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婴幼儿能力培养
帮助孩子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

帮助孩子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

更新时间:2014-07-21 16:12:08

《帮助孩子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近年来,重视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成为了国际儿童语言教育的一个共同趋向。儿童的语言运用是指儿童在学习和获得过程中不断操作和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现象。儿童在交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语言运用能力,主要表现为儿童如何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如何运用适当的策略开展与他人的交谈,如何根据不同情境的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国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重视幼儿语言运用的要求。《纲要》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不是让幼儿强记大量的词汇”,而是要引导幼儿“乐意与幼儿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那么如何引导孩子主动使用语言,踊跃表述意愿,帮助孩子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呢?

一、提供宽松愉悦的精神环境,营造孩子主动使用语言的良好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个体获得心理安全,被人承认、受人信任,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心理自由时,才能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压力的前提下,展开积极的思维,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教育实践中,教师可采用各种形式营造民主、宽松的精神环境,促使孩子主动使用语言,提高使用语言的频率。

1、用富有启发、带有鼓励的教学语言满足孩子渴望被人承认的心理。在展开讨论时,可以说“你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吗?”在孩子有与众不同的见解时,可以说“你真会动脑筋,这个想法不错。”由于孩子语言发展水平不同,在倾听、表达的过程中表现也不一样。此时教师就得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当孩子发音不清楚时不急于纠正,也不一味放任,而是鼓励为主,变换场合与方式,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学习,模仿老师和同伴的发音,改正自己表达时欠妥的地方;当孩子答错问题时不马上给予否定,可以用引导的方法——“你再想一想”;可以用重复的方法——“老师再说一遍问题”;可以用安慰的方法——“别着急,想一想,再说”;可以用规劝的方法——“你可要注意听呦,不然就会说错了呢”。不急于否定、批评孩子,就是让孩子敢说,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在尝试错误的同时获得语言发展。

2、用富有暗示、激励、肯定的体态语言传递老师对学生的信任与理解。当孩子发言时,教师可微笑认真倾听,并不时赞许地点点头;孩子上台表述展示时教师可站在他身旁欣赏地看着他,或亲切地抚摸他的肩或头;孩子表达有困难了,教师可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给予积极暗示。

3、用实物或掌声给予孩子必要的鼓励,使之获得成功的喜悦。当孩子回答正确,有创意时,教师可带领全班孩子鼓掌,并齐说:“xxx,你真棒!”也可用孩子喜爱的五角星或闪亮的时髦贴给予奖励。空闲时间孩子必会爱不释手,讲述奖励的原委,这为孩子又一次使用语言提供了源泉。

只有在这种被人尊重、被人信任、被人理解的活动氛围中,孩子才有表达的愿望,才有使用语言的动力。教师应允许孩子暂时说得不对不完整,要相信孩子会在语言运用过程中说得越来越正确,越来越完整。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是愉悦的、是积极互动的、是允许出错的。

二、鼓励孩子质疑问难,提高孩子语言运用水平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孩子学习过程就其实质而言,是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因此,积极诱导鼓励孩子质疑问难,对发展孩子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多向性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孩子语言运用水平的契机,因为孩子要质疑提问,要解决疑惑,必将运用语言,随着“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孩子的语言运用水平必将又“更上一层楼”了。

1、在因果关系中激疑。如故事《狐狸和兔子》,事情的起因是狐狸用冰盖的房子在春天融化了,去借住在兔子树皮盖的房子里,反过来倒把兔子赶了出来,而事情的结果是公ji帮助兔子夺回了房子,并结果了狐狸。教师引导孩子抓住这前因后果中隐含的因素,激发孩子质疑。孩子很快提出了疑惑:“狐狸为什么要向兔子借住房子?狐狸为什么把兔子赶出来?兔子被赶出来后该怎么办呢?兔子怎么会请公ji帮忙的?它还请过别人帮忙吗?别人为什么不能帮助兔子赶走狐狸?公ji又是怎样赶走狐狸的?又是怎样打死狐狸的?为什么公ji能打败狐狸?”等等,孩子自主探究的动力源于心中的疑惑,他们听故事时特别专心,模仿学习角色对话时特别投入,运用优美的词句时特别积极,才听了2遍故事,孩子中能复述出故事的有6人,占16%,能讲述出故事主要内容的有23人,占60%,能围绕故事进行讲述的有9人,占24%。针对孩子的疑惑开展的讨论会,参与者100%,主动运用优美词句回答的有10人,占26%,能连贯清楚的回答的有16人,占42%。孩子倾听、理解、语言运用三者能力由于质疑相互获得了发展。

