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教师成长论文
走出“教育误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走出“教育误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更新时间:2014-07-20 17:31:42

《走出“教育误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成长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有这样一段话:“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更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个老师想做到最好,对孩子、对教育事业的爱便是那深深的基石。这一教育专著,对我收获极大,书中的许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本书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点燃了一盏明灯,也为我能走出“教育误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树立了信心。

一、纯真的爱心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做最好的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做到爱幼儿。对全班幼儿,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幼儿信服。“爱的力量是无穷”。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幼儿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幼儿如何爱别人。

二、真挚的情感

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做最好的教师要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幼儿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

三、尊重幼儿

最好的教师要给幼儿以长辈式的关怀和爱护,从不以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幼儿。爱幼儿始终坚持对幼儿持尊重的态度。即: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感情,不伤幼儿的自尊心,有礼貌地对待幼儿。实践中的许多事例使我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尊重幼儿,幼儿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用全心来接受教师的爱。

做最好的老师,爱幼儿,首先必须尊重幼儿。古人韩愈就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说法。班主任不要以老师自居,动辄就训斥、挖苦、讽刺幼儿。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对幼儿要公平,一视同仁,对幼儿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幼儿进行奖励和批评。

四、关心了解幼儿

做最好的老师,爱护幼儿,关心幼儿,了解幼儿不应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幼儿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幼儿生病,轻轻关心几句,为他送上一杯暖暖的开水,幼儿是不会忘记你的。老师与幼儿之间有了真情,有了爱,我想没有的比这更具有凝聚力的了。做最好的教师对幼儿的情况还要深入了解,对幼儿的心理变化要细致观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接触到学生情感的“点子”上,这种接触点就好像是“心窍”,是个突破口,它往往是教师传授爱的门路。教师要教育幼儿必须深入地了解幼儿,要经常深入幼儿,走访家庭,从大量的“接触点”了解幼儿的心灵。如幼儿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愿望,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教师的爱接触到这些“点子”上就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心灵的召唤。

做最好的教师,应该无私地把爱洒向每一个幼儿,平等地对每一个幼儿,了解他们特有的情感世界,懂得他们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时时感受到努力得到的肯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当老师把一颗真诚的心交给幼儿,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公平地把爱和温暖送给每一个幼儿时,幼儿的心定会融化在师爱中,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愉快地接受教育。
相关阅读
推荐
  • 论文的思路要清晰,结构要严谨

    四是要有自己的感受。写论文也好,结题报告也好,都要有自己的感受和个性,千万不要盲目地照搬照抄。结题报告如果写得实在,让人读后就会感到所举例子来自自己真实的教学实践,不虚假且操作性强。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才有亲切之感,才会津津有味,永读不厌。因此,课题报告的实主要体现在实践性和应用性上。在这一点上,这两篇文章都很出色。都列举了很多课题实施过程中真实的案例,并且还附上了照片,避免了很多课题中出现的假、大、空的毛病,这对结题报告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让人一看感受就很实在,说明这个课题的确是作者用心去做的。又让人看了以

  • 天使的舞步里有美丽的童话

    人在年少的时候总会有很多的梦想和理想,想成为科学家,想成为艺术家,想成为医生,想干出很多惊天动地大事,异想天开,我想,这正是年少时光的美妙之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明白了理想与现实永远是站在此岸眺望彼岸。 2007年的这个夏天,我认为自己的人生角色发生了一个很大的转变,我从此转变成了一名幼儿教师。和每一位有自己教育理想的教师一样,我也开始有了我的教育理想。在几年的工作点滴中,我发觉教师这一职业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般光鲜亮丽,那般从容简单,它需要太多的坚持与付出。我喜爱教育事业,因为教育赋予我崭新的生命;

  • 借鉴名师的智慧,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今天我和同事们又一次观看了应彩云老师的两个教学录像视频,又再次感受了应老师的教学魅力。每一次的观摩学习,令我看了还想再看,细细品味,回味无穷。一、 游戏化的学习:游戏是儿童的需要,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形式。在《粽子里的故事》教学中,应老师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积极地听句子,投入地玩词语接龙、句子接龙游戏,不断拓展思维,大胆地说,边玩边学,逐渐达成教学目的。 二、 知识的整合 凡是贴近幼儿生活的、为幼儿所熟悉的,都是最好的教学内容。应老师在活动中注重知识的整合性,如用粽子图片、提问为什么吃粽子?从而复习孩子

