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音乐律动论文
歌唱教学活动中的存在问题浅析

歌唱教学活动中的存在问题浅析

更新时间:2015-07-23 20:28:30

《歌唱教学活动中的存在问题浅析》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音乐律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幼儿园歌唱教学能够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活动,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还能够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并且使他们终身保持对音乐的热忱。但是,在实际的歌唱教学活动中却常常会出现幼儿对歌唱活动不感兴趣,歌声不美等现象,感受音乐、歌曲的美,感受参与音乐活动的快乐更是无从谈起。每个幼儿都是爱唱歌的,目前我们的教学条件也非常的优越,那为什么歌唱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往往被动,有时甚至会出现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现象呢?结合一些随堂课的听课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
㈠对歌唱活动的价值认识不到位
目前的幼儿园音乐活动,大都以歌唱教学为主,但是广大教师对歌唱活动的价值认识是不到位的。很多时候将歌唱活动的价值仅仅落脚在“教会唱这首歌”上,完全忽视了对幼儿音乐综合素养的培养;忽视对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忽视了对幼儿歌唱技能的培养;更忽视了对幼儿歌曲作品的审美感动的培养。
㈡对教材的分析与挖掘不到位
教师对歌曲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比较片面,教材的分析很多时候只有对“唱了什么?几拍子歌曲?”的思考,只停留在对歌词表面的理解和歌曲最基本的音乐元素上。而一首优秀的儿童歌曲无论是歌词还是旋律,无论是乐曲结构还是风格特点,无论是歌曲所创设的情景还是要表达的情感,都存在着不少的价值点,这些恰恰都是教师相对容易忽略的部分。而歌曲分析的不到位,也直接影响了对歌曲教学价值的挖掘,很多时候教师以“唱会了就算”作为歌唱教学的最终目的,一旦幼儿学会了歌唱,之后就很少再提起这首歌。对歌曲所蕴含的进一步优化演唱、创新表演、游戏、节奏活动等方面的价值缺少思考。
㈢目标制定比较片面
教师在歌唱活动的目标制定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更多地关注认知,而忽视审美。即便在目标的制定上关注了两者,而在实施中却不由自主地向“唯智”倾斜,始终关注的是孩子们在活动中是否理解了歌词?记住了歌词?唱会了歌曲?所以把教学重点都放在了理解和记忆歌词上。另外,还有一个不具体的问题,对于歌曲的学习,往往用“学习演唱歌曲”一言而概之,诸如对于歌曲风格的感受、附点等音乐元素的学习、歌唱技能的培养等方面的目标思考较少。而幼儿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获得了情绪的渲泻,是否体验到了美与感动,是否在音乐中沉迷留连,这些都是教师相对忽略的部分。
㈣策略运用比较单一
教师在歌唱活动组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的方法手段比较单一,惯用的环节是听范唱——学歌词——反复练唱——演唱。听范唱时,常常是听电脑或录音机里的儿童歌曲,这些歌曲范唱不仅速度快而且曲调高,歌词也含糊不清,根本不利于幼儿对歌曲建立初步的完整的认识。学歌词时,教师会利用一些图谱,但很多时候是为了图谱而图谱,缺少更有针对性的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思考。练唱时,教师既没有对“唱得好听”的坐姿、声音上的要求,也没有巧妙的练唱方法,幼儿只是在站(坐)着唱、男(女)生唱、或者是分小组唱等形式中练习,既枯燥又乏味。经过这样的学习,最后的演唱环节成为了活动的“鸡肋”,常常会出现幼儿已经失去了歌唱的兴趣,歌声稀疏的现象。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还在反复地带唱,歌唱活动教与学的乐趣便无从谈起。
㈤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不高。
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不高主要表现在:⑴歌曲的弹唱能力不高。为什么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更愿意使用多媒体里的范唱?因为教师自身在弹唱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不连贯、调性不熟悉、左手伴奏过于简单等问题,可见教师在日常备课中对所授歌曲的弹唱准备是非常不够的。⑵歌曲的演绎能力不高。在歌曲的新授环节,很多教师在范唱的过程中会出现走调的现象,歌声也缺少美感,这样的示范对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是非常不利的。
相关阅读
推荐
  • 浅谈如何使节奏乐教学更贴近幼儿生活

    浅谈如何使节奏乐教学更贴近幼儿生活 宁波市第一幼儿园 潘亚华 在日常生活中,音乐总是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让我们获得更高尚的情感。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曾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可见音乐在我们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节奏则是一切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人将它比作是音乐的骨骼,支撑着整个旋律的流淌。对于孩子而言,节奏也是其最早感知到的音乐元素鲜明的节奏总是可以让还未学会走步的宝宝兴奋地手舞足蹈。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也在其音乐教学体系中提出了节奏第一的教学观点,因此,在幼儿的音乐教学中,节奏

  • 让音符流淌于心间

    孙瑞雪老师曾在《捕捉幼儿敏感期》一书中曾提到:儿童对于音乐有着天然的知觉,最早的儿童都喜欢节奏,到了三四岁,儿童对简单而重复的旋律开始感兴趣,五六岁开始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自发的用动作表达旋律中较为复杂的音乐,因此,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音乐的敏感期,我们应该抓住教育时机,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让其获得音乐方面最好的发展,可是我们究竟该怎样引导?通过本次一课三研活动颇有体会。 首先,由于孩子们对音乐的天然喜爱,再加上打击乐敲敲打打的特殊表现形式,因此,可以说,孩子们对于打击乐活动的喜爱程度达到了最高点。