2、在读题解题中激疑。题目是文学作品的“眼”,抓住了“眼”,对全文内容必然会了然于胸。利用作品的名称激疑,能开发孩子的智力,诱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善于思维提问的能力。如童话故事《小壁虎借尾巴》,教师告之故事名称后,请孩子谈谈你想知道这个故事的什么内容,孩子将心中之疑团和盘托出: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的尾巴到哪里去了?它会跟谁借尾巴呢?别人会借给它尾巴吗?小壁虎没有尾巴会怎么样呢?这些问题层层深入,已将故事内容通过激疑方式串成了一链,为理解作品铺垫了一条思维训练之路,也为孩子运用语言创设了一个契机,提高了孩子语言运用的频率。

3、在活动延伸中激疑。在活动即将结束时,通过提问激疑,有助于将活动内容延伸下去,使孩子对下次活动充满好奇与期待。如在《听声音编故事》活动中,在孩子对三个声音(猫叫、东西破碎声、急促的脚步声)分别进行创造性讲述原委的基础上,教师请了1个能力强的孩子将这三个声音连成一串,编成一个有情节的故事,在其他孩子跃跃欲试时,活动时间已将近结尾,教师就请孩子们给自己的故事先想个名称,然后再创编故事,下次进行讲故事比赛。这样一来,不但使孩子能围绕主题开展创编活动,而且使孩子对下次的活动产生了祈盼,都想将自己的故事编的最好,讲的最好,争做故事大王。如此,孩子的语言运用能不积极,语言运用水平能不上台阶吗?

三、创设真实丰富的语言运用情境,发展孩子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

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儿童语言的运用又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教师要给孩子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用情境,即创设可以帮助他们操作运用多种语言交流行为的交往情境。

1、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学习不同的语言情境里如何运用相应的语言方式来与人交往。如谈话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眼睛注视谈话者,耳朵倾听谈话内容,区分谈话者讲的好与不好之处,举手延续或补充谈话者的不足之处;讲述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站在集体面前,立正、挺胸、抬头,眼睛看着下面的好朋友,声音讲的要让好朋友听见为宜,叙述时想好再说,尽量把话说明白,让好朋友听懂;文学活动中,教师可提示孩子运用文学作品中的优美词句进行讲述、表达,比比谁说的话最好听;听说游戏中,教师可提前准备暗示孩子,使孩子及时应对,及时使用敏捷应变的语言开心地游戏;早期阅读中,教师可指导孩子养成一页一页翻书,看书就手指划字的阅读习惯,充分提高孩子对文字的敏感性,给孩子接触书面语言的机会,让孩子每次阅读不同的作品,提高孩子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

2、在日常的交往环境中,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操练,扩展孩子的语言经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理论所述“到处是生活,及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幼儿园除了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之外,其他一切环节、一切活动均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交往。如,晨间来园时,引导孩子与门卫爷爷、保健老师打招呼;户外锻炼时,提示孩子互相交流,互学互助;活动空余时间,启发孩子与小朋友谈谈家中琐事,或电视中的趣事,或在不同的表演区表演各类感兴趣的事,尝试用语言协调与同伴的表演;午间散步时,引导孩子数台阶,认环境中的汉字,谈谈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等;游戏结束时,邀请孩子自己介绍游戏的过程,游戏后的情感等;离园时,鼓励孩子向父母或其他家长介绍自己的成绩或他人的进步,这些活动拓展了孩子语言运用的广度,提高了孩子运用语言的积极性。又如外出参观,教师可请幼儿现场描述所见得车辆及景物;进入菜场,让孩子向菜农询问菜名,价格,尝试着帮菜农卖菜,算钱;参观超市时,引导孩子报出物品名称、价格,讲讲自己喜欢的物品、食品,向营业员了解最畅销的物品等等。这样不但提高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而且孩子创造性语言运用能力也飞速发展了。 
相关阅读
推荐
  • 增强宝宝记忆的八部曲

    没有记忆,人的大脑将永远是“一片空白”,用谢切诺夫的话说: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不过,增强记忆得从儿童时期做起。这里,给您介绍8种训练儿童记忆的方法。 一部曲:利用游戏 “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歌德的话正好说中了幼儿的记忆特点。明智的家长绝不能“命令”孩子记住这、记住那,而是让孩子在玩中学、玩中记。您只要想想“你拍一,我拍一,早早睡觉早早起……”这样的拍手歌,就不难想像,利用游戏可以让孩子无意间记住多少东西了。可以训练幼儿记忆力的游戏很多,如说歌谣、讲故事、猜谜语、唱儿歌等等。 二部曲:明确

