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案例分析》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创设情境,激发导入:1. PPT出示一朵红花,问:你能猜到下一朵是什么颜色的花吗?生1:黄花生2:蓝花
生3:粉花
师出示结果进行验证:怎么样?没猜到吧,这是一朵红黄相间的花。
师:下面,你再猜一下。(出示第三朵花,让学生猜第四朵花的颜色)
生1:黄花
生2:红黄相间的花
生3:粉花
师:哎,有人猜对了。
师出示第5朵花,问:接下来的一朵花会是什么颜色的?(生齐答:红黄相间的花)
2. 师:第二朵花的颜色大家都没猜到,可这朵花的颜色大家都猜到了,你们说说是怎么猜到的?
生1:因为它是有规律排列的
追问:有什么规律?
生2:它是一个隔一个排列的。
师:是啊,这两种颜色的花是有规律地排列的,像这样的一个物体隔着一个物体排列的方式,我们称之为“间隔排列”。 今天就让我们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这种规律,好吗?
板书:间隔排列
【分析】教师课前导入,以猜 一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做好了铺垫。同时,教师以“红黄相间的花”出示,也从另一个层面向学生传递了本课的学习内容。可谓匠心独具。
二、自主先学: 认识一 一间隔排列
出示例题
师:这里是小兔子的乐园。请你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图中有几组事物是这样排列的?它们有怎样的特点?
要求:先独立观察,再把自己的发现与组内同伴交流。
小组交流、班级汇报
生1:小兔和蘑菇是间隔排列的
生2:木桩和篱笆是间隔排列的
生3:夹子和手帕是间隔排列的
生4:穿不同衣服的兔子间是间隔排列的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小兔 蘑菇
木桩 篱笆
夹子 手帕
归纳:刚才同学们发现了好多间隔排查的现象,那么,像小兔与蘑菇、木桩与篱笆、夹子和手帕这样的排列都是一一间隔排列的。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研究小兔与蘑菇、木桩与篱笆、夹子和手帕的排列,来探究一一间隔的排列规律。
【分析】自主学习是课标所倡导的、培养学习能力的目标之一。在这一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伤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经过初步的探究,结合前期的准备,都能很好地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三、合作探究:师:同学们真棒!我们从图中发现了间隔排列的规律,接下来,你想挑战更难一点的问题吗?好,下面请你把表格填写完整并完成问题。
小兔( )只
木桩( )根
夹子( )个
蘑菇( )个
篱笆( )块
手帕( )块
1.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2.仔细观察每排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组内同学听。
3.为什么每排两种事物数量都相差1?
友情提示:可以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看看最后剩下什么?先动手圈一圈,再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独立填表、小组交流,班内汇报。
生1:我发现小兔的只数比蘑菇多1个;木桩的根数比篱笆多1个,夹子的只数比手帕多1个。
生2:我发现排在两头的物体都比中间的多1个。
生3:我发现排在中间的物体都比两头的少1个
师:怎么样?这个规律你们发现了没有?
生:发现了。
师:为什么会出现排在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呢?谁来说说?
生1:我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圈成一组,最后就多了一只小兔。
生2:我把一个夹子和一只手帕看作一组,最后多了一个夹子。
师:我们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一根木桩和一块篱笆看成一组,一个夹子和一块手帕看成一组,这种关系在数学上称之为:一一对应。
师指夹子、小兔、木桩:你们再看一下:排在两端的物体是什么?(生:夹子、小兔、木桩)一样不一样?(生:一样)说明了什么?
生1:如果排在两端的物体是一样的,那么,两端的物体就比中间的多1个。
生2:如果排在两端的物体是一样的,那么,两端的物体就比中间的多1个。
生3:排在两端的物体是一样的,那么,两端的物体就比中间的多1个。
【分析】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出主导作用,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合作者。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能充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体现了以学生的发现为主的教学思想。
四、练习检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大家根据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PPT出示以下问题】1. 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相邻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2. 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学生在答题纸上完成,然后到台前汇报(2人)。
五、强化梳理
真棒!同学们都能正确快速地回答了问题,还想继续挑战吗?
1. 出示任务四:
如果把 与 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 有10个, 最少有几个?最多呢?
2. 先独立思考,在纸上画一画,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 班内汇报
生:最多有11个,最少有9个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1:如果两端都是圆形,那么圆形就有11个,如果一端是正方形,一端是圆形,那么圆形就有10个,如果两端都是正方形,那么圆形就9个。
师:你们是不是也发现了这个规律?(生:是)好,那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生2: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中间物体比两端的少1 ,如果两端物体不同,则两种物体数量相同。
师相机出示PPT,并板书。
【分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再加以提炼结论,一方面培养了孩子的观察思考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孩子归纳与合情推理的数学能力,效果明显。
六、总结提高: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规律?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的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提答,
板书:
两端相同,个数差
两端不同,个数相等
七、课后拓展延伸:美化校园我最棒
(1)学校道路两边各有10棵法桐树,如果每两棵树中间放一盆花,共需要多少盆花?
(2)李师傅为学校花园做围栏需要锯一些木条,把一根长木条锯成2段需要4分钟。如果把一根同样的木条锯成6段,需要多少分钟?
【分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可以说是课堂的延伸,也可以说是对孩子进行的一次生活教育。新教育倡导“教育的生活化”,老师将学生的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向学生传递了一个良好的信息:学,是为了应用!
【整体分析】
这节课,教师通过观察、圈画、分析、比较、归纳、合情推理等数学能力的综合运用,从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目标达到度比较好。学生课堂反应积极,探究气氛热烈,可以说上得还是比较成功的。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讲”精神领悟透彻。特别是课的导入设计,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表现为一是趣味性:从全部猜不到,过渡到全部都能猜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是知识性:一朵红黄相间的花本身就映射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加之有规律地出示花朵,让学生从感官上接受“一一间隔排列”规律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