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18-09-13 16:09:01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案例: 这是在教学完第一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之后的一堂复习课,主要复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师:请一个小朋友朗读第8题。(学生读题)师: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由于在计算方法上还没有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所以不提倡第一步用乘法计算)对于能力强的孩子要求用两种方法进行解决。
完成后采用同桌交流的形式进行。
在进行交流之前,老师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让写出一种方法的孩子先说说你是怎么想想的?(也就是让中下等的孩子也得到发言的机会)然后写出两种方法的孩子再进行补充。
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进行辅导,让孩子能顺利开展同桌交流。
学生反馈:    72÷2=36(台)                       72÷6=12(台)
         先算:6天每人安装多少台?              先算  2人每天安装多少台?
              36÷6=6(台)                        12÷2=6(台)
针对学生在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在交流中,一个说,一个要认真的做个倾听者,不要两个人都在说。
第6题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不同的是,对于有能力的学生要求写出三种方法,交流时,采用小组交流的方法进行。
第7题独立读题后独立完成。
师:集体朗读第9题题目。
独立完成。
师:小组之间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记录一组的活动情况:四个孩子中,甲孩子在解决问题方面是弱项,常常是问题不断,而且错误率很高,乙和丙两个孩子属于中等水平,丁孩子属于较好的。乙和丙两个孩子都写出了相同的算式:27÷3=9(元),甲和丁孩子写出了正确的算式:27÷3=9(元),9÷3=3(元);
30÷3=10(元),                       30÷3=10(元),10÷2=5(元);
32÷2=16(元),                        32÷2=16(元),16÷4=4(元)
答:三角形蛋糕每块的价钱最贵,          答:圆形蛋糕每块的价钱最贵,   
正方形蛋糕每块的价钱最便宜。          正方形蛋糕每块的价钱最便宜。
甲孩子首先发言,但是她不自信,她知道这么做,却说不出为什么这么做,但当乙丙提出了其他意见后,似乎让甲孩子觉得有点失落,认为自己是做错了,但最后在丁孩子的帮助下,让甲孩子知道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也让乙和丙两个孩子明白了为什么他们这样做是错误的,他们在求得是什么。
教师小结:通过这个题目的交流,你有什么感受?
生1:做题时一定要仔细,读错看错,任何一个字,都会影响解题。生2:有些题其实很简单,常常会让我们粗心大意,不管多简单的题我们都要认真对待。生3:不要小看那些平时经常出错的小朋友,她们也有比我们做得好得地方。
……
师:对,做题时,我们要更加去细心地读题,分析,不要认为简单,就马虎对待,这样常常会出错。(借机表扬了细心的甲孩子)
 
反思:
     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在平时教学中,小组学习是其中重要的途径之一,但是观察自己平时教学中开展的小组学习,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室里叽叽喳喳的,你一言我一语,给人的感觉就是闹哄哄的,小组学习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本学期,我在课堂上尽量多得给孩子以指导,让小组学习能发挥最大的功效,能让不同水平的孩子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由于本堂课是一堂复习课,所以注重是方法的交流,我把更多的时间交给了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同桌学习交流,小组学习交流,独立探索等方式进行,让孩子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思考方法,同时也吸取他人的学习方法。由于同一小组中,学生的水平有所差异,有些孩子能想出两至三种的解题方法,而有些孩子则只可能想出一种,所以,我在学生交流之前,先提出了:让只写出一种方法的孩子先说说自己的想法,其他孩子进行补充。通过这样的方式,给中下等的孩子也提供了一个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而对于其他水平比较好的孩子来说,也给了他们指导后进生的机会。
通过这堂课,也给我许多的惊喜:特别是第9题,看似很简单的题目,但其中却蕴藏着很多的玄机,也让许多孩子有了很多感受:无论多聪明的孩子,只要你不认真读题,都随时有出错的可能,而对于那些后进生,只要认真读题,认真思考,同样有成功的希望。
    孩子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要相信他们有这个能力,我们要努力给他们提供这个机会,相信他们一定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惊喜。
相关阅读
推荐
  • 三年级数学第一~三单元试题

