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调整幼儿不良情绪,促其身心健》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东营市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刘晋红
摘要:
由于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会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地发泄,就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首先要提高认识水平,对幼儿的不良情绪能够给予理解;其次对幼儿的不良情绪进行合理的疏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进而引发积极情绪,培养良好性格。
关键词:
情绪发泄、不良情绪、自我疏导、积极情绪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于客观事物不是无动于衷的,总是产生肯定或否定或中立的态度,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与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所不同,它往往会以带有某些感情色彩的体验形式表现出来。
幼儿作为一个社会的人,随时都有可能与他人发生冲突,产生愤怒感,或者受到挫折,近而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如果幼儿的不良情绪得不到适时、适当的疏泄,积蓄过多,就会导致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如:身体不适、食欲不佳、难以入睡、经常作噩梦等,严重的还会导致注意力、记忆力下降。不仅影响幼儿的身体发育,也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如何避免幼儿产生不良的情绪困扰,使其身心健康地成长呢?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充分肯定了情绪发泄对维护心理健康的价值。他认为当人有情绪时,讲出一切来,能够减轻精神上的症状。所以,让幼儿有机会通过言语的或非言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就能减轻他们精神上的压力,而这种精神压力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变成精神创伤。幼儿对个人情绪发泄的认识水平和评价水平都不高,因而他们还不能根据场合合理地宣泄情绪,而不正确的发泄方法对他们的危害也是无处不在的,它会助长急躁不安、倔强、无理取闹的坏脾气,在性格方面还会产生自闭症、退缩、缺乏信心等,甚至会造成侵扰其他幼儿,含怒不言,自伤等现象。不良的渲泄更会影响他人的生活及集体的规范。可见,帮助幼儿很好的渲泄,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确实是有利的。 一、要提高认识水平,对幼儿的不良情绪能够给予理解。
1、心平气和地对待幼儿流露出的各种情绪。
幼儿的情绪一般是毫无掩饰的,他们高兴时,就会满脸笑容;在愤懑、受压抑或心中有不满时,他们敢于发泄:发脾气或大哭大闹,这是幼儿心理卫生方面的一个优势,这会使幼儿的各种情绪得到及时的宣泄,有利于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幼儿情绪的自然流露应该得到鼓励,而不是压抑,比如,
幼儿伤心时,我们应该鼓励他哭出来。因为这样对其身心的健康都有好处。发脾气、反抗行为、哭泣、大声喊叫比默默承受更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这里所提倡的情绪宣泄,与以哭闹为手段去达到某种不合理的需要是不一样的。
有的幼儿教师不了解情绪行为反应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意义,或者缺乏相应的耐心,他们往往不允许幼儿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当幼儿出现了不良的情绪行为反应时,他们强行地让幼儿克制。如果幼儿长期地经常受到压抑,最终会导致心理失衡,造成人格方面的病态发展。比如,幼儿的残忍行为、强迫行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等,多是由于其内心的紧张情绪得不到及时的正当的发泄而造成的。