  • 经常带孩子去做客

    在育儿热线电话中,有许多家长为孩子胆

  •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良好的观察力是孩子学习的基础.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有70%左右的信息都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如果一个孩子不善于观察,他往往会遗漏很多宝贵的信息,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所以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力非常重要。 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中善于观察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出发: 利用天然的学校 家旋似乎天生就是个野孩子,让她安静地呆在教室里,或和别的小伙伴一起游戏,她并不怎么感兴趣.而如果老师允许她到户外去玩一会儿,她保准会兴奋得上窜下跳。 在户外,家旋似乎有无穷的活力:她会一个

  • 幼儿社会技能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交友技能)

    第三单元:交友技能 13.打招呼 14.从表情了解别人的想法 15.加入 16.按顺序来 17.分享 18.提供帮助 19.请别人玩 20.做游戏 13 打招呼 一、步骤: 1.微笑(出示一张笑脸图片) 2.说嗨, 如果他们知道,就鼓励孩子喊对方的名字。(出示一张张嘴说嗨的笑脸) 3.继续走 如果小朋友们本应该跟着小组一起活动或者对对方不太熟悉,那么就应该使用这个步骤。如果对方是一位朋友,那么孩子就应该和对方说几句话。(出示两行前进的小脚印) 二、参考情境 幼儿园:在走廊里你遇到了幼儿园的会计。 家庭:你

  •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之我见

    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值得我们家长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想,自理能力应该包括思维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生活的自理能力两部分。应该说,通过多年的教育和培养,我的儿子初步具备了五岁年龄段应有的自理能力。这里就把我们的一些做法整理出来,与各位爸爸妈妈交流。 一是引导和鼓励。我觉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与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如何看待孩子的好奇心。一般而言,长辈对小孩大都过多地按照自己年龄段的意识和人生经验来教育,而父母亲大都能从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出发,注重培养孩子的探索意识。最简单的例子,小孩摔倒在地,长

  • 浅谈幼儿的自理能力之培养

    三岁看大,七岁知老,人的行为习惯就是从小养成的,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在于早期的培养。那么,我们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呢?这是我们作为家长值得探讨的问题。 人之初,性本善。小孩子是一张白纸,要画上美丽的图画需要家长去引导。从不会走到会走路,那时走路的样子可能很可爱,但这也是人生跨出了一大步。我们不要怕孩子会不会摔跌,会不会摔疼,因为那是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可能我们家长怕这怕那,把许多事情给包办了,那恰恰失去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机会。早上起来,我们会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先不要计较他穿得舒服不舒服,等他穿

  • 系鞋带——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每一位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希望,从而非常重视孩子的认知教育,忽视了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常常会过度保护或处处代理。在生活中帮孩子穿衣服,洗脸,系鞋带,拿书包等,使孩子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进而失去做事要靠自己的意识,这就导致为孩子以后的独立生活带来种种问题。 虽然我班有很多幼儿自理能力还算可以,但在系鞋带方面能力却比较弱,大多数孩子不会系鞋带,结合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学初,我们制定了系鞋带比赛,并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系鞋带的技巧。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时机有目的

  • 怎样培养宝宝良好行为习惯

    今天,新风家长学校又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北京儿童与健康心理研究会主任初德和先生,我们侃侃而谈,当聊起家长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时,他首先说的是: 现代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还有一项内容极为重要—那就是从小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西方教育学者曾指出:“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 那么,现代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该如何培养子女的行为习惯呢? 文明语言习惯—从礼貌用语做起。 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

  • 四顶帽子叠起音乐天堂(二)

    第二个问题:学钢琴?小提琴? 孩子五至九岁之间,可以开始学一种乐器,钢琴和小提琴是最适合初学者的乐器。但两者有不同的'个性':钢琴是能够同时奏出一个以上高音的少数乐器之一,同时弹奏旋律与和声,音乐理论在钢琴键盘上比在其他任何乐器上体现得更直观,更容易看懂。因此,钢琴在多数音乐学习中居中心地位,任何决心到大学学习音乐的人都得学一点钢琴,它对于未来的歌手、指挥,乃至所有的音乐家都极为重要。 然而,从音乐学习的角度看,库趋向于小提琴。因为早期的主要目的是开发音乐天赋、培养音乐素质,而并非要在成就上有所建树。钢琴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