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在解读中理解  在实践中提升  ——“小数加减法”“同课异构”教学评析

在解读中理解 在实践中提升 ——“小数加减法”“同课异构”教学评析

更新时间:2019-12-19 17:06:54

《在解读中理解 在实践中提升 ——“小数加减法”“同课异构”教学评析》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八一中心小学  王秀花,2015年5月18-20日,八一中心校开展的“教学能手”“同课异构”评比活动的课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P71-72《小数加减法》及相关练习。从三天的课能看出老师们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是可喜可贺的,在关注授课老师发展的同时也在关注我自己的成长,下面我就对中心小学授课点的六节课谈谈我个人的收获。

亮丽可见:

一、对课题的解读

学生对小数并不陌生,三年级已经了解了小数和学习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笔算,四年级第四单元又进一步地认识了小数的相关知识,学生又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法。从整个教学环节看六位老师都关注到学生对小数的认知,关注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同时我们都知道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从教学设计上看,老师们对教材的解读比较透切。

二、过程的实施

1、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伊始,我们都能做到:让学生回顾旧知,寻找生活中的小数,进行整数的笔算,归纳算法,重拾已有的学习经验,为新授撘桥引路。

2、在学习新知这一环节,有三位老师运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进行教学,还有三位老师能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都体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余梅英老师在计算前,先让学生估算,一是获取准确值的取值范围;二是使学生学会了购物时要高估才能购回物品,获取的是生活经验。教学时,老师们都能让学生充分应用旧知来自主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帮助学生激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已有知识经验,并尝试用它来计算小数加减法;能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两者之间割不断的联系和相同之处。陈杰红老师运用课件很巧妙地演绎了小数和整数的互变,使学生豁然开阔;大家都关注到让学生明确列竖式时应如何对齐数位,懂得道理何在;余梅英老师在引导学生说算法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说算理,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主尝试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3、课堂的评价方式比较好,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的反馈,基本都能以师生间或生生间的互动评价,这种方式无论是对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达到互动互助学习。

4、巧设练习,以达到反馈练习,深化认识的作用,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和再现型训练,题型多变,小诊所(纠错)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余老师的统计图能培养学生拓展知识和应用 知识的能力。

遗憾渐现:

1、在复习和新授时,有位老师出示题目就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如果让学生先计算再说说我是怎样算的,从实践到表述是否更能了解学情,经过了感受会更深,否则是凭空猜想,条理不一定清晰。

2、重要的数据和信息是否能展示出来并保存在黑板上或重复再现,一闪而过容易遗忘,猜测性的回忆其实是浪费时间。教材是第一媒体,大部分老师都把教材撇开了,始终没有启用教材。

3、注意语言的严谨性与科学性。比较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的不同点时出现“整数没有小数点,小数有小数点。”“最大的不同:小数多了小数点。”思考:我们比较的是算法上的不同而不是数的不同。一位老师对学生板算评价说:“她列的竖式对吗?”评价却是计算结果,注意竖式与结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还有位老师在讲解计算⑵时说:“‘比多’、‘比少’用什么方法计算?”生:“减法。”老师给以肯定,这定义下死了,不能单纯的就“比多”或“比少”来确定计算方法。要分析谁与谁比,比的是什么量,否则把学生的思维禁锢了。

4、情境创设不要只为情境而情境,要有情境的效应。师:你们平时喜欢干什么?(看书)老师最喜欢看故事书。出示:童话故事6.45元,动物故事4.29元,成语故事8.30元。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⑴:三本书一共多少钱?生⑵:《童话故事》和《动物故事》一共多少钱?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敢问老师,难道问题⑴不好吗?只是不符合老师的口味罢了,这是对生1的挫伤。情境中出现的《成语故事》8.30元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如果没有意义还不如舍去。延续课后问题:计算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是不是都要小数点对齐?再问:自然是整数何来的小数点呢?在课末抛出这个问题是不是画蛇添足了?所得其反哟。

5、教师也应注意聆听,教师提问题是为了了解学生学情,学生的回答是最好的信息反馈,不要我为提问而提问,走一种提问形式。提问是一门艺术,首先老师要表述清晰,不可含糊,其次提问题的目的、作用是什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三是提的问题要贴近学生,要让学生读懂老师的问题,否则学生是一头雾水。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不要学生只顾埋头地写,老师却在自言自语、自说自话地唱独角戏,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要靠我们老师来调动,老师就是调节器。

