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特别的)幸福感——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成长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太仓市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 王明珠,做了教研员,平时接触的就不是孩子了,而是老师了;感觉和孩子的距离远了,但和老师的距离倒是近了。教研员不仅要帮助教师备好课,上好课,还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教师营造幸福的教育人生。
近几年来,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和前所未有的挑战。老师们在应对挑战时不约而同地都会表达这样的心声:“当一名好的幼儿教师,真难!”我作为一名曾经是一线教师,现在又是经常和教师摸滚打爬在一起的教研员,我很能理解老师的辛苦,也深切地感受到:做一名爱孩子的老师容易,做一名懂孩子的老师难;做一名孩子生活的照料者容易,做一名孩子学习的促进者难;做一名负责任的老师容易,做一名有智慧的老师难。它们中的前一方面是对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后一方面则是对她们的更高要求。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相关的文章、书籍很多,讲座也很多。我今天想结合平时和老师接触下来的情况,谈一点感受,但我不一定讲一些技术层面上的问题(讲的几点似乎和幼儿教师专业无关,但恰恰是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只能说是一起来学习、分享,并不是说我做得有多好,很多地方也是我的理想和目标,与大家共勉。
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关键词:幸福感、人文情怀、文化底蕴、实践智慧
一、(要有特别的)幸福感——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
人生最高的目的是幸福,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幸福的人。要让孩子幸福,老师首先要幸福。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幸福感,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成长。
1.要有梦想和目标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三个工人在砌墙,这时有个路过的人见了问其中一个工人说:“你在做什么?”,这个工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我在砌墙!”于是他转身问第二个工人:“你在做什么?”,第二个人说:“我在建一幢漂亮的大楼!”这个路人接着又问第三个人,第三个人嘴里哼着小调,欢快地说:“我在建一座美丽的城市!”
三种回答三种态度。其实,幸福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你的内心感受。为什么同样是砌墙的工作,第一个工人感受不到工作的快乐呢?我想,就因为他心中缺少目标和梦想,没有目标,没有梦想,就看不到工作的意义,也就感受不到工作的快乐,体验不到工作的幸福。
2.学会体验特别的幸福。
做过幼儿教师的都知道其中的辛苦。其实,我们有自己“特别的幸福”,和其他老师不一样的幸福。如:没有考试的压力;特别有创造性和挑战性,有足够的空间给你施展;面对年幼的孩子,孩子对老师是绝对的认同和崇拜;永远是教师一个人在面对幼儿,在教育现场,永远是你一个人在做“向左走,向右走”的决定。
要真心爱上幼教这份工作。
我们发现,新招聘进来的老师,有的素质很好,但在专业上成长得并不快。例如,就有一个老师,工作很不踏实,有时甚至可也不备。一打听,她业余还开了一个小店,她对别人说:“早知道这样辛苦,就赚这么一点点钱,我就不考编了。”也就是说她做什么工作都拿钱来衡量,她哪来的幸福感呢?
3.再忙也要学会思考,从中找到工作的意义和乐趣。
现在很多老师一天忙到晚(时间是满的,生命是空的;脑子是满的,心却是空的)。教师常常在重复忙碌的工作中忘记思考,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思想。在现实教育情景中,我们经常看到:活动室里的墙面布置琳琅满目,主题墙上贴满了幼儿的作品,但教师很少去思考主题墙存在的意义,也很少动脑筋去思考,怎样让主题墙发挥其在课程实施和幼儿发展中的价值;外出听课学习回来,急急忙忙上翻版课,常常忘了考虑自己所面对的教育对象的差异,忘了思考别人为何而设计活动,其精髓在哪里;今天流行用白板我也用白板,明天流行用图谱我也用图谱,也不管自己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内容有什么不一样。
“忙”是一种传染病。“人一忙就容易乱,头脑不清醒;人一忙也就容易烦,心情不能平和;人一忙就容易肤浅,不能研究问题,不能冷静认真思考;人一忙就容易只顾眼前,不能高瞻远瞩,忙得没有逐渐,忙得没有远见。”——于光远
二、人文情怀——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分享两个故事
●《火车上的故事》
一位第一次乘坐火车去南方上大学的农村青年,第一次买了一听名叫“健力宝”的易拉罐饮料,他不知该如何开启,自己捣鼓了一阵也没把它打开。邻座的中年妇女用巧妙的方法教这位青年开启易拉罐。她“把健力宝拿在手中,眼睛盯在拉环上,余光注视着男青年”,当易拉罐打开后,妇女“微微地笑了一下”,“喝了一口”,就放下了。这位妇女是想通过自己的“示范动作”,教这位青年开启易拉罐,妇女的细心与善良保护了这位青年的自尊心,使这位青年感激不尽,在多年以后依然记忆犹新。
●《苏珊的帽子》
苏珊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可是,当她念二年级的时候,身体里竟长了肿瘤,不得不住院接受三个月的化疗。出院时,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差不多掉光了。每天顶着一颗光秃秃的脑袋到学校去上课,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
在苏珊返校上课前,苏珊的老师海伦和蔼而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星期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戴着自己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越新奇越漂亮越好!”
