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幼儿时期教育问题方法
教育从吃喝拉撒开始

教育从吃喝拉撒开始

更新时间:2014-07-21 12:43:32

《教育从吃喝拉撒开始》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时期教育问题方法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吃
孩子的成长有一个共同的机制,这作为人这种灵长类动物的共同的特质。比如人一出生就要吃,先用吮吸的方式解决吃的问题;六个月以后开始吃一点别的食物;九个月开始自己扒着吃;十二个月开始模仿着使用成人的饮食工具;十八个月时已经能自己吃饭了;到了二十四个月大的时候,又要求成人喂他吃。

在这个共性之下的个性是吃的多或少(这个差别太大了),吃的样子和时间差别也很大,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所以,不必在这方面努力。当然,这方面的“少”或“慢”等,也可能有着成人不当养育所造成的问题。

不当的方法:

1. 孩子不想吃了硬逼他吃,造成害怕吃饭。

2. 生怕孩子吃不饱,不好好吃,一到吃东西时家里就气氛紧张,造成孩子不喜欢吃饭。

3. 太想让孩子摄入某一种营养,费尽心机想尽办法,使孩子发现一到吃东西时大人就变得不对劲,于是产生恐惧,心情紧张,就是吃了也会不吸收。

4. 不让孩子试验自己吃饭,致使孩子无法获得吃的乐趣。这种“试验”,还包括“嘴”以外的吃饭工作——这样会使孩子更爱吃东西,而现实中这类情形比比皆是,如,用小饼卷考鸭,比直接吃进去要有趣得多。

5. 孩子变得不吃饭了,于是父母很生气,致使孩子由于害怕成人的威严而吃饭,从而使吃饭成为一件痛苦的事情。正确的方法:

1. 不要与别人的孩子比任何吃方面的事情,去感觉自己孩子的需求,并做出恰当的反应。

2. 饿了再吃,渴了再喝,或两岁之后培养定点吃饭的习惯。

3. 在和孩子共同吃饭时,将好的吃饭形象展示给孩子,如不挑食,吃的很香,良好的评价,由衷的赞美等,心情愉快,一心一意。

4. 所有的动物,只要没有体质病变,都不会饿死自己,所以不必紧张,如果孩子快饿倒了还是不吃,那说明在心理上对吃饭有了障碍了,最好不出现这情况。

5. 将每一种饭菜都做得很有营养,若想让孩子吃哪个,就将哪个放在突出别致的器皿里,并且你也吃得很香,而不劝孩子。

6. 一定要相信苍天让孩子最先想要的就是吃。你只需要将食物提供给他,吃的事情必须要由他自己来做。

二、喝

有很多人说等渴了再喝就晚了,但上帝给人造了渴的独特感觉,如果我们从来不知道渴感觉,从来没有渴过,就失去了将“渴的感觉”与“喝的行为”联系起来的机能。

不论大人还是小人,都需要随时随地地加水。但我们也发现有的孩子爱喝,有的孩子不爱喝。两岁之前,成人如果能够将孩子的“渴水需求”感觉出来并与“水”配对,之后,只要在孩子的活动范围内提供饮水,或适时提供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孩子应该不会有“喝水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1. 担心孩子不喝——给水里加进各种有味道的东西,使孩子对水的味道要求越来越高。

2. 生怕孩子缺水——机械地、无时无刻地给孩子塞水,强迫孩子喝,使孩子从心理上拒绝喝水。

3. 觉得喝水是一项重要事情——一到要求孩子喝水时就表情严肃,口气坚决,孩子只好应付差事,碰一下即可,从而造成真正缺水。

4. 给孩子介绍各种饮料——使孩子对其发生兴趣,然后又开始控制,造成对商品饮料的更大需求。

5. 无论在任何时候,孩子一张嘴就将水杯或水瓶对到孩子嘴上灌一口——使孩子不但无法获得饮水的快感,反而讨厌所有的饮水器皿,从而造成“厌水”结果。

正确方法

1. 2岁前按时喂水,加点钙之类是可以的,但最好是白开水。

2. 2岁之后可以在孩子可能渴了时建议喝水,喝与不喝由孩子选择。

3. 2岁半之后将水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由他自己来喝,不用去管。

4. 不要用任何饮料刺激孩子,维生素可以通过吃水果等方式解决;4岁之后由孩子自已选择,但有个前提,只提供纯果汁奶饮等供孩子选择。

三、拉

不知为什么,我们父辈最早想让孩子做到的是大小便自理,但专家们发现,成人在训练孩子大小便时所付出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并没有产生理想的结果。尽管这些成人从孩子3个月开始就开始把便,或者很早就让孩子每天多次地坐在便盆上大小便,但这些孩子并不比没有经过这种训练的孩子能够更早地学会大小便自理。专家认为家长应该等到孩子向他们表现出自己能够大小便时,才对孩子进行大小便训练。可能由成人造成的问题有:

