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案例: 1. 体会数量不同时,可能性的大小 (出示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面装着5个白球和1个黄球)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先来做个摸球游戏。瞧,老师带来一个袋子,里面装有白球和黄球,一共6个。
游戏规则:在口袋里摸球,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后放回,一共摸10次。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算同学们赢;摸到白球的次数多算老师赢。
大家争先恐后地上前想要摸球,最后老师请了一位学生来摸球,活动就开始了。很多人只是专注于教室前的摸球游戏,摸到黄球时他们兴奋异常,摸到白球时情绪就低落。结果整个摸球活动一结束,真正记录摸球结果的人很少。
2.体会数量相同时,可能性相等
(放相同数量的球:5个黄球、5个白球)
出示第二次摸球规则:(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口袋。)口袋里有4个黄球,4个白球,每次摸出1个球,再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
师:白球和黄球的数量相等,那你猜猜看白球摸到的次数是多少,黄球摸到的次数是多少?(20次和20次)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分组实验。
组内成员都争着去摸球,摸出一个球后,所有人都记录结果,再摸再记。有的小组还因为每人摸球的次数不均而产生了争吵。大大影响了小组实验的速度,为此这个环节中耗时很多。
修改后:
1.体会数量不同时,可能性的大小
(出示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面装着5个白球和1个黄球。)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先来做个摸球游戏。瞧,老师带来一个袋子,里面装有白球和黄球,一共6个。(请一名学生读出规则)
规则:在口袋里摸球,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后放回,一共摸10次。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算同学们赢;摸到白球的次数多算老师赢。
师:游戏开始前我们先要分工,每一个工作都非常重要。老师负责口袋并数次数,请一人上台摸球,其他人做小小记录员。那我们就开始游戏。(教师边示范边说)每次摸前都要把袋子摇一摇。(游戏开始)
2.体会数量相同时,可能性相等
(放相同数量的球:5个黄球、5个白球)
出示第二次摸球规则:(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口袋。)口袋里有5个黄球,5个白球,每次摸出1个球,再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
师:白球和黄球的数量相等,那你猜猜看白球摸到的次数是多少,黄球摸到的次数是多少?(20次和20次)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分组实验。
教师活动前要求:小组活动,每个人的工作都非常重要,比比看哪个小组最会合作。每组4名同学,组长负责分工掌管好袋子,其中一名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结果,填写统计表。一名同学负责数次数,另一人摸球。
先小组分工,分好工的向老师表示。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www.smtxjs.com机会,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学习中的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提高兴趣,获取知识。只是如何在课堂中提高操作活动的效率呢?
一、目标明确,操作可行
大部分中低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往往被操作材料的一些外部特征所吸引,不能始终对操作对象保持有目的、定向的注意,不能准确地抓住重点做深入的观察研究。或者把操作活动当成是单纯的游戏,只重视结果,往往没有对稍纵即逝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注意。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操作的目的,让每个学生都了解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操作活动过程中来,知道观察的重点,主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等。
二、以生为本,因生而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动手操作是有目的的、主动的操作,有策略的操作。学生应该在自己积极、主动的操作活动中提升思考,获得发展。因此,操作活动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操作兴趣、操作水平、合作意识等。对操作活动的要求可详可略,关键在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适当参与,适时指导
学生的年级越低,越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和操作结束后,都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对于操作过程中的指导,要引导学生将观察与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离开操作材料后,才有可能在头脑中留下准确、完整的表象,进而达到促进分析综合,帮助抽象概括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操作活动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