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公开课教学片段解读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公开课教学片段解读

更新时间:2015-02-09 16:33:32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公开课教学片段解读》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不久前,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认识面积》,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吴老师多次询问学生“你有感觉了吗?”。个人以为,吴老师之所以反复提这样的问题,正是看到感觉在学生学习中内在价值。试着就吴老师几个提出“感觉”的教学片段进行解读。

【片段一】直观的感觉——面积的大小

师:今天吴老师和你们一起学数学,我们研究什么问题呢?看这里——(板书)面积。听说过“面积”吗?你在哪儿听过?

生:黑板上有面积,桌子上也有面积。(边说边用手指画)

师:看到“面积”二字,你有什么问题呢?

生:面积和周长有什么不同?

生:怎么算面积?

生:面积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学面积?

……

师:是啊,面积到底长什么样,到底长在哪儿啊,面积又是怎么来的呀?

教师讲解:古埃及有条尼罗河,当河水退下去的时候,人们开始争土地。(边讲解边在黑板上画了两块不规则的土地,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给两块地涂色)

师:看着他们涂色,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红色的土地大,黄色的土地比较小。

师:让我们一起来描一描这两块地的边线。(教师在黑板上描,学生伸出手跟着一起描),再摸摸这块地的面积。

师:有点感觉了吗?我们今天认识的面积和周长有点——(生)不大一样,但又有点——(生)联系。

赏析:在学生经历涂色操作后,吴老师提问“你们有什么感觉”,这里的感觉指感受到“面积”是有大有小的,面积是可以比较的。接着,吴老师在带着孩子一起“描边线”“摸面积”的基础上,再次提问:“有点感觉吗?”,这里的感觉更多地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认识的面积和以前学习的周长既区别又有联系。一般说来,上课开始阶段,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是粗浅的、模糊的、隐晦的,不过,学习过程又是不断生长的,有了基础性的感觉,后面的学习就有了“生根”的土壤。因此,这两个“感觉”的背后承载了吴老师对孩子的学习起点、学习基础的真切关注,蕴含了吴老师“道法自然”的教育思考和教育智慧。

【片段二】理解的感觉——面积的含义

师:大家对面积有了一点感觉,那你觉得哪儿有面积啊?

生:黑板上有面积。

师:你来摸一摸。

(学生到黑板上摸外面一圈的边线)

师:他摸的黑板外面一圈边线的长度,这是黑板的——(生)周长。那面积应该怎么摸呢?谁愿意来摸一摸。(教师和学生一起摸)

生:我认为桌子上也有面积。(边说边摸桌面)

生:地板上有面积。

生:操场上也有面积。

……

师:刚才你们说的地板、操场,我说一个词你们理解吗?(物体)

生:(兴奋地高举文具盒)这个就是物体。

师:是的,这就是物体,你们能摸一摸它的面吗?

师:(指着文具盒的面)我们摸的这个面比较——大,这个面比较——小,这个面有多大多小呢,就是这个面的——面积。对面积有点感觉了吗?(学生齐喊——有)行,让我们带着感觉慢慢来!

师:(出示刷墙的图片),工人叔叔把这面墙涂满的时候就是这面墙的——面积。那什么是面积,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有些犹豫,没有说出来)

师:一时还说不出来,没关系。

生:我觉得物体的大小就是面积。

师:物体是一大块儿,应该是物体上的一个——面。让我们一起来描一描墙的边线,再来摸摸墙的面积。

(描墙的边线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喊:走——走——走——停!摸墙的面积时,老师和学生一齐喊:刷——刷——刷!)

师:看来周长和面积不太一样,可周长和面积谁也离不开——谁,有感觉没,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接着来。

赏析:新课程改革以后,数学概念的教学出现了很多变化,其中有一条就是弱化了对概念文字表述的记忆,重在理解和解释。吴老师通过带着孩子“找面积、说面积”以及“描边线、摸面积”的对比活动,让学生在对面积有了初步感觉的基础上,进一步找感觉并尝试着把内心的感觉说出来,以达到多角度、多方位地理解面积的含义。客观地看,集体教学中的个体学习,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学生在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情感体验方面不是同步的,吴老师充分运用自己超强的课堂驾驭能力,熟稔于把握学生心里每时每刻的数学感觉,多次追问“对面积有点感觉了吗?”“有感觉没”……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吴老师“掺扶”着学生一路前行、不断登高的立意。相对而言,片段一中的感觉更多的是直观认识面积的感觉,片段二中的感觉更多地是指对面积理解的感觉。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

【片段三】建构的感觉——面积的模型

师:要下课,我们的问题解决了吗?你们对面积有感觉了吗?先说说面积长得什么样啊?

生:可以长得像正方形。

生:还可以长得像三角形、圆形。(学生抢着说)

师:长得歪七扭八的行不行。面积到底长什么样?

生:我觉得面积长得实实的,(老师一脸迷惑,学生立即解释就是装满的意思。)

师:你们的意思是面积长得——各种各样。那面积有多大呢?

生:随便多大,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生:可以长得无边无际。

师:这位同学说可以长得无边无际,你们觉得呢?无论长得多大,都得——封闭,看来得说有边有际。你们的感觉真好。那面积长在哪儿?

