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婴幼儿能力培养
如何让孩子学会把握自已

如何让孩子学会把握自已

更新时间:2014-07-21 16:12:11

《如何让孩子学会把握自已》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在同一环境和条件下,有些孩子能很好地把握自已,有些孩子则不能。这就与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有关。

自我控制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个性品质之一,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代表着人对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洞察,对自己适应能力的评价,对自身弱点的关注,并且能够积极地采取措施进行疏导,以适应环境对自己的要求。

美国的心理学家就自我控制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软糖试验”,被试验的孩子面前摆着一块糖,并且被告知如果在五分钟内忍住不吃就能得到第二块,经过追踪调查,那些很好地克制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吃第一块糖而得到第二块糖的孩子长大后都考上了大学,有着较高的声誉和社会地位及财富,而那些忍不住吃掉第一块糖的孩子长大后大多表现平平,这就是自我控制对个人发展的极大影响。就个体的发展而言,那些自我控制能力强的个体将极大地推动其学习和工作,有效地把握自已促进其身心健康,使其身心达到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

人是需要控制的,孩子也如此,虽然孩子年龄还很小,自我控制好像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控制的能力,只是有时不想控制或没有得到有力的支持而已,幼儿还小,不知从何做起,这就需要我们成人合理地进行引导和训练。因此,目前培养自我控制能力也日益成为学校教育及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之一。

孩子的自控能力整体较差,究其原因有二:一与孩子的自然生理发育有关,孩子的年龄小,神经纤维还未髓鞘化,情绪的兴奋多于控制;二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孩子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所受的教育不够,这些又都影响到控制能力的形成与完善。

如何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把握自己,训练孩子的自控能力呢?

首先,我们应帮助孩子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幼儿进行行为识别,让其明白有些事能做,有些事不能做;有些行为对自己有利,对别人有害,有些行为对自己可能有害,但对别人却有好处;在一定的场合有些话能说,但换了地方有些话就不能说通过生活中一些可感可知的事例,进行简单的判断与分析,促其对美丑善恶的认识。然后,再不断地进行“知其所以然”的启迪,让孩子知道为何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的道理。例如:午睡时,即使你睡不着,也不可以讲话,这样会影响别的小朋友。在游戏时,为了游戏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守规则。这种教育久了,孩子心中的道德“天平”也就逐渐地形成了。 其次,要有意识地进行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严格地说,控制能力属于心理素质心理训练,一开始可以借助一些日常小事进行,比如:何时起床,何时就餐,何时到校,都应有要求、有规矩。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这种规范的约束下孩子就会有意识克服自己的惰性,努力实现这些目标,然后,由这些日常小事进而扩大到社会道德、社会责任感的强化。

如在幼儿园,我们经常要求孩子注意环境卫生,瓜皮果壳要扔进垃圾筒,开始时,孩子在教室里能做到,渐渐地在户外活动时,也能把一些纸屑等带回教室的垃圾筒,孩子们都这样做了。有一次我们带孩子去春游,在修真观前,我们坐下来休息,孩子们都吃起了自己带来的东西,我没有声张,只是观察孩子的行动,孩子们都自觉地把食品的包装纸整理好,自己收拾着,等我们离开时地上一点垃圾都没有。这说明,经过训练,孩子的道德水准、意志品质和自控能力都有了明显增强。 对孩子而言,自我控制表现在对诱惑的抵制、对个性的控制、对依赖的控制、对情绪的控制等多个方面。在《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以多种方式引导孩子学习自律,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

言语教育法:通过成人的讲故事、谈话、讨论等方式向幼儿讲清一些简单的道理,帮助幼儿分清是非,辨别好坏,知道什么是应该做到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和应该怎样做,初步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从而使幼儿形成并巩固良好的道德品质,以督促和控制行为。