    三年级数学第一~三单元 班级 姓名 一、计算:26% 1. 口算:8% 602= 245= 328= 60= 884= 98-89= 73-35+15= 323+2= 8400-8000= 10000-7000= 786= 9622= 10千克-3千克=( )克 3千克-2500克=( )克 2. 列竖式计算(打*的要验算)18% *643= 486= *793= 844= 525= 805= 二、填空:34%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头猪大约重100( ) 一个苹果大约重200( ) 三只鸭子的重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段考试卷 (期中评估)

    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评估试卷 分数: 一、 我是填空高手。(本题共25分,每空1分) 1、6003的商是( )。 2、5个18是( ),32的10倍是( )。 3、4005的积的末尾有( )个0。 4、边长是12㎝的正方形,它的周长是( )㎝,它的面积是( )c㎡。 5、( )、( )、( )都是常用的面积单位。 6、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5㎡=( )dm 2 dm=( )cm 1400 dm=( )cm 7㎡=( )dm 2600 cm=( )dm 300 cm=( )dm 7、在○里填上>、<或=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中检测试题

    一、我会填! 1、10.15读作();一点零六写作()。 20.18读作();十点零八写作()。 2、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把()对齐。 3、小华买钢笔了10.5元,买图书花了12.6元,小华一共花了()元,小华卖图书花的钱比买钢笔花的钱多()元。 4、30()=1800 20()=1800 40()=1600 20()=1800 5、20的32倍是()。 14个23相加的和怎么列算式(),结果是()。 6、一个水龙头每秒钟能流出90克水,那1分钟能流出()克水。 7、五十元五角五分写成小数是();1

  •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第一稿

    教材分析:平移与旋转是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新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受这些现象。 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在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3. 能积极参与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探究活动,感

  • 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案例:1.体会数量不同时,可能性的大小(出示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面装着5个白球和1个黄球)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先来做个摸球游戏。瞧,老师带来一个袋子,里面装有白球和黄球,一共6个。 游戏规则:在口袋里摸球,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后放回,一共摸10次。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算同学们赢;摸到白球的次数多算老师赢。 大家争先恐后地上前想要摸球,最后老师请了一位学生来摸球,活动就开始了。很多人只是专注于教室前的摸球游戏,摸到黄球时他们兴奋异常,

  • 将“吨”这个抽象的单位,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

    吨是个较大的质量单位,三年级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又无法体验,这使得吨的认识成为质量单位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怎样将吨这个抽象的单位,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呢?书中10袋100千克的大米,只能从数字上来说明1吨有多重,学生无法体验,就连我也搬不起100千克的大米,也没办法准备这样的教具。于是我就地取材,没办法的办法,把学生(约25千克)、我(约50千克)、纯净水(约20千克)都活用为教具,没想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前活动: 1.抱一抱你的好朋友,问问他有多重?

  • 巧设呈现点,构建简约开放的课堂——《角的初步认识》说课反思

    2015年,3月18日,是我第二次参加太仓市级的说课,前一次,还是6年前的五年以内青年教师的说课比赛,那时候自己还比较青涩,死记硬背,但又不能完全脱稿,说的时候牙齿打架,声音发颤。今次,课件、稿子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尝试了说课,不是背说课。但在随机应变的方面有待加强,说课过程中不应该太拘泥于自己的说课稿,临场发挥显得不够自如。 6年以前,同事们说了什么内容也已经模糊。6年后,我学到了很多。沈云英老师用扇形统计图分析学生学情,黄晓蓉老师语音功底深厚,戴菊老师说课气场强大说课中翻转课堂微课未来教室如雷贯耳,

  • 注重算法的优化,建立算式之间的联系

    一、了解学生知识基础, 在上课一开始,杨老师出示了4个两步计算的题目,要求学生在观察之后,说出每个题目的运算顺序,通过这样一个环节,了解学生对三年级知识的掌握程度,知道学生在哪些方面掌握得很好,哪些方面掌握得不是很好,以学生的知识基础为生长点,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能更好地把握教材,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条理清晰,层层深入 这堂课上,我们看到杨老师的教学思路是非常清晰的,从复习旧知导入,了解学生知识基

  •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学过了乘法在前、加法在后的综合算式, 但没有涉及综合算式的递等式计算格式,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为了打破学生的原有的思维定势,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 目的是为了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