生:可以长在天花板上,地板上。

生:可以长我们的手掌上。

生:也可以长在我们的桌子上、椅子上。

师:而且我们知道桌子、椅子的面积是可以测量的,桌子的面积大约有——24平方分米,椅子的面积大约——9平方分米。

师: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面积。课前还有一些同学问我面积怎么算?为什么要学面积等等,且听下回分解。

赏析:一节课下来,虽然孩子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准确表达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但每个学生都拾级而上的过程中建构了自己对面积的理解。“面积长得实实的”,“有边有际”,这是多么有创意的面积本质的表述啊!“可以长在天花板”“可以长我们的手掌上”“可以长在我们的桌子上、椅子上”……学生多样化的回答给了面积具有无限扩展的模型意义。整体看来,我们感受到孩子们对面积的感觉是具有生命气象的,丰富多彩的和充满灵性的,在那一刻似乎能听到孩子个体内部向上生长的声音。而这些正是吴老师那些已经超越了数学本身的教学行为所带来的惊喜。另外,吴老师在认识面积第一课时引入平方分米,我个人认为倒不是把面积单位提前讲解,而是让学生感受到有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是可以借助1平方分米这样的正方形进行测量,在测量过程中的学生初步地感受到面积都是可以用数量描述出来的。因此吴正宪老师的这节课所提出的感觉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表述,而是引导孩子从浅层次的面积概念的学习向更深层次的数学意义的感觉、体验、建构。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之后,当孩子们再一次面对“面积”时,定会抹上自己绚丽的色彩,构建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数学天空。

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寻求孩子不同的数学感受,让孩子带着感觉去学习,是吴老师这节课上最大的追求。回味感觉丰盈课堂之余,觉得还有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强调学习数学的感觉,但也不能忽视感觉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带着感觉学数学,最终目的不应该是跟着感觉走,而应是站在已有的数学感觉之上进行的理性学习。

如何很好地把握这个平衡点值得我们细细咀嚼,深入探究。
相关阅读
推荐
  •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计算。(30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0.2+0.5= 5.2-0.8= 10-2.5= 2103= 23100= 37 +37 = 310 +510 = 912 -312 = 38 +38 = + = 6.0-2.4= 5.3+3.5= 4.7+3.6= 2013= 2430= 6409= 2、用竖式计算(8分) 32.5+2.7= 4.3+27.5= 7822= 2069= 3、用递等式计算(8分) 8.2+(9.6-4.

  • 周长教学难点何在《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都觉得周长教学挺简单,只有少数几个孩子一时不开窍,觉得是时间问题。但在学完面积后,学生经常会周长面积混起来那就比较普遍了,至于问题出在哪?只模模糊糊的认为是知识本身难度较高,学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很好区分两个概念。 听了北京市刘延革老师的《认识周长》一课,我真佩服刘老师对学生学习周长的难点的深刻剖析。她说:长度是属于一维的,真是一维的话,如量线段的长度,没问题,很简单。但是封闭了,就形成二维的图形,冲着二维的面想一维的周长,学生的认识是有困难。我认为她讲得非常有道理。 让我更佩服的是她突破难点的几个

  • 人教版小学下册第六单元认识面积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题目是《认识面积》。一、说教材:《认识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教材通过三个层次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2、结合比较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活动,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3、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相同方格数的不同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面积,从而概括出面积的含义。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但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

  •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评课教学反思

    一、注重对比,巩固提高: 在杨老师的课上,我们可以看到她非常注重让学生进行知识之间的对比。比如在教学四分之一这个分数时,老师出示了总数不相同的几种情况,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总数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是平均分成4份,所以每一份都可以表示成四分之一,以此来揭示分数的含义。而后面二分之一出示后,也不忘记和四分之一进行比较,继续追问学生:都是把4个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为什么一题中每份表示为四分之一,另一题每份则表示为二分之一,在学生思考之后,让学生明白了4个桃这个整体虽然相同,但是平均分的份数,决定了每份到底是几

  • 2018年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56页例题,试一试 及想想做做相应练习。[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识别并能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试一试中的四个图形彩纸、剪刀、例题中的3张图片。字母C、N [教学过程] 一、 试一试眼力,

  •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新授部分处理略显粗糙

    姚敏 太仓市新区第四小学,今天刚刚教学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我主要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新授部分处理略显粗糙;练习部分处理过于精细;教师引导过多,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有待提高。 一、 新授部分处理略显粗糙 新授部分对于教授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第一次把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讲透每一个知识点,才能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在新授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反思: 1. 一位小数写法和读法的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

    【李允允 】 一、案例背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册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知道把长方形某个面的形状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案例

    一、背景分析,统计与可能性:摸球游戏,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学习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设计摸球的游戏,让学生先猜测摸到哪种颜色的球摸到可能性大些,摸到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会少些;再通过分小组开展摸球的游戏活动,进一步验证自己猜测可能性是否合理、正确,最终得出统计与可能性:相等可能性的概念。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

  • 加强对比练习,突破小数加减法难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是《小数的初步认识》,在这一单元里有一位小数的认识和意义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因为是小数的初步认识,在认识里我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一位小数,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然后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 在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教学时,我首先复习了整数加减法的练习,使学生明白了进行计算时必须相同数位对齐。 课本中的例题都是一位小数加减一位小数。对于一位小数加减整数,整数加减一位小数,这一教学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