榜样教育法:好模仿是幼儿期的一大特点,可以在孩子的生活范围内选择一些值得效仿也易被幼儿理解的范例和崇拜的榜样对幼儿进行教育,如给孩子讲邱少云叔叔的故事,邱少云叔叔在火烧身体时,仍然遵守纪律,一动也不动,结果牺牲了,但是战斗却取得了胜利。让孩子知道在集体中应遵守纪律,孩子在上课游戏时就变得能遵守规则了。同龄人的榜样作用也不可忽视,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如小班刚入园时,有些小朋友总是爱哭,每天一来园就哭,那么就把他安排和一些不哭的孩子一起玩,并表扬不哭的孩子坚强、懂事,是勇敢的孩子,让爱哭的孩子向他们学习,慢慢地爱哭的孩子受他们的感染,也不哭了,这种以榜样孩子的言行直接为其他孩子提供一个活生生的行为榜样,使其他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会自控的方法在幼儿园中非常有效。像镜头一中的孩子我们可以安排他坐在守纪律的孩子中间,经常让他向其他孩子学习,那么慢慢地他也会变得守纪律的。 实践锻炼法: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绝非单向灌输就能起效的,它必须通过幼儿自身活动,让他们在与周围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提高认识,特别是得到行为的强化,因此可以让孩子在具体活动中逐步培养形成。一位母亲告诉我这样一件事,她的孩子一次在路过肯德基时,非要吃肯德基。而她则告诉他假如这次不吃下一个星期再来吃,他不仅能吃肯德基,还能得到一个玩具,结果孩子走了,坚持到了下一个星期再吃肯德基,并得到了玩具。以这件事中,我想镜头一中的父亲是否也可采用这样的方法,让孩子学会自已控制自已呢。同时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做游戏时,幼儿最投入,通过游戏,孩子可以将学到的东西亲身加以体验,加深印象,逐步融入日常生活中,因此,我们常玩一些像《大风和树叶》《红绿灯》《木头人》等既有趣味又有规则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通过学会遵守游戏规则,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动作和行为,从而促进了自控能力的发展。

渗透教育法:自控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方面都可以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各科教育活动中去进行。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一次,一位母亲带着孩子路过葡萄园时,孩子偷偷地摘了一串葡萄,但这位母亲不为所动,对孩子晓之以理。以后,每次路过葡萄园时,孩子都没有去摘葡萄。一天,母亲故意躲了起来,让孩子一个人走过葡萄架,结果孩子象没有看见葡萄一样,走过了葡萄架。

这位聪明的母亲有意识地训练了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帮孩子跨出了把握自己的第一步。那么镜头三中的母亲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在发现孩子拿回幼儿园的积木,就告诉孩子玩具是幼儿园的,是小朋友大家的,应该放在幼儿园大家一起玩,如果每个小朋友都拿回家那么幼儿园的玩具很快就会没有的。请孩子自己把玩具带回幼儿园放好。第二天去接的时候看看儿子放回去了没有,再坚持督促孩子做好这件事,那么儿子也会跟摘葡萄的孩子一样控制自已的。

学会把握自已,让我们的孩子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才能使他们成为把握自已生活的主宰,从而拥有生活的和谐、事业的成功。
相关阅读
推荐
  • 让孩子自己独立起来的八大策略

    让孩子自己独立起来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父母应循序渐进,耐心引导 孩子 ,多给孩子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培养孩子做一个独立的人。孩子的独立能力越强,将来他就越能成功。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矫健的雄鹰,但要让雏鹰变成雄鹰,就必须让它自己去飞。因此,要想让孩子长大成才,自立于社会,一定要从小就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提高孩子的独立意识与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自己独立起来呢?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1、 尊重并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一岁的孩子就有了独

  • 塑造孩子的正确理财观念

    理财,不仅是成人必备的课程之一,对于孩子,也是不可或缺的。从小塑造子女的正确财务观和金钱观,会成为他未来路上事业、生活的好帮手。 焦点述说: 如何和孩子谈理财 记得有年去美国探亲,从小在美国长大的ABC小侄女带作者到向往已久的迪斯尼乐园玩。 当时有点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美国的地大物博就连迪斯尼乐园附设的停车场都大到令人惊讶,一座可停上万辆车的停车场,停好车后还有接车载客到乐园门口。由于停车场实在太大,车停好后,小侄女随手拿出小本子和铅笔,把车子位置的代号记下来,她说,如果不记下来,到时候找不到车可就麻烦了!

