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如何进行练习题的设计,对书本上练习题的利用与设计

如何进行练习题的设计,对书本上练习题的利用与设计

更新时间:2018-09-15 11:11:02

《如何进行练习题的设计,对书本上练习题的利用与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加入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数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是数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传统的数学往往强调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而对数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重视不够,导致绝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地解答数学课本上的习题,而面对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可以适当为练习题添置现实背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年级上册练习八第10题:24人要过河,每只大船可以坐4人,小船可以坐3人。先说说坐哪只船用的只数少?如果都坐大船,要几只?都坐小船呢?在学生已经得出大船小船各用几只后,教者又增设了一个环节:如果你是老师要组织大家过河,去租船。大船租金5元,小船租金4元。你觉得全部租大船和全部租小船哪一种合算呢?学生一听,个个都开始积极计算起来。教材中的练习题在教学当中,多加入些生活化的元素,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积极性也会有很大提高。因为他们体会到了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
(2)适当提高难度,满足学生求知欲
     练习是面向全体同学进行的,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到所有同学的接受能力,同时在基础题上适当拔高,以满足部分同学对知识的渴求。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88页的一道练习题:商店里有饼干(4元),方便面(2元),水果糖(5元),巧克力(6元)和礼品盒(20元),小红带了18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针对用18元买东西的方法很多,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如果18元钱可以找钱,可以怎么买呢?(2) 如果18元全部用完,又该如何呢?(3)用18元你最多能买多少件物品?(数量最多)(4)用18元你最多能买多少种物品?(种类最多)(5)如果你去买东西,你想带多少钱,买哪些物品呢?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每个同学都开动脑筋,解决了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设计反例,巩固学生知识
作为老师,我们都希望孩子养成完成题目后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要从自己做得题目中找到错误,又谈何容易?可如果让他们找找其他小朋友题目中的错误,他们却信心十足,兴趣高涨,而且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大胆地设计这样一些环节,如“啄木鸟爷爷帮小树捉虫子”、“医生帮助病人看病”“替小马虎找错误”之类的活动,孩子们总是睁大了眼睛,认真开动着脑筋。
例:在教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这一课内容后,学生的练习中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如:(1)商太小,导致余数比除数大;(2)原本的没有余数的除法现在孩子也做成了有余数的除法。虽然孩子们知道“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一规律,老师也提醒过孩子做完后可以通过检查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来判断商是否合适,但是孩子们就是错误不断。于是在课堂上,我在黑板上出示了这样四个题目:
我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很马虎的小朋友做得题目,你愿意来当一回小老师判断他做对了吗?如果有错,你能告诉他错在哪里,应该怎么改吗?”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小手举得高高的,都想来做一回小老师,我故意请了一些平时错的比较多的孩子上来判断,效果居然出其的好,不但能判断,还能说出错在哪里。
    也许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能从别人的作业中找到错误是相当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的一件事,作为教师何不好好地利用这一点,让孩子能自主的地去发现题目的错误所在,以此来达到巩固孩子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三、要加强对易混知识的对比练习
负迁移对于学生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对看上去差不多的题,往往会分不清楚,经常出差错。所以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容易混淆知识的对比练习,学生从中可以找到题目之间的不同点,从而在以后的解题时就会引起“警觉”,进而达到提高解题正确率的目的。
如学习了倍的知识后,学生对于什么时候用乘法算、什么时候用除法算容易混淆,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如下练习。
(1)小方有画片8张,小明的画片数是小方的4倍,小明有画片多少张?
(2)小明有画片32张,小方有8张,小明的张数是小方的几倍?
又如,学生学习了比多比少解决问题后,对于什么时候用加法算、什么时候用减法算学生一时没有办法确定,所以在教学完这部分知识后,教师可设计如下的对比练习。
(1)六(1)班植了48棵,六(2)班比六(1)班多植5棵树。六(2)班植了多少棵?
(2)六(1)班植了48棵,六(2)班比六(1)班少植5棵树。六(2)班植了多少棵?
(3)六(1)班植了48棵,六(2)植了35棵,六(1)班比六(2)班多植多少棵树?
这里同样要让学生知道到底什么时候用加法算,什么时候用减法算,一般的思考方法是,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求相差数用也用减法。
一味地练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的,作为教师,应该多开动脑筋,多变换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既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能开心快乐的学习。
相关阅读
推荐
  • 2012学年(上)三年级数学天天练(1)—(4)

    2012学年(上)三年级数学天天练(1)(20121009)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竖式计算:(打*的验算) 689+2349= *5002-1879= 6209= 89007= 4077= 二、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688+145+255 719+542+181 574+496 8403-250 2012学年(上)三年级数学天天练(2)(20121009) 一、竖式计算:(打*的验算) 4032-1039= *6000-4218= 4087= 9145= 20704= 二、列综合算式解答: 1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段考试卷 (期中评估)

    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评估试卷 分数: 一、 我是填空高手。(本题共25分,每空1分) 1、6003的商是( )。 2、5个18是( ),32的10倍是( )。 3、4005的积的末尾有( )个0。 4、边长是12㎝的正方形,它的周长是( )㎝,它的面积是( )c㎡。 5、( )、( )、( )都是常用的面积单位。 6、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5㎡=( )dm 2 dm=( )cm 1400 dm=( )cm 7㎡=( )dm 2600 cm=( )dm 300 cm=( )dm 7、在○里填上>、<或=

  • 三年级克的认识教学案例

    总第 课时 上课日期[教学内容]克的认识,教材第31页~33页例题以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学生已有知识分析] 学生逐步掌握了1千克的重量概念,懂得要知道物体的重量需要用秤来称,

  • 如何进行练习题的设计,对书本上练习题的利用与设计

    (1)加入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数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是数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传统的数学往往强调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而对数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重视不够,导致绝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地解答数学课本上的习题,而面对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可以适当为练习题添置现实背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年级上册练习八第10题:24人要过河,每只大船可

  • 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案例

    王玉玲 ]以下是两节有关情境创设的两节课,教学内容一样,但处理情境创设的方法截然不同,下面是两节课的教学片断[案例]片段一情境创设。师:同学们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生:喜欢,师:今天这节课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商店,想不想去呀?生:想去,师:那这节课老师看谁表现最棒,就先带她去,好不好? 生:好 师:为了使同学们的课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培养同学们多才多艺的本领,学校打算成立鼓号队,大家想不想参加呢? 生:想 师:学

  • 同课异构《分数的初步认识》听评课

    港头小学 马娇,2018年12月7日新沂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开展同课异构《分数的初步认识》主题研讨活动,通过这次研讨活动,收获颇丰。下面我将谈谈自己的看法。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五位老师都能从实际情境中自觉让孩子进行数概念的扩展,进而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需要。五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姚敏 太仓市新区第四小学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87-89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知道以元为单位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写出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

    【李允允 】 一、案例背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册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知道把长方形某个面的形状

  • 一道错题的精彩

    今天,在三(8)班上课时,我讲错了一道题。 题目是:有两个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金属球,先把甲球放入盛有热水杯中,甲球与水温度相同时,水温降低了△T,把甲取出,再把乙球放入杯中,乙球与水温度相同时,水温又下降了△T,则两球的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是( ) A.C甲﹥C乙 , B. C甲﹥C乙 , C.C甲﹥C乙D.无法判断. 由于这题学生错的非常多,所以我在黑板上写出了分析过程,设球的初温为t,谁的初温为T,则甲球的末温度为T-△T,乙球的末温度为T-2△T,接下来我犯了一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