  • 在音游中享受快乐

    今天下午,我和孩子们一起玩了音乐游戏《小胖鸭子捉迷藏》。游戏的重点是让幼儿边唱歌边做相应的动作进行游戏表演,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在游戏前,我让孩子运用自己的感知,充分讨论小胖鸭的音乐形象,并集体讨论、设计小胖鸭游泳、游戏时的情绪和动作。在幼儿讨论的过程中,我只作适当的点拨和提醒,幼儿从被动的接纳者转为积极自动的参与者,自信心大增,想象力得到充分的施展。整个游戏活动中,孩子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愉悦之情,主动地、快乐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游戏之中,在唱唱、做做、玩玩的过程中去感知着音乐、体验着快乐 由此,我想到了

  • 关于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储备

    教师活动组织实录:1.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边演示纸猴子图片,边讲述三只猴子的故事,初步理解歌词内容。师:为什么开始三只猴子在床上跳,后来越来越少了?(一只一只都受伤了) 教师有节奏地念歌词前三段,请幼儿扮妈妈念赶快下来别再跳,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理解歌词内容。 2.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播放歌曲磁带,熟悉歌曲旋律。 师:那三只猴子在床上跳,跳着跳着发生了什么事情?歌曲里是怎么唱的,请你仔细听一听。 播放音带,教师用动作表现,如用手部动作表现猴子翻了一个跟头;用招手、手拢在嘴边表现妈妈着急喊

  • 动作表演在歌唱活动中的运用

    孩子们好动是天性,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在歌唱活动中配上相应的动作正好符合他们这一年龄特点,因此在歌唱活动中加上动作也就成为他们唱好歌曲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可以帮助幼儿熟悉掌握歌词。有的歌曲的歌词很有动作性,老师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动作,使幼儿在边唱边做的过程中,理解性地记忆歌词。如:捏拢、放开活动中我以和小手来做一个游戏引出活动,先和小朋友们做小手的游戏,做会了以后再引出歌曲,这时幼儿有了手指游戏的经验,一下子就学会了歌词。再如:亲亲一家人活动中,用不同的手指来表现家中的人物,有了手指的帮助,

  • 浅谈小班歌唱活动《母鸡生蛋》教学活动的预设策略

    《母鸡生蛋》这是一首旋律简单,节奏平稳,歌词直观,并且结合了母鸡生蛋后的模声唱,结尾处模声与节奏练习的有机结合,鲜明形象地表现了母鸡能干、豪放的个性特征。从节奏、旋律、结构三要素来分析,这首乐曲非常适合小班孩子学习。那么,教师在预设活动时如何来设计活动环节?如何预设提问,帮助孩子能感受到歌曲中母鸡的自由豪放的个性以及体验歌曲本身给孩子带来的歌唱情趣呢?怎样预设活动中的教学细节引导孩子来表现对歌曲的理解呢?这三个问题是预设活动前首先在脑中必须备的课。 一、关于活动环节预设策略 1.发声练习:动物叫声。 2.

  • 歌唱活动中如何抓住幼儿的兴趣

    在歌唱活动中如何抓住幼儿的兴趣呢,如果在学唱歌曲时从头到尾没有变换方式,让幼儿进行多次演唱,幼儿肯定会失去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这次的歌唱教学《蚕豆花》中,我随机用了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结果幼儿的演唱兴趣始终高昂,顺利而又愉快地完成了教学活动。下面是我的一点课后反思: 歌唱活动《蚕豆花》我安排了两个教时,在第一课时中我们班的幼儿基本学会歌曲还能用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第二课时的目标是让幼儿进一步学唱歌曲,学习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活动的难点就是让幼儿练唱哟哟哟哟两音,要求唱出跳音,重点是启发幼儿唱出快乐的

  • 对音乐教材的正确解读

    同样的一个音乐活动,Z和S两位教师分别选择在中班和小班幼儿执教,我们感受到了两位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如Z老师用她动听的琴声调动起孩子们的情绪及学唱歌曲的积极性。S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深深吸引着小班的孩子。 在教学中,她们能够根据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各有重点和特点。其中Z老师在处理教材时,重点让幼儿感受歌曲中的说唱环节,发现和感知音乐的有趣;同时学习休止符的演绎方式,并通过拍手、跺脚等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S老师选择在小班幼儿中进行执教,由于歌曲里面歌词重复、递增,完整演唱歌曲比较长,她就把这个

  • 区骨干培训班活动评析作业:音乐活动“摇船调”活动评析

    一、优点,值得学习借鉴之处。1、选材有特色。这首歌选自台湾民谣,很有民族特色,而且其中的对歌形式很有活力,能吸引大班幼儿。这也是值得我们引入课程的内容。 2、活动策略有效帮助幼儿学习。 活动中副歌前置,将整个歌曲分为两大块,降低了整个活动的难度。而且副歌部分的唱腔有特色,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并很快掌握了。 利用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运用恰当。歌词是工整的问答形式,句式相同,利用图形、结构统一的图片便于幼儿举一反三,及时迁移经验,较好的理解、记忆歌词。而且教师有意识的用一张图引出歌词,将难点前置,经过讨论,保证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