  • 父母带孩子上街有学问

    每逢双休日、节假日,父母们总喜欢带着孩子外出买买东西或逛逛公园,为的是让孩子开阔视野,增长社会知识。但是你们可知道带孩子外出也有不少的学问吗? 一、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父母可在上街前先给孩子布置点“任务”。告诉孩子今天要带他去什么地方,要求他把见到的事物记下来。回来后再及时询问孩子。 如:你在道路两旁见到了哪些建筑物?汽车如何在道路上行驶?在公园里看见了什么景区?最让你开心的是什么地方等等。因为这样既可提示孩子外出游玩时要留心观察,提高社会观察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向幼儿介绍知识

  • 开拓智力的刺激四法

    采取以下四种方式循序渐进地刺激孩子大脑,有助于开拓孩子的智力: *低级刺激 让孩子观赏花草、听音乐、逛公园、学做家务,有利于开启孩子的心智。 *中等刺激 看电视大奖赛、戏曲或智力比赛、浏览报刊、集体旅游、参加演唱会、演讲会及辩论会等,可培养孩子观察、欣赏、鉴别及语言表达能力。 *高度刺激 集邮、摄影、下棋、收藏、插花、剪报、饲养小动物等,可以磨炼孩子的耐心和鼓励开动脑筋。 *更高度刺激 吟诗、作画、木刻、石雕、泥塑、演奏乐器、练武术、踢足球、搞小发明及航模等,可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应急能力和创造精神。

  • 发展幼儿的语言应尊重幼儿的认知水平

    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儿童往往较真实地表现自己的言语实际水平以及对言语表达的态度和行为习惯,杜威认为:儿童的语言是在真实的使用情境中发展的,而不是在课堂上通过反复联系获得发展的。 午饭后,和孩子们一起坐在走廊上休息,习惯性的午唱午谈活动又开始了。前些天给小朋友讲了一个故事《给妈妈的信》,不知道孩子们还记得没有?便要求小朋友跟我一起讲讲这个故事。小蜗牛有一个好朋友,叫小乌龟书上的故事里乌龟前没有小字,但相对乌龟妈妈来说,在孩子们认为这确实是小乌龟,我觉得这个改动挺好的。看来,故事中的情节对孩子们的印象挺深刻的

  • 幼儿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的话与现代所需对儿童进行的挫折教育不谋而合。 挫折是相对于舒适、顺利而言的。为什么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反而提出要幼儿受点挫折呢?因为,现代的幼儿迫切需要挫折教育。 在我国,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独生子女是家庭中唯一的孩子,自然成为全家人爱的中心,爱的焦点,家长千方百计为孩子创造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以使孩子免受挫

  • “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这是一句不信任他人的父母爱说的话。 有坏人诱拐孩子,父母当然非常担心,可是如果因此对孩子说: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现在坏人很多。这样孩子就会对社会产生恐惧感。 如果你担心孩子被坏人诱骗,就应该训练他从容应对的能力,特别是能清楚地表达 孩子 自己的要和不要。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坏人通常使用的一些手段,例如他们可能不只问路而已,还会要求带路,所以当你说明得相当清楚,却还是要求带路时,就必须坚决拒绝,并让对方明白刚刚的说明一定可以让你到达目的地。有时,对方甚至会用点心或玩具进行诱骗,那就教导孩子说:谢谢!但是没有经过妈

  • 四顶帽子叠起音乐天堂(一)

    当我们正苦恼着如何让四岁的女儿学习乐器的时候,恰巧遇到了它:《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音乐天赋》。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百问莫衷一是的问题,书中均有令人信服的解答。这或许正是因为作者身份独特的缘故。 罗伯特·库蒂塔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头上戴着四顶帽子:一是职业音乐家,在各式场合演奏过从古典音乐到爵士乐、到福音歌等不同风格的音乐。二是音乐教师,他的学生包括学龄前孩子、大学生和成人。三是音乐研究员,对年轻人学习音乐进行了21年的研究。四是家长,他指导着他的三个孩子通过了音乐教育上困惑的道路,成为各具特

  • 四顶帽子叠起音乐天堂(二)

    第二个问题:学钢琴?小提琴? 孩子五至九岁之间,可以开始学一种乐器,钢琴和小提琴是最适合初学者的乐器。但两者有不同的'个性':钢琴是能够同时奏出一个以上高音的少数乐器之一,同时弹奏旋律与和声,音乐理论在钢琴键盘上比在其他任何乐器上体现得更直观,更容易看懂。因此,钢琴在多数音乐学习中居中心地位,任何决心到大学学习音乐的人都得学一点钢琴,它对于未来的歌手、指挥,乃至所有的音乐家都极为重要。 然而,从音乐学习的角度看,库趋向于小提琴。因为早期的主要目的是开发音乐天赋、培养音乐素质,而并非要在成就上有所建树。钢琴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