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暗示的作用,对年龄小的孩子影响更大

心理暗示的作用,对年龄小的孩子影响更大

更新时间:2018-04-30 17:30:31

《心理暗示的作用,对年龄小的孩子影响更大》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进入中班后,孩子们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就连早上和老师打招呼的声音也比以前更加的响亮了。当然也有个别例外的,比如说我们班里的一个小女孩,名叫贝贝,还是不能大大方方声音响亮地与老师打招呼。每次来园,他奶奶总是要求她和老师说 “老师早”,而她往往是越逼他越不说,逼急了,她便连看都不看你一眼。奇怪的是,平时和小朋友一起时她总能大方地与他们交谈,还会对小朋友说“你到我家里来玩吧,我家里有……”,当有人欺负她时她会来向我打“小报告”。可见,她并不孤僻。对此,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我发现,当她奶奶要求她和我打招呼时,她总会看着自己的左边,两只手搅在一起,轻若无声地说“老师早”。而她奶奶站在她的身后,以为孩子没有说,就当着孩子的面向我解释:“这孩子就是这样,胆子小,不肯叫人,真拿他没办法。”每当她奶奶当着她的面这样对我说时,他的眼神里总流露出胆怯、自卑和无所适从,两只小手也搅得更厉害了。
于是,我与他的奶奶、妈妈进行了沟通。请奶奶来园时不要强求他和老师打招呼,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一味地说孩子胆子小,这样会给他造成一定的心理暗示。别小看心理暗示,它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见,早上来园时的这件事属于他人暗示,就是被暗示者从别人那里接受了某种观念,使这种观念在其意识和无意识里发生作用,并使之实现于动作或行为之中。贝贝就是在他奶奶及的暗示下,总是觉得自己胆子小,不能好好和老师打招呼,是个没礼貌的孩子,潜意识里烙下了“我是胆小的孩子”的印记。
心理暗示对人的行为有较大的影响力,对年龄小的孩子影响更大。通过几次电话的沟通,在家园双方的配合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终于听到了贝贝清脆的问候声……
相关阅读
推荐
  •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柳州市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 雷琪琨当今在独身子女风气之下所影响的孩子们,常见有两种性格:小霸王与懦弱儿。霸道的孩子自我意识过剩;懦弱的孩子则自我意识不足。就算是一般属中间性格的孩子,父母也希望在他们身上看到自信。随着21世纪转趋于专业导向形态的社会,新生代的育儿教育必须帮助孩子找出个人的特质,以增长孩子的自信才能够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专长。 一、 培养孩子勇于表现自我 服从性高又听话的孩子,虽然受到大人的称赞,但相对也可能形成乖孩子候群,自己真正想做的、想说的都无法通过表达让别人了解,

  • 怎样看待孩子的内向

    今天看一位妈妈帖子询问孩子内向怎么办,联想到现在有好些孩子有类似的表现,如和几个好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表现得很兴奋,能大声交谈,愉快游戏,而在其他人包括 老师 面前就显的有些胆小,不大愿意和老师交谈。有的家长不免好奇为什么孩子怕老师?是老师对孩子不好吗? 其实,象这样的老师应该说少之又少,大多数老师对孩子很细心,耐心。我想孩子对老师有畏惧感,可能和家长平时对他的教育有关系,有的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总把老师推出来说你如果再怎么怎么样,就告诉你老师或者如果你不怎么怎么样,老师就会怎么怎么样这样,无形中 孩子 潜意

  • 不要忽视他人对孩子的批评——自尊心保护

    尽管我们要防止他人的否定性评价损害了儿童的自尊,但他人的健康批评对儿童的成人是有益的,我们必须关注和理解他人的批评。 首先,他人的批评是儿童社会化的必经之路。 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孩子在父母和他人的眼里不完全相同的。在家里,孩子是一个较为独立的个体,在父母宠爱的眼光下,有了缺点,父母也不一定意识到。而在学校和社会的集体中,孩子身上的缺点和弱点容易被老师和他人观察到。所以,来自社会的批评总体上是难免的,也是客观的。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大多数家长都会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批评。如我们常对家长说,孩子小,不懂事,有什

