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美术活动论文
浅谈创新在美工活动中的体现

浅谈创新在美工活动中的体现

更新时间:2014-07-20 17:11:45

《浅谈创新在美工活动中的体现》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美术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浅谈创新在美工活动中的体现 创新究竟是什么?创新时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新精神是人类特有的属性,也是人类首次产生崭新的精神和物质成果的思维与行为;创新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不断生成新观点、新方法、新作品。在幼儿园美工活动中的创新是在幼儿特有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上,以好学、好问、好奇的态度面对美工活动。回忆过去的美术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成为新的作品,使自己得到巨大的个人乐趣和满足。 长期以来在美工活动中对幼儿都恪守教师手把手教儿童一步一步学,即儿童模仿教师的作品。这就有如邯郸学步,不但掌握不好美术技巧,反而失去了儿童特有的对新鲜事物大胆尝试的精神。这样无论是从题材的选择、材料的提供、制作技法、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上都影响、阻碍了幼儿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误区,如: 1、美工活动选题陈旧,计划性较强,儿童对活动并不感兴趣。 2、教师并未针对儿童的实际情况,结合活动选择是适宜的材料和工具,而是为完成教学任务生搬硬套。 3、美工活动中的方法和技巧是唯一的,儿童必须通过自己的“学”,教师的“教”才能“会”,抹杀了儿童在接受过程中的创新成分。 4、教师的角色身份仍然是传授者,而其它的作用则无法在美工活动中得以体现。 实际上以上的误区都体现了授人以鱼,以食食之的教学特点,然而授人以渔所教授的捕鱼本领却可用之无穷的。为此我们针对美工活动中儿童创新精神的体现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扩展美工活动途径,挖掘儿童创新的潜能。 美工活动的题材已不只是单纯依附在计划性活动中的一项以培养技能为目标的活动。而逐渐发展成为目标的活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陈旧、不贴近儿童生活,与儿童实际情况相违背的美工活动已不能充分引起儿童活动的兴趣,使儿童自主地活动,产生创新的意识。因此美工活动中题材的选择便显得尤为重要,归纳起来,大致有四个方面: 1、 创造性游戏中的美工活动。 游戏是一种儿童可以做自己希望做的事情和情景,它与学习是界限模糊化的联合体。游戏的过程是儿童自主、教师与儿童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长期以来,我们大多割裂了游戏与美工活动的关系,认为游戏是游戏,美工是美工。游戏中所用的锅、碗、电话、床单、桌布、信封;小吃店的食品等游戏材料多是成品或教师辛苦制作的。实质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游戏与学习之间的互动关系,阻碍了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的自我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儿童美工活动中人为、枯燥、重复学习的现象。其实,儿童不是无知无能的弱小群体,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告诉、解释、示范等形式来教会儿童,儿童最需要的是教师观察他们的行为、理解他们的想法、满足他们的需要。当儿童发现娃娃家的桌布不用大头针固定就易滑掉在地上,用大头针固定又比较危险,易戳手,他们就想出了用针缝的方法,于是教师就可以提供缝被针、线、纽扣、花边等材料和感兴趣的儿童一起缝制桌布;当儿童想玩邮局游戏需要IC卡电话时,教师便可以和儿童一起回忆IC卡电话的样子,共同寻找鞋盒、牙膏盒等材料制作电话;当儿童开展公园游戏时需要门票,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讨论门票的规格和用处,提供幼儿所需的材料制作公园门票……在这些游戏活动中,都体现了幼儿的创新精神,也表明儿童创新的乐趣并不是在于达到某种功利目的,而是在于创新过程本身,即在创新过程中通过自我证实而得到乐趣和满足。 2、 区域活动中的美工活动。 