  • 《幼儿园创新活动研讨会》的反思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改进,我国幼儿园教育也在不断地改进。2010年12月11日在郴州市苏园宾馆三楼多功能会议厅有郴州市教育局主办的《幼儿园创新活动研讨会》顺利开展。活动吸引了郴州市全市各个幼儿园的园长、幼儿园的骨干教师以及幼儿师范学校培养幼师的优秀老师们等等有关幼教的人员。主持本次活动是由绿都幼教服务中心的人员和郴州师范的教师谢君。此次活动包括观摩课和专家讲座。观摩活动是由长沙市机关幼儿园的两位特级教师陈艳和杨静分别开展主题活动《树叶变变》和《我和影子做游戏》。专家讲座也是来自长沙市的

  • 家长的信任让你事半功倍

    《竹节的力量》中第一部分第一章的第一节中阐述了一个教师如何做到与家长的互动更成功。用了两大方面7个细节来描述了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效果。第一是要加深对家长的理解。平时作为教师都会站在教师的立场上看待人和事,如果有了事件的发生第一反应就是脑子中浮现出家长来挑理的种种场面,这种表现就是基于对家长的不信任。一般的家长是不会随便无理取闹的,和老师的沟通也是源于对孩子的爱,源于对老师的信任。可能有的家长比较繁琐,同一个问题要两个老师都要分别交代一次,保育员也要连带的交代,甚至班级的孩子都要光顾一下。其实家长的本意无可

  •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羊口镇中心幼儿园裴秀兰 8月9日8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寿光市2012年暑期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班,为期两天的培训,给我带来了太多地收获,董旭花、丁鹏、韩园长等三位专家教师的精彩报告,给了我一个新的视野,让我像海绵一样,不停的吸吮着水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不但将自己工作中成功的经验与我们分享,还给我们带来了鲜活的案例,并在案例中加上自己的见解,加以剖析,让我们对照自身的教学,从中找出不足,吸取案例中的先进经验,引导我们多方位、多角度的去考虑问题。下面就这次培训来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幼教理念的重构:

  • 用对事业的追求实现人生的价值——“成长感悟”(师德修养随笔)

    非常有幸成为上海市农村优秀青年教师第三期的学员,来到青浦听取了上海市毓秀学校校长周秀芳老师的讲座。心中的感受两个字:感动!周老师充满激情的讲座,让我们每位学员屏住呼吸认真倾听,她用真实的案例和自身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原来做老师可以当做一份事业来对待!周老师全心全意热爱着教育事业,对待业务钻研刻苦、努力追求,才得以成就今天的成绩。出身青浦农村的周老师,不忘成才后报效家乡,投身于朴素而平凡的教育事业,从1987年步入杏坛,挥鞭执教,至今仍扎根于教学第一线,这一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周老师的言谈处处洋溢着文学才华,

  • 创新教研模式 提升研训品质

    我们知道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要激发教师的自主性、创造性,发挥教师的特长,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然而,教师的成长和儿童一样,不能靠外部的灌输,而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验证、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新信息,从而构建、整合成自己的教育风格。我们年级组教师队伍年轻、经验不够丰富,为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们开展了多项教学研讨,使一些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育教学骨干。 1、开展一课多研形成独特风格 我们的一课多研就是指教研组针对同一活动内容,由不同教师进行多次实践研究的活动。在活动中,通过比较

  • 幼儿园区域游戏研修活动引领教师成长

    一、活动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逐渐从教师为主的教,转向幼儿自主的学。区域活动倡导的是自主、专注、愉悦、探究的价值取向。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处于主体地位,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他们能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地点、材料及玩伴这种寓教于乐、寓教于玩的形式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深受幼儿喜爱,也备受教师的青睐,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已成为当今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形式。 但由于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选择的活动,这给教师组织活动、控制活动的进程带来了一定的难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