星期一到了,苏珊回到了熟悉的校园。她来到教室门口,迟迟没有进去,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当她把目光投向教室的时候,感到十分意外: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和他们的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自己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通,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她一下子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她大步走进教室,轻松地笑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现在,苏珊常常忘了自己还戴着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
教学不仅应该是有效率的,更应该是有灵魂的。赫尔巴特在19世纪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是有其深意的。
例1:说世界上有著名的四大宫殿(英国的白金汉宫、法国的凡尔赛宫、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学生不知道,有一个学生说故宫,其他都不知道,这时一个男孩子故意装坏,说还有“子宫”,学生哄堂大笑,后来很紧张,这个男生知道自己闯祸,很紧张,看周老师怎么处理,她走到学生面前,摸着他的脑袋说:“你说得对。”理由是:“因为子宫的确是人类最伟大的宫殿。”这里偷换了概念。“同学们,子宫的确是人类最伟大的宫殿,周老师,包括所有的人,都是在这伟大的宫殿里孕育,谈到她,不能用轻率的口吻,要充满对妈妈的尊敬。当然,这节课谈的是建筑上的宫殿,你的问题,留在生物课上讨论。”周老师化解了一触即发的冲突,而且不经意间给孩子们上了关于生命关于母爱的教育。
例2:大班科学活动“学看温度计”(吴佳瑛):
师:你在哪里见过温度计?
幼:体温表
师:你知道人体正常温度是多少?……除了体温表,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温度计?
幼:洗澡盆上
师:洗澡盆上为什么要用到温度计?如果没有温度计的话,人们会怎么做呢?
幼:用手试试
师:用手感觉一下温度,你的家人也是这么爱你的。……
对生活、对事业、对我们周围的一切永远保持着诗意的理解,是童年生活给予我们的最伟大的馈赠。
三、文化底蕴——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撑点
底蕴:内心蕴藏的才智和见识。文化底蕴:学识:书本上学来的;见识:经历而来;常识:众人皆知无需解释加以论证的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理论、学习理论、教育史、儿童发展理论;艺术修养。
幼儿教师的文化底蕴——清澈见底。
很多社会上的人,还有中小学老师,都觉得我们幼儿老师很单纯,很浅薄。的确,相对于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的学习不够扎实,不够系统,底子还是很单薄。例如,现在很多年轻老师书看得很少(不仅仅是专业类的书),不知道陈鹤琴、陶行知、杜威,没认真看过卢梭的《爱弥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不知道一些基本的教育理论,甚至每个学科领域的核心经验是什么也不知道,造成社会上的人会看轻我们。
名师难仿的背后——底蕴不深
眼下,追逐名师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大家对名师、特级教师的课堂乐此不疲。这很可以理解,每个时代都需要自己的偶像。不过,我还是觉得,一个教师的学习,虽然是在课堂听课之中,但更多的时候,应该把工夫下在内功上,应该回到自己的空间,静下心来读些有用的书。
