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城西小学“同课异构”有感

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城西小学“同课异构”有感

更新时间:2018-12-12 10:04:44

《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城西小学“同课异构”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时集小学:郭晓媛)今天听了五位老师的数学课,收获满满。到了下午,组织进行了精彩的评课活动,我们这组轮到我上台评课,着实让我紧张,再加上中午没对所听的课进行整理,说话语无伦次了都。大概我就是相特所说的那种“台下活灵活现,台上双腿打颤”的一类人,缺乏锻炼。晚上回来又对今天所上的课------《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了回顾以弥补白天的不足。

在这几节课中,李先尚老师的导入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他几位老师的课都是按照统一的套路:通过两个小朋友或小动物对四个苹果,两瓶水,一个蛋糕进行平均分引入分数的,而他却是从量的角度出发,由分的的结果2个苹果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1瓶矿泉水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引导学生思考“半个”在数学中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倘若换做我是学生,估计我也会比较好奇“半个”的表示方法。他的这种导入环节显得与众不同,堪称完美。但是后面的教学中“半个”、“小半个”、“平均分成两半”、“平均分成两块”等等就显得过于啰嗦,如果进行合理的调整应该会有很好的效果。

最后一节是王倩老师的课,给我很熟悉的感觉,在她的课堂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规规矩矩,不苟言笑,无关的东西不许出现在课桌上,要求学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自己的课堂中来......王老师的课上的很细致,小的细节处理的很好,但是耗时过多,在比较的大小时,可以直接利用认识这两个分数时所折、涂色后得到的涂色面积进行直观比较,我认为无需再次在圆片上涂色表示出这两个分数进行比较。在这个地方庄雪娇老师处理的很好,她在引导学生认识这两个分数时,带领学生在同一个圆片上正面涂色表示圆片的,反面涂色表示圆片的之后直接进行直观比较效果很好,我非常赞同。

这几节课中有几位老师一直着力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平均分”,可是孩子们就像故意跟老师作对一样,偏偏不肯、不习惯说这三个字,而“平均分”又是这节课的关键,在这部分引导中娄嫚老师和王倩老师做的很好。

娄嫚:“对于这些食物,你能帮忙分一分吗?怎样分公平?”。

王倩:“怎样分两人一样多?‘一样多’让你想到了过去我们学过的哪种分法?”。

这两位教师的引导很轻松的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意会到了平均分的重要性。

其实,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跟学生的参与度也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前两节课学生过于活跃,学生课堂习惯很不好,有抢话的、接话的、瞎喊的、打人的......或多或少对这两位老师的发挥有一些影响吧,倘若换成在后面几节课的其中两个班级上课的话,效果会很好吧。
以上是我对这几节课的不成熟的看法,如有不当,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关阅读
推荐
  • 2012学年(上)三年级数学天天练(1)—(4)

    2012学年(上)三年级数学天天练(1)(20121009)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竖式计算:(打*的验算) 689+2349= *5002-1879= 6209= 89007= 4077= 二、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688+145+255 719+542+181 574+496 8403-250 2012学年(上)三年级数学天天练(2)(20121009) 一、竖式计算:(打*的验算) 4032-1039= *6000-4218= 4087= 9145= 20704= 二、列综合算式解答: 1

  • 不同的教学细节展现了她们不同的教学风格《认识厘米》

    周四聆听了两位老师执教的《认识厘米》,不同的教学细节展现了她们不同的教学风格。 【细节一】 师:你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在你的学生尺上指一指。 生1:从0到1。 师:从刻度0到刻度1。 生2:从刻度1到刻度2。 师:这样一大格就是1厘米。还有1厘米吗? 生:刻度6到刻度7,刻度10到刻度11。 师边示范边讲解: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伸出右手拇指和食指,比划一下。再拿尺量一量是不是1厘米。 学生动手比划。 师:闭眼记一记1厘米有多长,再用手比划一下。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大头钉、橡皮的厚度

  • 08苏州小学数学年会特级教师课堂实录----钱金铎(面积的意义与面积单位)

    一、师生交流: 1.师:认识我吗?知道我从哪里来?我从很远的地方来,先坐船5个小时,再坐车2个小时 问:一共用了多少时间?这么远的路,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来表示? 生1:千米 生2:米 师板书:米 追问:比米小一点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分米、厘米等,板书) 师:米、厘米、分米都是? (长度单位) 2.出示两根小棒,问:两根小棒怎么样?(长度不一样) 指出:物体有长有短,有高有低 二、新授 1.认识面积 出示:两张树叶 指出:物体还有大有小 师:物体都有表面,摸一摸课桌的桌面。 指出板书:物体表面 师:物体的表

  • 模型思想三部曲——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为例

    《24时记时法》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的,有关时间的学习,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过渡的阶段,生活经验不多,概括能力不强,不能多方面的思考问题,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由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渗透模型思想的意识,以此让学生能真正地掌握24时记时法。 一、化曲为直,建立模型 在此之前,学生都是通过钟表来认识时、分、秒的,多数学生对时间的概念都是建立在钟表之上。而这节课认识的24时却不能很直接的在钟表上表示出来。因此,我将钟表上的一圈圆形数字变为直线数字。化曲为直。一圈

  • 人教版小学下册第六单元认识面积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题目是《认识面积》。一、说教材:《认识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教材通过三个层次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2、结合比较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活动,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3、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相同方格数的不同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面积,从而概括出面积的含义。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但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

  • 《恐龙》中“食肉”与“肉食”

    苏教版三年级的语文书中有一篇介绍《恐龙》的课文,第四自然段是这样写的:恐龙大多以吃植物为主,也有专门食肉的。霸王龙就是非常凶猛的肉食恐龙。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在这两句话中,第一句中用了食肉一词,第二句话中用了肉食一词。也许你会问,这两个词有什么异同呢?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细细的辨析一下。 从构词方式上来看,食肉和肉食两个字正好颠倒了一下,但意思却没有什么变化,都是吃肉的意思。也许有的同学会追问,既然意思一样,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互换一下位置行吗?当然,互换一下是没有什么错误的,但这 样的表

  •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

    案例:这是在教学完第一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之后的一堂复习课,主要复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师:请一个小朋友朗读第8题。(学生读题)师: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由于在计算方法上还没有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所以不提倡第一步用乘法计算)对于能力强的孩子要求用两种方法进行解决。 完成后采用同桌交流的形式进行。 在进行交流之前,老师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让写出一种方法的孩子先说说你是怎么想想的?(也就是让中下等的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案例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发导入:1. PPT出示一朵红花,问:你能猜到下一朵是什么颜色的花吗?生1:黄花 生2:蓝花 生3:粉花 师出示结果进行验证:怎么样?没猜到吧,这是一朵红黄相间的花。 师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案例

    一、背景分析,统计与可能性:摸球游戏,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学习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设计摸球的游戏,让学生先猜测摸到哪种颜色的球摸到可能性大些,摸到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会少些;再通过分小组开展摸球的游戏活动,进一步验证自己猜测可能性是否合理、正确,最终得出统计与可能性:相等可能性的概念。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