6、计算教学的重点是理解算理,因为只有理解算理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算法自动化。忽视加深对学生算理理解、片面强调算法巩固训练的计算教学很容易落入算法机械化的误区,得不偿失。我们基本是注重算法归纳培养而忽略了算理的训练, 算理是什么?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解决“为什么这样算”,这样算的道理是什么。算理一般由数学概念、运算规律、运算性质等构成。算法就是计算的方法,主要解决“怎样计算”的问题。通常是算理指导下的一些人为规定的操作步骤,解决如何算得方便、准确的问题。在教学中如何处理算理和算法的关系?我们既要让学生知道怎么算,又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是计算教学的根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感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生成(创造)出算法。一般情况下,一个单元的起始例题,是整个单元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我们这个课题的教学就是这个单元的关键,要用足时间重点突破,使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相信经过这次的磨课议课,我们的课堂一定会精彩无限。
相关阅读
推荐
  •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

    一、 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计算60-604=( ) 2、妈妈下班买菜花了15.8元,还剩24.2元,妈妈带了( )元钱。 3、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上最多可以剪( )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4、计算25040可以先算254,再在末尾添上( )个0。 5、笑笑有3张5元的和5个2分的,淘气有5张2元的和4张5角的,他们俩 ( )的钱多,多( )元。 6、一个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将这个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后(如图),得到的小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7、你在学校用的课桌面的面积大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专项练习题

    1、小强家到图书馆的距离是360米。他每天去图书馆要走8分钟,小强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2、三年级两个班一共243名学生,如果乘9辆巴士去春游。平均每辆巴士要坐多少人?()3、书店中:《神鸟布谷》图册6元,《格林童话》38元,《天文地理我知道》72元。 (1)一本《天文地理我知道》的价钱是《神鸟布谷》图册的多少倍?() (2)冰冰有100元钱,他可以买哪些书?() 4、水果商店有4箱苹果,每箱苹果12斤。 (1)如果3天全部卖完,平均每天卖多少斤苹果?() (2)如果每斤卖4元钱,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钱?(

  • 周长教学难点何在《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都觉得周长教学挺简单,只有少数几个孩子一时不开窍,觉得是时间问题。但在学完面积后,学生经常会周长面积混起来那就比较普遍了,至于问题出在哪?只模模糊糊的认为是知识本身难度较高,学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很好区分两个概念。 听了北京市刘延革老师的《认识周长》一课,我真佩服刘老师对学生学习周长的难点的深刻剖析。她说:长度是属于一维的,真是一维的话,如量线段的长度,没问题,很简单。但是封闭了,就形成二维的图形,冲着二维的面想一维的周长,学生的认识是有困难。我认为她讲得非常有道理。 让我更佩服的是她突破难点的几个

  • 08苏州小学数学年会特级教师课堂实录----钱金铎(面积的意义与面积单位)

    一、师生交流: 1.师:认识我吗?知道我从哪里来?我从很远的地方来,先坐船5个小时,再坐车2个小时 问:一共用了多少时间?这么远的路,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来表示? 生1:千米 生2:米 师板书:米 追问:比米小一点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分米、厘米等,板书) 师:米、厘米、分米都是? (长度单位) 2.出示两根小棒,问:两根小棒怎么样?(长度不一样) 指出:物体有长有短,有高有低 二、新授 1.认识面积 出示:两张树叶 指出:物体还有大有小 师:物体都有表面,摸一摸课桌的桌面。 指出板书:物体表面 师:物体的表

  • 三年级克的认识教学案例

    总第 课时 上课日期[教学内容]克的认识,教材第31页~33页例题以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学生已有知识分析] 学生逐步掌握了1千克的重量概念,懂得要知道物体的重量需要用秤来称,

  • 《分数的初步认识》同课异构听评课反思

    棋盘小学 马方,2018年12月7日,在城西小学参加了新沂市乡村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站第7次活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庄子汉、娄嫚、李先尚、庄雪娇、王倩五位老师同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他们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我在听课时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五位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有很多地

  •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教学反思

    陆晓宁 ]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除法及掌握了验算方法后来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被除数十位上的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难点是被除数十位上不能整除与个位合起来再除。因此在教学的开始我让学生先回顾一些简单的计算如:328、465、505目的让学生快速的进入学习的状态。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从学生熟悉的花朵出发,把52朵

  • 三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教学反思优化

    摘要:每位教师在教学时都会优选最佳方法,希望取得最好的效果。方法无优劣之分,只是看哪种更适合学生的发展。为优化《时、分、秒》的教学,我采取通览教材,提前布局;调查了解,定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乘法》听课记录

    (有事来晚,前半部分没听) 1、编成口诀:一乘二数三加零 出示:30010=3000 你能明白这口诀的意思吗? 2、练习题: 我平均每天送60封信 ,邮递员工作50天,要送多少封信?你每天要送多少封信? 每天要送这么多,你想多邮递员说什么?*您真辛苦啊! 3、奥比岛邮递员招聘考试: 出示实习邮递员:8010= 6020= 5040= 40080= 70020= 2050= 2410= 12200= 请你们填写手上的答题卡 *填写答题卡 教师巡视提醒(累了可以趴下来休息) 还没完的举手老师看一下 *少部分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