1. 由于成人存在着自己人生经验中对大小便排在被子和衣物上的恐惧,又把这种恐惧传导给孩子,让他们将自己的排便与恐惧联系起来。

2. 对孩子的排便姿式横加评论、大惊小怪,刺激孩子注意排便,使孩子把排便当成了一种不自然的事情,有排便需求时便不知所措。

3. 把便——给孩子造成不自然的努力。

4. 在收拾孩子便溺物时表示厌烦,或表达有臭味之类的不愉悦情绪(包括愉悦玩笑,因为孩子不懂得开玩笑,会当成真的),使孩子担心自己的排泄物影响了他人,从而造成不自然排便)。

5. 不停地问孩子要不要排便,造成他们紧张,不能敏感排便,致使“排空感”和“排泄感”之间的紊乱。这是造成固执尿裤、拉裤的重要原因。

6. 只教孩子排便行为,不做示范,使孩子觉得自己很笨,学不会。

7. 帮助孩子排便时不注意场合,造成羞愧心理。

正确方法

1. 孩子两岁左右开始做示范,唤醒孩子大小便的自主意识。

2. 注意观察孩子对便溺器皿的兴趣,不能强迫孩子使用感到恐惧或不喜欢的器皿。

3. 不要给孩子穿带扣子、拉链、背带的裤子。

4. 每次帮助孩子发现把裤子提起来的技巧。

5. 对孩子的任何排便方式和行为都不要指责,只为他们演示正确方法,和他一起上厕所。因为孩子学习大小便自理需要可模仿的对象。

6. 注意孩子使用什么方式告诉你他要大小便,并及时帮助他。不要在他便不急时催他排泄。
相关阅读
推荐
  • 该不该让孩子在水洼里走?

    今天遇到班上的小陈家长,他对我在上周五晚上家长会上所举的一个案例表示异议,就此我们进行了探讨。 事情是这样的:上周连日绵绵的阴雨中间的某日,细雨嘎然而止了一个上午,幼儿午餐后,我正带着孩子们在走廊上散步,看见校园中的水泥路上有的地方已经干了,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个的小水洼,我灵机一动,何不带孩子们去走迷宫呢?我让孩子们排成一路纵队,鱼贯前行,要求不要走到水洼里,孩子们小心的在水洼间穿行,我在前面带路。 这时,走在后面调皮的哲哲有意走到了水洼中,还两脚用力地在水中乱踏,踩得水花四溅,不仅自己的鞋子、裤管湿掉了

  • 幼儿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基本要求100条

    一、 劳动 (一) 自我服务 (1)进餐和喝水 1、 饭前不吃零食,可做一些安静、愉快的活动。 2、 进餐时,一只手扶碗,一只手拿汤匙(小班)或筷子(中大班),一口一口地吃。 3、 进餐时,不说话,不东张西望,不随便走动、嬉戏玩耍,不把饭菜老含在嘴里,要细嚼慢咽。不用手抓饭菜,不依赖别人喂,要把碗里饭菜吃光,不把饭菜掉在桌面上。 4、 后要漱口擦嘴,不做剧烈活 动 ,并把碗筷、椅子放在指定地方。大班幼儿还能帮助收拾餐具。 5、养成喝开水的习惯,喝开水时不可一边喝一边玩,喝完之后,应把口杯放回原处。 (2)

  • 孩子情绪管理的策略

    情绪的问题,是育儿的过程中常遇到的,也是父母自己常常困惑的。虽然题目是孩子的情绪,其实几乎是适用于任何人的。正好很多父母对此认识模糊,所以索性一次谈个够。 对于情绪的基本规律,我以前写了一篇博文:轻松了解情绪的奥妙,可以供参考。但是具体如何情绪管理,还需要做系统的阐述。 一、什么样的情绪是合适的? 什么是我们情绪调节的目标?是一直平和淡定?还是一直快乐? 我个人认为,在合适的情况下有合适的情绪是最好的,要有一种既入世又出世(禅宗)的精神。 入世是指投入其中,出世是指超脱其外。就是既能沉浸、享受情绪,又不为