  • 一岁以后要让孩子自己吃饭

    一岁以后,让孩子自己吃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家长端着饭碗,追着孩子跑,而孩子一边玩耍嬉闹,一边偶尔吃上两口,喂上一顿饭要花两个多小时。本来,孩子吃饭是件很正常的事,然而,现在很多家长对此深感头痛。 自己吃饭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 从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过程来看,孩子在一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萌动,会表现出较强的自我独立愿望,如爱说我,我来等字眼。他们渴望做一些事情,在学会走路的同时,他们开始想学着吃饭,而且要自己拿着汤匙吃,不愿得到大人的帮助。和走路、玩玩具一样,自己吃饭也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正是这种求

  • 宝宝性格七色花

    每个孩子似乎都有自己无意识的色彩偏好,孩子们玩的24色橡皮泥、36色绘画水笔,总有一两种色彩早早需要“补仓”;去童装柜台买衣服,款式再怎么新颖可爱,售货小姐也无法说服孩子接受他“意料之外”的颜色。 对颜色的无意识选择有可能说出了孩子的内心秘密:他的深层个性与旗帜特征;孩子极端地热爱某一种颜色,他的个性往往越突出,这种个性常常是他优点和缺点的“爆发点”。找准了这个“爆发点”,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可以更加有的放矢。既然颜色说出了孩子的秘密,我们可以运用简洁有效的“颜色疗法”,来对孩子的某些“极端个性”加以矫正。

  • 不可忽视孩子耍“酷”行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家长只注意到如何满足孩子物质生活方面的要求,然而在心灵方面却很难走进他们的心里,由此现代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近年趋升,但家长和老师对此病仍无多大了解,以为孩子只是在耍“酷”。其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反抗父母。 孩子在童年一般都很温顺,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 2、似病非

  • 情绪不稳,孩子是否很焦虑

    情绪不稳,孩子是否很焦虑 ------------------------------------------------------------------------------------ 生活中,常常会一些孩子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烦躁、吵闹、胆怯,害怕去幼儿园或陌生的环境。有些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却表现出对学校的厌倦,具体表现为:每天上学前非常难受、萎靡不振甚至装病不肯去学校。他们的父母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又束手无策。 专家表示:其实,孩子有这些表现,可能是患了焦虑症。 儿童焦虑症是一种较常见的

  • 改善家庭的心理环境

    家庭心理环境是由家庭成员的精神生活内容构成的。家庭物质条件好,并不等于心理环境好,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心理环境对孩子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 家庭心理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例如,家长的性格、兴趣、才能以及情绪状态等,时刻表现在家庭生活中,影响着家庭心理环境,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果家长有健全的品格,爽朗、乐观、豁达,那么这个家庭就会 充满欢乐;如果家长对生活充满热爱,兴趣广泛,勤于学习和钻研,那么这个家庭定会充满学习的气氛;如果家长有音乐、美术方面的才能,那么这个家庭则会充满艺术的气息。无疑,这些对

  • 恶作剧不一定是坏行为

    恶作剧不一定是坏行为 2000年11月24日 09:09 中国儿童网 德国汉堡儿童心理学家托马斯·卡尔博士说:“想出恶作剧的儿童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 卡尔博士认为,恶作剧的特点是儿童以此来超越界限。要使儿童变得独立,恰恰需要这种越界。有些孩子尽管知道母亲不欣赏其恶作剧,但他仍想尝试一下,因为他想使自己离开受成人控制的世界,用做游戏的方式来拒禁令和规定。 这位儿童心理学家还认为,恶作剧也可能是一种爱的表示。如一个刚满4岁的小姑娘在父亲的钢琴上撒上酥松糕点,这肯定不是出于恶意,她更多的是要向父亲表明:你瞧,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