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的创设与发展》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环境创设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包括两方面:一是物质环境,二是心理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可见的、有形的环境。.心理环境实际上指的是幼儿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即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
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这就要求我们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因为良好的教育环境往往会有效地影响幼儿行为和情感,提高他们的活动兴趣,发展和加深他们的认识,甚至会起长期的影响。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良好的教育环境创设应紧紧围绕教育目标,是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有机统一。即相互作用,又相互联合。
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
良好的教育环境从内容上来说,应该是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与教育任务和教育要求相适应的,它是教育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就是说.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寓于环境布置之中。
(一)创设参与的环境
幼儿园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场所和环境,其中的一切都是为幼儿的教育活动而准备的,所以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应该把有利于幼儿的参与放在首位。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教师与幼儿合作,幼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将向幼儿传递一个对其终身成长却极为重要的信息,我们能影响自己的生活,我们的力量能使环境发生改变。
因此,参与的环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在创设环境的整个过程中,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并请幼儿一起参与环境的创设,这不仅给幼儿提供了参与活动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且有一种参与感和主人感。例如:天气冷了,小朋友都穿上了厚厚的大衣,连同书包、水彩笔、橡皮泥
、油画棒一起放在小厨子里实在有一些困难,正在我们发愁的时候,周济同在一次下班车回教室经过大一班门口时,对我说:“张老师,我们也把大衣服放在这里吧!”他指着大一班教室门口,我们突然觉得这个想法不错,于是我们就这样子做了。从此小朋友的衣帽厨不再是拥挤的了,而且也能主动来叠衣服,提高了小朋友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叠衣服的同时也增加了小朋友的交流和幼儿之间的情感。小朋友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自己更愿意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尤其是早晨入园时,小朋友都能不用爸爸妈妈帮忙自己叠衣服了。 二是指环境是为幼儿创设的,教师要给幼儿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机会,使其参与其中,保证幼儿有充分利用环境的自由。此时,周围的一切材料都是为幼儿服务的,幼儿通过身边的材料进行再利用,让环境变成幼儿手中的活画笔。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幼儿时刻都在进行自己的“绘画工作”。如:区域活动时间,小朋友按自己的理解在相应区域内进行着活动,小舞台的小朋友能利用各种服装灵活的打扮自己,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角色,各种各样的服装是幼儿通往童话世界的钥匙。餐厅的小朋友能创造一个积极的进餐环境,不断的吸引着其它小朋友的参与。
(二)创设交往的环境
为幼儿创设的环境应该是开放式的、生动活泼的环境,在那里,幼儿不仅能够利用环境中的各种设施材料,与环境中的各种材料交流,而且能够与环境中的人(教师和同伴)进行自由交往。我们以全体幼儿为立足点,为他们提供尽可能丰富的物质条件和和谐、平等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与活动内容,与此同时,让环境为幼儿的交往服务,为教育服务,促进每一个孩子在不同交往水平上的发展。
在社会性交往中,幼儿往往只能进入一个区里游戏,这样幼儿参与的范围都小了,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可以通过游戏区的组织分离来实现,即组织游戏时,不把幼儿固定在一个区里,给幼儿留下了充分自选的机会。如:游戏区里规则不变,但参与游戏的幼儿可以选择多个角色。娃娃家的妈妈可以当医生;售货员可以下去看电影、乘公共汽车;娃娃家里的孩子可以到幼儿园里去上学等等。这样,幼儿游戏时,班级变成了幼儿的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幼儿自由交往,充满了愉快的气氛。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指派幼儿在某一活动区内活动,而不允许幼儿随意更换活动 区域的现象,即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又满足了幼儿交往新对象的需要。
刚升中班时,小朋友的交往能力很差,常常会出现抢玩具的现象,他们喜欢的就一定要占为己有,那个时候的他们不愿意分享,只会独享。而他们的转变是从一首歌曲开始,《分享玩具》的学习让小朋友学会了分享玩具,这是他们交往的基础。那一段时间,小朋友不断的带图书和玩具来幼儿园和其它小朋友分享。我们相应就在图书区、结构区增加各种各样的图书及玩具,但数量有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小朋友从发生争执到告诉老师到商量解决到分享玩具,这个过程经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在一次玩结构区时,顾庆缙和王钦鹏合力搭建的一架大桥,让我们感到欣慰。幼儿在分享各种玩具的同时,增加了他们交流的次数,慢慢的培养了他们的感情,他们享受着分享的快乐,分享着合作的成功!