  • 巧妙给孩子设置游戏

    常见小孩子在学走路的时候,大人们往往先给孩子设定一个目标距离,等小孩摇摇晃晃地快达到目标时,大人又把距离拉大,小孩子再一次接近目标时,大人又再一次把距离拉大,直到小孩真的走不动快要摔倒了,大人才去把小孩扶

  • 无条件地满足宝宝的好奇心

    捣乱是宝宝好奇的表现,好奇则是创造力产生的源泉。每个成为大家的科学家、艺术家或者其他领域的杰出人物,几乎都是好奇心很重的大孩子或老顽童。因此,好奇无疑是成功的重要特质之一。但好奇如果仅仅停留于好奇,那么其意义就会被大打折扣。面对宝宝的好奇心,妈咪做对了吗? 宝宝捣乱场景回放 凯西手里拿着一杯牛奶,小手一抖,牛奶洒了。她奇怪地看着地毯上逐渐扩散的奶晕,弯下身子,用小手好奇地摸了摸地毯上湿湿的那一小块地方。凯西看看地毯,又看看杯子里的牛奶,疑疑惑惑地换了个地方,故意将杯中的牛奶洒出一些。凯西惊喜地发现,原来地

  • 教子有方

    在超市购物 事例 第一幕:父子俩一前一后走进了一家超市。父亲在一摞提篮中拿出了最上面的一个,儿子赶紧对父亲说:“爸爸,让我来提。”父亲便爽快地把篮子递给了他。 第二幕:父亲领着儿子在选购物品。在食品货架前,父亲对儿子说:“咱们俩比赛,看谁先找到你爱吃的薯片。”当儿子先找到后,父亲兴奋地说:“儿子,你真棒!有孙悟空一样的眼睛

  • 开发宝宝运动智能始于零岁

    当年轻的爸爸妈妈看着宝宝兴奋地摆动着小手、小脚时,你们知道他在表示什么吗?不是他要什么,而是在说:妈妈爸爸,和我玩玩吧!因此,何不利用空闲时间和宝宝一起来玩玩运动游戏呢? 0-1岁是宝宝在人间走过的第一个年头,也是他一生中最关键的一年。别看他是个小不点,他可是一块拥有超强吸收性的海绵,你给他多少,他都能吸收进去,而且还能激发出他小小身体里蕴藏的巨大能量。 这一时期,宝宝要学习的内容可不少,动作的学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即宝宝从刚开始的躺卧,到用躯干支撑学会坐,到四肢协调去爬行,再到后来的会站立、走路。这

  • 夸奖的尺度

    我们班有个非常聪明的宝宝,刚开始入园时表现的非常棒,老师们都很喜欢他,当然也经常在孩子们面前表扬他。但是人无完人啊,更何况是一些孩子呢。调皮,做事没分寸是正常的。但是做错了就的受到教育,这也是必然的。 这个宝宝也经常犯错,我们在帮他指正错误的时候,他就表现得很激动。有的时候甚至上课不认真听讲,做一些小动作。我和她妈妈也交流过这个话题,从他妈妈那里得知,这个小宝宝从小要什么给什么,而且由于从小就聪明,无论邻居还是家里的老人们都总是夸他。 我们班这样的小朋友其实不少,这引起我的深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吗? 美国

  • 孩子和同伴交往时要不要分享

    幼儿都进入了梦乡。我随手拿起放在办公桌上的《幼儿教育》,《被动的慷慨和自愿的分享》这篇文章的第一句:孩子和同伴交往时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要不要分享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在半个小时前我就遇到了有关分享的事情: 午间自由活动,子刚、心妍、小华三个孩子正围坐在一起玩小刚带来的几个变形数字,这时斌斌也想玩,小刚不给,斌斌伸手想抢,我看见了就提醒斌斌问小刚借,小刚借我玩玩好吗?斌斌对小刚说。没想到小刚还是不肯,斌斌就向我告状:老师,我说了借,可小刚还是不肯借给我。要是在以前,我会对小刚说借给他玩玩吧,可今天我没有这么做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