其实听名师讲课多了,自己也能悟到这个规律。教学之大道绝不在于花拳绣腿,绝不在于套用几个时髦的理念,也绝不在于外在的教学形式的变化。但凡一节被人称道的好课,其深厚之处一定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独到的解读,在于对幼儿精准的理解,在于对教育理念的深刻把握。如:朱静怡老师的课,李镇西的课,有思想含量,别人是学不会的,名师难仿的背后是文化底蕴的缺失。很多时候,教学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出在“底子”上。“底子”苍白,无论教学技巧如何出彩,课也是索然寡味的。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打开一扇窗。
比如,你有没有试着去读一读一些文史哲、科普科技类的书,周国平、余光中、李泽厚。有人说,读诗如饮酒,读散文如品茶,读小说如享佳肴,读历史如聆听沧桑老人漫话如烟往事,读哲学如对视一双深邃的眼睛,目光如炬,烛照灵魂。周国平认为,每个人在一生中会有各种其他的身份,例如学生、教师、作家、工程师、企业家等,但是,如果不同时也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读一些教育大家的书,杜威、卢梭、肖川、朱永新、李镇西、程红兵,看一些名师的教育故事,成长经历。
比如,思考:什么对孩子来说是有价值的?孩子需要什么?多研究孩子是怎么学习的?例:集合的故事。
比如,了解一些跨学科的知识,了解一些幼教以外的教育信息。如:小学的课标,看看中小学名师的教学录像,像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的课,充满人性的光辉和教学的智慧。看看《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
比如,了解一些国外的教育信息,你知道今天主要的发达国家,他们都在教什么,他们怎么教、怎么评价幼儿的吗?看一些翻译过来的书,《理解儿童的行为》、《读懂幼儿的思维》、《56号教室的奇迹》。
一个老师如果不学习,凭经验和习惯教学有时是很可怕的。一个老师她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她现在的教学方式。
四、实践智慧——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点
教师心中要有爱,而智慧是爱的最好表达。
那么,什么是实践智慧?
实践智慧既是幼儿教师各项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内在综合体现,也是其在长期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和创造的结晶。教师的“实践智慧”具有个性化、情境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拥有“实践智慧”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教师的实践智慧使他的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工作充满创造的智慧和欣喜,在付出的同时,能感受到精神的满足和享受。
幼儿教师的实践智慧主要包括:设计、实施教学活动的智慧,组织、指导游戏活动的智慧,一日活动中与幼儿互动交流的智慧、环境创设的智慧……
下面通过一些案例,来谈谈如何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
1.敏感于幼儿的发展需要,凸显教育价值。
案例1:在大班主题活动《离园倒计时》中有一个数学活动《认识时钟》,教学活动后,教师让幼儿每天记录自己的到园时间,并鼓励他们们以自己的方式来记录。这样一方面进一步学习观看时钟,另一方面培养幼儿准时到园不迟到的好习惯。有一天,老师发现钦钦在记录表里画了一个蛋糕,一问才知道,原来今天是他妈妈生日。于是,晨间谈话时老师让钦钦向大家介绍了他的记录,并鼓励别的小朋友也开始在记录表里记录一些信息,表达各自的想法和心情。
案例2:大班幼儿学习了有关分类统计的内容,在区域活动时,教师鼓励幼儿做小记者采访,调查同伴家里有几个人、住几楼等,并贴在相应的地方。再如:生日调查。
2.学会迁移,寻找事物间的联系。
案例1:在幼儿园学习性区域环境的创设中,一些幼儿园的活动室由于空间小,一些区角很难施展开来。在一次区域活动的观摩研讨中我们发现,有一个班级充分利用了KT板,效果很好。于是,鼓励教师思考,怎样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给幼儿活动的场所。于是,老师们想出了很多好办法。如:利用柜子和墙面,利用大树隔板悬挂幼儿的作品,利用一些盒子幼儿随时可以玩,利用地面空间等。
案例2:如何在活动中体现整合性?