2、充分理解孩子,允许向“我”发泄。
在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把孩子发泄内心不满的方式看作调皮捣蛋的行为。例如:幼儿“告状行为”,幼儿在受到挫折或遇到矛盾冲突时,常常会将事由和心中的不满告诉老师,以寻求老师的同情和帮助。这种以寻求帮助来应付心理压力的策略是可以理解的。不仅能消除幼儿心理的郁积,也体现了幼儿对教师的信任。如果教师对问题的处理不好,或敷衍了事,或批评指责,那么以后幼儿回借助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来应付各种不良的情绪。比如我班的家杰小朋友,一次,他哭着向我“告状”说:“浩然打我。”当时因为有事,就敷衍他说:“我一会就去批评他。”可过后就忘记了。有一次我发现他打别人,就去批评他,结果他理直气壮的说:“谁让他上次打我了。”我认为是上一次的事件,使他心理上一直不平衡,所以产生了这次的不良后果。从那以后,遇到幼儿“投诉”,我就认真的听,公正的评价,以稳定“告状”幼儿情绪,传递“老师理解你”的信息。
3、因人而易,认识幼儿发泄情绪的方式。
幼儿情绪是因人而易的,对于同一情境或刺激,不同的幼儿可以产生很不一样的情绪反应。有一次,我班的薄梦宇和崔子龙为了争夺一个玩具发生争吵。他们虽然同样受到了我的责备,但反应截然不同:薄梦宇只是不快地低下了头,而崔子龙顿时面红耳赤地指着马俊杰的脸大声说:“都是你,让我被
老师训,这本来就是你的错,呜……”说完竟嚎啕大哭起来。我认为崔子龙会发生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对自身错误缺乏认识,对老师责备不能忍受的缘故。于是,一方面在遇到他做错了事的时候,尽量不去责备他;另一方面,我多次帮助他认识到:老师的责备是善意的,如果碰到不满意的事或者哭呀闹呀的情况时,只要老师一提醒就应该停下来,老师对于改正错误的小朋友仍是喜欢的。通过多次交流,他渐渐提高了认识。从那以后,崔子龙的不满情绪一发作,我就会提醒他,他就会调整自己发泄情绪的方式。 二、对幼儿的不良情绪进行合理的疏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1、对不良情绪的幼儿进行暂时隔离,使其能够自我发现。
幼儿对于触发情绪反应的情境的认识和评价,可以通过如模仿、尝试错误、条件反射等方法获得。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如果幼儿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幼儿表现出不良的情绪,而成人为了使幼儿开心而一味迁就,显然这是不行的。因为这样做,会强化幼儿无理取闹情绪的作用,使幼儿的不合理要求越来越多,发展到严重时,稍遇不顺心的事就会出现呼喊、脚踢、打滚等暴怒现象。由于家庭教育的缺陷,幼儿在家中形成的、不良的表达情绪的方式方法会在幼儿园中表现出来,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对此,我采取暂时隔离法,以使幼儿的情绪更好地、更快地平静下来。
例如,瑞泽小朋友时常表现出大哭大叫的行为。这类幼儿的行为表现,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情绪的抵触性,另一方面又反映了他想用叫声引起老师的注意,向老师发出要求关注的信号,然而却大大影响了幼儿的集体生活。碰到这种情况,我就请瑞泽暂时离开集体,到教室的外面去,并提醒他,在教室里大叫已经影响了别人,现在老师同意你在外面叫,待会儿再进教室,既然老师同意你叫,就不会批评你。这种暂时隔离一开始效果不明显,瑞泽在教室外面仍旧大哭大闹,但二、三次下来后,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叫声并不能起认识作用,特别是他观察到自己在叫时,老师和小朋友们“看都不看自己一眼”,于是他觉得这种叫的方式没意思了。经过多次、反复“脱离现场”后,老师和小伙伴等促使他“哭、叫”的强化物在他的脑海中消失了,他现在已经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愉快地交往了。当然,这种暂时隔离法要小心使用,只能针对某一些幼儿,而且每一次时间不应过长,隔离的环境应适当地避免其他刺激物。
2、培养广泛兴趣,转移不良情绪。
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各种活动,广泛地与他人特别是同龄幼儿交往,是让
幼儿学会积极的情绪发泄的又一种有效方法。尤其要教育幼儿在出现不良情绪时,不能将自己长时间地束缚在引起自己不满的地方或活动上,要让他们学习运用转移的方式消除不良情绪,真正懂得在遇到挫折或冲突时,不能将自己的思想陷入引起冲突或挫折的情绪之中,而应该尽快地摆脱这种情境,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其它活动中去。
