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第八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第八单元检测试卷

更新时间:2014-07-21 18:23:07

《人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第八单元检测试卷》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抚州市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第八单元检测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 一、我会填。(24分,每空1分)
1、 2千米=( )米 4元8角=( )元
1平方米=( )平方厘米 10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9平方千米=( )公顷 10公顷=( )平方米
2、7分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3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3、在〇里填上>、<或=。
4米〇40厘米 0.8〇0.78 2.45〇2.43
4、一块正方形菜地,边长是16米, 这块菜地占地面积是( )
如果四周用篱笆围起来,篱笆长( ).
5、妈妈先买了3元4角的西红柿,又买了5元2角的黄瓜,妈妈一共花了( )元.
6、一场乒乓球赛,从18时45分开始,进行了125分,到( )时( )分结束比赛.
7、用24时计时法表示:
凌晨5时20分是( ),上午11时是( )时。

下午1时20分是( ),晚上8时是( )时。
8.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共117棵,其中梨树是108棵,梨树比苹果树多( )棵,梨树的棵树是苹果树的(   )倍。
二、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5分)
1、正方形边长边长变为原来的2倍,面积也变为原来的2倍 ( )
2、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5平方分米,周长是2米。 ( )
3、我们教室黑板的面积约4米。 ( )
4、周长相等的图形,他们的面积也相等。 ( )
5、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年是闰年. ( )

三、选 择。(10分)
1、一只青蛙5天吃455只害虫,一只啄木鸟每天吃565只害虫,一只啄木鸟每天比一只
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正确列式是( )
A、455×5-565 B、455&bide;5+565 C、565-455&bide;5
2.买一瓶墨水3元8角钱,3枝铅笔共1元5角钱,—瓶墨水比一枝铅笔贵( )钱。
A.23元 B.2.3元 C.3.3元
3.一个商店运时20筐橘子,平均每筐重40千克,如果每千克橘子售价2元,这些橘子共值多少钱?正确列式是( )。
  A.20×40&bide;2 B.2× 40&bide;20 C。40×20×2
4.有鸡15只,比鸭多5只。鹅比鸭多8只,求鹅的只数,正确的列式是( )
A.15+5 +8 B.15—5 +8 C.15+5—8
5.鸡比鸭多6只,鸭有28只,求鸡鸭的总只数。解答这题要先求( )。
A.鸡的只数 B.鸭的只数 C.都可以
四、计算题。(21分)
1、口算。(5分)
240&bide;6= 5.6+2.3= 5.3+2.6= 160&bide;8= 60×50=
9.8-8.6= 11×80= 22 + 69= 240&bide;8= 4.61-1.3=
2、用竖式计算。(12分)
49×36= 4.3-2.5= 312&bide;3=


506&bide;2= 35×44= 2.6+5.9=

3、脱式计算。(4分)
63×(205-187) 336&bide;7×28


五、列式计算(6分)
1、55个103减去563是多少?

2、727除以6,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六、解决问题(34分)
1、一条路长7500米,修路工人修了8天,还有2700米没有修,平均每天修多少米?(5分)

2、一盒钢笔有8支,一箱有24盒。6箱有多少支钢笔? (5分)

3、水果店运来426千克草莓,服务员把这些草莓用保鲜袋每2千克装一袋, 6袋装一箱,一共要准备多少个箱子?(5分)


4、奶牛场有4个牛棚,每个牛棚里有2头奶牛。一天共喂800千克饲料,平均每头喂多少饲料?(5分) 5、“六一”儿童节学校四、五、六年级共选出72人参加表演,每个年级各有6个班。平均每个班选多少人?(7分)

6、小王阿姨在卖苹果,其中一筐苹果连筐称重35千克,卖掉一半苹果后,连筐称重19千克,小王阿姨想知道苹果和筐到底各有多少千克,但是难住了她你能,你能帮助她算出苹果和筐的重量吗? (7分)
相关阅读
推荐
  • 认识周长一课反思——如何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在一次市级的教学研讨活动中,两位教师用不同的设计执教了认识周长一课。两次不同的教学设计,特别是最后练习设计上的呈现和处理方式,给我们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有了很大的启发。 【片段一】 在学生测量和计算了图形的周长后,出示正方形。 师:能算周长吗? 生:不能。 出示方格纸上的正方形。 学生计算周长。 师:怎么知道边长是4厘米的? 学生:数格子知道的,一个格子的边长是1厘米。 出示方格纸上的长方形。 师:要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知道哪两个信息? 生: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怎样计算周长? 生1:5+2=7(cm)

