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兴趣培养:兴趣缺失的原因

解决问题兴趣培养:兴趣缺失的原因

更新时间:2016-02-24 21:32:10

《解决问题兴趣培养:兴趣缺失的原因》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中,不少老师对解决问题感到无力。孩子们对解决问题存在茫然的心理,不喜欢解决问题,甚至对解决问题是抵触的。这主要是由解决问题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也跟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有关。

3.1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解决问题作为小学数学的重点内容有着其独特的地位,具有鲜明的特点。

3.1.1问题情景性

为了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现在小学的解决问题大都创设了一定的情景。情景的创立能够更好的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现在解决问题情景创设比较单一。情景的创设也不是很贴合孩子的口味,导致孩子们觉得这样的情景创设是无趣的,创设这样过的情景其实就是为了让我做题。

二年级下册课本上出现了这样的题目:

   此题给孩子们创设了篮球比赛的场景,但是对孩子尤其是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情景很难理解。首先还是不知道二(1)班下面的42代表的意思,其次很多孩子不知道篮球比赛是分上下2场的。这个情景的创设没有增加趣味反而增加孩子的理解难度。

3.1.2目标指向性

    解决问题是有明确目标指向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寻找和达到目标的过程。明确的目的让学生更多的是感受到压力。做这类题目,就是为了达成目标,往往忽视了解决中的探索性。

3.1.3操作序列性

    解决问题包含了一定的心理上的操作,这样的操作是系统的。一般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流程化的操作方便了学生,然而流程化让学生感到疲惫。就像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旦说到比一比的题目,学生的第一反应是:1算、2比、3作答。学生们把做题的流程记得清清楚楚,一遇到这样的题目就想流程,使得学生对这样的题目完全没兴趣,不少学生记住了流程但是并未真正理解,算到底是算什么。
相关阅读
推荐
  • 认识周长一课反思——如何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在一次市级的教学研讨活动中,两位教师用不同的设计执教了认识周长一课。两次不同的教学设计,特别是最后练习设计上的呈现和处理方式,给我们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有了很大的启发。 【片段一】 在学生测量和计算了图形的周长后,出示正方形。 师:能算周长吗? 生:不能。 出示方格纸上的正方形。 学生计算周长。 师:怎么知道边长是4厘米的? 学生:数格子知道的,一个格子的边长是1厘米。 出示方格纸上的长方形。 师:要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知道哪两个信息? 生: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怎样计算周长? 生1:5+2=7(cm)

  • 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听课思考

    首先,这两位老师相比较平时的课,形式上、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对于每一个问题都是先让学生自主思考,教师不再是一一引导。相对于我自己平时的课,我觉得这两节课都已经有很大的突破。优点非常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下面我就谈谈一些我个人的思考。 思考一:小组合作与小组交流的区别。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它不仅强调资源的互享,更强调任务的分工、协作。小

  • 公开课《认识小数》课前慎思

    今天向组内老师们展示了一节公开课《认识小数》。这节课已经有很多名师演绎过,许卫兵老师层层深入让学生体会一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王凌老师从小数的产生突出小数的本质;魏洁老师注重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这么多精彩案例,我还能从什么角度入手呢? 数的学习是数学课的重要内容,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整数与分数,学生是怎么认识数的。 1个人、1支笔、1个朵花、1条狗从而让学生认识1。 一个蛋糕的二分之一、一个长方形的不同的二分之一、从而学生认识二分之一。 什么是0.1呢?学生对0.1有哪些认识呢? 二年级学习测量时,当遇到不

  •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课书第64页和第65页例8例9以及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一.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首先通过情景图用63引出03,学生很容易理解03=0然后通过追问2只猴呢?,4只猴呢?,9只猴呢?类推出02=0,04=0,09=0接着学生很容易通过观察得出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但是这句话还是有错误的,通过对比课本中的原话让学生产生质疑,讨论并交流得出0不能作为除数,否则算式就没有意义了。 二.教学商中间有0或者末尾有0的除法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①商中间或末尾写0的必要性②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首

  •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指出各种图形的周长。2、根据对周长的理解,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学会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周长的含义。 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学会测量周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十字绣图片)最近我们学校正在开展拓展活动,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参加了十字绣社团,沈老师家里也有一幅十字绣,但是还没有镶上边框。到底需要多长的边框呢

  •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障

    不管在哪个学习阶段,运算始终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计算前,我始终要求学生,能清楚地写每一个数字,列竖式时,能做到格式正确,横线用尺画,准确地把竖式的答案写到横式上,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障。 在课堂上,每堂课前2钟时间,我都会好好利用起来,组织学生开展2分钟口算练习,在练习中扎实基础,提高速度。在每次的计算课上,我都会给孩子充分的探索时间,让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在三年级上册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这一课时,针

  • 听课评析:听王芳老师的《认识比》后感

    案例:一、 出示例1,师:妈妈早上准备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你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吗?生1: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 ;生2:牛奶比果汁多1杯;师:我们还可以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请同学们翻到书本68页,自学书本上的内容,那我们该怎样进行阅读呢? 生:重要的地方可以圈圈、画画、写写。 课件出示:(友情提示 : 重点之处画画圈圈;疑问之处打上?;有想法之处写一写。) 师:看完之后可以和同学进行

  • 如何进行练习题的设计,对书本上练习题的利用与设计

    (1)加入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数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是数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传统的数学往往强调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而对数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重视不够,导致绝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地解答数学课本上的习题,而面对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可以适当为练习题添置现实背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年级上册练习八第10题:24人要过河,每只大船可

  •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新授部分处理略显粗糙

    姚敏 太仓市新区第四小学,今天刚刚教学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我主要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新授部分处理略显粗糙;练习部分处理过于精细;教师引导过多,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有待提高。 一、 新授部分处理略显粗糙 新授部分对于教授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第一次把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讲透每一个知识点,才能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在新授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反思: 1. 一位小数写法和读法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