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下册第六单元认识面积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下册第六单元认识面积说课稿

更新时间:2015-10-08 13:59:29

《人教版小学下册第六单元认识面积说课稿》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题目是《认识面积》。一、 说教材:   《认识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教材通过三个层次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2、结合比较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活动,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3、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相同方格数的不同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面积,从而概括出面积的含义。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但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并根据教学内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 本节课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结合具体实例和涂色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数学知识缘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关键是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及操作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三、说教法与学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连贯情境,并在课一开始,创设“涂色”比赛形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习新知作了较好的铺垫。

(2)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实物、学具、教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愉快学习新知。

(3)认知冲突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低中年级操作随意性大,对学生的操作必须适当指导启发,另外根据认知冲突论,教学中我不断设置矛盾冲突,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4)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采用探究、合作、操作学习法:  切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加强操作实践活动,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理解概念充分调动学生手、口、眼等多种器官参与探究学习活动。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为了更好实现以上的教学理念,我在课前准备了卡片、格子纸等工具。四、下面我就详细地说一说第四个环节——说教学流程  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本节课的教学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手段,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安排以下五个步骤完成: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通过涂色活动帮助学生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创设喜羊羊和沸羊羊打扫青青草原的情境,让两位学生代表上台来用粉笔进行涂色比赛代替打扫情景,学生开始比赛,师生讨论比赛的公平性。引出课题:什么才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在这个环节里,由学生感兴趣的比赛活动情景引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很自然地引入新知。

二、操作实践,感知面积含义。

    第一个环节,通过物体认识面积。让学生看一看黑板表面、桌面、书本的各封面,体会物体有面。比一比黑板表面和课本、桌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并在这里和周长做一个区分,体会面有确定的大小,而不是讲长短的。摸一摸课桌面和课本封面,体会这些面的客观存在,感受这些面各自面积的大小。最后说一说身边周围物体的面积,并比一比它们的大小,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第二个环节,通过平面图形认识面积。先给学生四个基本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认一认,他们是什么图形。涂一涂它们的表面在哪里。比一比它们的大小,说一说每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各自的面积。然后再给出两个不封闭图形,让学生涂一涂,造成认知冲突,通过操作实践,学生可以总结出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阐述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面是什么,教师可以告诉你,但是让学生摸一模、比一比、指一指,涂一涂,学生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的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面是什么。

三、小组合作,比较大小。

这是本课的难点所在。第一个环节比较大小。我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引导,刚才学生已经对图形面积的含义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会比较简单的物体或图形面积的大小,接下来,我会出示一组不容易比较并且争议较大的图形。此时学生会再次质疑:利用什么方法才能比较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呢?引导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出示活动要求:1、独立思考,想想可以采用哪些方法?2、动手实践,看看自己的办法能不能比较出面积的大小?3、小组交流,听听同伴还有哪些方法?那么孩子们进行比较活动,通过比较他们会判断出长方形比正方形面积大。对于学生的逐一汇报,演示,我有如下预设:在学生汇报其使用方法时我采用了追问引导、演示、比较的方法突出难点所在。①在剪拼法中,我会适时引导学生每次剪拼时都要注意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两条边对齐,然后再剪去多余的部分进行比较。②在摆实物中:学生会出现用大小不同的图形或物体去比较的情况,那么我会引导孩子们摆的图形或物体要大小一致。③明确画格子法的画法,引导学生画出的格子要大小统一。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比较策略的多样性,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从而培养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广度和深度。最后引导小结 :比较面积的大小可以用多种方法,但剪拼的方法有局限性,如果两个图形都要求不能移动和破坏,那么摆小方块的方法最合理、最具普遍性。第二个环节,创意比拼,理解面积含义。首先明确创作要求: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作品展示,交流评价。)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再选一个图形,用画笔把图形美化一下,描出图形的边线,用红色涂出它们的面积。展示学生作品。进一步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体会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与图形边界的形状无关也与图形边界的长度无关。

四、分层练习,综合运用。

    我主要采取阶梯式练习。首先:喜羊羊带领大家闯第一关,基础练习,加深理解。指一指下面图形哪个有面积?它的面积指的是哪部分?这一练习面向全体学生,进一步巩固面积含义,判断哪些图形有面积,并指一指他的面积。

第二关:深化练习,灵活方法。在掌握了基本数格子的方法后,我精心设计了第二个习题。这一练习是有数半格图形的面积,学生利用格子纸比较上面两个图形的面积?我会追问:这一组图形和上一组有什么不同?出现半个格子的时候该怎  

样数? 

