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婴幼儿能力培养
为什么宝宝爱撕纸

为什么宝宝爱撕纸

更新时间:2014-07-21 16:03:39

《为什么宝宝爱撕纸》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些家长发现,宝宝非常喜欢撕纸,刚买的新书,宝宝看几眼就开始撕,一直到撕烂为止,许多家长因此提出疑问,宝宝不爱看书怎么办?其实这个担心是不必要的,如果学说话、学走路一个,撕纸也是宝宝的学习过程。

宝宝满6个月以后,往往会出现撕纸现象,宝宝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某些事物,从而满足新奇感。此时,他们的手部动作渐趋精细,手眼协调能力也基本具备。当他们发现通过自己小手的动作可以改变纸的形状和发出撕纸声响时,会感到欢乐和惊喜,故而乐此不疲。有些家长担心撕纸会养成他们破坏东西的习惯,因而担忧,这些担忧是多余的。

父母应教会幼儿将大纸撕成小纸,再撕成纸屑,使幼儿初步认识到自己有改变外界环境的能力,从中得到乐趣,同时也训练手眼的协调能力,促进脑功能的健全与成熟。因此,父母不要阻止宝宝撕纸,相反,还要鼓励。但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书本和有价值的资料交给宝宝撕,也不要将不干净的纸给孩子,以防传染疾病。

一岁半以后,孩子的手部动作更精细了,家长可教孩子撕一些简单的物体轮廓,如太阳、月亮、正方形、三角形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后再撕一些比较复杂的物体形象,并将“作品”粘贴后保存,增进幼儿兴趣。这种作法,有益于训练幼儿手部动作的精确性和感觉的灵敏度。
相关阅读
推荐
  • 培养孩子专心学习的好习惯

    学习专注是所有学者的共同特征。每个孩子的头脑里都有着专注的成分,只不过由于引导上的差异才导致了后天在这方面的差距。 比尔·盖茨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专注力,加之家庭的引导和培养,使其长大后能长期痴迷于计算机。孩子好奇心强,可能对许多事物都有兴趣,但往往很难专注于某事,浅尝辄止,结果一事 无成。有的父母也存在浮躁心理,喜欢攀比,见别人的孩子学啥,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学,恨不得天下所有的知识都要孩子知晓,所有的技能、特长都要孩子掌握。这只会造成孩子看起来什么都会,却无一技之长。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十分重要,父母在孩子小的

  • 培养孩子需“量体裁衣”

    我从不要求孩子成为最优秀的,达到良好就可以。但这并不代表我不去培养他,相反,我懂得了量体裁衣—只要快乐就好。 那年“六一”,儿子所在的幼儿园要进行朗诵比赛,当时院里有个叫童童的小朋友和儿子在一个班,他妈妈问我:“朗诵比赛有个单独朗诵的环节,你儿子报名了吗?”见我摇头,她马上说:“孩子从小就要出类拔萃,我一定要为儿子争取这个名额。”结果,我儿子回家就玩儿,而童童却要被他妈妈逼着读古文。 “六一”那天,我到幼儿园看表演。儿子在集体朗诵中读得摇头晃脑,我使劲为他鼓掌,竖起大拇指赞他“棒”—儿子快乐地对我眨眨眼。

  • 教孩子试一试

    一天,我带孩子们在院子里愉快地做游戏,忽然听到哇的一阵哭声响起,笑笑咧着大嘴伤心地哭着。我关切地问她:怎么了?老师,我的鞋提不上了。她边哭边说。不要紧,自己提上。我提不上,你帮我提好吗?看着她伤心又无助的样子,我帮她提上了鞋子。 哇又是谁在哭呀?我循声望去,问问趴在地上哭。我连忙走过去,问问满脸委屈地说:老师,我摔倒了,你扶我起来吧。试一试,自己起来。我不起来。她在和我纠缠。你自己能行,自己起来!我的口气有些强硬。问问自己爬了起来,显然这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我对她说:孩子,没有试过,怎么会知道不行呢?