(三)创设教育的环境
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教育意义尤为重要。创设教育环境,必须有目的、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育环境必须以教育目标为出发点,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教育内容、教育重点,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在活动中,要始终重视
孩子在观察、操作中探索和思考,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幼儿运用感官认知和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增进对其环境的认识。 如在主题活动《小肚脐》中,我们作了以下的教育环境设计:
1、心理环境。(1)让幼儿看一看妈妈的肚脐,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妈妈的关系。(2)请幼儿的妈妈到班级给幼儿讲述怀孕的心情,以及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并鼓励幼儿积极与她们交谈,向她们提出一些自己想知道的问题。(3)和爸爸一其做游戏,体验家的温暖,如,和爸爸一其做大脚印的游戏。
2、物质环境。(1)用全班小朋友妈妈的彩照组成一幅“我的好妈妈”的大壁画(2)在美工区放上各种废料、纸张、笔,让幼儿自己绘制小图书《我与妈妈》放在图书区内展出,(3)画像“我的妈妈”放在作业区展出,自制送给妈妈的各种小礼物,摆放在窗台上(4)给妈妈做一个心意卡……与妈妈一起做亲子游戏,这样的环境设置有效地配合了主题教育,体、智、德、美互相渗透、有机结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使主题活动开展的较好。
二、让幼儿当环境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有机进行的,具体表现在孩子之间、孩子与教师、孩子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在这些过程中.幼儿始终是主体,只有经过他们自己动手设置的环境,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在环境布置中要充分相信幼儿有自己学习、动手的能力.教师应着重考虑如何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成为环境的主人,把布置环境的过程变为幼儿感知和学习的过程。
首先,师生共同布置环境的过程能充分体现其教育作用。教师征求幼儿意见,把布置环境看成是大家的事。这里面包含着培养幼儿的自信力,增强幼儿自我意识.布置的内容有幼儿自己的作品,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促使幼儿更加爱护环境,他们会以主人翁的态度生活在这个环境中,并感到满足,这又是情感教育。
其次,让幼儿参与布置环境,就是注重了活动的过程,而不是追求活动的结果,在活动过程中,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习惯和能力。例如在设计“可爱的秋天”,教师分四步有计划地进行:
1、引导幼儿观察秋天。秋天人们穿什么样的衣服?
2、让幼儿观察秋季花草、树木的变化。秋天有什么花?树叶变得怎么样?幼儿把所见到的画下来,并一起粘贴在壁画上.
3、自幼儿认识了秋季的树叶后,再让他们用手撕纸的形式塑造出各种各样的自己心目中的五彩缤纷的大树。
4、观察秋季小动物的话动情况,例如蚂蚁储粮、蜜蜂采蜜,再把幼儿画出的蚂蚁运粮、蜜蜂采蜜图剪贴在壁画的花草丛中。 这样,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孩子们的认知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画面也在逐步的丰富和完善。整个过程,成了幼儿不断动手动脑,认真探索、思考的过程。因此,它不仅仅是幼儿的作品,而且是他们学习的心得与体会,不仅美化装饰了室内环境,而且使孩子们获得了成功的心理体验,提高了幼儿的参与意识和自信心。
三、教师是环境的创造者,间接引导幼儿全面发展。
环境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通过环境获得发展,幼儿在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幼儿在环境中获得的发展,幼儿在环境中促进智力的提升,幼儿在环境中获得交往的能力……
