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专题 > 幼儿园师幼互动教育
一个被关注幼儿的行为转变

一个被关注幼儿的行为转变

更新时间:2014-07-20 17:07:40

《一个被关注幼儿的行为转变》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师幼互动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浩浩“正常”了

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每个人都有希望得到别人赞许、关心、接受的需要,有归属与爱的需要,幼儿亦然。从婴儿起,他们就具有亲近他人、依恋他人、与他人交往的需要,他们渴望与他人的感情联系,渴望在他的团体中有一个位置,渴望得到成人及同伴的肯定与认可。但是很多时候,由于年龄、认知、自我意识等个体内在因素及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幼儿不能或不愿意直接表达出自己的这种心理需求,而是将这种心理需求表现为某种行为或情绪,需要我们透过幼儿的行为和情绪表现去解读他们的心理,并据此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以使幼儿身心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现将我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同类案例与大家交流如下,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

一、 基本情况:

浩浩,男孩,刚4岁,父母离异,跟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工作很忙,照料不够,之前一直由母亲照顾,表现很好,一切均正常。

二、 主要问题

浩浩刚4岁,是现在我们中班里比较小的孩子,他年龄小,乖巧、可爱、活泼好动以前在幼儿园生活适应良好,虽然每一个教师都给予他特别的照顾,但很少让教师操心。但是,最近他主要有以下表现:(1)情绪反常,行为突变。他非常的“闹”,情绪低落时会哭闹,对同伴有攻击性行为,整天不是撞了这个就是碰了那个,还跟随没事一般,并对老师说:“老师,我不喜欢你了”,严重时还会趁老师不注意时对着旁边的幼儿吐唾沫;(2)做危险动作。喜欢做一些危险动作,如翻自己的眼皮吓唬别的小朋友,让别的幼儿去打自己的胳膊显示自己有肌肉等。每次老师通过言语或眼神、动作对其提醒,告知其行为的危险性,但他并不停止,而是继续其错误甚至危险的行为,尤其是有别的幼儿在场的时候;(3)扮演小丑。他没有规则意识,经常做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扰乱班里的秩序,如喝水时别的小朋友不出声,而他总是把水含在嘴里玩后再往外吐;当大家安静时他故意发出一些声音以引起小朋友的哄笑……

三、 教师客观反思

1、 浩浩在班上年龄较小,所以一直以来老师都给予他较多的关注。最近,班上新来了几个小朋友,老师忙于帮助新来的幼儿适应环境,照顾到浩浩的时间自然少了。在这种情境下,浩浩就产生了一种失落情绪,以为老师不喜欢他了。他说:“老师,我不喜欢你了”,其实是想重新获得老师的关注。这种情况往往也会出现在新生入园的时候。因为浩浩的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生活在一起,但父亲由于工作忙,很少照料他和与他交流。之前浩浩由母亲照料,作息各方面表现较好,也很正常,所以浩浩的“闹”的行为背后隐藏着的是一颗缺乏关爱的心。他这样做,其实是以一种无言的方式呼唤别人对他的关注。他想获得小朋友的关注,但他不会理性地表达,才会对着他人吐唾沫。

2、 浩浩由于各种能力发展一般,不善言谈,交往能力差,所以在班上的朋友很少,在班级中属于“被忽视”的幼儿。他很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知道自己的行为很危险,但是他还是这样做,其目的在于获得同伴的肯定与认可。因为在这个时候,同伴尤其是男孩子会围绕在其身边,并投以“崇拜”的目光。他尝试别人不敢尝试的,让别人围在自己身边,知道他的存在与他的不可忽视。

3、 在我们周围,常常会有一些孩子,故意发出某种怪声音、做出某种怪相或故意捣乱,以搏得他人一笑,在班级中扮演着“小丑”的角色。我们通常把幼儿的这种行为解释为“蓄意破坏,故意捣乱”。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他们很多时候并非恶意捣乱,在其非正常的行为背后有着正常的心理原因。浩浩是个明白是非的孩子,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他扮演小丑的“捣乱”行为带有目的性、意图性,即想引起大家的关注。

四、 教育对策

幼儿被关注心理相同,但表现各异。上述案例的展示与剖析,为我们揭开幼儿种种行为与情绪的面纱,体察幼儿的真实心灵,进而理智、科学地处理类似情况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对策:

(1) 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求。相同的行为背后有着不同的动因,相同的心理也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处理幼儿的行为一定要谨慎。倾听幼儿的心声,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并进行及时的反思,是使我们的教育策略更具有针对性的前提。如,同样是想获得关注,有的可能表现为做危险动作以树立在同伴中的威望,而有的可以是扮演小丑做出一些滑稽的动作行为以引起他人关注,还有的可能情绪突然低落,出现攻击性行为,等等。我们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给予幼儿审慎而有效的帮助。如针对浩浩不良情绪的问题,我们可以在适当满足其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正面引导,给他讲道理,告诉他老师很爱他,但他现在是大哥哥了,应该和老师一起照顾比他小的弟弟妹妹,体验当大哥哥的乐趣。针对浩浩缺乏关爱的问题,教师可在他平常日子里多搂搂他、抱抱他、拍拍他的头,身体接触、软语抚慰,给他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安全的环境;同时做好家长工作,给予幼儿更多与父母亲接触的机会,满足其被关爱的心理。

(2) 以情感为纽带形成可依恋的师幼关系。以情感为纽带建立充满爱意的师幼关系,创设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是教育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幼儿越小对成人依赖性越强。在幼儿园,教师是幼儿的情感寄托,能得到教师关注与认可是每个幼儿的愿望,经验也告诉我们,当师幼情感良好时,幼儿对教师非常信任;在教师面前有足够的安全感里,幼儿通常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向教师坦露自己真实的心灵,能与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3) 指导建立支持性的同伴关系。同伴对幼儿认可与否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在同伴中享有一定的威信和影响力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儿童体验愉快与安全感和归属感、保持自尊、树立信心的根本保证。研究亦表现,与亲子关系、师幼关系相比,由于同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大体相当,所以同伴关系是更平等、互惠的关系。这为儿童社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自由空间,是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是儿童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教师要尊重幼儿的需要,高度重视幼儿同伴关系对个体成长的价值,帮助那些想获得同伴关注但又缺乏相应能力的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五、 效果评价:

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浩浩的“不正常行为”,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高了学习生活适应性水平。浩浩还有了很多的好朋友。我为他的改变非常高兴,也希望浩浩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积极向上,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六、教育启示:

(1) 保持良好的心态。幼儿的某些表现经常让教师产生消极情绪。但是消极情绪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让教师失去理智,使结果更为糟糕。所以当幼儿出现一引起看似不可理解的行为触怒教师里,教师首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即将生气的瞬间,告诉自己要冷静,给自己分析反思幼儿行为的时间。你会发现,其实幼儿不正常行为的背后往往有“合理”的理由,孩子也并非那么“可气”。

(2)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思想是行为的指南。在对幼儿的认识上,我们需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幼儿是人,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丰富的心理,不是无知、懦弱的象征。我们要尊重、理解幼儿,满足幼儿作为人的需求,包括高级心理需求。其次,由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与成人相比,幼儿是弱势群体,他们需要保护,需要成人的理解与认识。有了这样的儿童观,教师才会尊重幼儿被关注的需要,走进幼儿,解读幼儿心灵,而不是把幼儿的一切行为都看作是淘气、好奇、好动的表现。要认识到幼儿言语表达、理性思维、自我意识、规则意识等心理发展不成熟,不具有理性地表达自己的心理需求的能力。这样,在面对幼儿的一些所谓“不正常”的举动时,我们就不会生气,不会以成人世界的行为标准去要求幼儿了。

(3) 学会反思。幼儿的表现是对教师行为最好的反映,是教师反思自身行为适宜与否的很好的标尺。我们要学会从幼儿的反应中反思自己教育行为的适宜性、教育策略的有效性。当幼儿不喜欢你时,想想为什么——你忽略他了?还是在与幼儿的互动中你的策略不当?当幼儿做危险动作时,想想为什么——他的同伴关系如何?……总之,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当幼儿需要关注时教师如何处理,而是防患于未然,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积极主动地给予幼儿支持性地指导,满足其被关注的心理需要,使其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关阅读
推荐
  • 精炼的提问和精彩的回应成就优质课堂

    --------对《在教育活动中探索师幼互动的有效提问策略》有感 本学期正在做一个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课题,我觉得读此文章对我的触动也很深,就像文中所说的: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的教育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 我觉得师幼互动有两方面的,一个是老师的提问策略,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提问。提问是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幼儿的思维,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提