区域活动是教育者以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材料或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空间相对划分不同的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充分获得学习与发展是深受儿童喜欢的活动之一。因此活动中能较全面地满足每一名儿童的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发现:一方面各区活动特别是科学发现区中,儿童总想把玩具拆拆玩玩,看看其中的奥秘。但由于一些玩具的制作成本比较高、不易买到,所以一般是不允许儿童拆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儿童探索的欲望,阻碍了儿童自我学习的进程,为了协调好这一矛盾,我们在科学发现区中提供了一些玩具的制作说明及玩具小制作丛书,让儿童通过查阅书籍、仔细对教师自制的一些玩具和成品玩具进行观察探索,然后自己动手做做,领略其中的奥秘,从而获得一定的技能技巧成就感。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将日常教学活动中容易受场地、材料、儿童是否能够受到教师指导和帮助这些问题所限制的活动内容放在区域活动中开展,教给儿童一些美工所必须的本领以节约智力资源,让儿童容易掌握又可以举一反三,帮助儿童把智力技能与所掌握的符号结合起来,在头脑中进行转换,通过技能整合而变成自己的美工能力和技巧。如:大型的水粉组画、石头创意、绣花等活动 3、 生成性活动中的美工活动。 生成性活动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儿童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与周围环境发生交互作用自主地丰富和完善自身原有的认识结构并向更高一级的认识阶段发展。在活动中,儿童的行为是自由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师是在满足儿童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让儿童自主地探究问题。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儿童常常会就一个问题,生成出许多活动,而实践发现儿童的创新能力并不等于动手操作的能力。如:在生成性活动《帽子》中,儿童想到了要做帽子,这时教师并没有将自己的制作方法教授给儿童,因为此时不但无法预想儿童会做什么样的帽子?选用哪些材料?怎么做?而且儿童需要的是自主的活动和不断探索过程中获得的学习经验。所以我们放手让儿童自己先想好自己想做什么帽子,然后自己准备做帽子的材料,当儿童做好帽子后,大家发现虽然这些作品是经过思考才做出来的,但大多数帽子都是纸袋式的帽子,有的帽子还是平面的。于是儿童便自发地对帽子的功能进行了探讨得出帽子大致有保暖、保护、美观的作用。接着他们就对帽子提出了改进意见。如一名儿童做的是摩托车手帽,在改进时有的儿童就提出:“摩托车手帽主要是用来保护车手头部、防风沙的,但是他做的帽子是纸做的,手轻轻一捏就扁了。”就这一提议大家很快就出了许多主意:有的说用大纸折叠一个可吹的气球,然后在球的外面一层一层地贴上报纸把球加厚,最后挖去一块;有的说可以先用铅丝做一个模子,再贴纸做成头盔;有的说可以试试拿一个吹了气的气球,用笔画出头盔的样子,然后在需要的地方贴厚厚的纸,最后把气球的气放掉等等。当我们通过儿童激烈的讨论发现他们对做帽子的活动非常感兴趣并产生再做一次帽子的愿望时,便让儿童再次思考、累加整理在系列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并进行制作。令人吃惊的是此次活动中有的儿童用雪碧瓶做了古代宫女帽,有的用牛奶盒做了遮阳帽,有的用纸盒做了博士帽……效果非常地好。 4、日常活动中的手工活动。 儿童的内在潜能很大,需要教师精心开发,而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处处蕴含着教育学习的契机。小到儿童物品的摆放大到班级环境的创设都可以让儿童以美工的形式参与。在幼儿园中,我们有时会看到儿童用脚踢物品橱;自然角中的花草被人掐掉或花瓶、花盆被打碎,也会看到卷筒纸掉在地上却无人捡起。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为了培养儿童良好习惯让儿童学会关心、爱护自己身边的所有物品,主动地与周围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也为了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我们启发儿童自己动手制作了美丽的作业盒以用来存放自己的作业和小件物品;又启发儿童制作了大公ji卷纸筒以用来放卷纸;还和儿童一起运用各种材料合理地装饰了花盆和花瓶……这些美工作品既使儿童能发自内心地爱护物品,又从中显示出儿童作品的创造性自我表现。 