根据这样的方法,在游戏活动中,对于输了的小朋友李文倩,看到她急得要哭的时候,我笑着对她说:“李文倩,你最爱讲故事了,待会儿游戏玩了,老师就请你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好吗?”她使劲地点点头。游戏完后,看到李文倩正有声有色地给小朋友们讲故事时,我心里乐了,因为她不再为“输”生气了,我的兴趣转移法“赢”了。这种兴趣转移法不仅使幼儿的情绪得到良好的发泄,,还能使幼儿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3、为幼儿创设发泄情绪的环境,促进幼儿发展。
《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根据这一思想,我们在活动室的一角创设了一个发泄角,在里面放置了一些运动器械,像沙袋、棉垫等,孩子在此处可以随意踢打。幼儿攻击性行为较为普遍,某些攻击性行为可归结为
幼儿不良情绪发泄表现。脾气较暴躁的幼儿在其意愿没有得到实现或无聊时,都会出现这种现象。 我班的浩然个性很强,喜欢跟人比,每次先做完老师布置的任务后,就到处乱转,打附近的同伴或干扰别人的活动,同伴被激怒了,难免会有一场纠纷。这时,我就对他说:“浩然,老师布置的活动你都做完了,很好。可其他小朋友还没有做完,你可以先到发泄角去玩一会儿,等大家都做完了,我来叫你。”他到发泄角打打沙袋,在垫子上任意的做动作,心情就完全充实而愉快了。
在发泄角里也可放置一些画具和废弃的纸条,幼儿可以任意的涂鸦,随意原利用这些东西。这对于体质稍弱,不爱说话的幼儿,也是一种发泄不满的有效方法。
4、设置冲突情境,给予补偿教育。
通过设置冲突的情境让幼儿自己感受并给予补偿性的教育,也是引导幼儿正确选择与社会行为规范相一致的渲泄方式的有效教育方法。教师对于幼儿表达的情绪体验、感受,不应枉加批评或评论,而要通过设置“冲突情境”教会幼儿表述自己的感受,讨论和商量出合理解决的办法来。在冲突情境出现后要让幼儿自己进行评论,并学会寻找解决矛盾、让冲突双方都高兴的对策,让幼儿通过讨论,自觉的,心悦诚服地按照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去做。经过多次“情境冲突”的讨论,幼儿是可以学会怎样更好地渲泄的。
我曾组织全班幼儿讨论过一个话题,这个话题的自我“冲突情境”是:“小明非常需要一双溜冰鞋,但爸爸忘记了给他的许诺,小明心理很生气。小明于是怎么样,他会怎么做?”在讨论中大部分幼儿说:小明会失望、不满、气愤;多数幼儿认为小明应该与爸爸大吵大闹,不理睬爸爸等。可见对幼儿进行情绪渲泄的补偿性教育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有效。“补偿教育法”既合乎情理,又能使幼儿接受。
5、培养幼儿多样化的发泄方法,进行自我疏导。
如果幼儿在游戏中发生了意外,会对于某一活动产生恐惧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仅要对儿童进行鼓励,还要帮助他们进行自我疏导。
(1)想哭就哭,充分宣泄。
每当幼儿因为委屈、疼痛,或被同伴故意欺负而大声哭闹时,教师总会一个劲地劝孩子不要哭。其实,哭作为痛苦和悲伤的表现,是人的一种纯真的保护性反应,是释放体内积聚能量、排除毒素、调整机体平衡的一种对身体有利的宣泄方式。因此,当幼儿因伤心而放声大哭时,
教师可因势利导,让他痛快地哭一会儿,使他的情感得到宣泄,再适当地劝说、引导,从而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 (2)出气沙袋,尽情排遣。
幼儿由于强烈的愿望不能实现,或身体的活动受到限制、与同伴争吵、受到挫折等,很容易产生愤怒的不良情绪。如:乱哭乱叫、乱踢乱滚、粗暴地对待周围的人等。这种强烈的愤怒会引起攻击行为,导致破坏,也会瓦解认知和智力活动。
为避免幼儿形成强烈的攻击性行为,排遣幼儿心中积蓄的愤怒,可让幼儿拳击沙袋,将盛怒激发的能量释放出来。巴浦洛夫曾说:“我不止一次体验到,当我做实验过度兴奋时,转而从事体力工作,很快精神就安定下来了。”教师应让幼儿知道,当自己不开心时,可以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尽情发泄,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
(3)记录快乐,忘却烦恼。
快乐是最有效的社会刺激,快乐中包含着力量、魄力和信心,快乐是一种动机力量,有利于身心健康。因此,教师可让幼儿说说使自己高兴的事,回忆让自己愉快的人,回味自己的快乐感受等。还可用一些特殊的方式记录幼儿的快乐。例如:记录幼儿欢快的歌声、拍下幼儿愉悦的活动、让