  • 1~3岁孩子的手眼协调

    在人所特有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被喻为心灵的窗户,手则是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主要部分,故有十指连心之说,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婴儿出生3~4个月后才能看自己的手和辨认眼前目标。5~7个月才可用手去捕捉他想要的东西。无疑,怎样尽早地开发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十分重要。爸爸妈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1、创造发展手眼协调能力的环境。发展手眼协调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涂鸦”是十分有效的途径。孩子从1岁多开始,就喜欢胡涂乱画,我们称之为“涂鸦”。此阶段一般持续到3岁左右。涂鸦阶段的孩子

  • 怎样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已经使得人类的繁衍呈现一个倒金字塔形,位于塔尖的孩子,无疑成为家长们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宝贝!一个孩子在几辈家长的呵护下长大,就像温室里的花朵,越来越经不起挫折,受不了一点点的委屈,家长的这种心态在无形中就扼杀了孩子种种能力的培养,阻碍了他们的进步。可是现代社会需要个性完美的人,幼儿期又是个体个性形成的关键期,所以应该从小就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要引导孩子勇敢面对现实,正确对待挫折,当幼儿遇到挫折时,教师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做出肯定性的评价,来帮

  • 发展幼儿的语言应尊重幼儿的认知水平

    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儿童往往较真实地表现自己的言语实际水平以及对言语表达的态度和行为习惯,杜威认为:儿童的语言是在真实的使用情境中发展的,而不是在课堂上通过反复联系获得发展的。 午饭后,和孩子们一起坐在走廊上休息,习惯性的午唱午谈活动又开始了。前些天给小朋友讲了一个故事《给妈妈的信》,不知道孩子们还记得没有?便要求小朋友跟我一起讲讲这个故事。小蜗牛有一个好朋友,叫小乌龟书上的故事里乌龟前没有小字,但相对乌龟妈妈来说,在孩子们认为这确实是小乌龟,我觉得这个改动挺好的。看来,故事中的情节对孩子们的印象挺深刻的

  • 让幼儿学会面对现实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宝,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可是到了幼儿园就不一样了,不再是几个人围着一个小孩转了,而是三个老师带着几十个小朋友,被关注的也没有家里多了,也不能像家里那么无法无天,开始慢慢面对现实,也开始学乖了。 在刚开学那一会,爸爸妈妈一走就开始哇哇大哭,一进教室就开始哭着喊爸爸妈妈可是他们发现哭已经没有像以前那么管用了,你一哭就什么都听你了的,大人们不再因为你哭了就开始随你的的意愿,慢慢的就开始他们不再哭了,学着没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生活,开始适应幼儿园及有老师小朋

  • 幼儿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的话与现代所需对儿童进行的挫折教育不谋而合。 挫折是相对于舒适、顺利而言的。为什么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反而提出要幼儿受点挫折呢?因为,现代的幼儿迫切需要挫折教育。 在我国,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独生子女是家庭中唯一的孩子,自然成为全家人爱的中心,爱的焦点,家长千方百计为孩子创造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以使孩子免受挫

  • 四顶帽子叠起音乐天堂(一)

    当我们正苦恼着如何让四岁的女儿学习乐器的时候,恰巧遇到了它:《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音乐天赋》。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百问莫衷一是的问题,书中均有令人信服的解答。这或许正是因为作者身份独特的缘故。 罗伯特·库蒂塔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头上戴着四顶帽子:一是职业音乐家,在各式场合演奏过从古典音乐到爵士乐、到福音歌等不同风格的音乐。二是音乐教师,他的学生包括学龄前孩子、大学生和成人。三是音乐研究员,对年轻人学习音乐进行了21年的研究。四是家长,他指导着他的三个孩子通过了音乐教育上困惑的道路,成为各具特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