二、开放美工材料,激发儿童创新的欲望。 开放性的美工活动给儿童的美工活动创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材料是儿童美工活动必不可少的。在班级的美工区中,我们为儿童准备了一个开放式的空间,墙壁上有大幅的绘画纸;桌面上有装有各种颜色的颜料盒、油画笔、洗笔筒;工具架中提供了浆糊、双面胶、透明胶、小刀、剪刀等;地上的整理箱内有纸盒、皱纸、铅画纸、白纸、粉画纸、保丽龙材料等供儿童随时取放,不受约束。儿童在这个自由的小天地中通过渗透着教师教育意图和目标的活动材料和环境来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进程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儿童通过美工活动达到预期的发展,同时使儿童自信心和表现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改变美工活动教学策略,提供儿童的创新空间。 美工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使儿童掌握并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大胆地创造和想象。因此在美工活动中教师不必急着将自己的预期目标教给儿童,让儿童被动地模仿,而是可以从各种角度让儿童自主地学习,给儿童大胆创新的空间。首先要教给儿童是美工能力,再指导他们将所掌握的能力与自己特有的儿童美工方式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1、学习看图做美工。 以往的教学模式使儿童习惯于依赖教师教,这样做不但会造成学过就忘的现象,还会不利于儿童创新,束缚儿童的手脚。所有我们根据儿童想象力丰富人士的字不多的特点,统一了各美工活动图纸的指导性操作图示,使儿童做到看图示就会按图意做,并知道使用哪些材料,步骤是什么,使用时又需要注意什么。然后教师参与到儿童活动中去,观察儿童的制作过程,当儿童遇到困难需要教师的帮助、点拨时就与儿童一起迎接困难、解决困难;当儿童有与图示不一样的方法且操作效果大致相同时,我们便不干涉儿童的活动,并鼓励他们将好办法介绍给他人。这样,既可以减少儿童在手工活动中对教师的依赖性,也可以增强美工活动的创新性,为儿童插上想象的翅膀。 2、合作制作。 在美工活动中可以尝试着让儿童自由地组合制作,这样不但可以相互探讨、互帮互助,使儿童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学习听取、接纳他人的意见,还能集思广益,整合成为自己的技能技巧。如:在《果盘》活动中,儿童便自发地两人组成一组。一人切水果时,另一人则把水果按计划摆放。过一会儿,两人再交换,合作得十分默契。 四、发挥教师作用,抓住儿童创新活动中的契机。 儿童美工活动中的行为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关键在于教师有无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儿童,有无将儿童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和作品作为评价美工活动价值的重要标准,有无过多地干涉儿童在活动中的行为。教师在过去的美工活动中也许仅仅是传授者,而现今则首先是观察者、合作者。在手工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儿童的独特视角,进入儿童的创新世界,以儿童的角度通过媒介、图像等多种途径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描述,解释自己的想法,观察他们的兴趣和活动中需要帮助的问题,并做出适宜的反应。如:在服装店游戏中,当儿童被询问为何将所有的塑胶垫拿走时,他们的回答是服装店里的顾客无法试衣时,教师便找来大的冰箱盒与儿童探讨制作了漂亮的更衣室,当儿童完成了更衣室的制作后,都为此感到自豪和兴奋。 其次,教师又是帮助者、指导者。在手工活动中,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年龄的特点,手部肌肉能力的限制,儿童会出现空有好的创意却无法实现的现象,以至于儿童对美工活动丧失了兴趣和信心。教师此时便成为点拨者,帮助儿童进入深层次的探索和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针对儿童力所不及的操作活动进行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相关阅读
推荐
  • 情境法在小班幼儿绘画教学中的运用