幼儿画出自己快乐的体验等。教师要珍惜幼儿记录快乐的作品,可制成“快乐图书”,或刻录成“快乐光盘”,供幼儿翻阅、查看,与同伴共同分享。同时,教师应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经常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用轻松、愉快的心情感染幼儿,让幼儿在享受快乐的和煦阳光时忘却烦恼,排除不良情绪,以健康、快乐的心情扬起自信的风帆远航。
三、引发积极情绪,培养良好性格。
积极的情绪是防御外界环境或机体内部不良刺激困扰的有力屏障。通过对本班幼儿的调查研究,我认识到:性格活泼开朗的幼儿大都能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即使想要释放心中的不满,也会选择较为合理的渲泄方式;而抑郁、孤僻的幼儿则反之。性格活泼的幼儿大都交往能力较强,接触的面又广,对自己充满信心,遇到不顺心的事,他们会寻找各种方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而抑郁、孤僻的幼儿常常遇事无主见,胆怯,退缩,一有不顺心的事就无法控制。我班王成洋是一个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平时很爱哭,连不会系鞋带、小椅子找不到也要哭,而且那哭声有一发不可收之感。对于她,我除了给心灵上的抚慰外,还努力引发她的积极情绪。我常常对她说:“王成洋,你笑起来最好看了。”平时表现出点点进步,我就及时的表扬她,后来,她改掉了爱哭的坏毛病,在班级里得到了其他小朋友的认可,于是她笑得更欢了。
1、成人要以愉快、喜悦的情绪感染幼儿。
情绪是可以相互感染、影响的,尤其是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以愉快、喜悦的情绪去感染他们。经常发怒的幼儿及情绪焦虑的幼儿,基本上都是因受父母的影响所致。有的幼儿虽然父母的心情较好,但由于父母对他们过分溺爱、迁就,因而脾气暴躁,经常发怒。
刚插班的郭子仪就是受父母溺爱的孩子。一天早晨入园时,因为妈妈不能陪同她玩玩了,在门口跳了起来,我这时没有用斥责的口气说话,而是请小朋友为郭子仪唱了一首歌《小红帽》,这是她最喜欢的一首歌了。受到老师孩子喜悦情绪感染的郭子仪,情绪稳定了下来。 2、要细心了解幼儿的需求,并给以恰当的满足。
幼儿有生理和社会心理的种种需求,有些需求如果是合理的,也是成人力所能及的,就应当给予满足,这样可使
幼儿情绪稳定和愉快。有时幼儿表达不清自己的需求时,成人必须细心体察、了解,随后正确对待。
在午休的时候,赵卓凡不想睡觉,躺在床上哭了,我赶紧问他为什么哭了,他说是肚子疼,我请来了保健医生,检查了一遍,结果是什么事都没有。赵卓凡又要求请父母来接他,我们为了满足孩子的请求,给他的父母打电话,因为他的父母都出发了,一时回不来,我就劝说他到床上去休息一下,不一会儿他就睡着了。
3、要经常引导幼儿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使其体验成功的欢乐情绪。
不要让幼儿仅仅在满足吃、穿需要时才产生愉快、喜悦情绪,应同时让幼儿在完成学习、劳动任务中,或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尤其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更要注意这一点。让孩子经常和小同伴玩,在家里帮父母做简单的家务劳动,孩子的生活得到充实,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会获得满足和愉快。
梁福龙对于珠心算不感兴趣,却对
识字活动兴趣很高,而且能够完成预期的活动效果。他经常对自己的父母说,自己最开心的活动就是参加识字活动。在和小朋友游戏时,他会主动的当小老师,教小朋友学习字词,那时的他表现的特别开心。
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幼儿总会有各种各样情绪产生的,每一个教师都希望他们痛快地释放和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心理上的平衡。幼儿是一个有多种需要特别是表达自己情绪需要的个体,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有意识地来帮助幼儿懂得如何对待和处理自己的各种情绪情感,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和谐的方式来表达学会与他人友善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