根据幼儿每日的活动,我们相应的为幼儿创设结合主题活动的主题墙,在主体墙的渗透当中,幼儿不段的学习到相应的知识,结合具体的教育活动,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也扩展了幼儿的视野。如在主题活动:《有趣的动物》当中,我们以各种形象鲜艳的动物图片作为主题墙的轮廓,在主体墙内充实有关动物的各种资料,如:小动物的秘密,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有关小动物的诗歌。而且,我们还在主体墙上体现孩子的作品,我折的大象、会下蛋的母ji等等。幼儿在了解小动物的同时也欣赏着自己的作品。在主体墙的创设当中幼儿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教师所创设的环境要适合幼儿的发展,环境中就要体现适合不同能力发展得幼儿环境,材料构成了环境,也就是说教师所创设的环境要体现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即材料的不同。如:在美工区,用吸管粘贴美术作品时,我们考虑到幼儿不同能力的发展,考虑到幼儿在直接用已经剪好了的短的吸管往上粘贴时相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是否会太简单,于是,我们将吸管分成长短不一的长度,适合各种能力的幼儿进行粘贴。幼儿在老师所创设的这个环境中,获得不同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成长过程和发育情况是不相同的,就象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同样学一样东西,有的幼儿一点就通,而有的幼儿却怎么也学不会。比如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中。在活动中有很少一部分的幼儿没有完全的掌握好,怎么办?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在门口暖气片处,创设了“请你排排看”、“比高矮”粘贴图片,创设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幼儿必须在争得老师的同意时才能玩,或者玩区角时才能玩,他们可以随时过去玩,可以几个人一起,也可以自己。最主要的是幼儿通过玩儿,通过探索的过程获得发展。实际证明,幼儿的确实发展了。
从小班升入中班后,幼儿在早餐和午点这个环节,表现得特别慢,经常为这事而使教育活动显得特别仓促,我们经常不停的提醒,鼓励也用小粘贴进行奖励,但是幼儿往往这天表现的好,明天又重归蹈驹,于是,我们便在门口的设计了一个评比栏,就针对这两个环节进行评比,这样孩子们的兴趣大增,每天都在为自己努力,同时这个评比栏也成了幼儿自由交流,家长关心自己孩子在进餐方面的宣传栏。孩子良好的习惯也逐渐在完善。 四、家园合作,引导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合作。
首先通过各种渠道让家长认识到,自己本身对幼儿来说就是一大
教育资源。如:家长到幼儿园时幼儿等主动问好、主动关心帮助;引导家长创设温暖、宽松、愉快的家庭环境,激发家长共同创设良好的班级活动氛围对幼儿都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教师引导家长多方支持幼儿的主题活动,奉献出自己及家庭中的各种资源。如在一次主题活动好吃的食物中,为了让活动开展的更丰富多彩,家长为我们准备了微波炉、电饭锅,把教室布置成厨房,让幼儿亲自煮面条、做水果沙拉、觉,在开展《小动物》主题活动时,家长给我们准备了很多图片杂志,并上网下载了各种类的狗、猫等图片80多幅,让幼儿真真切切的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学会了交换和共享,为主题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条件。
充分发挥家长职业资源优势,为幼儿教育服务,并增强家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例如:我们得知陆嘉仪的妈妈是医生,便让她来讲此方面的一些常识,于俊的爸爸是消防队的我们便邀请他们来给孩子上消防安全方面的尝试,在活动中幼儿认识了许多消防服装、水枪、等等,并亲自穿上进行体验,体会消防叔叔工作的辛苦。课堂上笑声盈盈,乐趣融融,孩子们兴致很高
教师所观察到的幼儿仅仅只是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表现,但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是最真实的。幼儿在幼儿园中可以独立吃饭,但在家中却需要家长喂饭;幼儿在幼儿园可以独立穿脱衣服,但在家中却需要家长穿衣等等。可见幼儿每天都在表现着两种自我。如何能摆脱幼儿不好的一面
,让幼儿在家中也象在幼儿园中一样,可以独立,家园合作将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王钦鹏在刚开学时经常会哭闹入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与家长交流,并为此制定了王钦鹏各案观察记录表。在鹏鹏高高兴兴入园时,我们会请他自己在这一天的日期上画上一个笑脸时经常哭闹,经过一直的家园努力,现在鹏鹏可喜欢幼儿园了。
陈鹤琴先生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并且“教育的环境,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创设优良环境必须树立开拓意识,更新教育观念,特别注重环境创设的过程教育”,这能更好的发挥育人的教育作用,使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