    庐江县幼儿园 张微 内容摘要:小班幼儿的绘画处于涂鸦晚期,有其阶段性的特点和价值。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情境法是最适合小班幼儿的绘画教学。运用情境可催生小班幼儿有目的的涂鸦动机;借助情境语言可以传达教师对幼儿的作画要求;利用情境可激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成果;多元情境的创设,为幼儿绘画提供了更自由广阔的表现空间。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要注意情境的新颖性、情境内容的实用性和情境创设方法的启发性,明确情境存在的意义在于更好地服务于具体的绘画活动目标,为小班幼儿提供一个更自由、更快乐的涂画天地。 关键词:绘画教学;情境法

  • 幼儿大班绘画习惯培养一角

    寿光市稻田镇曙光幼儿园 邢桂凤 绘画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而幼儿良好的绘画习惯则是我们幼儿教师职责所在。 对习惯一词的解释是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在长时期里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可见习惯是长期养成的,而且任何一个好的习惯的培养都不是轻而一举的。绘画习惯的培养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一、 教师活动前的准备 1、活动中可能要设计图画,教师要事先练习,体会其中的重难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示范和指导。 2、教师上课用的材料和幼儿创作与练习用的材料要事先准备好,并注意

  • 有效的选择绘画内容,让幼儿真正享受美术

    幼儿绘画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一种类型,幼儿绘画侧重于审美创造力能力的发展,在这一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也渗透了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情感体验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我们实施活动的最终目标。幼儿绘画教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依照幼儿绘画教育的目标逐步实施,才能达到为目标服务的目的。幼儿绘画的内容必须通过幼儿自身的内化才能发挥它的促进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应树立全新的幼儿美术教育理念,使绘画活动成为幼儿喜欢的游戏,成为幼儿对审美的体验,成为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需要,使美术活动真正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所以,幼儿绘画内容的安排

  • 学习体会: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有效开展

    出于对美术活动的喜爱,我比较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在拿到吴放老师的书后,首先就认真学习了其中的《幼儿美术欣赏的特点》一文,以便对我今后开展美术教学有所帮助。上学期末梳理工作时发现,我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几乎没有,于是决定适当添加。至于内容,可大家自行去搜集一些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 我已有好多年没上过美术欣赏活动,印象中的资料是一些民间手工艺品的欣赏,如布老虎等。至于世界名画的欣赏,涉及的极少,受老师欣赏水平的限制,幼儿的欣赏活动更是少之又少,根本谈不上有一个长期的、持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培养。而且,在以往

  • 对幼儿美术“教与学”的几点思考

    幼儿喜爱画是其天性。他们有其独特的观察方式,有其超常的表现手法,凭自己的感受表达内心世界,往往能画出使人倍感亲切并且天真、纯朴的好画.美术教育就是要充分开发幼儿的智力,提高其审美能力,促进其艺术个性的发展。一般未参加过幼儿美术训练的幼儿,他们的作品往往标新立异、别具一格。 唯我独占的构图、大胆无忌地落笔、奇特夸张的造型、我行我素的用线、单纯强烈的对比色,画面有一种无法言表的和谐与韵律,使人耳目一新。美术活动是幼儿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对孩子来说既是玩画游戏,同时又是一种再创造,在不知不觉中感悟美、追求美、创

  • 浅谈色彩与幼儿美术教育——美术课题

    当前的美术教育大多还是将其等同于技艺训练,过早地强调对自然的模仿与再现,在开发幼儿美术潜质方面有一定局限性。因此,许多教育家都认为美术教育应从欣赏人手,加强色彩教学的比重,以期达到让幼儿在粗通色彩的同时就能放飞自己的想象,以其独特的视角,感知美、表现美。就像许多国际上资深的少儿美术界教育家,经过长期研究后得出的结论那样:进行美术教育时,要让幼儿自主地选择题材,创造性地使有材料,用心灵去描绘,用想象去构造。 一、在观察中认知色彩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受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教师可尝试利用上午的

  • 用心去欣赏孩子的画

    画得什么呀!一点都不像。我想,一定有很多成人都这样评论过孩子的画。今天,我就想告诉大家,其实,我们的孩子需要大家的鼓励。也许就是我们成人不经意间的一句批评或是鼓励的话,就足以打消孩子的绘画积极性或是鼓舞孩子越画越好。 孩子的绘画不应流于形式,也不适合以画得像与不像为标准来进行评价。伟大的毕加索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花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向孩子那样画画。其实,我们可以想一想,为什么非要孩子们画的像呢?!就连世界闻名的大画家都学习像孩子那样画,这就足以证明,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可贵。 前几天,我请孩子们绘画小

  • 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语言和符号,要想让幼儿掌握一些绘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首先得让幼儿对绘画感兴趣,让幼儿在乐中画,在画中乐。 一 、用灵活的方法导趣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绘画特点,涂鸦期幼儿有明确的绘画目的,给他们一张纸、一只笔,就会涂涂画画,这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的乱涂乱画,教师不但不能随便责怪,还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多给予鼓励和表扬,比如:幼儿拿笔在纸上一圈一圈地乱画,他自己也不知道画的是什么?这时教师可以告诉他:画的真好,再多画几圈,就像妈妈的毛线团一样,真漂亮。幼儿听到赞扬后越画越带

  • 幼儿美术教育试题

    第五章 幼儿园日常美术活动 一、名词解释 1.综合美术活动 2.创造性美术活动 二、重点掌握 1.幼儿团日常美术活动的特点和内容。 2.开展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形式和方法。 3、组织日常美术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 幼儿园美术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效果分析 一、名词解释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要求 二、重点掌握 l.如何制定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2.如何备课的三个步骤。 3.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 4.处理幼儿美术作业的五种方法。 5.教学效果分析的方法。 6.评价一堂幼儿美术课的五点标准。 7.设计、编写一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