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15-12-28 11:08:53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材分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保护环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主题精选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有对动物进行工笔细描的《翠鸟》,有反映人类细心呵护环境的正面事例《燕子专列》和《路旁的橡树》,亦有催人深省的反面事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其中《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整个单元目标的落实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文章采用粗线条的、勾勒式的描述方法,完整呈现了一个美丽小村庄从有到无的过程。语言准确、凝练、沉静。学生要解读这样的语言有一定的难度,难在对文本深层意蕴的感悟。

【设计理念】

1.围绕“题眼”,构建课堂。仅仅抓住“什么也没有了”这个中心词,作如下建构------小村庄的人们得到过什么?小村庄的人们正在失去什么?

2.充分预设,催化生成。在理解小村庄的美丽和人们的任意砍伐两个环节时,让思维的触角与学生生活链接,把文本读厚,读出意象,读出画面。

3.补充资料,反哺文本。补充《森林的作用》资料,拓展文本蕴藏的深意。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借助图片体会并积累“郁郁葱葱、湛蓝深远”等词语,会写“裸”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图片、朗读、想象,感悟小村庄原来的美以及后来消失的原因。

4.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难点: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重要。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自读课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故事。(板书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读题。读了故事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这个小村庄是什么样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要求:自由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字词

郁郁葱葱(yù) 造犁(lí) 裸露(luǒ lù)

清澈见底(chè) 一栋栋(dòng) 扩大(kuò)

湛蓝深远(zhàn) 咆哮(páo xiào)

(1)借助拼音,扫清障碍。

(2)去掉拼音,巩固字词。

(3)写字:“裸”。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范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衣字旁,把衣服脱掉放在一边就是“裸”。生写:请你在田字格里写一个。(展评——同桌评)

3.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提示:早先有一个( )的小村庄,后来小村庄( )(板书:美丽 没有了)

小结:(指着板书)课文讲的就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没有了)的故事。

三、品读课文,感受村庄的美丽和毁灭

1.美丽

那么小村庄到底有多美呢?(出示第一自然段)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1)我们一起来读读。

(2)借助图片理解词语:读着读着,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了小村庄的美?

(出示图片)这就是小村庄,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幅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指导朗读:读出小村庄的美。

(4)师生合作读:这么美的小村庄它变成一首小诗,我们合作读一读。

2.毁灭

引读:可是,这么美丽的小村庄没有了,一起读:

出示: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四、研读课文,探究村庄毁灭的原因。

问题一:小村庄的人们靠锋利的斧头得到哪些东西呢?

1.自主学习要求

小村庄的人们靠斧头得到了什么呢?

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一找句子,用“——”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

句1:(第二自然段)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先自己说——再引导)

A.理解“一棵一棵”。

B.理解“谁家……谁家”。

(1)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张家想盖房,李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徐家想盖房,王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陆家想盖房,沈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家家户户想盖房,家家户户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现在你又读懂了什么?

预设:每家每户都去砍树,用来盖房、造犁。村民们想造什么,就到山上去砍树。

村民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就用大自然的资源满足自己。

……

(2)指导朗读。

(3)说话练习,深入体会。同学们看,这就是犁,用来耕田翻土的工具。那么村民们还会想要树木做什么呢?请你想一想,用上“谁家想______,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颗一颗砍下来。”的句式说一说。

①先交流

②再用上“谁家想______,谁家想______,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颗一颗砍下来。”的句式说一说。

③引读:是啊,谁家想要什么,就去随随便便砍树做什么。就这样,一年年过去了,衣柜不够大了,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一代代过去了,房子不够大了,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一年年,一代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句2:(第三自然段)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3.小结:村民们得到了一栋栋房子,得到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得到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问题二:人们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了许许多多,那他们正在失去什么呢?

1.自主学习要求

人们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了许许多多,那么他们正在失去什么呢?再读读2、3自然段,找一找句子,用“~~~~”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

(第三自然段)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A.抓住“一年年,一代代”体会时间很长,每一年,每一代都这样砍树。

B.两个“不断”:人们还是不停地砍树,树木一直在减少,裸露的土地一直在扩大。

C.引读:十年过去了,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二十年过去了,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五十年过去了,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七十年过去了,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D.齐读。

(2)是啊,小村庄的人们失去了郁郁葱葱的森林。请你再想一想,小村庄的人们还在失去什么?