一个小班美术《小树的新装》的案例。教师提供红黄绿三种颜色、同样大小的树叶,只要幼儿粘贴到树枝上就行。其实,这个活动可以综合很多内容,如:提供深浅不同的颜色供小班幼儿认识;大小不同的树叶既可体现粘贴的不同难度,又可以增强粘贴的效果;每组幼儿的树叶形状可以不一样,让幼儿感受树的多样性;还可以分类数数,丰富数经验。
小班的数学活动《铺路》,原来的设计
3.理性地辨析,形成自己的思想。
面对教育信息瞬息万变、教育理论日趋多元的形势,教师经常会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于是心生迷茫,无所适从,这时就需要我们用思辨的态度对各路理论信息进行辨析:它们是否一脉相承?它们有质的区别吗?和我原有的理念是冲突还是融合?我在教育实践中能应用吗?应该怎么应用?……如此思考,很多看似高深的理论也就成为自身经验的改造和融合。
4.举一反三,从中提炼要点和策略。
案例1:中班的生活区里,教师给幼儿投放了练习结鞋带的操作材料,但是发现,幼儿没有兴趣去玩。我们就引导教师思考,该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学习打蝴蝶结,对幼儿来说,玩中学效果是最好的,所以材料应该具有游戏性。于是我们对材料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在小纸盒上打洞,做成一节节的车厢,鼓励幼儿用绳子把小火车连接起来,比赛谁的火车先能开;随后,教师又在纸盒上贴上了有不同数量的动物、水果的图片,幼儿按品质、数量来连接车厢。还有教师把硬纸板剪成了不同的形状,在边上打洞,幼儿自由穿线组合成各种物品。……最后,我们一起总结出了材料设计的要点包括:游戏性(趣味性)、价值多元性、可持续利用性、源自生活等。
案例2:建构区和娃娃家里的故事。在一次区域游戏研讨时,张老师介绍了她们班级的建构游戏情况:连续几天,幼儿一直在建构区里搭建房子,建构内容没有什么进展。为了丰富幼儿的搭建内容,老师在建构区投放了“红绿灯”、“花草树”等,这样幼儿开始构建马路等场景,内容逐渐丰富。由此案例,我们思考娃娃家的材料投放问题,在娃娃家放置了晾衣架、整理盒等,游戏情节也逐渐丰富了。
5.个人行动与同伴合作研讨相结合,实现螺旋式的上升。
没有讲述的故事;考官式的提问
案例1:中班语言活动《大家都爱这个家》
师:(出示“家”的图片)这是什么地方?家里有什么?桌上有什么?热腾腾的饭谁做的?妈妈像什么?为什么像个厨师?(又是很难回答的)……玩具怎么啦?玩具坏了谁来修?爸爸有一双什么样的手?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说爸爸的手?爸爸把什么修好了?爸爸妈妈还可以做什么事?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做这么多的事?(很难回答的)你们爱不爱爸爸妈妈?你为什么爱爸爸妈妈?……
在欣赏儿歌之前教师一口气提了15个问题,真是个不折不扣的考官。
案例2:中班语言活动《小猪和靴子》
6.研究经典案例,从模仿名师开始。
案例1:如何与幼儿有效互动?
(1)充满感情地倾听,接纳幼儿的想法。(2)绕有兴趣地追问,刺激幼儿的思考。(3)富有激情地归纳,提炼幼儿的经验。(例:大班科学“越变越长”。师:你用了什么方法?……有人用了折的方法,有人用了粘的方法,……能够迁移别人的方法也是一种本领。)(4)富有条理地转述,理清幼儿的思维。(例:“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说……”;“除了大灰狼闯进了、钢琴弹得不好被妈妈打、睡觉做噩梦、天黑了一个人在家这些事让你们害怕外,你们还害怕什么?”)
案例2:研读教学片段,寻找教学智慧
1.猜谜语
让幼儿自己倾听、纠错,猜出了出示图片,教师念谜面让幼儿验证。
师:谜语不是随便起的,每个字、每句话都是有道理的。……
2.分发温度计
师:(分发温度计)温度计不够怎么办?女孩优先,每人先拿一个,只剩下一个了,怎么办?
3.幼儿测量温度
师:为什么在相同的地方测出的结果不一样呢?(华氏和摄氏)……夏天在哪里玩比较合适?冬天呢?
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
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们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
没有人能够知道教师的智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