  • 给孩子一面好的镜子

    古人云:智如泉涌、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 教师是教育者,但同时它的角色又是多样的,我们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行为的示范者、班级的管理者、教育的研究者 你的眼睛里呀有个我,我的眼睛里呀有个你每当孩子唱起这首歌,就会让我想起,孩子就是我的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自己的行为,而我作为教师,在众多的角色中,示范者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在幼儿的生活环境中,除了爸爸妈妈,教师就是他们接触时间最多的人了。我们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作用,很大一部分也在将自己的言行举止无形的传递给幼儿,成为幼儿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捷克教育家夸美纽

  • 关于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的几点体会

    板桥学区古城小学 陈昱静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 《纲要》中对师幼互动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以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下面谈谈我园关于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的几点体会。 一、为幼儿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与幼儿建立平等的人格关系。 在幼儿园里,教师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人,尤其是对小班孩子来说,教

  • 艺术活动中如何促进师幼互动

    艺术教育活动中如何促进师幼互动的研究 丰泽机关幼儿园 邱晓冰 《纲要》在艺术内容与要求部分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绪。维果茨基曾提示我们:教育作为一种代际之间的文化传送活动,实际上就是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发生的社会共享的认知。表明艺术教育离不开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单独的学习并构不成教育,一厢情愿的灌输也不构成教育,教育首先是一种关系,一种相互交流的可能性空间。因此,幼儿的学习就要在幼儿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只

  • 师生依恋情感的培养和研究

    依恋是幼儿与抚养者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系,是人与生俱有的一种情感表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终究要离开父母,走向社会,走向独立。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尤其是我们寄宿制班的幼儿,他们离开了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进入了陌生的环境,接触到陌生的老师和同伴,最容易失去安全感。那么,如何让幼儿从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对老师的依恋,从而使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这就是我们正在着手研究的专题。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和培养的。 一、 了解幼儿依恋情感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

  • 在互动关系**同学习,共同建构

    探索型主题活动既是一个儿童运用自己的方式自主学习,自我表现的过程,又是通过与他人(同伴、教师、家长、社会成员)的交往、互动的方式合作学习,共同建构的过程。 近年来,我园在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的研究中,注重让幼儿在背景中运用自己的表征语言,自主地表现表达,共同建构认知、人格和文化等方面。 下面,我以一个反应不同年龄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合作学习,共同进行美术表现的案例与大家作一交流。 幼儿在开展ji的一家探索过程中,老师为一组孩子讲了一个《ji妈妈和小鸡》的故事,请孩子们用美术的方式再表现。教师的故事,在于有目的地

  • 想成功,先改变自己

    我们很难改变别人,我们只能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别人;我们更不要抱怨别人,我们只有通过让自己变得更杰出来征服别人。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问题,改变别人是很困难的,即使改变了别人,你也不会有什么进步,而多反省自己,时刻提醒自己还应该做得更好,你就能够改变自己,使自己得到进步。 其实很多夫妻间的争吵,不也正在于我们总想去改变别人吗?古人讲: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人最应该反省的是自己,人最应该改变的也是自己。你只有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地改变自己,你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更杰出,你的生活世界也才有可能因此而变得更美好

  • 论儿童游戏的审美品质

    【摘要】儿童的文化是一种审美的文化。儿童游戏作为 儿童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具有明显的审美品质。审美品质是一种诗性的、自由超越的、非理性的、创造的品格与特质。儿童游戏的审美品质或审美价值表现为游戏的愉悦性、超越性、创造性。 【关键词】儿童;游戏;审美品质;儿童教育 在人类游戏的王国中,儿童游戏通常被视为最纯粹的游戏。本文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游戏概念的。探讨儿童游戏审美品质是为了更好的揭示儿童游戏的本真状态与本质属性,从而为儿童教育中游戏的开展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荷兰文化史学家赫伊津哈把游戏作为一种文

  • 怎样鼓励幼儿的夸张表现——儿童画

    甘肃临泽 曹庄小学 张丽红 在欣赏儿童画的过程中不仅成人会被儿童画中那些无拘无束、大胆夸张的表现手法所折服,就连绘画大师也经常感叹于儿童画中那些驾轻就熟的夸张表现手法。幼儿这种夸张表现是其造型能力的发展与升华,是幼儿期绘画造型中的主要特征表现。那么,我们又将如何鼓励孩子们的这种夸张表现的手法呢? 一.儿童画中经常出现夸张表现的原因。 (一)幼儿有着与成人完全不同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对每个事物都有着独特的看法、想法和感受。比如画《守门员》幼儿把手画的出奇的大,表现出守门员特殊的本领。 (二)幼儿经常会因其个性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