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小数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小数的初步认识

更新时间:2014-10-30 21:57:50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小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索慧琪【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小数,使学生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知道1里面有10个0.1, ,可以写作0.1。2、能够正确读小数,力图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小数概念的几何模型,沟通小数和分数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3、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探究与发现意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知道1里面有10个0.1, ,可以写作0.1。

2、会根据一位小数的意义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知道1里面有10个0.1, 可以写作0.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在前测中发现学生对小数并不陌生,能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小数,所以本课由生活经验引入认识小数。

出示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试着读一读。(特别强调5.20的读法)

问:这些数字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区别?

预设:有小数点。

师: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小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位新朋友。



二、介绍小数的组成部分和读法

*设计意图:在前测中发现学生对小数的读法和小数点的写法存在问题,虽然本课是一位小数的初步认识,但作为认识小数的起始课,要为今后学习多位小数打下认读的基础。

1、介绍组成部分:像0.4 1.3 5.2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共同组成。

2、介绍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通常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3、出示资料练习读法。



三、联系图形,理解小数的含义

*设计意图:把握分数学习的增长点,通过建立小数概念的几何模型使学生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知道, 可以写作0.1,1里面有10个0.1,等于1,沟通小数和分数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一)认识0.1,理解0.1的含义。

1、联系旧知: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1份是这个正方形的,

2、介绍新知:也可以写成0.1。0.1读作零点一。

3、找一找,图中有几个0.1?

4、试着说一说0.1的含义。

(二)推导发现其它一位小数的含义,立即10个0.1就是
1、这样的一份表示,也就是0.1,这样的3份呢?9份呢?



2、这样的10份用怎么表示? ,也就是1,1是由几个0.1组成的?最后变成了什么?



(三)讲练结合

1、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表示什么?还可以怎样表示?

2、画图表示小数(教材P90练一练)

3、判断判断下图能不能用小数表示?说说为什么。





四、理解生活中小数的含义

(一)巩固理解小数的含义

问:我们刚刚借助了图形理解了小数的含义,谁再来说一说小数的含义?

(二)带有价钱单位的小数

*设计意图:在前测试卷中,学生在填写生活中的小数时,了解最多的是价钱,从价钱入手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便于更好地理解,特意选取了本班的真实资料,能更好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1、资料出示

三年级2班图书基金

日期收到捐款

5月12日

5月13日0.1元

0.3元



想一想:0.1元是多少钱?这里的0.1代表什么呢?

一元钱可以分成10角钱,

1角就是 元,还可以写成 元;

0.3元就是 角,还可以写成 元。

2、小练习

6角钱的生字本还可以怎样表示?(分数或小数)说一说怎么得到的。

(三)带有长度单位的小数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毫米、厘米、分米和米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分别是10,在生活中,带有长度单位的小数也很常见。本环节在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设计情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因为有了前面的线段表示方法进行铺垫,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画图或口述的方式进行学习。

1、出示问题

三岁的明明要上幼儿园了,她的身高是9分米,你能帮她填写入园表格吗?

姓名明明

性别 女

身高 米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能试着用线段表示出来吗?

2、学生自主汇报总结

3、分米、厘米换算 (说想法,填空答题)

1厘米是分米,还可以写成分米;

5厘米是分米,还可以写成分米;

4、小练习

我的课桌高7分米,写成小数是()米。

一把直尺长0.2米,也就是()分米,也就是()厘米

*设计意图:在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小数换算的情况下进行综合练习。

(四)带有重量单位的小数

试着说一说下面两个小数的含义

两个苹果大约重 0.4千克

新一代跑车的自重0.5吨



五、知识扩展

我国古代用小棒表示数,为了表示小数,就把小数点后面的数放低一格。

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最早使用小圆点作为小数点的是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

现在,有一部分国家用小圆点“ .”表示小数点,还有一部分国家用逗号“ ,”表示小数点。
相关阅读
推荐
  • 三年级数学第一~三单元试题

    三年级数学第一~三单元 班级 姓名 一、计算:26% 1. 口算:8% 602= 245= 328= 60= 884= 98-89= 73-35+15= 323+2= 8400-8000= 10000-7000= 786= 9622= 10千克-3千克=( )克 3千克-2500克=( )克 2. 列竖式计算(打*的要验算)18% *643= 486= *793= 844= 525= 805= 二、填空:34%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头猪大约重100( ) 一个苹果大约重200( ) 三只鸭子的重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七单元测试卷

