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是《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是《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18-09-15 09:51:07

《三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是《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24时记时法的有关知识。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认识24时记时法,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这一单元的内容不管是教学中,还是教学后,都让我感触很深,原本打算最多用4课时教完的内容,居然上了5课时,但是教学效果却还是不理想,从直观地看钟面认时间到抽象地进行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之间的转换,以及经过时间的计算,对于孩子来说,这一程度的提高,不但让孩子学起来很辛苦,也让老师教起来很吃力,而且还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可以说孩子每天都在接触着时间,时间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为什么孩子们对这部分内容会如此困惑呢?在二年级孩子们学过了看钟面上的时间,看钟面上的时间也是需要学会简单的计算的,不象看电子钟上的时间显示那样的容易,如07:30,只要直接读就可以了,而且像这样的时间表示方法在生活中也是比较多见的,如手机,电视屏幕上,电脑上……慢慢地孩子在如何看时间这一方法上,相对地也喜欢上了他们所认为较简单和方便的表示方法上,班内有些孩子在买手表时,也以买电子表的人数居多,对于那些本来就对看钟面时间掌握不好的孩子来说,慢慢地开始遗忘了,直观看钟面已经是一个薄弱环节,对于这部分抽象内容的学习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教学计算经过时间这部分内容时,例题中让学生计算“金色童年的播放时间有多久?”教材分析上说:只要求学生借助简单的推理获得答案,而不要求列式计算,但是对于那部分搞不清楚思考过程的孩子来说,为了让他们理解如何计算经过时间,老师也是想了很多的方法,根据“六一剧场播放时间有多久?”16-14=2,这种方法,得出了用“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的一般方法,但是这样的总结,对于部分孩子来说还是有难度的,比如结束时间是什么,算式写出来后,怎么计算,一个个问题还是摆在了孩子的面前,特别是对于跨天这样的时间问题,部分孩子往往会钻进了死胡同,错误常常较多,如书本上的想想做做第4题:“小星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早晨6时起床,她睡了几小时?”个别孩子也会习惯性地去找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但是这样做同时也让孩子无从下手,所以导致了孩子用20-6=14(小时)这样的方法进行计算,而没有分段进行考虑这样的意识。就因为在课堂上这样的总结,大部分的孩子基本上都偏向于这种计算方法了,但这样做也让有些可能有其他想法的孩子,也不愿再去动脑筋了!
对于这一单元的教学,和同年级的老师讨论的是比较多的,书本上没有特定的算式来计算这一类题目,怎样来进行教学,怎样让大部分孩子会解决这类问题,选用了用“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这种方法,但是利多弊也多,让一些孩子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但另一个侧面也束缚了很多孩子的思维,让他们原本可能有的很多想法都被扼杀了。
对于三年级的教学,我还是个新手,我和孩子一起学习着!
相关阅读
推荐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小数的初步认识

    索慧琪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小数,使学生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知道1里面有10个0.1, ,可以写作0.1。2、能够正确读小数,力图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小数概念的几何模型,沟通小数和分数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3、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探究与发现意识。 【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知道1里面有10个0.1, ,可以写作0.1。 2、会根据一位小数的意义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知道1里面有10个0.1, 可以写作

  • 公开课《认识小数》课前慎思

    今天向组内老师们展示了一节公开课《认识小数》。这节课已经有很多名师演绎过,许卫兵老师层层深入让学生体会一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王凌老师从小数的产生突出小数的本质;魏洁老师注重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这么多精彩案例,我还能从什么角度入手呢? 数的学习是数学课的重要内容,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整数与分数,学生是怎么认识数的。 1个人、1支笔、1个朵花、1条狗从而让学生认识1。 一个蛋糕的二分之一、一个长方形的不同的二分之一、从而学生认识二分之一。 什么是0.1呢?学生对0.1有哪些认识呢? 二年级学习测量时,当遇到不

  • 08苏州小学数学年会特级教师课堂实录----钱金铎(面积的意义与面积单位)

    一、师生交流: 1.师:认识我吗?知道我从哪里来?我从很远的地方来,先坐船5个小时,再坐车2个小时 问:一共用了多少时间?这么远的路,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来表示? 生1:千米 生2:米 师板书:米 追问:比米小一点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分米、厘米等,板书) 师:米、厘米、分米都是? (长度单位) 2.出示两根小棒,问:两根小棒怎么样?(长度不一样) 指出:物体有长有短,有高有低 二、新授 1.认识面积 出示:两张树叶 指出:物体还有大有小 师:物体都有表面,摸一摸课桌的桌面。 指出板书:物体表面 师:物体的表

  • 人教版小学下册第六单元认识面积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题目是《认识面积》。一、说教材:《认识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教材通过三个层次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2、结合比较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活动,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3、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相同方格数的不同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面积,从而概括出面积的含义。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但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

  • 三年级克的认识教学案例

    总第 课时 上课日期[教学内容]克的认识,教材第31页~33页例题以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学生已有知识分析] 学生逐步掌握了1千克的重量概念,懂得要知道物体的重量需要用秤来称,

  • 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案例

    王玉玲 ]以下是两节有关情境创设的两节课,教学内容一样,但处理情境创设的方法截然不同,下面是两节课的教学片断[案例]片段一情境创设。师:同学们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生:喜欢,师:今天这节课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商店,想不想去呀?生:想去,师:那这节课老师看谁表现最棒,就先带她去,好不好? 生:好 师:为了使同学们的课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培养同学们多才多艺的本领,学校打算成立鼓号队,大家想不想参加呢? 生:想 师:学

  • 同课异构听课心得

    黑埠中心小学 丁海浩,今天听了五位教师的课感受很深,他们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我真正感受到了数学教学的魅力,五位教师准备的都很充分,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思想。 本节内容是学生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分数,虽然是第一次学习分数,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对分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例如今天的数学课中,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

  •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及反思

    唐店尚营小学 刘璇,今天在城西小学听了五位老师分别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感觉收获颇丰。五位老师的课生动精彩,学生讨论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下面我对庄子汉老师的这节课,说一说我的几点思考。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庄老师在这节课导入的时候,由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真切的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分一分这个过程中,强调了重点,就是要求平均分。由分

  • 新审定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教学设计

    三亚市崖州区中心学校 陈传英 【教学内容】第36、37页。【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过程,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会用竖式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渗透类比思想。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哪一位上

点击查看更多