预设:他们还失去了清澈见底的河水,还失去了湛蓝深远的天空,还失去了清新甜润的空气。

他们还失去了健康的家园……

补充资料(机动)

(3)小村庄的人们正在失去这么多,他们知道吗?(不知道)

五、回归整体,引读感悟,升华感受:

1.师生合作读:课件展示学生读的内容。

他们依然是——谁家(引读,出示文字片: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引读,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就这样——郁郁葱葱的森林(没有了),清澈见底的河水(没有了),湛蓝深远的天空(没有了),清新甜润的空气(没有了)。森林卫士倒下了,一场洪水过后,小村庄就这样消失了。

2.此时,你有什么话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

六、悬念结课,留下思维的火种

如果小村庄的人们能早些听到我们的话,也许小村庄就不会消失了。那么小村庄里可能还会发生什么事呢?需要你去想象。


板书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乱砍滥伐

美丽 什么都没有了

爱护树木
相关阅读
推荐
  • 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学反思

    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画杨桃》一课,如果按照平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没什么可以说的,因为文章内容看上去并不难懂。可是要真正读懂它也并不是件易事。怎样设计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学懂呢? 我主要从读的角度入手,以读为主,朗读感悟。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要先靠平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 在读课文第2-10

  • 人教新课标第六册《检阅》听课感悟

    一、教材简析:课文《检阅》讲述的是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节的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一致喝彩。这篇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非常突出。特别体现在细致的心理描写上: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因为明显的,如果让博莱克去,很有可能会使他们的队伍受到影响,会让他们的集体受到影响。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这让大家左右为难。最后队长打破了僵局,提出了

  • 教学《争吵》及学生写话有感

    《争吵》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一、教学中的收获: 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能融会贯通,读出我(安利柯)的斤斤计较、爱面子和报复的心理,同时也能感觉到我的后悔和反思,以及想认错的矛盾心理。而克莱谛留给大家的是宽宏大量,宁愿自己吃点亏,也不想失去好朋友的真诚显而易见。还有我的爸爸讲道理、无私、不偏袒自己孩子的高尚品质也让孩子们敬佩不已。 特别是孩子们能抓住字眼来解读文本

  • 小学语文第五册《听听,秋的声音》听后感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中的一些声响,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王老师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验诗的意境。 一、展开想像,让诗歌丰厚起来 由于诗歌的语言很精炼,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去描绘诗中的意境,王老师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引导。比如在理解黄叶告别大树的时候,王老师这样问学生: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学生说:黄叶轻轻地、慢慢地从枝头飘落,就像跳舞一样。学生的回答既形象,又充满了动感。特别是在

  • 小学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听课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热爱之情。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充分欣赏小兴安岭的美,还注重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一、情境导入,诱发美。 课前,龚老师先以一组反映小兴安岭的图片(包括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让学生们欣赏,当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出现在学生们的眼前时,他们不禁发出了一阵阵赞叹声,有的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与旁边的同学窃窃私语起来。于是,龚老师马上让学生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的兴趣已被激起

  • 三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

    盘古开天地 执教:海宁宏达学校 费玉华 [ 课堂实录] 整理:过眼云烟 [ 课前] 大屏幕打出: 走进传统文化神话篇 指名学生背诵古诗。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我们已经把课文读成了一句话(大屏幕出示句子):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其中创造用了不同的字体) 齐读。 2、师:第一步总结了一个词语是开天辟地(板书在黑板上) 3、请一学生简单复述盘古是如何开天辟地的。(学生的复述比较详实但又不累赘。) 二、学习第3段,感悟盘古的坚忍不拔: 1、指名读第3段,思考:

  • 活动型课堂设计《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 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 冶炼 山冈 等词语,积累同部首词语 ABB AABB形式的词 2 .学会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经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本,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感受天塌时的可怕场面 4,学习总分的写作方式 教学重难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补天之前的可怕场面 学习总分的写作方式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1、爱看书的你们一定都看过很多的书了,你一定知道很多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吧。谁能告诉大家。(夸父逐日 哪吒闹海 精卫填海 盘古开天地

  •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五册《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太仓市金仓湖小学 顾丽芬 【教学目标】1.学会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对比的表达方式。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了解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的严重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做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品读关键词句,感受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的严重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前置性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聚焦问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孙中山破陋习》。当堂书写本课生字孙

  • 苏教版上册《石头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太仓市璜泾镇王秀小学何丹红,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全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至五自然段,写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第二段:第六至十一自然段,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第三段:第十二至十四自然段,写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