    三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测试卷 一、我是细心小博士,我能填得快又准!(1~5题每空1分,共25分) 1、零点三四 写作-----------:2.06 读作: 。 2、我自己写一个小数还能读出来。 读作: 3、写出三个接近1的小数: , , 。 4、我的数学课本定价为 元。 6、我能把小数挑出来写在方框里。(4分)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4分) 2.35元=( 2 )元+( 3 )角+( )分 9.6元=( )元+( )角 0.27元=( )角+( )分 4.08=( )元+( )分 8、在括号里填

  • 2013年春季数学科三年级错题收集

    时间 错题所属内容 错题原型 拟采取的解决办法 完成情况 备注 5月 《面积》 测量或计算面积是要用(平方)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张邮票的面积大约(20)平方厘米。 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平方分米)。 游泳池的面积约是1200(平方分米)。 黑板的长是3(平方米)。 4米与4平方米比较(②)。 ①一样大②4平方米大③无法比较 用4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是(③)。 ①4厘米②8厘米③8平方厘米 面积计算 一块正方形果园的四周围上了长68米的篱笆,这块正方形果

  • 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例1的课堂口算设计

    口算乘法例1的课堂口算设计 班级: 姓名: 课堂小测(每题10分,共100分。) 20002= 910= 802= 70004= 3400= 503= 5005= 604= 1008= 2005= 多位数乘一位数(例1的笔算乘法)练习设计(1) 东升镇太平小学数学科组 一、课前练习 1、口算。 23= 203= 2003= 31= 301= 3001= 42= 402= 4002= 52= 502= 5002= 二、课堂练习 1、课本74页做一做。 3 2 3 1 2 3 2 2 2 ( ) ( ) (

  • 认识周长一课反思——如何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在一次市级的教学研讨活动中,两位教师用不同的设计执教了认识周长一课。两次不同的教学设计,特别是最后练习设计上的呈现和处理方式,给我们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有了很大的启发。 【片段一】 在学生测量和计算了图形的周长后,出示正方形。 师:能算周长吗? 生:不能。 出示方格纸上的正方形。 学生计算周长。 师:怎么知道边长是4厘米的? 学生:数格子知道的,一个格子的边长是1厘米。 出示方格纸上的长方形。 师:要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知道哪两个信息? 生: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怎样计算周长? 生1:5+2=7(cm)

  •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认识一一间隔,师:小朋友们,咱们今天一起到兔子庄园玩一玩。去之前老师先要考考你,这是一个出示3个,下一个呢?下一个(请一个学生)? 问:你是怎么想到的?(请另一个学生)你想到了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像这样,一个物体隔着一个物体有规律的排列,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排列就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 那么我们可以说正方形和圆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下面欣赏一下老师收集的一一间隔排列的照片 提要求:你们一边看,一边还要能找出哪些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出示:PPT(手链图 衣服图 红白蜡烛图) 师:欣赏了这么

  • 如何进行练习题的设计,对书本上练习题的利用与设计

    (1)加入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数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是数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传统的数学往往强调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而对数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重视不够,导致绝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地解答数学课本上的习题,而面对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可以适当为练习题添置现实背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年级上册练习八第10题:24人要过河,每只大船可

  •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学过了乘法在前、加法在后的综合算式, 但没有涉及综合算式的递等式计算格式,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为了打破学生的原有的思维定势,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 目的是为了

  • 一道错题的精彩

    今天,在三(8)班上课时,我讲错了一道题。 题目是:有两个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金属球,先把甲球放入盛有热水杯中,甲球与水温度相同时,水温降低了△T,把甲取出,再把乙球放入杯中,乙球与水温度相同时,水温又下降了△T,则两球的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是( ) A.C甲﹥C乙 , B. C甲﹥C乙 , C.C甲﹥C乙D.无法判断. 由于这题学生错的非常多,所以我在黑板上写出了分析过程,设球的初温为t,谁的初温为T,则甲球的末温度为T-△T,乙球的末温度为T-2△T,接下来我犯了一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