈温暖的怀抱,期盼和爸爸一起游戏。正好小班开展了以《亲亲一家人》为引线的主题活动,开展了一个科学领域的“一课三研”活动。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全家福》这个活动,主要以全家福的照片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把教学重点放在孩子学习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数量,并整合了有关数学方面的知识。这个活动一共进行了三次,在三次不同的研课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也进行了反思。一、第一次的课后反思
当我第一次拿到数学领域的时候,我有点迷茫。因为数学活动本身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辩证性,对小班幼儿来说太难,所以当我第一次拿到教材的时候我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样来安排整个活动流程。我选择了小三班的孩子上第一次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我仍然只注重讲解演示,幼儿坐着听讲,教师问幼儿答,教师总结、幼儿模仿、幼儿记忆结果的课堂形式,根本不能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虽然我也让幼儿进行操作活动,但活动中大多由我 “程控指挥”,生怕幼儿“乱”。所以整个活动根本没有体现幼儿的自主学习。
二、第二次的课后反思
在第一次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小班组的各位老师进行了一次研讨。指出活动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根据问题的针对性更好更具体的提出实施方案。经过大家智慧的力量之后,我又开始了第二次的教学活动。第二次的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学的方法,老师和幼儿一起来玩数学游戏,这样更适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体现数学的价值。这次活动让我明白小班的数学活动在操作、探索、实践中实施更为有效,怎么样来要求幼儿有目的的操作,带着问题有序操作又成了一个新的和问题。
三、第三次的课后反思
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操作法:提供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如:教师事先在每位幼儿的作为下放了一张全家服福,让幼儿通过手口一致数数的方法让幼儿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游戏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如: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家庭成员人数去找相应的小圆点,让幼儿在类似找朋友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激发兴趣。在本次活动中就充分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游戏的方法贯穿始终,同时又让幼儿充分的操作,让幼儿在自己的动手中获取新的知识经验。
在不断的课后的课后反思后,让我了解了小班孩子在学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并不需要老师一味的讲解,而是重在让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就体现幼儿在前,老师在后的学习方法。首先让幼儿自己自由的进行排序,然后让孩子自由的进行展示,在孩子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引导,把孩子的原有的经验进行提升。再让孩子学习新的排序方法,获得多种的排序经验,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