  • 08苏州小学数学年会特级教师课堂实录----钱金铎(面积的意义与面积单位)

    一、师生交流: 1.师:认识我吗?知道我从哪里来?我从很远的地方来,先坐船5个小时,再坐车2个小时 问:一共用了多少时间?这么远的路,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来表示? 生1:千米 生2:米 师板书:米 追问:比米小一点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分米、厘米等,板书) 师:米、厘米、分米都是? (长度单位) 2.出示两根小棒,问:两根小棒怎么样?(长度不一样) 指出:物体有长有短,有高有低 二、新授 1.认识面积 出示:两张树叶 指出:物体还有大有小 师:物体都有表面,摸一摸课桌的桌面。 指出板书:物体表面 师:物体的表

  • 人教新课标数学三下《笔算乘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学习内容:书第60、61页 学习目标:1.学生在经历提出问题估算、口算笔算的计算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并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 2.学生在尝试写竖式、小组讨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掌握笔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和算理。培养学生有序的思考能力。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口算乘法,向老师展示一下你们的口算本领。 (课件出示)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 解决问题兴趣培养:兴趣缺失的原因

    教学中,不少老师对解决问题感到无力。孩子们对解决问题存在茫然的心理,不喜欢解决问题,甚至对解决问题是抵触的。这主要是由解决问题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也跟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有关。 3.1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解决问题作为小学数学的重点内容有着其独特的地位,具有鲜明的特点。 3.1.1问题情景性 为了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现在小学的解决问题大都创设了一定的情景。情景的创立能够更好的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现

  • 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千克和克》一单元这节课的设想

    直塘老街,小巷蜿蜒,它是一首历史悠久的长歌,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对照。它保留的街景,值得欣赏;它保留的文化,值得传承;它保留的习俗,值得沿袭。老街文化为学科教学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阅读课,朗读文人的作品;美术课,画一画老街风景;研学课,研究老街习俗;作文课,写一写老街故事。数学学科,怎样与老街文化联系起来呢?研究图形还是计算? 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千克和克》这一单元中,提到千克就是公斤。公斤、斤、两是

  • 算理、算法比翼齐飞、有效融合 —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 卢晶晶, 一、竖式计算教学与算理有效融合。算理与算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算理主要回答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主要是解决怎么算的问题两者在计算教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孙老师在这节课中为促使算理与算法的有效融合,采取的几下几个措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激活经验,奠定基础。孙老师通过创设分羽毛球的情境,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再让学生用小棒操作解决验证问题,再让学生看图解决问题

  • 《看一看(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属于图形与几何这一范畴的内容。通过观察长方体,观察小熊两个情境,让学生体会观察位置与观察结果之间的关系。 观察物体首先要确定观察的位置,在本节课一开始学生在确定观察位置方面存在困难,这里我设计模拟占位,实际看一看,让学生直观感受观察位置与观察结果的关系。 在解决问题二:什么位置能看到长方体的1、2、3个面这一环节。我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丰富的学具,开展多样的观察、想象活动。采用交互软件沟通全体学生的认知。

  • 在解读中理解 在实践中提升 ——“小数加减法”“同课异构”教学评析

    八一中心小学 王秀花,2015年5月18-20日,八一中心校开展的教学能手同课异构评比活动的课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P71-72《小数加减法》及相关练习

  • 加强对比练习,突破小数加减法难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是《小数的初步认识》,在这一单元里有一位小数的认识和意义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因为是小数的初步认识,在认识里我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一位小数,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然后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 在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教学时,我首先复习了整数加减法的练习,使学生明白了进行计算时必须相同数位对齐。 课本中的例题都是一位小数加减一位小数。对于一位小数加减整数,整数加减一位小数,这一教学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