第三关综合应用,提升能力。

喜羊羊也用一堆小正方形摆出了两个图形。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图形,利用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引导说出:(课件)在面积相等,形状不同时,周长也不同。鉴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分层,有明显的梯度,在质和量上有着不同的要求,使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通过练习,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均得到发展。

    最后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借助板书巩固新知,学生说一说所得收获。

五、说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相关阅读
推荐
  • 人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第八单元检测试卷

    抚州市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第八单元检测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 一、我会填。(24分,每空1分) 1、 2千米=( )米 4元8角=( )元 1平方米=( )平方厘米 10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9平方千米=( )公顷 10公顷=( )平方米 2、7分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3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3、在〇里填上、或=。 4米〇40厘米 0.8〇0.78 2.45〇2.43 4、一块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0~82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目标:1. 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在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3. 能积极参与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探究活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身边平移和旋转有关的某些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平移和

  • 三年级克的认识教学案例

    总第 课时 上课日期[教学内容]克的认识,教材第31页~33页例题以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学生已有知识分析] 学生逐步掌握了1千克的重量概念,懂得要知道物体的重量需要用秤来称,

  •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除法竖式中的第2个知识难点,吸取了首位能整除一节课中的一些教训,本节课教学中脚步有所放慢,还是坚持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理解算理: 首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先让学生同桌合作,说说用怎样用学具操作表示分的过程,韩畅的方法是先拿出4筒平均分给2个班级,每个班级分得2筒,然后把1筒拆开平均分给2个班级,最后再分剩下的2个。说完后,大多数同学表示同意,也有几个孩子表示分的太多太麻烦,这真是一个很好地生成性资源,好好抓住它,嵇施媛这样说:同意先拿出4筒平均分给2个班级,还剩下1整筒可以和零散的2个

  • 如何进行练习题的设计,对书本上练习题的利用与设计

    (1)加入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数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是数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传统的数学往往强调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而对数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重视不够,导致绝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地解答数学课本上的习题,而面对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可以适当为练习题添置现实背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年级上册练习八第10题:24人要过河,每只大船可

  •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及反思

    唐店尚营小学 刘璇,今天在城西小学听了五位老师分别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感觉收获颇丰。五位老师的课生动精彩,学生讨论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下面我对庄子汉老师的这节课,说一说我的几点思考。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庄老师在这节课导入的时候,由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真切的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分一分这个过程中,强调了重点,就是要求平均分。由分

  • 观摩了三节复习课后我对于复习课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于1月9日在贾汪区团结小学举行了培育站的第十一次活动。临近期末考试,所以此次的主题紧紧围绕着复习课而展开。首先观摩了三节复习课,而后听了一个讲座。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发现复习课都有一个共性,他们不是单纯的进行书本知识的再回顾,而是在回顾旧知的基础之上求活,求变,进行拓展延伸。无论是李老师的一题多解,多次运用转化策略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还是陈老师的七八五十六的上下左右口诀的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姚敏 太仓市新区第四小学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87-89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知道以元为单位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写出

  •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新授部分处理略显粗糙

    姚敏 太仓市新区第四小学,今天刚刚教学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我主要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新授部分处理略显粗糙;练习部分处理过于精细;教师引导过多,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有待提高。 一、 新授部分处理略显粗糙 新授部分对于教授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第一次把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讲透每一个知识点,才能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在新授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反思: 1. 一位小数写法和读法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